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大网膜移植术后康复介入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沈焕 王为 +2 位作者 杨智 杨春宁 陈启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448-2448,共1页
大网膜移植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很好地改善患肢水肿、疼痛,术后康复介入方法的选择可能有助于静脉回流的改善及溃疡的愈合,降低远期复发率或截肢残疾率。
关键词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大网膜移植 术后 康复 下肢水肿 下肢疼痛 证据医学
下载PDF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岩 刘洋 +3 位作者 袁海 张静勇 董典宁 金星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内治疗并局部清创和(或)植皮术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46例下肢活动性溃疡于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5天。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39例患者肢体下肢酸胀沉重症状消失,27例患者肢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2例患者肢体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复发,再次门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静脉激光腔内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有效处理小腿穿通静脉及足靴区浅表静脉曲张,并且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配合清创植皮,临床疗效明显,实现了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目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 静脉激光腔内治疗
下载PDF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辉 崔公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 取栓术 治疗
下载PDF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晓兵 陈二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676-67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导管吸栓术与Fogav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2种术式在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6例采用导管吸栓术,B组16例采用Fogart导管取... 目的通过对导管吸栓术与Fogav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2种术式在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6例采用导管吸栓术,B组16例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2组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辅以置管溶栓,根据术后溶栓情况酌情取出滤器,所有病例术后维持抗凝及压力治疗6—12个月。结果A组术后3h患肢周径变化、术后镇痛治疗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术后滤器置留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吸栓术较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更微创、更高效的临床特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静脉血栓 导管吸栓术 Fogart导管取栓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子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78-1279,共2页
目的研究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5月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传统组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新型组采用导管吸栓术治疗。就两组患... 目的研究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5月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传统组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新型组采用导管吸栓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前术后患肢周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患肢周径无显著差异,P>0.05。新型组术后患肢周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新型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新型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导管吸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优于Fogart导管取栓术,可有效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降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吸栓术 Fogart导管取栓术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守燕 李洪倩 +1 位作者 王姗姗 李靖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按照1~94进行编号,将奇数4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偶数47例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按照1~94进行编号,将奇数4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偶数47例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生活质量[采用疾病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FACT-G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重症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失禁相关性皮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配合间歇式充气压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析
7
作者 李云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67-0070,共4页
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和间歇式充气压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常规组单纯接受间歇式充气压以... 探讨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和间歇式充气压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常规组单纯接受间歇式充气压以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应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护理服务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精细化护理和间歇式充气压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精细化护理 间歇式充气压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8
作者 田欢 王丽 +2 位作者 秦岚 张燕 李硕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是否接受了综合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7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凝血功能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是否接受了综合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77,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下肢DVT进行预防性综合干预)和对照组(n=71,按SAP诊疗常规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SAP病情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下肢DVT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SAP病因分布情况、改良Marshall评分、改良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严重指数评分、手术情况、机械通气情况及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6%(2/7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之前复查凝血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PT、APTT及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S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同时对SAP患者的凝血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综合干预
下载PDF
全麻患者术后麻醉重症监护室中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飞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麻醉手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入AICU 6 h内的超声结果是否有新发DVT将患者分为两组: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CU中患者术后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全麻术后在AICU新发DVT的患者有64例(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2.236,95%CI 1.011~4.943,P=0.047)、术前血小板计数高(OR=1.006,95%CI 1.002~1.010,P=0.007)、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OR=1.203,95%CI 1.046~1.383,P=0.010)、术中低血压(OR=1.010,95%CI 1.002~1.019,P=0.020)和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3.796,95%CI 1.697~8.492,P=0.001)是全麻术后AICU中患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规律服用史(OR=0.176,95%CI 0.060~0.518,P=0.00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术前血小板计数高、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全麻手术后AICU患者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全麻 麻醉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预防方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双 宋秋英 +2 位作者 姚媛媛 张立维 陈晓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改良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前后股静脉血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及术后L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毕即刻,改良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患者股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人员于术中应用改良方案能够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文宣 刘国娟 乔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DVT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栓塞分...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合并肺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DVT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肺栓塞分为对照组(单纯DVT)68例,观察组(DVT合并肺栓塞)40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吸烟史、饮酒史、血栓受累肢体、受累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cTnI及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DVT合并肺栓塞的影响因素。根据肺栓塞危险程度将DVT合并肺栓塞患者划分为高危组(n=10)、中危组(n=17)、低危组(n=13);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肺栓塞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水平及wells评分间差异。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及Hcy水平与wells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吸烟史、饮酒史、血栓受累肢体及受累静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PLT、NEUT、CRP、D-D、cTnI及Hcy水平分别为(52.37±12.19)%、(5.16±1.07)分、(284.63±90.72)×10^(9)/L、(71.22±10.16)%、(15.29±2.39)mg/L、(1051.27±271.19)ng/mL、(0.33±0.13)ng/mL、(21.27±2.16)μmol/L,均高于对照组[41.67±10.28)%、(3.28±0.94)分、(206.27±86.15)×10^(9)/L、(64.31±8.75)%、(10.33±1.71)mg/L、(739.52±206.34)ng/mL、(0.21±0.06)ng/mL、(10.19±1.7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wells评分、cTnI及Hcy为DVT合并肺栓塞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肺栓塞低危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cTnI、Hcy水平及wells评分均低于中危组、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比、cTnI、Hcy水平与well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DV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密度、血清cTnI、Hcy可有效预测合并肺栓塞,同时可判断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密度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同型半胱氨酸 肺栓塞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银花 李灯凯 刘磊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67-87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航空总医院ICU住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5例)和...