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聚落重构背景下的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陈丹 郭俊秀 孙静宇 《对外经贸》 2023年第12期54-57,共4页
近年来,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指向,乡村进入了聚落结构转型和重建的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和总结乡村聚落在空间、经济和社会重构影响下各乡村地区民宿产业的共性与发展动态,提出乡村聚落... 近年来,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指向,乡村进入了聚落结构转型和重建的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和总结乡村聚落在空间、经济和社会重构影响下各乡村地区民宿产业的共性与发展动态,提出乡村聚落重构背景下的乡村民宿产业开发策略,加大政府对民宿产业的扶持力度,深挖乡土文化元素,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乡村特色民宿产品,提高职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重构 民宿产业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北川震后重构聚落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雅茜 汤家法 +1 位作者 胥忞旻 杜春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53-2158,共6页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5·12"地震的极重灾区,地震给其境内的各类城乡建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3a多的灾后重建,该县聚落空间得到快速的重构。2013年的7·9洪灾之后,北川境内的地质灾害事件全面爆发,给重构聚落空...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5·12"地震的极重灾区,地震给其境内的各类城乡建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3a多的灾后重建,该县聚落空间得到快速的重构。2013年的7·9洪灾之后,北川境内的地质灾害事件全面爆发,给重构聚落空间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2013年7·9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和北川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使用最邻近法及主成份分析法分析评价了北川境内聚落空间的地质灾害灾情特征,并根据各个聚落斑块的灾情指数值的大小将其划分为灾情轻微、较重、严重和极严重的4个等级。评价的结果表明:北川县境内共有1 016个聚落斑块受到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占聚落斑块总数的5.702%;其中,灾情极重的聚落有45个、灾情严重的聚落有64个、灾情较重的聚落有775个、灾情较轻的聚落有132个。该评价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根据各受灾聚落灾情的轻重缓急而制定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聚落 地质灾害 灾情评价 北川羌族自治县
原文传递
生态安全导向下青藏高原聚落重构与营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军 李晓丽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6期71-76,67,共6页
生态安全导向下的青藏高原聚落重构与绿色社区营建研究,在当今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青藏高原的聚落发展有其特殊性,它的生态复合系统、资源承载力、文化教育以及环境特征决定了必须走新型绿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针对... 生态安全导向下的青藏高原聚落重构与绿色社区营建研究,在当今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青藏高原的聚落发展有其特殊性,它的生态复合系统、资源承载力、文化教育以及环境特征决定了必须走新型绿色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针对青藏高原人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聚落的生态系统、聚落转型与重构、传统聚落营建智慧等,进行多学科的深层次研究,对于探索严峻生境条件下的高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该研究以高原村镇生态规划的科学方法、民族文化传承、地域民居创新等的研究成果,探索构建青藏高原聚落营建理论框架,试图填补村镇规划理论中青藏高原区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青藏高原 聚落重构 绿色社区 聚落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的新型村镇建设模式优选及聚落体系重构——藉由“图底关系理论”的探索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永姣 曹鸿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8,共6页
新型村镇建设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分别针对我国当前阶段乡村发展、国土开发的重要空间调控手段,基于主体功能思维而对聚落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类指导应该作为促进乡村聚落有序发展的重要思维。论文借助于图底关系理论,将主体功能区作为&... 新型村镇建设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分别针对我国当前阶段乡村发展、国土开发的重要空间调控手段,基于主体功能思维而对聚落体系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类指导应该作为促进乡村聚落有序发展的重要思维。论文借助于图底关系理论,将主体功能区作为"均质面集"的发展意图转译到县级单元内"异质面集"的主导土地用途区,并进一步聚焦到"点集"乃至"点"层面的村镇聚落体系组织与聚落建设,总结了三类主体功能区的7种主导新型村镇建设模式及对应的空间优化目标,拓展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县级以下尺度的规划指导价值,实现了不同尺度空间规划的法则演绎,为主体功能区格局下我国县域尺度的村镇聚落功能优化与体系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新型村镇 图底关系 模式 聚落体系重构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重构——以藏北那曲县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海朋 何仁伟 +1 位作者 刘运伟 方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8-712,共15页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高寒牧区的聚落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FM)对青藏高原藏北地区那曲县展开聚落布局适宜性评价,并评估其现状聚落布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其聚落未来重构的思路。结果表明:(1)那曲县对于聚落布局...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高寒牧区的聚落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FM)对青藏高原藏北地区那曲县展开聚落布局适宜性评价,并评估其现状聚落布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其聚落未来重构的思路。结果表明:(1)那曲县对于聚落布局的适宜性整体较低,适宜性水平高于一般适宜的区域零散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低缓的河谷地区,仅占全县面积的12%。其他适宜性较低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8%,分布相对集中。不同乡镇对于聚落布局的适宜性差异显著。(2)那曲县现有的聚落空间占全县总面积的0.47%,为7594 hm^2,其中分布在一般适宜及以上等级区的面积占聚落总面积的86.47%,而较不适宜、不适宜和禁建区内的聚落占比高达13.53%。那曲县聚落空间布局倾向于较高级别的适宜区,聚落用地适宜性条件较好的乡镇其布局合理性越高。那曲县局部聚落布局不合理的原因包括:缺失空间布局指引、村级行政区划欠佳、藏民对神山的宗教信仰和历史遗存的地域环境认同。(3)聚落的空间重构可推动生态移民、适度"村庄化"等要素的整合来实现。聚落的经济重构要建设由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村镇系统、充分利用"点-轴"结构的辐射效应等结构要素的重组来实现。聚落的社会重构需要通过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增强藏族社会关系组织程度、提倡藏区优秀文化传承等优化功能的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聚落用地 SOFM神经网络 适宜性评价 聚落重构 那曲县
原文传递
半干旱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与易地扶贫搬迁重构效应——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邹存铭 房艳刚 袁庆学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国家战略需求,探究前人关注较少的脆弱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特殊规律和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的适应性,文章通过地名分析、聚落斑块分析和实地访谈调查,对半干旱贫困地区通榆县的乡村... 为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国家战略需求,探究前人关注较少的脆弱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特殊规律和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的适应性,文章通过地名分析、聚落斑块分析和实地访谈调查,对半干旱贫困地区通榆县的乡村聚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通榆县乡村聚落于清末东北开禁放垦后兴起,民国和改革开放前聚落数量快速增长;近30年乡村聚落规模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乡村聚落内部空间更新极其缓慢,之后国家政策和政府外力干预成为其空间优化的主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重构了部分乡村聚落,产生了多方面的正面效应。但是,该地区仍面临人口继续流失、人口逐渐老龄化、聚落空心化覆盖面广且程度深等困境,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阶段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演变 乡村聚落重构 贫困治理 半干旱贫困地区 乡村振兴 通榆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