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7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定点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岩山 金荣 +3 位作者 刘晓妮 王昌梅 戎亚雯 陈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923,共5页
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聚乙二醇化修饰、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通过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1,3,4,5,17位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在C末端加了一个半胱氨酸,获得了体外活性为原型rhG-CSF150%以上的... 研究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聚乙二醇化修饰、分离纯化和活性鉴定。通过对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1,3,4,5,17位氨基酸进行突变,并在C末端加了一个半胱氨酸,获得了体外活性为原型rhG-CSF150%以上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然后用分子量为20kD的甲氧聚乙二醇马来酸酐(mPEG-Mal)修饰rmhG-CSF,反应混合物经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柱纯化,得到纯化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PEG-rmhG-CSF)。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后的PEG-rmhG-CSF的纯度大于95%,体外活性分析表明PEG-rmhG-CSF活性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NeulastaR○),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PEG-rmhG-CSF体内半衰期约为14h,比修饰前延长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修饰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hG-CSF-Ala-17的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 被引量:6
2
作者 范慧 莫晓宁 +4 位作者 张颖妹 杨璐 宋泉声 范中玉 马大龙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简便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hG CSF Ala 17纯化工艺 ,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大肠杆菌表达的rhG CSF Ala 17经包涵体洗涤、变性复性后 ,采用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分... 目的 :建立高效简便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hG CSF Ala 17纯化工艺 ,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大肠杆菌表达的rhG CSF Ala 17经包涵体洗涤、变性复性后 ,采用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经SDS PAGE和FPLC检测纯度 ,并进行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比活性分析、紫外最大吸收光谱分析、内毒素检测等指标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纯化后的rhG CSF Ala 17纯度可达99.6 4% ,比活为 1× 10 8U·mg-1。其N端 19个氨基酸分析与预期序列一致 ,紫外最大吸收光谱位于 2 80nm ,氨基酸的组成与预期结果一致 ,内毒素含量低于部颁标准。结论 :两步层析即可获得高纯度的rhG CSF Ala 17重组蛋白质 ,为进一步的rhG CSF A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Ala-17
下载PDF
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艾贝格司亭α临床应用
3
作者 蒋媛 王美飒 史桂玲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感染期的合并用药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贝格司亭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4
作者 单魁中 黄辉 +1 位作者 陆婷婷 任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鹿升白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包括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及头昏眼花,)评分及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升高(P<0.05),且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治疗1个化疗周期时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头昏眼花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肝肾功能指标SCr、BUN、AST及AL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SCr、BUN、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8/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鹿升白方联合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升高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善症状和肝肾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学疗法 中药疗法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修饰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的纯化与分析
5
作者 张金玲 马南佳 +2 位作者 汪军远 方井晋 刘晓妮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获得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定点单修饰的产物PEG-rmhG-CSF-Cys176。方法用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基和高活性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半胱氨酸(Cys)基团特异性结合,并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修饰产物,通过高效凝胶过滤... 目的获得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定点单修饰的产物PEG-rmhG-CSF-Cys176。方法用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基和高活性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G-CSF)的半胱氨酸(Cys)基团特异性结合,并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修饰产物,通过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检测纯度,MTT法检测体外的生物活性。结果蛋白纯度为97%,体外生物活性为0.8×108IU·mg-1。结论半胱氨酸反应性PEG和游离Cys的结合是在rmhG-CSF活性区以外的位置C末端,修饰后的蛋白活性基本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突变体 聚乙二醇 高效凝胶过滤色谱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黄孟芹 胡丽霞 +2 位作者 李成发 吴艳 袁倩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 G-CSF组(53例)和rh 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 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 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 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 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 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 G-CSF相比,PEG-rh 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任云 吕钦敬 +5 位作者 薛强 姚伟 杨广训 黄广岩 葛畅 宋兴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行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48 h后给予PEG-rh 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芪合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发生11例(23.91%),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总发生36例(78.26%),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U[分别为(7.26±1.59)×10^(9)·L^(-1)、(5.07±0.92)×10^(9)·L^(-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1.48)×10^(9)·L^(-1)、(4.63±0.87)×10^(9)·L^(-1)](t=3.216、2.3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5.23±2.47)分、(14.23±1.26)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12±2.48)分、(17.35±1.24)分](t=21.528、11.9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0.43%,14/46)与对照组(36.96%,1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结论 归芪合剂联合PEG-rhG-CSF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症候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归芪合剂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振燕 李娅 麻莉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7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48,采用...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97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48,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和联合组(n=49,采用rhG-CSF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灌注指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PI及S/D值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可提高其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有效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不孕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司匹林 临床妊娠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杨蜜 别俊 +3 位作者 唐组阁 张加勇 邓佳秀 卢俊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 目的探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宫颈癌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且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60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给予0.9%NaCl注射液100 mL+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地塞米松10 mg+GM-CSF 150μg,均行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好转率均为100%;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3%(22/30)vs 60%(18/30),(χ^(2)=1.20,P=0.412);观察组及对照组症状好转所需时间分别为(7.60±2.17)d vs(8.83±1.60)d,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70,P=0.039);治疗第7天的CRP值两组之间具有差异(t=6.795,P=0.012),观察组更具优势;使用SOMA量表分别对患者灌肠前后进行评分,两组患者自身对比灌肠后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腹痛评分均较灌肠前明显降低(均P<0.05);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灌药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均耐受良好,无严重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缩短治疗时间,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宫颈癌
下载PDF
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0
作者 施琼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hG-CSF宫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自然杀伤细胞(NK)亚型指标(CD56^(+)CD16^(+)、CD56^(+)CD16^(-))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厚于治疗前,子宫内膜A型比例均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C型比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C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V均快于治疗前,PI、R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V快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56^(+)CD16^(+)、CD56^(+)CD16^(-)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宫腔灌注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腔灌注 薄型子宫内膜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
11
作者 孙玉马 马文超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4987-4994,共8页
