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肾替代疗法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
1
作者 黄妍洁 周振和 陈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肾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evere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命体... 目的研究持续肾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evere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60例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行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比较2组生命体征、肝功能与肾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心率(heart rate,HR)水平分别为(112.35±15.39)mmHg、(74.25±9.37)mmHg和(69.73±3.87)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21.82±19.28)mmHg、(81.36±11.02)mmHg和(74.11±5.02)次/min(P=0.039,P=0.009,P<0.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creatinine,Cre)分别为(18.07±2.98)μm o l/L、(35.87±5.23)U/L、(11.47±1.87)mmol/L、(79.48±7.2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1.32±3.14)μmol/L、(46.12±8.91)U/L、(13.08±2.08)mmol/L、(87.23±10.36)μmol/L(P<0.001,P<0.001,P=0.00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30)。结论CRRT联合PCI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SAMI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肾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功能不全 持续肾替代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生命体征 肾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VT发生率、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美鸿 黄婕 卢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集束化护理。关于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在组间作比较。结果 关于DVT,研究组中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中TT、PT、APTT均比对照组长,研究组中关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比对照组低,研究组中左心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落实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减少DVT发生,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刘笑 赵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急诊至CCU时间、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和对心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春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51-0154,共4页
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探究早期康复运动护理的应用价值,同时评估此护理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12-2023.12月,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患者50例,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下,做分组处理,将2组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的研... 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探究早期康复运动护理的应用价值,同时评估此护理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12-2023.12月,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患者50例,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下,做分组处理,将2组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的研究对象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比护理后2组观察指标。结果 (1)研究对象的心功能指标在护理后做对比,LVEF、CO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AP、LVEDd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对象的心率、血压在护理后做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对象的血清指标在护理后做对比,C反应蛋白、pro-BNP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ngⅡ低于对照组,P<0.05;(4)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在护理后做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5)研究对象的康复效果在护理后做对比,6MWD、Barther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改善心功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辅助增强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 心功能 并发症率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利军 赵小燕 +1 位作者 陈华英 孙瑜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0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方法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持续...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方法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以及肌酸酐水平分别为(18.11±2.45)μmol/L、(33.11±2.01)U/L、(34.11±3.45)U/L、(11.11±2.01)mmol/L、(78.11±6.0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2.35±2.44)μmol/L、(43.67±2.33)U/L、(46.45±6.67)U/L、(13.11±2.01)mmol/L、(97.46±12.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持续肾替代
下载PDF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彦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IABP经皮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在接受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多巴胺用量和尿... 目的探讨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IABP经皮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在接受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多巴胺用量和尿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在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较少。结论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弓福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6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生存质量 护理
下载PDF
1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会
8
作者 高红涛 陈少仁 +1 位作者 杨振伟 王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期86-86,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已退休,因“持续胸痛1小时”,于2004年10月31日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急诊入院。于1小时前睡眠中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伴大汗淋漓、全身湿冷、气短,急送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血压140—160/80—90m...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已退休,因“持续胸痛1小时”,于2004年10月31日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急诊入院。于1小时前睡眠中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伴大汗淋漓、全身湿冷、气短,急送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平时血压140—160/80—90mmHg异,间服降压药治疗。查体:体温不升,P40次,分,R32次,分,BP测不出,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呼吸浅促,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体会 高血压病史 持续胸痛 急诊入院 突发胸痛 大汗淋漓 体温不升
下载PDF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策 贾凯英 +1 位作者 周睿 彭建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IABP应用情况将这些患者分...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IABP应用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应用组(n=36)和未应用组(n=36)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组患者的心率显著低于未应用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未应用组(P均<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2/36)、2.8%(1/36),均显著低于未应用组44.4%(16/36)、27.8%(10/36)(P均<0.05)。结论 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占影芳 占珊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重症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APTT、PT、D-D、凝血时间(R)、血块动力(K)、血块强度(MA)、血细胞凝块形成速率(ε)、综合凝血指数(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均短于干预前,D-D、ε均低于干预前,R、K均长于干预前,MA、CI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均短于对照组,D-D、ε均低于对照组,R、K均长于对照组,MA、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模型风险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重症AMI患者DVT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模型 集束化护理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乐建华 蒋爱忠 廖成标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837-83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S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CI治疗,实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S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S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CI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IABP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量均升高,心率降低(P <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的再梗死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 <0.05)。