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分处置回收对四氯乙烯产品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王文俊 聂勇 徐涛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介绍了四氯乙烯生产中精馏釜液重组分的回收和六氯乙烷的提纯工艺,阐述了残液回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重组分 四氯乙烯 回收 产品质量
下载PDF
Fe_(2)O_(3)/硅藻土催化剂催化甲苯二胺焦油重组分降解
2
作者 卢主枫 李晓明 +4 位作者 李红伟 李贵贤 董鹏 王伟 王东亮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170-172,共3页
非均相催化甲苯二胺(TDA)焦油重组分降解是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本文采用离子交换-焙烧法制备了Fe_(2)O_(3)/硅藻土非均相Fenton催化,并通过SEM、XRD和EDS等手段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Fe_(2)O_(3)/硅藻土催化剂催化TDA焦油... 非均相催化甲苯二胺(TDA)焦油重组分降解是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本文采用离子交换-焙烧法制备了Fe_(2)O_(3)/硅藻土非均相Fenton催化,并通过SEM、XRD和EDS等手段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Fe_(2)O_(3)/硅藻土催化剂催化TDA焦油重组份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对TDA焦油具有吸附优势,且Fe_(2)O_(3)能够均匀分散于硅藻土表面而实现对TDA焦油的可控高效降解。在1g 0.5%Fe催化剂,[m(Fe_(2)O_(3)/硅藻土催化剂):m(30%H_(2)O_(2))]=1:6,20℃,pH=4.5,反应时间2h条件下,焦油分解得到TDA最多,产率为7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胺焦油 Fe_(2)O_(3)/硅藻土催化剂 重组分降解 非均相
下载PDF
重组分分离及制浆一体机在有机垃圾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郭彦鹏 赵丹辉 +3 位作者 杨东方 嵇磊 夏毅涛 韦娟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依托中材环境溧阳天山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原料采用从原生垃圾中通过机械分选出的有机垃圾,利用设计和研发的有机垃圾重组分分离及制浆一体机进行了中试试验,分析了不同的操作参数对设备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实现有机垃圾... 依托中材环境溧阳天山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原料采用从原生垃圾中通过机械分选出的有机垃圾,利用设计和研发的有机垃圾重组分分离及制浆一体机进行了中试试验,分析了不同的操作参数对设备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实现有机垃圾中重组分的分离,制得的有机质浆液满足后续CSTR厌氧产沼的技术要求。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最佳的操作参数是:进料TS为8%~10%,转速为150 r/min,反冲洗水流量20 L/s。该操作参数下能实现良好的轻重组分分离,最终分离出的重组分大部分未经打碎破坏,有机质含量低于5%,含水率低于5%,用于路基、填埋或者水泥生产原料均可。制浆时间≤5 min时,制得的有机质浆液中TS为4%~6%,VS/TS≥60%,COD≥100 000 mg/L,满足CSTR厌氧反应器的进料要求,轻渣无机质含量≤10%,通过脱水后热值为8 372~10 465 kJ/kg,可以入焚烧炉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垃圾 重组分 制浆 有机质浆液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分离与表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孙智慧 李稳宏 +3 位作者 马海霞 李冬 田盼盼 牛梦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87-2192,共6页
为深入理解煤焦油重组分化学结构,采用正庚烷沉淀与柱色谱分离法将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综合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子量及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方法对各组分组成与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推测... 为深入理解煤焦油重组分化学结构,采用正庚烷沉淀与柱色谱分离法将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综合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子量及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方法对各组分组成与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推测各组分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饱和分H/C原子比最高,几乎无杂原子,主要以长链烷烃结构形式存在,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分子量、芳香度和杂原子含量依次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发现沥青质比胶质含有较多的环烷环数,而芳香环数一样,说明煤焦油组分中较大分子量物质往往含有较多的杂环和环烷环系统,而不是更多的缩合芳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重组分 表征 结构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沥青质性质分析及对加氢裂化生焦影响的推测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乐乐 邓文安 +2 位作者 李传 张英红 王晓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8-944,共7页
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切取重组分,提取了重组分C7-沥青质,并以此重组分为原料进行了高压釜加氢实验,通过1H-NMR、XRD、FT-IR、SEM、元素分析和相对分子量测定等手段对重组分沥青质结构参数、官能团、表观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加... 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切取重组分,提取了重组分C7-沥青质,并以此重组分为原料进行了高压釜加氢实验,通过1H-NMR、XRD、FT-IR、SEM、元素分析和相对分子量测定等手段对重组分沥青质结构参数、官能团、表观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加氢过程中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7-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以稠环芳烃为中心,周围分布少而短的侧链,侧链以小于3个碳的短直链正构烷基为主,相对分子量小,芳香片层没有堆积结构。O是该沥青质中氢键主要来源,大多分布在环氧烷烃和醚类结构中,外围的O数量低,分子间氢键更难形成,结构单元之间缔合性弱,沉积聚合慢而均匀。沥青质中短侧链不易断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稠环芳烃自由基少,缩合能力小,使该馏分油生焦能力低,具有较高的加氢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重组分加氢 正庚烷沥青质 结构参数 缩合生焦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甲苯不溶物结构组成及对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乐乐 李金璐 +2 位作者 邓文安 张英红 李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3-931,共9页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甲苯不溶物 生焦
