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对重症监测治疗室病人镇静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明川 金玄玉 +1 位作者 白涛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对比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重症监测治疗室 (intensivecareunit,ICU)重症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安全性和费用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将 46例重症创伤需机械通气的ICU病人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 (n=2 3) 和异丙酚组 (n =2 3) ,分别应用注射... 目的 :对比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对重症监测治疗室 (intensivecareunit,ICU)重症创伤患者的镇静效果、安全性和费用等方面的不同。方法 :将 46例重症创伤需机械通气的ICU病人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 (n=2 3) 和异丙酚组 (n =2 3) ,分别应用注射泵持续静注咪达唑仑或异丙酚镇静。以Ramsay评分≥ 2~ <5为理想镇静的指标。分别观察两药起效和恢复时间、镇静满意度、给药速度、费用等。结果 :咪达唑仑镇静起效和恢复时间大于异丙酚 ,但镇静满意度较高 ,且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咪达唑仑镇静可控性小于异丙酚 ,但镇静效果较好 ,费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异丙酚 重症监测治疗室 病人 镇静作用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综合性重症监测治疗室患者医院内感染病原菌调查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陆洁 邹静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57-258,260,共3页
关键词 重症监测治疗室 医院内感染 病原菌调查 2003年1月 器官功能衰竭 ICU患者 侵入性操作 不合理使用 2004年 感染发生率 回顾性分析 基础疾病 病情危重 药敏情况 免疫力 多因素 抗生素
下载PDF
重症监测治疗技术在重度AOPP救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甲君 安莹波 王汉斌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10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救治成功率 治疗技术 AOPP 重症监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重度 血流动力学监测 多器官功能损害
下载PDF
重症监测治疗室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4
作者 杨贵平 陆洁 邹静容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46-44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监测治疗室 老年 院内感染
下载PDF
重症监测治疗技术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吴铁军 田辉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1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将重症监测治疗技术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以探讨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1日-2009年9月6日24时入住我院手足口病重症病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92例.分析:①发病年龄.性别。(2)最高体温、皮疹、... 目的:将重症监测治疗技术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以探讨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1日-2009年9月6日24时入住我院手足口病重症病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92例.分析:①发病年龄.性别。(2)最高体温、皮疹、严重表现及并发症等。(3)机械通气患儿的带机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4)WBC、血糖、血乳酸、心肌酶、肝功酶.胸片及病原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应用重症监测治疗技术及脏器功能支持等。结果:83.7%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100%患儿发热;100%患儿口腔或手、足、臀部有皮疹。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急促、浅慢,节律不规则;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增快、减慢.血压增高或降低、皮肤花斑、四肢皮温低;辅助检查:部分病例出现血WBC、AST.ALT、CK-MB和血糖、血乳酸升高,咽拭子EV71-PCR阳性率36.6%.肛拭EV71-PCR阳性率41.9%。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渗出或无明显异常。机械通气患儿147例。492例患儿治愈489例.死亡3例,死亡率0.61%。无1例患儿有机械通气并发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在本次手足口病救治中。应用重症监测治疗技术对重症患儿各个脏器系统进行监测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避免神经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监测治疗技术 EV71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测技术进展
6
作者 周建新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而原发损伤所引起的缺血和缺氧,是导致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神经晕症监测的目的则在于及早发现缺血缺氧的迹象,预防和治疗继发损伤。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引入了多种先...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而原发损伤所引起的缺血和缺氧,是导致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神经晕症监测的目的则在于及早发现缺血缺氧的迹象,预防和治疗继发损伤。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引入了多种先进监测手段,主要针对脑灌注和代谢监测。本文将慨述这些监测手段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并介绍近年来形成的针对脑功能的多元化监测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重症监测 技术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继发损伤 缺血缺氧 临床应用 代谢监测
下载PDF
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阶差在重症监测中的意义
7
作者 唐胜平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因血流量降低造成全身组织细胞低氧时,混合静脉血PCO2(P(?)CO2)以及静-动脉血PCO2阶差(△PCO2)会出现 明显增高和增大。监测重症病人△PCO2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全身氧供/需平衡。临床上可经中心静脉采样替代经肺动脉 采样进行该项监测。
关键词 静-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阶差 氧供/需平衡 重症监测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生理学
