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明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中心救治的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80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以2013年8月~2015年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中心救治的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80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病例为对照组共90例,以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以2016年8月~2018年8月的病例为观察组90例,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复苏液体使用量、血红蛋白浓度(HGB)及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改善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
2
作者 储志蓉 周刘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77-0180,共4页
探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6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急救效果、并发症发... 探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6例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比较观察组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后能够提高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急救各项护理评分、配合程度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救治效果以及救治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配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失血性休克 急诊护理 急救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4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抢救效果,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与凝血功能,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体温,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临床急诊 急诊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林格氏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沈蓝 代建能 +3 位作者 邓学林 普伦庆 浦同青 苏小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6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林格氏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红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林格氏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红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22年5—10月入院的33例纳入对照组,2022年11月—2023年2月入院的34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氨甲环酸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醋酸钠林格氏液复苏,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注射液+林格氏液复苏。比较两组氧代谢指标[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氧消耗(VO_(2))和氧输送(DO_(2))]、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休克指数、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复苏前氧代谢指标、昏迷程度、休克指数、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2 h SvO_(2)、VO_(2)、DO_(2)水平、GC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休克指数及TNF-α、IL-10、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APTT、TT、PT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林格氏液可以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炎症状态,提高氧代谢,改变凝血功能指标,进而提升复苏效果,减轻昏迷程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复苏 氨甲环酸 碳酸氢钠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功能 氧代谢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金龙 余志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急诊抢救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大冶市人民医院的48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救治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常规救治模式... 目的:观察临床急诊抢救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大冶市人民医院的48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救治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常规救治模式)、研究组(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各2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多学科会诊时间、检查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更短(P<0.05)。救治后,两组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1.67%,高于常规组成的75.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常规组的20.83%(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效率,避免伤情进一步加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创伤救治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
下载PDF
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丁高潮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行常规... 目的:研究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行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急救前后凝血功能、氧代谢、肾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消耗量、氧输送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应用限制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氧代谢能力,保护肾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限制液体复苏 常规液体复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刘亚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6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1月就诊于新沂市人民医院的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实施分组,对照组(n=30)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1月就诊于新沂市人民医院的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实施分组,对照组(n=30)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休克恢复情况更佳(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物质状态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升,并能够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 预见性护理干预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谭向晖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DCR治疗,联合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乳酸(BL)]、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苏后TT、PT高于复苏前,但联合组TT、P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高于复苏前,BL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CRP水平低于复苏前,Cor水平高于复苏前,且联合组CRP低于对照组,Co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严重THS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舒芬太尼 损伤控制复苏 凝血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孙西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33-0136,共4页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00例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红蛋白...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100例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红蛋白、抢救效果、急救时间、纠正休克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急诊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温惠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38-0041,共4页
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环节中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探索分析该救治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90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抢救时间的个体差异性分为对照(2022.01至2022.... 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环节中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探索分析该救治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90例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抢救时间的个体差异性分为对照(2022.01至2022.12,传统急诊抢救模式)、观察(2023.01至2023.12,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两组,45例/组。对照两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诊抢救各个流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抢救成功率、干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环节中,可缩短各个流程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诊疗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效果,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中的效果
11
作者 刘亚璐 李佳琦 崔楠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78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护有效率为...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78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护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脏器衰竭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血气剩余碱等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应用,可降低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出血量,下调其血气剩余碱指标,降低脏器衰竭的发生风险,提高救护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失血性休克 危急重症患者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须把握好院前急救与护理
12
作者 王国龙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5期186-187,共2页
