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7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休克1例
1
作者 肖莹 徐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160-162,共3页
患儿,男,3岁3个月,近6个月头颅进性增大,3月前有头颅摔伤史,2021年2月10日头部再次摔伤后于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2月13日头部MRI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大脑纵裂区、小脑幕区及左侧额枕叶脑表面异常信号群,硬膜下出血多,... 患儿,男,3岁3个月,近6个月头颅进性增大,3月前有头颅摔伤史,2021年2月10日头部再次摔伤后于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2月13日头部MRI示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大脑纵裂区、小脑幕区及左侧额枕叶脑表面异常信号群,硬膜下出血多,考虑左侧顶骨骨折可疑,给予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丙种球蛋白、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抽搐,给予丙戊酸钠及咪达唑仑泵治疗,未见抽搐发作后,咪达唑仑泵改为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休克 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晓红 张春玲 +8 位作者 刘鹏 宋媛媛 姚嘉瑞 秦燕 唐乐 张淑香 李丹 冯云 石远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PEG-rhG-CSF 1次,共设置60、100和150μg.kg-13个剂量组,每组受试患者8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EG-rhG-CSF浓度,并计算PK参数,同时监测受试者CD34+、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PEG-rhG-CSF 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7.5±7)、(40.8±12)、(80.7±48)h;CL_F分别是(17±9)、(9±4)、(7±2)ml.h-1.g-1;AUC0-t分别是(5,593.6±5,435)、(14,651.3±12,183)、(23,002.5±6,655)mg.h.L-1。第2周期3个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1.9×109、2.3×109、4.2×109cells.L-1,均比第1周期有所提高。结论 PEG-rhG-CSF在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其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临床Ⅰ期试验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滕雪 吴东媛 +1 位作者 关尚为 董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期143-144,共2页
许多化疗药缺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其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增殖活跃的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造血系统中的骨髓细胞。骨髓细胞受损,会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和持续治疗产生重... 许多化疗药缺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其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增殖活跃的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尤其是造血系统中的骨髓细胞。骨髓细胞受损,会使免疫细胞数量减少,使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从而对患者的健康和持续治疗产生重大隐患。骨髓抑制是多数抗肿瘤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以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最为显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rhG-CSF)是临床最常用于纠正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症状的药物,其疗效稳定、快速,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报道1例rhG-CSF注射液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为完善该药的不良反应信息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液 中性粒细胞计数 RHG-CSF 杀伤肿瘤细胞 剂量限制性毒性 骨髓细胞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宁 葛林阜 +2 位作者 马焕文 周兰月 张东红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10 9·L- 1以下时 ,加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 7d ;对 4例健康供者在采集PBSC前 5d予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d。白细胞升至 10× 10 9·L- 1以上时采集PSBC ,并进行CD+ 34 及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检测。结果 :一次收集单个核细胞计数 (3.9±s 1.7)×10 8·kg- 1;CD+ 34 (4 .8± 2 .3)× 10 8·kg- 1;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5± 3)× 10 4 ·kg- 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 CSF无论对病人自体还是对健康供者均能安全、高效地动员PBSC ,满足移植所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5
作者 郑莉 徐楠 +3 位作者 刘春涛 王颖 罗柱 罗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随机分入单次给药组。单次给药分别皮下注射PEG-G-CSF注射液15、30、50、60、75μg/kg,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 目的评价健康人体对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随机分入单次给药组。单次给药分别皮下注射PEG-G-CSF注射液15、30、50、60、75μg/kg,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结果50μg/kg组10例志愿者中1例出现一过性轻度头晕;75μg/kg组有6例志愿者用药后均出现一过性轻度的头晕和骨痛,其中1例志愿者出现一过性高热,2例志愿者出现一过性轻度腹泻,但试验结束时复查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异常。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健康受试者对PEG-G-CSF注射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60μg/kg,在此范围内使用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并能明显刺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增加。II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为皮下注射60μg/kg,每化疗周期给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耐受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4期157-157,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于2012年6月11日收入院,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双颈部可触及数个约黄豆至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致过敏反应 皮下注射 注射液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过敏史 肿大淋巴结 周围组织
下载PDF
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Ⅰ期耐受性临床研究
7
作者 刘健 陈强 +4 位作者 杨建伟 张其忠 林传荣 范南峰 郑宏宇 《海峡药学》 1997年第S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重组 RHG-CSF 人粒细胞 人体耐受性 RHG-CSF 省肿瘤医院 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漱口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
8
作者 张中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6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漱口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经盐水稀释后漱口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的口腔溃疡全部...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漱口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经盐水稀释后漱口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的口腔溃疡全部治愈,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经盐水稀释后漱口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疗效肯定,且给药方法简便,给药量小,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口腔溃疡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漱口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50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华华 《中医研究》 2018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科室住院的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科室住院的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化疗。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150μg/次,1次/d,连用5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参麦注射液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3天1次,连续治疗3次;同时艾灸中脘、关元,2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平均(8.61±2.65)d,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11.59±2.87)d,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艾灸中脘和关元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减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参麦注射液/治疗应用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剌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应用 足三里/穴位注射 中脘 关元 艾灸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辅助美罗培南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有感染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东利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4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辅助美罗培南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以下简称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AL化疗后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64例...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辅助美罗培南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以下简称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AL化疗后PMN缺乏伴有感染患者64例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用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和联用组(美罗培南+rhG-CSF联用治疗),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关临床指标(即体温、抗菌药物使用、PMN缺乏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93.75%vs 75.00%,P<0.05),临床症状(体温、抗菌药物使用、PMN缺乏)复常时间均早于单用组(P<0.05),PMN最低值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PCT、CRP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PCT、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PCT、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单用组(P<0.05)。结论:对于AL化疗后PMN缺乏并发感染患者,采用rhG-CSF辅助美罗培南治疗可缓解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临床症状缓解,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方舟咏迪(曾用名:促粒素)