下载PDF
基于局放重症监测技术在750kV主变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秀 吴旭涛 +3 位作者 罗艳 田天 李秀广 何宁辉 《变压器》 2021年第2期62-65,共4页
本文中作者介绍了一起基于局放重症监测系统在某750kV主变压器悬浮放电缺陷局放检测及定位的应用案例,并通过试验及检查,证明了局放重症监测系统对发现主变悬浮放电缺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变压器 局放重症监测系统 悬浮放电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贺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4例,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7)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4例,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7)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7)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29.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7.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呼吸衰竭重症监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优良,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诊呼吸衰竭 重症监测
下载PDF
局放重症监测技术在特高压电抗器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琳 邵先军 +3 位作者 金涌涛 杨勇 杨智 郑文哲 《浙江电力》 2022年第2期60-66,共7页
针对两起特高压电抗器油色谱中C_(2)H_(2)含量异常升高的案例,采用局放重症监测装置进行长时监测并成功判断出缺陷类型。案例1重症监测结果显示,电抗器内部存在悬浮电位及微弱绝缘类缺陷导致的局部放电,造成C_(2)H_(2)含量快速增长。案... 针对两起特高压电抗器油色谱中C_(2)H_(2)含量异常升高的案例,采用局放重症监测装置进行长时监测并成功判断出缺陷类型。案例1重症监测结果显示,电抗器内部存在悬浮电位及微弱绝缘类缺陷导致的局部放电,造成C_(2)H_(2)含量快速增长。案例2重症监测结果表明,电抗器内部间歇性局放信号为靠近高抗北侧的外部干扰信号,内部无明显放电信号,经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试,内部缺陷类型为磁路多点接地造成的高温过热产气,色谱增长与局部放电无关。返厂解体发现:案例1电抗器器身1上夹件所连地屏等电位铜带存在断裂放电痕迹以及绝缘纸板破损现象;案例2电抗器器身1上铁轭和上部器身磁屏蔽搭接,接触面存在明显烧蚀,而内部无明显放电痕迹,排除了内部发生放电的可能。解体结果均与局放重症监测的分析结论相吻合,验证了局放重症监测方法在电力设备缺陷分析诊断中的有效性,并可避免受外部信号干扰而发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电抗器 局放重症监测 放电识别 干扰排除
下载PDF
GIS局部放电重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能成 邵中华 +3 位作者 黄正鹏 龙鑫宇 屈前 凌铁勇 《广西电力》 2018年第4期65-68,共4页
GIS局部放电重症监测系统综合了应用特高频(UHF)、超声波(AE)和高频电流(HFCT)检测原理,应用该系统对运行中的GIS设备进行短期实时局部放电信号采集、分析,可及早发现GIS内部存在的各种绝缘缺陷。利用该系统对某变电站GIS异常局放信号... GIS局部放电重症监测系统综合了应用特高频(UHF)、超声波(AE)和高频电流(HFCT)检测原理,应用该系统对运行中的GIS设备进行短期实时局部放电信号采集、分析,可及早发现GIS内部存在的各种绝缘缺陷。利用该系统对某变电站GIS异常局放信号进行监测,判断出异常信号具有绝缘早期或悬浮放电特征,并及时掌握了局放信号的变化趋势,确保了GIS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局部放电 特高频 超声波 重症监测
下载PDF
重症监测治疗病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12
作者 孙淑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03年第7期47-47,共1页
我院自1999年11月创建了ICU病房(重症监测治疗病室),配备了6张病床和17名素质好、技术强、反应快的护理人员.同时,加强护理工作,对进入ICU病房的患者采取了严格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肺部感染率、残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重症监测 治疗 病室患者 呼吸道 护理
下载PDF
脑重症监测治疗的现代概念
13
作者 常锦雄 《西藏医药》 1997年第2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脑病 重症监测 脑缺血
下载PDF
全国第一届器官移植麻醉及重症监测学术研讨会暨中华麻醉学会器官移植麻醉专业委员会(学组)成立大会
14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7年第1期73-73,共1页
根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会的决定,成立中华麻醉学公器官移植麻醉专业委员会(学组)。筹务委员会决定于2007年5月18-21日在杭州召开全国第一届器官移植麻醉及重症监测学术研讨会暨中华麻醉学会器官移植麻醉专业委员会(学组)成... 根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会的决定,成立中华麻醉学公器官移植麻醉专业委员会(学组)。筹务委员会决定于2007年5月18-21日在杭州召开全国第一届器官移植麻醉及重症监测学术研讨会暨中华麻醉学会器官移植麻醉专业委员会(学组)成立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专业委员会 麻醉学会 器官移植 学术研讨会 重症监测 常委会
下载PDF
重症超声下监测液体容量管理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5
作者 吴国智 邹玉玲 陈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71-0074,共4页
分析在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 SS)病人液体复苏治疗中实施重症超声(CCUS)下对液体容量管理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将ICU收治的60例SS病人分为观察组(CCUS液体容量管理)和对照组(以目标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复苏前后的... 分析在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 SS)病人液体复苏治疗中实施重症超声(CCUS)下对液体容量管理进行监测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将ICU收治的60例SS病人分为观察组(CCUS液体容量管理)和对照组(以目标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同时间点的达标率、24h乳酸、氧合指数(PaO2 /Fi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液体总输入量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28d内死亡率;结果 在复苏前,两组病人在HR、CI、MAP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给予不同的液体容量监测后,实验组病人HR低于对照组,CI与MAP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24h与72h的液体复苏达标率、复苏后的24h乳酸水平与液体总输入量、PaO2/FiO2、ScvO2均具备显著差异,且P<0.05,两组病人在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28d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 SS病人,在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实施重症超声下监测液体容量管理,有助于降低乳酸水平,提高复苏达标率,减少液体的输注量,并且不会对病人血氧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重症超声监测 液体容量管理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在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丹冰洋 高倩倩 +1 位作者 周俏俏 韩依汝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在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2例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iCCO组和重症超声组,各41例。