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及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航空总医院ICU住院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ICU 24 h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45例)和无DVT组(103例),无DVT组患者进而根据入ICU 2周内(24 h后)评估结果分为新发DVT组(16例)及无新发DVT组(87例)。总结通过DVT风险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ICU患者DVT的评估情况,观察针对DVT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DVT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无DVT组、无新发DVT组、新发DVT组组内内外科患者DVT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无DVT组[(10.7±3.4)mg/L比(3.8±1.7)mg/L、(486±133)g/L比(376±133)g/L](均P<0.05)。在无DVT组中,接受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单纯药物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者院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70.0%(7/10)、8.9%(4/45)、14.3%(2/14)、8.8%(3/34),机械预防、单纯药物预防及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者院内DVT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基础预防患者,机械预防及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患者院内DVT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预防患者(均P<0.05)。结论入住ICU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可采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VT风险评分综合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并指导相应预防措施,通过对ICU患者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重症监护病房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云镜 张唐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79-184,共6页
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复,虽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较好,但极易引起患者出血。物理治疗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患者下肢DVT的物理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早期... 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复,虽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较好,但极易引起患者出血。物理治疗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患者下肢DVT的物理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早期进行物理治疗预防下肢DVT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物理治疗
下载PDF
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艺桦 周竹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作为预防护理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医院接收的血液净化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对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作为预防护理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医院接收的血液净化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对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年龄≥11岁、体质量>20kg、卧床时间>5d、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5d、心血管疾病、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史为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患儿容易受到年龄、体质量、卧床时间、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心血管疾病、下肢水肿、深静脉血栓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生儿童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落实可靠的针对性防范对策,提高治疗安全性,研究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下肢静脉血栓 形成因素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晶 刘艳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0-454,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15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绘制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Nomogram,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202例发生LEDVT51例,占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史(95%CI1.847~9.183,P=0.001)、血栓史(95%CI1.336~5.512,P=0.006)、妊娠高血压疾病(95%CI1.391~7.302,P=0.006)、妊娠期糖尿病(95%CI1.059~5.257,P=0.036)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3(95%CI0.693~0.8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1,P=0.31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受口服避孕药史、血栓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依此构建的Nomogram可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风险,为LEDVT的早期预警、及早预防、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剖宫产 住院期间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重症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16
作者 黄娇泓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目的 分析在长期卧床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1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综合护... 目的 分析在长期卧床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1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接受综合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纤溶功能[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以及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护理7 d后,观察组TM、t-PAIC、PIC、LBV、HBV、PV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长期卧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有效预防下肢DVT,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治疗仪 综合护理 重症胰腺炎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配合间歇式充气压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利丹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1期123-125,149,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联合间歇气压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余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联合间歇气压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余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予以间歇气压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精细化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DVT发生率、干预前后下肢周径、血流速度、血清学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下肢疼痛及下肢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周径、FIB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TT、PT水平和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开展精细化护理配合间歇气压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患者DVT发生风险,能够改善患者下肢血流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靠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间歇气压 精细化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气压泵治疗对重症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许清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29-1431,1435,共4页
目的:观察气压泵治疗对重症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气压泵治疗对重症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福建省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气压泵治疗。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双下肿胀发生率及干预前、干预后7 d凝血功能指标血浆D-二聚体水平、腘静脉血流速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5.9%(2/34),双下肢肿胀发生率17.6%(6/34),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23.5%(8/34),双下肢肿胀发生率41.2%(14/34),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7 d, 2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7 d, 2组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7 d, 2组PSQI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泵治疗可有改善重症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及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重症护理 气压泵 静脉血栓形成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9
作者 程宁宁 高云秀 +2 位作者 王晶 王芸 刘飞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下肢肿胀程度、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1),FIB、D-Di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性干预护理,可对患者血液循环进行有效改善,缓解患肢肿胀程度,并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具有良好的DVT预防与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麻朋艳 章丹丹 +3 位作者 孙学余 张钿钿 黄赛燕 王红霞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17-1319,132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器(NMES)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102例,其中2021年4至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IPC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早期活动+药物抗凝+NMES预防DVT形成的51例患者作为NMES组。3 d后,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股静脉流速峰值及DVT发生情况。结果NMES组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1,2)分,IPC组平均2(2,5)分。NMES组舒适度优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ES组预防前后股静脉流速峰值分别为(8.69±1.62)、(16.20±2.48)cm/s(P<0.001),IPC组预防前后分别为(8.62±1.68)、(14.91±2.22)cm/s(P<0.001),预防后NMES组股静脉流速峰值大于IPC组(P<0.001);NMES组发生DVT 2例(3.92%),IPC组发生DVT 3例(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结论NMES可加快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患者舒适度高,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 血栓预防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