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康利琴 赵卉 张颖惠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并制定接收新患者的重症模式,比较使用该模式前后接收新患者的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新模式后双方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 目的探讨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并制定接收新患者的重症模式,比较使用该模式前后接收新患者的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结果应用新模式后双方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有助于缩短交接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科室间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接收新患者 重症模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在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评价
2
作者 刘相城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346-1347,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给予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收治普通病房治疗;观察组患者收治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给予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收治普通病房治疗;观察组患者收治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神经重症模式,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近一步在临床探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重症模式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凌鹤 李晓 冯丹丹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75例)分为对照/观察组(37/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转复时间、心率改善情况,护士核心能力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2.23±2.16)min,观察组患儿转复时间为(10.11±2.04)min,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371,P<0.001)。观察组患儿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92.11%(35/38)vs70.27%(26/37)],(P<0.05)。观察组护士各项核心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4.74%(36/38)vs75.68%(28/37)],(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儿转复时间,提高心率改善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救 小儿
下载PDF
重症监护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赵小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84-0187,共4页
分析在重症监护室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护理模式是否具备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接诊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做分组,划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4... 分析在重症监护室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护理模式是否具备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接诊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做分组,划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4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重症监护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试验对象的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缓解程度、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重症监护护理模式总满意率在97.83%,而参照组满意度只有80.43%(P<0.05)。结论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对其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极为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血气指标,优化生活品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王芸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94-96,共3页
目的:评估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黔西南州贞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1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评估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黔西南州贞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1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肺啰音、气促、发热、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9)。干预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_(2)、SaO_(2)水平高于干预前,PaCO_(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小儿重症肺炎 血气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洁 郝小丹 《西藏医药》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 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120例伴呼吸衰竭老年AECOPD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120例伴呼吸衰竭老年AECOPD入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管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酸碱值(pH值)];干预期间住院情况[有创通气(IMV)时间、无创通气(NI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O_(2)水平、pH值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IMV时间、NI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团队模式联合呼吸机集束化管理,可改善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专职团队护理模式 呼吸机集束化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对脑外科重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峥 程明岚 +1 位作者 余赛月 焦亚青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对脑外科重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 目的探讨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对脑外科重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35)和常规组(n=35)。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护理管理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及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定量表中基础护理、病房环境管理、医疗物品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NDS及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时,2组患者N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时,2组患者F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7.14%,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管理小组模式可提高脑外科重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管理小组模式 脑外科重症患者 康复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衰竭患者肺脏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生命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小英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衰竭患者肺脏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生命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衰竭患者肺脏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生命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30,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脏功能、血气分析指标、生命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肺脏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V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Ti/T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发生巨大差异,其中研究组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干预前SGR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GRQ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干预后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研究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肺脏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肺脏功能 血气分析指标 生命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丽 刘小玲 张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8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机械通气效果、呼吸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机械通气效果,有利于促进患儿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机械通气 并发症 氧疗时间 住院时间
下载PDF
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玥 王君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0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抢救成功率、肺功能及血气状态。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EV1、FVC、FEV1/FVC及PaCO_(2)、PaO水平比较显示(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Pa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 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帮助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状态
下载PDF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患者肺脏功能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薄一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患者肺脏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划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各40例。参照...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使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患者肺脏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平均划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各4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比对80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的比较上具有差异,实验组好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到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以及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肺功能
下载PDF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12
作者 杨婷婷 崔耀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8期125-126,12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抽选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抽选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结果:在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在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学检查结果方面,研究组在WBC、FPG、CK、NSE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行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缩减症状持续时间,改善患儿的血液学检查指标,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早日出院,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 手足口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李晶晶 王丽丽 李梦影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9期143-145,153,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pha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phas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和总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可明显提高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无创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护理价值
下载PDF
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余成英 余成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分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期间选择“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的实际价值。方法 以2022.4-2023.4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消化系统科室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对其实施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然后设置成实验组;然... 分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期间选择“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的实际价值。方法 以2022.4-2023.4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消化系统科室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对其实施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然后设置成实验组;然后以2021.3-2022.3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消化系统科室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对其实施普通护理模式,然后设置成对照组,接下来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针对患者的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肠内营养启动时间、血糖水平、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指标来说,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突出,P<0.05;另外,针对2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来说,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突出,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期间,选择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能够迅速地减轻患者临床不适,且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稳定血糖等,对于增强患者的临床舒适性等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危重症亚专科护理模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惜华 李惠怡 +3 位作者 杨乔焕 王丽辉 赵雪婷 胡黛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4期2338-2339,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实施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专职护理模式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美力 黄永鹏 叶燕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重症肺炎患者饮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管理模式;选择201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为重症肺炎患者饮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管理模式;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ICU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医生开出患者饮食医嘱,护士执行医嘱。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血清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并发症、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ALB、HGB、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血清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入住ICU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重症肺炎 早期肠内营养
下载PDF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鹤 张永寿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1030-1031,共2页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越来越频繁。由于医师和护士运送途中处理各种医疗问题的技能有限,各类影像设备仍无法做到床边诊断,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存在安全的风险。许多文章报道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但技术问题很...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越来越频繁。由于医师和护士运送途中处理各种医疗问题的技能有限,各类影像设备仍无法做到床边诊断,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存在安全的风险。许多文章报道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但技术问题很少被提及。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采用了移动重症监护模式(MICU),与传统救护车转运方式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护理
下载PDF
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18
作者 张磊 甘露 +1 位作者 周成芳 刘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3期144-145,共2页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以下模式,利用神经重症模式给予患者病情有效控制,研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56例患者,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以下模式,利用神经重症模式给予患者病情有效控制,研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56例患者,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2组,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神经重症模式(在多参数监护下应用内科药物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NIHSS评分、BI评分均显著性更佳,将其对比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以下模式,利用神经重症模式给予患者病情有效控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重症模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晓珍 黄敏 王彩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8期2143-2148,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 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病情转归情况、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以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FPG,NSE及CK水平降低(P<0.05);实验组患儿干预后FPG,NSE及C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重症手足口发病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模式 满意度
下载PDF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卓秀芳 赖星海 +1 位作者 程明峰 林文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7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7-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29例危重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7月本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42例危重... 目的:分析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7-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29例危重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7月本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42例危重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观察组给予移动重症监护模式。比较两组转运用时,转运前后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病情及转运人员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手术室、CT室及专科病房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人员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后观察组TNF-α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可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控制TNF-α及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 转运风险 不良事件 生命安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