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促进梗阻性肾病肾小管细胞分泌TGF-β加重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汪晓月 陈民佳 +5 位作者 封蕾 王梨名 罗佳 陈佳 陈客宏 王玲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72-67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non-inflammatory molecule 1,VNN1)在梗阻性肾病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Balb/c野生型、VNN1基因敲除雄鼠,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手术组。术...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non-inflammatory molecule 1,VNN1)在梗阻性肾病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Balb/c野生型、VNN1基因敲除雄鼠,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当天、14 d留取梗阻侧肾盂尿液、肾组织标本,检测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免疫组化明确肾组织VNN1表达水平。肾组织完善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明确肾脏损伤严重程度,马松染色(Masson)、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水平,明确肾组织纤维化严重程度。提取野生型和VNN1基因敲除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传代至第2代,予以血管紧张素刺激,模拟体内梗阻性肾病模型,收取细胞和上清,检测VNN1蛋白水平和上清TGF-β表达水平。结果梗阻性肾病后第14天,手术组PAS染色提示肾组织损伤明显,免疫组化提示肾组织VN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完善肾组织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α-SMA水平,发现野生型小鼠间质纤维化水平较VNN1基因敲除鼠明显加重,α-SMA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检测梗阻侧尿液TGF-β水平发现,VNN1基因敲除鼠梗阻侧尿液TGF-β水平明显降低。我们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证实,予以血管紧张素刺激后,野生型小鼠肾小管细胞VN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野生型小鼠肾小管细胞上清中TGF-β水平明显高于VNN1基因敲除鼠。结论VNN1可促进梗阻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分泌,加重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 梗阻性肾病 肾小管细胞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侯春立 许佳睿 +4 位作者 何强 朱铁年 吴红海 陈虹 薛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选用PD-1抑制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B组选用PD-1抑制剂+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C组选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含铂两药的治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3组ORR、D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8),其中A组ORR、DCR[50.0%(15/30)、83.3%(25/30)]均最高。A、B、C组中位PFS分别为7.4、5.6、5.7个月,3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及转移器官数量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均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5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4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4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总计51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4级)2例。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显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减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3
作者 郑方芳 邓琴琴 +1 位作者 熊芳芳 刘衍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AS模型组,高脂喂养并给予PCSK9抑制剂作为PCSK9抑制剂干预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脂浓度;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作切片并通过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S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取小鼠胸主动脉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主动脉血管中VCAM-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AS模型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AS模型组,HDL-C高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主动脉硬化斑块相对面积大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斑块相对面积小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血浆TNF-α、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水平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PAI-1浓度,从而减少主动脉VCAM-1的表达,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NO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峻 孙明 +3 位作者 林锦潮 何兆初 区碧如 郭海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2-18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高脂喂养)和高脂血症非诺贝特治疗组(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1·d-1)而高脂血症...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高脂喂养)和高脂血症非诺贝特治疗组(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1·d-1)而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20周后检测3组的血脂、NO浓度及观察血管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粘附密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NO水平较低、血管内皮上白细胞粘附增多、VCAM-1表达强度较强及范围较广。非诺贝特治疗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血NO水平提高、血管内皮VCAM-1表达水平和细胞粘附数目均较低(少)。结论NO减少及炎症因素的介入参与了血管损害机制,非诺贝特能有效地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该作用与NO水平提高、VCAM-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NO 诺贝特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长江 徐晓荣 冯国营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5,99,共6页
目的探讨分子生学标记物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docetaxel and ... 目的探讨分子生学标记物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docetaxel and cisplatin,DP)及吉非替尼化疗,B组在A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o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KRAS基因(K-ras,p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乳腺癌1号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chinoderm mie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β-微管蛋白和分化抗原簇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CD3)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合2组患者生物学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统计出适合不同方案的人群类型。结果 B组的中位PFS较A组显著延长;无论VEGF和BRCA1低表达或高表达,B组的中位PFS较A组显著提高;ERCC1、KRAS、EML4-ALK和β-微管蛋白高表达,B组的中位PFS较A组有显著提高;EGFR和CD3低表达,B组的中位PFS较A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VEGF和BRCA1高表达或低表达,KRAS、ERCC1、EML4-ALK和β-微管蛋白高表达及EGFR和CD3低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DP及吉非替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靶向治疗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sVCAM-1、HMGB1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与血栓事件的关系
6