结论在SAMI患者行PCI治疗中实施IAB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再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乃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12.17±10.46)mm Hg(1 mm Hg=0.133 kPa)、(74.16±13.08)mm Hg、(69.16±2.03)次/min,均低于参照组的(123.36±18.45)mm Hg、(87.13±10.02)mm Hg、(83.22±2.5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分别为(18.12±2.46)μmol/L、(33.15±2.03)U/L、(33.14±2.03)U/L、(11.18±2.03)mmol/L、(78.14±6.02)μmol/L,均低于参照组的(22.36±2.45)μmol/L、(43.46±2.21)U/L、(46.48±6.66)U/L、(13.12±2.05)mmol/L、(97.48±12.1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行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持续肾替代 效果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新红 张杰红 《智慧健康》 2017年第8期118-119,128,共3页
目的观察对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方法将CCU病房76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SAQ评分(69.5±4.6)分高于对照组(51.3±4.4)分,并发... 目的观察对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方法将CCU病房76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实验组SAQ评分(69.5±4.6)分高于对照组(51.3±4.4)分,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18.42%,护理满意度为97.37%高于对照组86.84%,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许萌萌 王娟 郭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AMI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两组均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AMI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心功能、康复运动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康复运动依从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应用于重症AMI患者中,能够促进心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外周血miR-155表达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效果
15
作者 洪薇 陈兴武 +1 位作者 白赟 马维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262-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之后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118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手术之后左心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12月入院的118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手术后均予以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参考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划分为研究组(发生LVR,n=28)与对照组(未发生LVR,n=90)。术后1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中miR-155相对表达量,参考测定结果分为低表达组(低于平均值,n=56)与高表达组(高于平均值,n=62)。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MI患者术后1年LVR发生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155预测AMI患者术后LVR发生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miR-155相对表达水平为1.88±0.19,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LVR发生率为32.26%,明显高于低表达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iR-155为AMI患者术后1年LVR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1.596,95%CI:0.865~2.94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预测AMI患者术后1年发生LVR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特异度为82.42%,敏感度为82.42%。结论重症AMI患者PCI术后1周的外周血中miR-155水平呈高表达,其外周血miR-155表达水平可辅助预测AMI术后1年L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miR-155 左心室重构 预测
下载PDF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成功救治1例
16
作者 韩晓刚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硝酸异山梨酯 呼吸困难 ST段抬高 AVF导联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下载PDF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与护理
17
作者 韦小金 《蛇志》 2002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护理
下载PDF
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评价
18
作者 胥瑾 赵生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分析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评价。方法 时间:2021.09-2023.09;研究学科:心内科;疾病类型: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纳入80例;组别区分:抛硬币法,均分为他汀组与参照组。他汀组行瑞舒伐... 探讨分析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评价。方法 时间:2021.09-2023.09;研究学科:心内科;疾病类型: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纳入80例;组别区分:抛硬币法,均分为他汀组与参照组。他汀组行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参照组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炎性化验水平、心脏功能、血脂表现、相关标志物与血压、ET、NO。结果 随着疾病的发展,体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P>0.05);对症治疗以后,炎症的反应幅度下降,他汀组的炎症控制最佳,其减低幅度很显著,(P<0.05)。发病后,心肌功能受到损害,心功能指标表现异常,(P>0.05);实验以后,心脏功能慢慢得到恢复,他汀组的心脏功能所处维度很理想,(P<0.05)。在血脂检验中,二组的血脂处于高水平状态,(P>0.05);结束之后,体内的血脂水平降低,但他汀组的血脂状态更好,(P<0.05)。他汀组的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和血压测量结果都恢复正常,(P<0.05)。在ET和NO检测中,二组未用药时的化验结果不佳,(P>0.05);药物使用以后,ET和NO均有恢复,他汀组的上述两项检测更佳,(P<0.05)。结论 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下的效果比较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 治疗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左心衰竭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
19
作者 苏靖雯 张晓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8-0011,共4页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梗并重症左心衰疗效。方法 共80例2022年就诊急性心梗并重症左心衰患者。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40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效果。结果 治疗24h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的HR水平,对...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梗并重症左心衰疗效。方法 共80例2022年就诊急性心梗并重症左心衰患者。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40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研究效果。结果 治疗24h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的HR水平,对比常规治疗组[(85.12±4.33)次/min对比(97.18±6.14)次/min],更低,p<0.05。治疗24h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的PaO2水平、pH水平、LVEF水平,分别对比常规治疗组[PaO2水平:(86.77±7.51)mm Hg对比(74.19±6.37)mm Hg;LVEF水平:(47.99±4.36)%对比(41.12±3.16)%;pH值:(7.54±0.02)对比(7.37±0.03],均更高,p<0.05。治疗24h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的SBP水平、R水平,对比常规治疗组[(120.26±10.05)mm Hg对比(132.07±11.18)mm Hg;(18.15±1.05)次/min对比(29.15±1.48)次/min],均更低,p<0.05。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的并发症率更低,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 急性心梗并重症左心衰患者,单纯实施常规治疗,恐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建议增加机械通气治疗,发挥增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重症左心衰竭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洪梅 汪琼 +2 位作者 王梅林 刘舒 许芹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法的制订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3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320例患者... 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法的制订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3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3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机体状态[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SAQ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症护理小组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干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减少预后不良事件,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护理小组 急性重症心肌 预后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