11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M002-M002,共1页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液 适应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骨髓抑制 化疗药物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粒生素)的研制和应用
12
作者 徐明波 陈玉林 +4 位作者 刘初峰 陈献华 朴宏 李学海 陈再强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3期28-28,51,共2页
本项目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属生物技术领域.产品是癌症化疗、放疗后首选升白细胞(造血恢复)制剂,作为有效的支持药物可显著地降低病人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的发... 本项目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属生物技术领域.产品是癌症化疗、放疗后首选升白细胞(造血恢复)制剂,作为有效的支持药物可显著地降低病人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的发热.该药为销售额最大、市场增长最快的生物技术药物.项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基因的克隆及高表达菌株的构建;②中试及生产工艺的研究;③临床前药理、药效、毒理学评价;④临床多中心评价;⑤项目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技术关键是克隆人G-CSF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特点及技术创新点在于菌株G-CSF表达率达30%以上,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注射液 粒生素 研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艾贝格司亭α临床应用
13
作者 蒋媛 王美飒 史桂玲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感染期的合并用药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贝格司亭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14
作者 单魁中 黄辉 +1 位作者 陆婷婷 任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鹿升白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包括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及头昏眼花,)评分及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升高(P<0.05),且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治疗1个化疗周期时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头昏眼花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肝肾功能指标SCr、BUN、AST及AL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SCr、BUN、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8/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鹿升白方联合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升高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善症状和肝肾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学疗法 中药疗法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15
作者 黄孟芹 胡丽霞 +2 位作者 李成发 吴艳 袁倩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 G-CSF组(53例)和rh 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 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 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 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 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 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 G-CSF相比,PEG-rh 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6
作者 任云 吕钦敬 +5 位作者 薛强 姚伟 杨广训 黄广岩 葛畅 宋兴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行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48 h后给予PEG-rh 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芪合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发生11例(23.91%),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总发生36例(78.26%),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U[分别为(7.26±1.59)×10^(9)·L^(-1)、(5.07±0.92)×10^(9)·L^(-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1.48)×10^(9)·L^(-1)、(4.63±0.87)×10^(9)·L^(-1)](t=3.216、2.3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5.23±2.47)分、(14.23±1.26)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12±2.48)分、(17.35±1.24)分](t=21.528、11.9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0.43%,14/46)与对照组(36.96%,1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结论 归芪合剂联合PEG-rhG-CSF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症候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归芪合剂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振燕 李娅 麻莉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7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48,采用...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7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48,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和联合组(n=49,采用rhG-CSF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灌注指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PI及S/D值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可提高其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有效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司匹林 临床妊娠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杨蜜 别俊 +3 位作者 唐组阁 张加勇 邓佳秀 卢俊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GM-CSF 150μg,均行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好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3%(22/30)vs 60%(18/30),(χ^(2)=1.20,P=0.412);观察组及对照组症状好转所需时间分别为(7.60±2.17)d vs(8.83±1.60)d,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0,P=0.039);治疗第7天的CRP值两组之间具有差异(t=6.795,P=0.012),观察组更具优势;使用SOMA量表分别对患者灌肠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自身对比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评分均较灌肠前明显降低(均P<0.05);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灌药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耐受良好,无严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宫颈癌
下载PDF
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9
作者 施琼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hG-CSF宫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自然杀伤细胞(NK)亚型指标(CD56^(+)CD16^(+)、CD56^(+)CD16^(-))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厚于治疗前,子宫内膜A型比例均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C型比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C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V均快于治疗前,PI、R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V快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56^(+)CD16^(+)、CD56^(+)CD16^(-)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宫腔灌注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腔灌注 薄型子宫内膜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他达拉非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20
作者 史红珍 孙立娟 +3 位作者 王琳 王倩 张爽 林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对照组(G-GSF)。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内膜转化日)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EMT)、子宫内膜容积(EMV)、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EBF-S/D)、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UPI)、子宫动脉阻力指数(AU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AU-S/D)];比较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后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AB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MT、EMV、A型子宫内膜比例和II型+III型子宫内膜血流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EMT和EMV大于对照组(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型、EIR、CPR、A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G-CSF联合TD可改善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安全性较高,但对妊娠结局尚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他达拉非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