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5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任世丹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2-154,164,共4页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法律关系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补偿是否具有“增绿”效应——来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重点补助的证据
2
作者 范庆泉 刘惠 +1 位作者 刘祎男 王子仲 《经济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416-444,共29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布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重点补助作为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点工作,其政策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布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重点补助作为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十四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点工作,其政策效果评价及作用机制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2—2021年京津冀地区县级数据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重点补助政策的生态环境改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重点补助改善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体现出更为显著的政策效果。此外,河北省相关制度实施时间更长、资金规模更大,该省的生态环境改善效果也更加明显。进一步,本文研究发现转移支付重点补助政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激励,优化其经济生产行为得以实现的。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大激励约束措施实施力度、加速培育生态产业、在现有制度基础上探索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重点补助的政策导向功能,助力美丽中国目标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1 位作者 徐基良 安丽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0,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流域 InVEST模型
下载PDF
生态补偿能提高农户生态保护积极性吗——基于云南、湖南两省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
4
作者 刘昭君 徐斌 宁攸凉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4期53-73,共21页
【目的】生态补偿是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完善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作... 【目的】生态补偿是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完善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说,并基于云南、湖南两省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7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保护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生态补偿能显著提高农户生态保护积极性;(2)农户的心理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既对其生态保护意愿具有显著正向直接影响,也通过生态保护意愿变量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产生间接影响;(3)农户生态保护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保护行为;(4)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种植规模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受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农户更愿意实施生态保护行为,而收入水平越低、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更为关注生态补偿政策,依赖补贴性收入;(5)各个保护区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保护区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结论】从构建精准高效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提高农户参与生态保护的心理预期和探索共建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新机制三方面提出建议,有助于厘清自然保护区农户参与生态保护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对于引导农户参与生态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蓬勃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保护 自然保护区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2000—2020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建设成效评价
5
作者 郑浩东 王成武 +1 位作者 汪宙峰 谢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87-594,共8页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四川全省和省内75个高等级自然保护区内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ESV),并结合基于强度分析框架构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四川全省和省内75个高等级自然保护区内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ESV),并结合基于强度分析框架构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强度图谱分析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情况,根据ESV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共同对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建设成效显著,自2000年以来ESV持续上升,到2020年总ESV高达1757亿元。(2)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建设成效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高ESV自然保护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地区,如贡嘎山、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2020年的ESV分别高达215亿、175亿元。(3)在20年的保护与建设中,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与人地关系逐步得到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强度分析 生态功能建设成效
下载PDF
生态保护能力异质性、信号发送与生态补偿激励——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7,共9页
生态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探讨生态转移支付实施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政府是否考虑县级政府生态保护能力异质性的信号发送模型,分析生态保护能力异... 生态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探讨生态转移支付实施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政府是否考虑县级政府生态保护能力异质性的信号发送模型,分析生态保护能力异质性的影响,认为中央政府根据县级政府生态保护能力的异质性提供相应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激励效应,并选用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异质性 生态补偿 信号发送模型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研究
7
作者 田永莉 白力军 +3 位作者 孙聪 崔晋江 布仁图雅 王玉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379-386,共8页
利用频度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综合性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结果为0.28~0.73... 利用频度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综合性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结果为0.28~0.73,评价等级为一般以上的县域占县域总数的88.37%,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2016-2020年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结果变化主导因素不尽相同,但基本呈现一个稳定的趋势。研究结果给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状况,同时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调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生态环境保护 绩效评价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先保护区选取——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8
作者 高文明 宋芊 +1 位作者 张皓翔 王士如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8-1328,共11页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设立保护区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同时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人类活动空间需求的研究方法较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最大熵(MaxEnt)模型评估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并考虑人类活动空间需求,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估,为综合确定优先保护区域提供新方法。评价体系中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20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更加真实可信的反映了区域的保护优先性。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主要位于东南部地区,整体呈现东南高于西北的趋势。2)野生动物栖息地高、较高适宜性区域位于三江源中西部地区,面积总计为8.75×10^(4) km^(2),其中41.2%的区域分布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3)三江源地区极高优先级保护区域面积为3.01×10^(4) km^(2),位于三江源地区中西部,占总面积的8.0%,其中35.8%的区域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三江源地区优先保护区域主要位于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和囊谦县,应对以上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位置的确定和弥补保护空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三江源 人类活动强度 优先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权典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划 政策导向 融资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域下的福建省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传明 侯雨峰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87-93,107,共8页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如何协调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目前自然保护区研究学者、决策者和社区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如何协调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目前自然保护区研究学者、决策者和社区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保护区取得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方式等方面,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的设计,提出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具体建议。以福建省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构建可行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生态补偿 机制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1
