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油残渣与不同煤阶煤共热解/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乾 李庆峰 +5 位作者 张林仙 景旭亮 余钟亮 宋双双 王志青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2-398,共7页
采用快速热解固定床在恒温热解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煤阶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的形貌和焦产率的规律,进而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非等温气化方法研究了煤焦、重油残渣焦及混合焦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有明显... 采用快速热解固定床在恒温热解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煤阶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的形貌和焦产率的规律,进而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非等温气化方法研究了煤焦、重油残渣焦及混合焦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有明显的结块现象,但焦产率与理论值一致,表明共热解过程中两者没有相互作用。重油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较褐煤和烟煤的低,比无烟煤活性略高,重油残渣与褐煤和烟煤混合焦气化反应速率比计算值高,表明气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存在,进一步分析表明,煤中的矿物质如Ca、Fe,对重油残渣气化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残渣 共热解 气化 催化作用
下载PDF
重油残渣基新型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4 位作者 郭明聪 刘红艳 罗秋苹 文海荣 许并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64,共6页
综述了以重油残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共炭化法和微波等离子体法可控制备气相生长碳纤维、碳微球、内包铁洋葱状富勒烯、纳米碳管、内包金属碳微米颗粒及定向碳纳米薄膜等各种高附加值碳材料;采用等离子体氧化法、酸处理法、化... 综述了以重油残渣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共炭化法和微波等离子体法可控制备气相生长碳纤维、碳微球、内包铁洋葱状富勒烯、纳米碳管、内包金属碳微米颗粒及定向碳纳米薄膜等各种高附加值碳材料;采用等离子体氧化法、酸处理法、化学还原法等方法对气相生长碳纤维和碳微球进行表面修饰,在产物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解决了可溶性碳材料的制备问题;在碳微球表面引入Pt纳米颗粒,使重油残渣基新型碳材料在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后可望成为性能优异的吸附和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残渣 定向转化 新型碳功能材料 表面修饰
下载PDF
重油残渣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乾 李庆峰 +1 位作者 房倚天 张林仙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采用常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重油残渣焦的水蒸气气化反应性,主要考察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停留时间及气化反应温度、气化剂分压对重油残渣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影响,并借助XRD对残渣焦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气化温度950℃,60%水蒸气... 采用常压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重油残渣焦的水蒸气气化反应性,主要考察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停留时间及气化反应温度、气化剂分压对重油残渣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的影响,并借助XRD对残渣焦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气化温度950℃,60%水蒸气分压条件下,快速热解焦比慢速热解焦的气化反应性高;随制焦温度(500~900℃)的提高及停留时间的延长,焦的气化反应性降低。气化温度是影响重油残渣焦气化反应的主要因素,在900~1 050℃,温度每提高50℃,重油残渣焦气化反应时间几乎减半;随着水蒸气分压的提高,气化反应速率增加,但当气化剂分压高于60%时,其对气化反应影响较小。采用均相模型和缩核模型对重油残渣焦气化曲线进行模拟,结果发现,缩核模型模拟相关性较好,其活化能为195.0 kJ/mol,指前因子A0为2.6×107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残渣 热解焦 气化反应性 动力学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法合成重油残渣基定向纳米碳薄膜
4
作者 杨永珍 郭明聪 +1 位作者 刘旭光 许并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04-2408,共5页
Oriented carbon films with novel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microwave plasma from heavy oil residue.The prepared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 Oriented carbon films with novel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microwave plasma from heavy oil residue.The prepared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Raman spectroscopy.The products were formed with high purity,and oriented as the shape of a strip-like wheat spike.The outer layers of the spike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rystallization,the maximum width and length are about 65 nm and 900 nm,respectively,while the central parts are amorphous.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products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outer to inner growth.Some metals existed in the deoiled asphalt,such as Ni and Fe,may contribute as catalyst to the aligned carbon film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残渣 微波等离子体法 定向纳米碳薄膜
下载PDF
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甲苯可溶物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研究
5
作者 李传 陈永政 +4 位作者 徐汪久 洪轲 邓文安 杜峰 罗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6-1156,共11页
以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的甲苯可溶物(TS)为原料,研究了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共炭化剂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2个直接热缩聚条件,以及在优化的直接热缩聚条件下添加四氢萘(共炭化剂)对产物中间相含量、晶... 以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中的甲苯可溶物(TS)为原料,研究了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共炭化剂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可行性。探索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2个直接热缩聚条件,以及在优化的直接热缩聚条件下添加四氢萘(共炭化剂)对产物中间相含量、晶体结构以及组成的影响,并通过热沉降对中间相沥青产物中的各向异性组分进行富集,以期获得不同中间相含量的中间相沥青。结果表明,TS的直接热缩聚产物中,各向异性组分极少,中间相质量分数最高仅为9.0%,而在直接热缩聚基础上添加四氢萘可有效促进中间相的形成。TS在反应温度400℃、反应时间6 h和添加10%(质量分数)四氢萘条件下,可制备出中间相质量分数为42.8%的中间相沥青。该中间相沥青在热沉降温度340℃、热沉降时间5 h条件下,可有效富集各向异性组分,得到从热沉降产物底部(中间相质量分数96.2%)到顶部(中间相质量分数3.9%)等不同中间相含量的中间相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重油加氢共炼残渣 甲苯可溶物 中间相沥青 直接热缩聚 共炭化剂 热沉降
下载PDF
All Hydrogen Refinery with Zero Residue Discharge
6
作者 Zhao Weifan Sun Lili Ju Linqi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lock process flow scheme for the 8.0 Mt/a refining project at Hainan Refining and Chemical Company, Ltd., highlighting a green route for processing sour heavy oils, and the enlarged scale ...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lock process flow scheme for the 8.0 Mt/a refining project at Hainan Refining and Chemical Company, Ltd., highlighting a green route for processing sour heavy oils, and the enlarged scale of production with Chinese content. The refinery is targeted at hydrotreating of process streams, integration and intensified design of process units, clean gasoline and diesel production, centralized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light ends and optimization of sulphur recover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flow scheme heavy oil processing clean production large scale domest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