背景:运动训练是多种心脏疾病的重要非药物康复手段,同时亦能够增强心脏对不良应激源(如心肌缺血)的耐受能力,即运动预处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动员干细胞归巢和分化并促进损伤心肌修复。然而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尚未明确。目的:... 背景:运动训练是多种心脏疾病的重要非药物康复手段,同时亦能够增强心脏对不良应激源(如心肌缺血)的耐受能力,即运动预处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动员干细胞归巢和分化并促进损伤心肌修复。然而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补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8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2)、药物组(n=12)、运动组(n=12)和联合治疗组(n=12)。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运动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造模前利用电动跑台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造模后3 h连续5 d皮下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给药8周后,利用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取心脏进行TTC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和胶原容积分数,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密度和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胚胎基因(脑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和心肌收缩调控因子(α-肌球蛋白重链、肌浆网Ca^(2+)-ATP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JAK2、STAT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血管密度、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脑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升高(P<0.05);α-肌球蛋白重链和肌浆网Ca^(2+)-ATP酶mRNA以及α-肌球蛋白重链/β-肌球蛋白重链比值下降(P<0.0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运动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与药物组和运动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③结果表明:单独补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均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干细胞归巢以及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高强度间歇运动 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重塑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他达拉非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史红珍 孙立娟 +3 位作者 王琳 王倩 张爽 林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对照组(G-GSF)。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内膜转化日)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EMT)、子宫内膜容积(EMV)、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EBF-S/D)、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UPI)、子宫动脉阻力指数(AU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AU-S/D)];比较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后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AB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MT、EMV、A型子宫内膜比例和II型+III型子宫内膜血流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EMT和EMV大于对照组(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型、EIR、CPR、A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G-CSF联合TD可改善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安全性较高,但对妊娠结局尚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他达拉非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尤海玲 陈源 陈丽萍 《内科》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hG-CS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大补元煎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1 d。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与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元煎加味联合PEG-rhG-CSF可改善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加味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尹凤 邱云 +2 位作者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气血两虚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15
作者 刘君 胡敏 +3 位作者 袁明霞 潘连生 胡林飞 齐继鹏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2期1893-1897,共5页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治疗化疗后气血两虚型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余市中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治疗的化疗后白细... 目的:观察芪胶升白胶囊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治疗化疗后气血两虚型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余市中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治疗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4.0×109 L-1时,对照组化疗结束24 h内使用rhG-CSF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胶升白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8^(+)、CD4^(+)、CD4^(+)/CD8^(+)、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变化情况及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rhG-CSF使用量和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D3^(+)、CD8^(+)、CD4^(+)、CD4^(+)/CD8^(+)均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rhG-CSF使用量和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4%,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联合rhG-CSF可使化疗后气血两虚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水平升高,减轻炎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芪胶升白胶囊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气血两虚 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和经济学比较
16
作者 周永林 童维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4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经济学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收治的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11...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经济学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收治的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rhG-CSF给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8)和B组(n=55)。2组均在化疗后次日或化疗后3~4 d内开始使用rhG-CSF,A组为皮下注射,B组为持续24 h静脉泵入,在白细胞计数(WBC)最低点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时停药。给药3 d后评价比较2组初步效果,治疗前后WBC,用药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A组的70.69%(Z=2.436,P=0.015)。与治疗前比较,2组WBC均显著升高,且B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73%,低于A组的31.03%(χ^(2)=5.492,P=0.019),其中B组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3.64%vs.17.24%,χ^(2)=5.505,P=0.019)。A、B组治疗方案的平均成本分别为713.80、578.91元,A组治疗方案平均成本高于B组;A、B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10、7.08,以B组作为参照,A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12。结论rhG-CSF静脉持续恒速泵入给药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高于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成本—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肺癌 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临床疗效 成本—效果
下载PDF
超声清创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剂对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溃疡治疗效果及愈合情况分析
17
作者 恽瑞元 严磊 刘琳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7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清创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剂在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超声清创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剂在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35例,予以常规清创+胰岛素治疗)和研究组(35例,予以超声清创术+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剂治疗)。比较两组溃疡面愈合率、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周,研究组溃疡创面愈合率略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溃疡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WagnerⅡ、Ⅲ级溃疡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联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剂可促进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级溃疡面愈合,控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整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WagnerⅡ、Ⅲ级溃疡 超声清创术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细胞刺激因子凝胶剂 疗效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周生余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批舢g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Ixg/kg,每日1次。结果:2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的周期中,4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53)和3.8%(2,53,P=0.678)。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浩 任浩洋 +4 位作者 孙纯广 李然 刘哲元 赵振满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造血生长因子)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至2006年来22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其中62例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造血生长因子)对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至2006年来22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其中62例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的病例,并对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有效缓解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反应,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升高,平均恢复时间3天,有效率为95.2%。结论rhG-CSF对治疗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作用好,不良反应少;但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应调整剂量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肺癌 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