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促红素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郭素青 石锐 +1 位作者 吴燕 李英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91-2795,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素注射剂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的临床价值,并探究不同剂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琥珀酸亚铁结合饮食调理);低剂量组在对...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素注射剂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的临床价值,并探究不同剂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琥珀酸亚铁结合饮食调理);低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75 U·kg^(-1)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每周3次,皮下注射;高剂量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50 U·kg^(-1)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每周3次,皮下注射。3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贫血相关指标、骨髓基质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以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入组32、33和33例患者,无患者脱落。治疗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20例/32例)、78.79%(26例/33例)和87.88%(29例/33例),对照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8.76±6.82)、(112.43±7.31)和(116.27±7.72)g·L^(-1),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08±0.42)×10^(12)、(3.34±0.39)×10^(12)和(3.58±0.45)×10^(12)·L^(-1),血细胞比容分别为0.28±0.05、0.31±0.06和0.35±0.07,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2±0.16、1.23±0.17和1.35±0.22,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13、0.76±0.11和0.69±0.09,p-P3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2±0.10、0.86±0.09和0.80±0.09,KPS评分分别为(69.35±6.43)、(72.84±6.62)和(76.35±6.77)分。低、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与低剂量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皮肤过敏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18.18%和18.18%,两两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素注射剂可显著纠正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贫血,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且150 U·kg^(-1)重组人促红素注射剂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75 U·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剂 白血病 化疗相关贫血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