脉搏指数连...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在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2例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iCCO组和重症超声组,各41例。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组接受PiCCO监测指导,重症超声组在PiCCO组的基础上增加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容量指标、液体平衡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心排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n index,GEDI)、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IVC-RV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CO、LVEF、CI、GEF、LVEDV、SV、IVC-RVI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重症超声组明显高于PiCCO组(P<0.05);两组IVC、GEDI水平均降低,且重症超声组低于PiCCO组(P<0.05);重症超声组第1、3、5、7d的累积液体平衡低于PiCCO组(P<0.05);重症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时间短于PiCCO组,28d内死亡率少于PiCCO组(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PiCCO监测应用于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有助于进行液体限制管理,提高心功能,改善血容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重症超声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液体平衡
下载PDF
近红外光技术在重症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丽娟 何权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3228-3230,共3页
危重患者经常发生组织缺氧、低灌注,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将会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评估全身组织氧合的手段有血乳酸、pH、氧输送和氧摄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中心... 危重患者经常发生组织缺氧、低灌注,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将会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评估全身组织氧合的手段有血乳酸、pH、氧输送和氧摄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测定等,这些检测对于局部组织缺氧是不敏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重症监测 近红外光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局部组织缺氧 血氧饱和度测定 危重患者 组织氧合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护理质量的探讨
18
作者 吴小岭 吴晓珂 +2 位作者 邓琪 王志娟 闫闪闪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243-243,共1页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16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ICU(重...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160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ICU(重症检测)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5%)少于对照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改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急诊呼吸衰竭 重症监测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神经重症监测治疗新进展
19
作者 周建新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2年第9期11-11,共1页
近年来,作为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之一,神经重症监测与治疗得以快速发展。随着重症医学的进步,器官支持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救治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涌现出... 近年来,作为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之一,神经重症监测与治疗得以快速发展。随着重症医学的进步,器官支持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救治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涌现出多种新型诊疗技术,使原来不能渡过急性期的神经危重患者的神经系统原发病得到快速有效诊治。这些都成为促进神经重症医学领域进展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监测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重症医学 危重患者 重症监测 器官支持 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春花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0期219-220,共2页
目的:讨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以我院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病床奇偶数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评判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 目的:讨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重症监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以我院6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病床奇偶数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评判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的2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恢复指标,且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医院应普及此种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重症监测 临床护理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