作者 汪学刚 朱欣如 +2 位作者 吴艳芬 张晓雪 张鹏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NOD样受体P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和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PS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NOD样受体P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和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PS患者作为APS组和6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VCAM-1、HMGB1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表达、IL-1β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将APS患者分为血栓组(n=32)和非血栓组(n=9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VCAM-1、HMGB1预测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价值。结果APS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IL-1β和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分别为(806.35±204.75)μg/L、(125.42±24.57)μg/L、(13.62±3.09)pg/mL、(16.24±3.72)pg/mL、1.62±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5.12±77.24)μg/L、(35.01±10.30)μg/L、(3.15±0.67)pg/mL、(4.02±1.13)pg/mL、0.85±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S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LRP3 mRNA以及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栓组患者的血清sVCAM-1、HMGB1水平分别为(915.35±70.28)μg/L、(136.42±10.17)μg/L,明显高于非血栓组的(767.59±61.43)μg/L、(121.51±15.0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抗体阳性、高水平sVCAM-1、HMGB1是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VCAM-1联合HMGB预测APS患者血栓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APS患者血清sVCAM-1、HMGB1水平均增高,且与NLRP3及其下游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血栓事件发生有关,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NOD样受体P3炎症小体 血栓事件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sPD-L1、CE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越希 陈晓梅 +1 位作者 晏军 李志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6-478,48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中晚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度注射液。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sPDL1、CEA水平、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68.0%(34/50)优于对照组18.0%(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PD-L1、CEA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PD-L1低于对照组[(1.21±0.36)ng/ml vs.(1.50±0.40)ng/ml,t=3.811,P〈0.05],CEA亦低于对照组[(10.24±3.02)ng/ml vs.(15.78±4.21)ng/ml,t=7.561,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80.0%(40/50)vs.38.0%(19/50),χ^2=18.23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5/50)vs.34.0%(17/50),χ^2=8.392,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显著效果,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顺铂 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癌胚抗原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陶威 马天江 +2 位作者 张耀勇 宋志雨 余昶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8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比2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CBR和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理状况、社交/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以及肺癌附加的关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治疗组OS、PFS、1年和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白细胞降低、发热、胃肠道反应、皮疹及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有效地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降低患者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贝伐珠单抗 中晚期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CEA CYFRA21-1 VEGF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春泽 苏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0期174-177,共4页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关节周围的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中,NLRP3炎症小体是GA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关节周围的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其中,NLRP3炎症小体是GA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也参与了急性GA的发病过程。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及VCAM-1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机制及其与GA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炎症小体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痛风性关节炎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VEGF、HIF-1α、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洁 苟淑萍 栾文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1期1778-178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胸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胸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以非小细胞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干预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灌注。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患者胸水VEGF、HIF-1α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治疗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总缓解率高,胸水VEGF、HIF-1α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不良反应与单用顺铂大致相似,且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VEGF HIF-1Α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颖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3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rb-FGF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rb-FGF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试验组给予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清VCAM-1、rb-FGF2、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CAM-1、rb-FGF2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红外线治疗仪 硫辛酸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吴玉生 姜立平 +1 位作者 王占奎 赵玉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2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 例( 常规方法治疗) ,醒脑静组21 例( 常规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溶性...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2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 例( 常规方法治疗) ,醒脑静组21 例( 常规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 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并与19 名健康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SVCAM- 1 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显著改善,而且以醒脑静组改善更为明显;醒脑静组治愈、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7-1 % 与33-3 % ,P< 0 .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治疗方法
下载PDF