作者 邱利平 赵康平 刘冬梅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为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实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立足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情况,分析其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管理考核机制、保护修复生态空间、健全生态补偿制... 为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实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立足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情况,分析其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管理考核机制、保护修复生态空间、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及探索生态产品实现路径等四方面建议,为完善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发展模式,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国平 马艺鸣 曾先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文章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内涵,按照UNEP方法和DPSIR模型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的41个县(市、区)为样本,对其2011—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APIO模... 文章基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内涵,按照UNEP方法和DPSIR模型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含的41个县(市、区)为样本,对其2011—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TAPIO模型研判其可持续性特征。结果显示:各三级指标对绿色发展贡献度差异明显,关键自然资本指标在研究期间变动微弱且贡献度较低,绿色发展主要靠经济发展带动;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呈现低层次的绿色发展水平和不稳定的生态保护效果;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水平高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但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关键自然资本 绿色发展 脱钩模型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背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延东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5-39,共5页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虽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其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补偿对象等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最终影响了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以生态环境价...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虽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其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补偿对象等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最终影响了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作为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建立和完善保护区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保护区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建设 补偿机制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研究
14
作者 吴立莉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为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通过对生态补偿标准、空间、方式和...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为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通过对生态补偿标准、空间、方式和责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社区参与公众意识提升、生态补偿机制绩效监测与评价等实施途径,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构建方法 实施途径
下载PDF
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5
作者 王晓康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研究通过外业调查并运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和机会成本等方法,对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薛公岭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34169.12万元/a,各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净化大气... 本研究通过外业调查并运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和机会成本等方法,对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薛公岭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34169.12万元/a,各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净化大气环境>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固土保肥>保护生物多样性>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其中,乔木的服务功能价值量为10.22×10^(8)元/a,灌木的服务功能价值量为3.17×10^(8)元/a,主要树种价值量大小为油松>辽东栎>山杨>华北落叶松>白桦>侧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公岭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保护策略
16
作者 王海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林业自然保护区于生物多样性守护层面占据关键地位,其生态系统服务效能对区域生态均衡的维系以及人类福祉的供给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本研究深度剖析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类别划分,详尽阐释评估其服务功能所运用的方... 林业自然保护区于生物多样性守护层面占据关键地位,其生态系统服务效能对区域生态均衡的维系以及人类福祉的供给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本研究深度剖析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与类别划分,详尽阐释评估其服务功能所运用的方法及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系统产物供给、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固持、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多方面的评估模型与参数判定。借由实际案例剖析展现不同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成效及其差异特性,并依循评估结果给出具有指向性的保护策略,覆盖生态复原、资源管控、监测机制完备以及社区协同参与等诸多范畴,旨在于为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化管理与可持续性发展给予全方位且深入的理论依托与实践引导,推动生态维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估方法 保护策略
下载PDF
践行生态文明 承担历史责任——在《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17
作者 吴晓青 《环境教育》 2007年第12期20-22,共3页
12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和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 保护区规划 生态功能 利用规划 资源保护 生物物种 生态文明 国家环保总局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1 位作者 侯孟阳 翁飞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财政自给率和经济集聚水平起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中国西部和高人口规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该政策具有促进邻近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 生态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供给 制度理念 空间溢出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约束引导产业转型发展机制探析——基于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祁帆 麻战洪 +1 位作者 张伟娜 石秋霞 《中国土地》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核心提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提出了湖南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需要处理好的四类关系及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以期为负面清单制度管理和... 核心提示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提出了湖南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需要处理好的四类关系及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以期为负面清单制度管理和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 产业准入 负面清单制度 多规合一 主体功能 机制探析 产业转型发展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 被引量:48
20
作者 李屹峰 罗玉珠 +3 位作者 郑华 杨绍顺 欧阳志云 罗跃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4-770,共7页
生态补偿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作为对象,结合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的特点,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生态移民补... 生态补偿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作为对象,结合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的特点,针对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生态移民补偿标准的不同方案,所采用的方法分别是:牲畜机会成本法、草场机会成本法、以果洛新村和河源新村两个移民新村为例的地区发展差异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所确定的平均生态补偿标准也稍有不同,分别为1.39万元.户-1.a-1;1.03万元.户-1.a-1;1.1万元.户-1.a-1。研究为确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生态移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