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化吸入重组人IFN-α1b对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尧梁 蔡忠忠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IFN-α1b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5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 目的观察重组人IFN-α1b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5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另55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IFN-α1b、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重组人IFN-α1b予2μg·kg^(-1)·次^(-1),上限50μg/次,布地奈德1 mg/次,特布他林2.5 mg/次,2次/d,2次雾化间隔时间6 h及以上,连续治疗5~7 d。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均为100.00%;观察组咳嗽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及气喘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IgA、IgG、CD3^(+)及CD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IFN-α1b辅助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具有一定疗效,能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重组人ifn-α1b 病毒性肺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IFN-γ治疗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34
2
作者 杜心芳 翁红雷 蔡卫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 采用重组人IFN-γ治疗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通过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方法 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在2~4期。采用重组人IFN-γ肌注,开始3月每日一次,其后6月隔日1次,每次100万... 目的 采用重组人IFN-γ治疗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通过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方法 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在2~4期。采用重组人IFN-γ肌注,开始3月每日一次,其后6月隔日1次,每次100万U,疗程为9个月。组织病理学观察包括HE染色和天狼红染色。使用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方案评价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变化。另测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等四项指标。 结果 20例患者经IFN-γ治疗9月后,其肝纤维化计分由治疗前的11.24±5.34下降为治疗后的8.67±4.16(P<0.01);治疗后的炎症计分由治疗前的12.78±5.19下降为治疗后的6.57±2.95(P<0.01)。 结论 IFN-γ能较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证明其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Γ-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重组人ifn-γ
原文传递
rhIFN-κ包涵体的氧化复性与纯化
3
作者 吴佳奇 张宇翔 +5 位作者 张路瑶 颜灵樱 余蓉 刘永东 张耀 张纯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7-1675,共9页
干扰素卡帕(Interferon-Kappa, IFN-κ)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独特的分泌方式和生理功能使其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卡帕(rhIFN-κ)需要经过体外折... 干扰素卡帕(Interferon-Kappa, IFN-κ)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独特的分泌方式和生理功能使其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卡帕(rhIFN-κ)需要经过体外折叠复性才能获得生物活性,由于IFN-κ含两对二硫键,因此复性时面临易生成沉淀和二硫键难以正确氧化等双重挑战。本研究采用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包涵体,并在复性过程添加多元醇2-甲基-2,4-戊二醇(MPD)逐渐剥离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SDS,实现rhIFN-κ的氧化复性。研究发现,rhIFN-κ复性后主要形成了二硫键不同氧化程度的三种结构,包括完全氧化的正确结构、部分氧化的中间体和完全未氧化的变性蛋白。在SDS/MPD复性体系中,rhIFN-κ完全氧化的复性收率与两者浓度及比例密切相关。SDS浓度过低或MPD浓度过高易导致蛋白质沉淀或聚集,SDS浓度过高或MPD浓度过低则会抑制二硫键的正确氧化。进一步对氧化还原体系及pH值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复性缓冲液:添加0.05wt%SDS, 1 mol/L MPD, 0.2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20 mmol/L Tris, pH=9.5。且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浓度提高至2.0 mg/mL时,rhIFN-κ复性收率基本不变。室温复性24 h,rhIFN-κ的复性收率达66%。利用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一步纯化,可有效去除杂质及复性中间体等错误结构,获得非还原电泳为单一条带的纯度90%的rhIFN-κ。结果表明,SDS/MPD体系能抑制包涵体复性时沉淀形成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二硫键的正确氧化,该结果可为rhIFN-κ的规模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ifn-κ 包涵体 氧化复性 SDS/MPD复性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