创伤是当前全球人群第五位死亡原因,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病人最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该病症主要是由于外伤导致机体发生大量失血与失液,并受到血管-神经反射的影响,导致病人出现有效循环... 创伤是当前全球人群第五位死亡原因,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病人最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该病症主要是由于外伤导致机体发生大量失血与失液,并受到血管-神经反射的影响,导致病人出现有效循环血突然性下降,从而诱发组织缺氧、组织灌注量下降,致使细胞代谢与功能改变,最终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酸中毒。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所导致的死亡率在创伤早期死亡中的占比达到30%~40%,因此该并发症属于危急重症,加上发病突然、进展快,容易伴发多种合并症,必须及时抢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障碍 危急重症 青壮年人群 神经反射 组织缺氧 细胞代谢 有效循环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正直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2020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抢救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效果较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 抢救成功率 急诊抢救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志银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0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在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北航天医院急...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在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北航天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依照入院顺序编号,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分别施行常规液体复苏与LFR,对比组间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电解质水平[钾离子(K^(+))、氯离子(Cl^(-))、钠离子(Na^(+))和镁离子(Mg^(2+))]、循环功能[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剩余碱(base excess,BE)]、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结果:复苏前,两组BLA、B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两组BLA、BE水平优于复苏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两组APTT、TT与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两组APTT、TT与PT较复苏前延长,但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前、复苏后2 h K^(+)、Na^(+)、Mg^(2+)与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2 h K^(+)、Na^(+)、Mg^(2+)较复苏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液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LFR治疗,不仅能有效纠正HTS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紊乱,还能促进患者循环功能的恢复与稳定,使输液量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减少,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凝血病 限制性液体复苏 循环功能
下载PDF
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干预方法,观察其对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干预方法,观察其对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纠正亚低温干预方法,对照组配合使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观察组则配合使用碳酸氢钠林格液,比较两种溶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复苏前上升,休克指数较复苏前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TNF-α、IL-10、IL-6、ET-1水平均较复苏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APTT、TT、PT三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血功能下降,但观察组APTT、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纠正亚低温配合碳酸氢钠林格液的复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及休克程度,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正亚低温 乳酸钠林格液 碳酸氢钠林格液 创伤性肝脾破裂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建玉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措施,分析早期急救的整体干预情况,为后续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照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5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抢救护...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措施,分析早期急救的整体干预情况,为后续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照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5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抢救护理措施,分析护理干预的整体干预情况。结果:本次对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了有效及时的早期急救、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疗效显著,仅有3例患者因并发症且失血较多死亡,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5.31%。结论: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发症多,且死亡率比较高,根据患者的ISS评分,选择合适有效的早期抢救和护理,可以有效地纠正患者的休克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早期急救 护理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会娟 张涛 +1 位作者 曹柳 周月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82-184,共3页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6月我院提供常规护理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常规组,选取同期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急诊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急诊组在抢救所需时间方...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6月我院提供常规护理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常规组,选取同期的33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为急诊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急诊组在抢救所需时间方面,短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急诊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03%和18.18%(P<0.05)。结论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运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患者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罗建 赵云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2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液体复苏患者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IVDC)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HTS液体复苏患者,于液体复苏前后通过床旁超声测量肝后下腔静脉最大径和最小径(IVCmax...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液体复苏患者床旁超声下腔静脉直径(IVDC)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HTS液体复苏患者,于液体复苏前后通过床旁超声测量肝后下腔静脉最大径和最小径(IVCmax、IVCmin),计算下腔静脉直径变异率(v-IVC),同时Seldinger法测量CVP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VDC、CVP水平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液体复苏前IVC、CVP水平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HTS患者液体复苏后IVCmax、IVCmin、CVP水平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v-IVC水平均较液体复苏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S患者液体复苏前、液体复苏后IVCmax、IVCmin与CVP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与v-IVC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容量反应阳性组液体复苏前IVCmax、IVCmin、CVP水平低于容量反应阴性组,v-IVC水平高于容量反应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前v-IVC水平预测HTS患者容量反应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高于IVCmax、IVCmin、CVP预测评估曲线下面积0.696、0.773、0.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可明显改善HTS患者容量负荷,床旁超声检测IVCmax、IVCmin水平与CVP呈现正相关,v-IVC水平与CVP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床旁超声 下腔静脉直径 中心静脉压
下载PDF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丰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SA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高新东区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1例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 目的:探究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SA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高新东区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1例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修补组和栓塞组。修补组40例患者实施脾修补术,栓塞组41例患者实施脾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自体及异体输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收缩压达到100 mmHg以上时间)、血液系统功能指标〔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免疫系统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栓塞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收缩压达到100 mmHg以上时间均短于修补组,异体输血量少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的自体输血量略少于修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的Alb、Hb、PL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栓塞组的Alb、Hb、PLT水平均高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IgM、Ig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栓塞组的CD3^(+)、CD4^(+)、CD4^(+)/CD8^(+)、IgM、IgG水平均高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脾修补术相比,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输血量,缩短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血压水平恢复时间,促进其血液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 脾修补术 创伤性脾破裂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廖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77-180,共4页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发生与创伤后失血较多有关。在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缺乏的情况下,存在诱发休克的可能。该病属于急诊多见疾病的一种,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刀刺伤后。创伤性休克的致死风险较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以此挽救其...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发生与创伤后失血较多有关。在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缺乏的情况下,存在诱发休克的可能。该病属于急诊多见疾病的一种,多发生在交通事故、刀刺伤后。创伤性休克的致死风险较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以此挽救其生命。现阶段,临床开展抢救治疗期间,配合主动、及时、规范的急救措施,可确保抢救工作事半功倍。本文综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急救护理等,为后续抢救护理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