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芳 丁小云 +4 位作者 吕果 刘振国 李红军 耿李科 郭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98-1800,180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0例患者并根据PCI术后6~2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0例患者并根据PCI术后6~2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检测PCI术后24小时的血清S1P、STIM1、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中S1P、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STIM1、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STIM1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TIM1正常的再狭窄患者;S1P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1P正常的再狭窄患者。结论:PCI术后血清S1P含量降低、STIM1含量升高对支架内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并且与血管新生障碍、炎症反应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磷酸鞘氨醇 基质交感分子1 血管新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紫杉醇、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金忠 牟坤 王继松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218-4220,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78例NSCLCⅢb期或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d_1,静脉滴注,每日...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78例NSCLCⅢb期或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d_1,静脉滴注,每日1次+顺铂注射液25 mg/m^2,d_(1-3),静脉滴注,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5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 h,d_(1-14),后停用7 d。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水平、生存质量(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周期化疗。观察组有3例患者、对照组有4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或药物不良反应未完成6个周期化疗而退出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D-L1水平、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L1水平、QOL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提高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抑制PD-L1表达,改善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紫杉醇 顺铂 小细胞肺癌 疗效 安全性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ndocan、FLK-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锦平 黄建安 +2 位作者 穆传勇 刘皓 鲁常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1,endoca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FLK-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同时探讨endocan、FLK-1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1,endoca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FLK-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同时探讨endocan、FLK-1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21例癌旁肺组织(距癌组织5cm以上)中的endocan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FLK-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endocan、FLK-1的表达在NSCL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endocan、FLK-1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正相关(P均<0.05),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P均>0.05);在NSCLC中MVD、endocan、FLK-1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二者阴性表达组(P均<0.05);endocan、FLK-1在NSCL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89,P<0.05)。结论:endocan、FLK-1在NSCLC组织的血管发生、进展等病理过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密度
下载PDF
高脂血症对内皮VCAM-1表达的影响及非诺贝特的血管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峻 林锦潮 +2 位作者 何兆初 区碧如 郭海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在动脉硬化早期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只喂基础饲料),另两组通过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后继续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d),而高脂血症组不予药... 目的探讨血脂与炎性因子在动脉硬化早期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只喂基础饲料),另两组通过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以后继续高脂喂养,其中非诺贝特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非诺贝特40mg/(kg.d),而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20周后检测3组的血脂、一氧化氮浓度及观察血管内皮VCAM-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黏附密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NO水平较低、血管内皮上白细胞黏附增多、VCAM-1表达强度较强及范围较广。非诺贝特治疗组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血NO水平提高、血管内皮VCAM-1表达水平和细胞黏附数目均较低(少)。结论高脂血症可抑制机体NO活性,并促进VCAM-1对血管内皮的损害,非诺贝特能有效地阻止动脉硬化的发生,该作用与一氧化氮水平提高、VCAM-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一氧化氮 诺贝特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血管内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岗 周岱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壁内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2次注血SAH模型基底动脉壁内ICAM-1...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壁内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大鼠2次注血SAH模型基底动脉壁内ICAM-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在大鼠脑池内注血后第3d,基底动脉血管腔狭窄已非常明显,第5d达到高峰。注血后第1d,ICAM-1表达开始上调,主要在内膜及内膜下,第3d表达明显增强并持续到第5d。ICAM-1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表达基本一致,且在时程上的变化与CVS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由ICAM-1介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在CV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炎症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怡 郑爽 赫丽杰 《癌症进展》 2021年第6期603-606,63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顺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顺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最大通气量(MVV)]、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YFRA21-1、CEA、CA5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VC%、FEV1、MVV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VEGF和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功能情况、情感情况、社会/家庭情况、生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有利于降低晚期NSCLC化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外周血VEGF和HIF-1α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细胞交互作用在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及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凡 曹洁 李鑫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交互作用在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每次取样均抽取16例健康志愿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每人2.5mL,每次取样共40mL,先后共进行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交互作用在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每次取样均抽取16例健康志愿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每人2.5mL,每次取样共40mL,先后共进行10次取样。使用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MN,将PMN与VEC直接共培养的实验组与单纯VEC培养的对照组同时置于细胞培养箱内培养4h,应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呼吸仿真系统进行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8h,暴露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VEC。分别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CAM-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qRT-PCR检测VEC促凋亡基因Bak和抑凋亡基因Bcl-xl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IL-6、TNF-α、ICAM-1及MDA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CAT的活力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AKmRNA、Bcl-xl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Bcl-xl/Bak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CAM-1与IL-6、TNF-α、MDA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与CAT、Bcl-xl/Bak呈较强的负相关(P<0.05)。结论PMN与VEC的交互作用使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更严重,且ICAM-1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系统损伤 胞间黏附分子-1 炎症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细胞交互 重叠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