下载PDF
玉米化工醇重组分中有机羧酸络合萃取过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晶仪 吴洪发 +1 位作者 鲍妮娜 薛冬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采用络合萃取技术,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进行玉米化工醇重组分络合萃取有机羧酸过程研究。探讨了萃取剂浓度、稀释剂的选择、萃取时间、油水比(O/W)、釜残液酸度、萃取级数对萃取平衡常数(D)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四级萃取后,玉米化... 采用络合萃取技术,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进行玉米化工醇重组分络合萃取有机羧酸过程研究。探讨了萃取剂浓度、稀释剂的选择、萃取时间、油水比(O/W)、釜残液酸度、萃取级数对萃取平衡常数(D)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四级萃取后,玉米化工醇重组分中有机酸萃取率可达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化工醇 络合萃取 有机羧酸 重组分
下载PDF
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海涛 沈本贤 +1 位作者 申兴海 凌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6-531,共6页
对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进行了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N-甲酰基吗啉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脱硫效果。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4.2%(v),硫含量26 mg L 1,总脱硫率达86.3%;塔底富硫重组分硫... 对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进行了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N-甲酰基吗啉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脱硫效果。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4.2%(v),硫含量26 mg L 1,总脱硫率达86.3%;塔底富硫重组分硫含量为366 mg L 1,收率为35.8%。随后在小型固定床上采用FGH-31催化剂对富硫重组分进行加氢脱硫,在优化操作条件下重组分加氢后硫含量降为9.5 mg L 1,脱硫率达97.4%。萃取精馏的低硫精制油和经过加氢脱硫后的重组分均可作为优良的欧IV汽油调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萃取蒸馏 脱硫 重组分 加氢
下载PDF
芳烃抽提蒸馏工艺溶剂环丁砜中重组分的脱除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思亮 唐文成 +1 位作者 赵明 田龙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1,共6页
针对加氢裂解汽油芳烃抽提蒸馏工艺中重组分在贫溶剂中的积累问题,分别考察抽余油反萃取、水洗贫溶剂、水洗富溶剂、抽余油反萃取-水洗耦合4种方法对环丁砜溶剂的净化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重组分中直链烷基苯最容易被脱除,多环芳烃的分... 针对加氢裂解汽油芳烃抽提蒸馏工艺中重组分在贫溶剂中的积累问题,分别考察抽余油反萃取、水洗贫溶剂、水洗富溶剂、抽余油反萃取-水洗耦合4种方法对环丁砜溶剂的净化再生效果。结果表明:重组分中直链烷基苯最容易被脱除,多环芳烃的分离难度最大;温度对重组分的脱除有一定影响,且采用不同方法时的影响程度不同;4种方法中抽余油反萃取-水洗耦合法的再生效果最优,能够在油剂比(抽余油与待再生贫溶剂的质量比)为1.0、水洗比(水洗水与待再生贫溶剂的质量比)为1.0、温度为40℃的条件下,将贫溶剂中的环丁砜质量分数从94.25%提升至99.86%,达到工业生产所需循环贫溶剂的纯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丁砜 重组分 抽余油 反萃取 水洗
下载PDF
Athabasca油砂沥青中重组分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1 位作者 Luba S.KOTLYAR Keng H.CHUNG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7,共9页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对加拿大Athabasca油砂沥青超临界萃取分馏残渣组分的化学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首先选用长度不同的桥链构建了其三维平均结构 ,然后采用分子力学 (MM)和分子动力学 (MD)方法得到能量最低也即最稳定的构象 .研究发现 ,...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对加拿大Athabasca油砂沥青超临界萃取分馏残渣组分的化学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首先选用长度不同的桥链构建了其三维平均结构 ,然后采用分子力学 (MM)和分子动力学 (MD)方法得到能量最低也即最稳定的构象 .研究发现 ,即使分子的二维结构相同 ,其三维结构差别也很大 ,由此可见仅用二维模型来表征重质油大分子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远远不够 .另外 ,分子模拟还可以预测沥青质残渣中最有可能存在的桥链长度 .Athabasca沥青残渣组分中长度为C5到C7的桥链存在的可能性最大 ,而C1和C2桥链则由于其总能量相对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abasca油砂沥青 子模拟 重组分 子结构 子力学 子动力学 超临界萃取 馏残渣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油重组分对石油沥青高温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凃成 何敏 +1 位作者 曹东伟 陈艳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76-80,共5页
将常压蒸馏得到的松木热解油重组分与石油沥青混合,基于动态剪切流变实验考察了生物油重组分对石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重组分的掺入可以一定程度增大石油沥青的动力黏度,复合剪切劲度模量和黏温指数并减小石油沥... 将常压蒸馏得到的松木热解油重组分与石油沥青混合,基于动态剪切流变实验考察了生物油重组分对石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重组分的掺入可以一定程度增大石油沥青的动力黏度,复合剪切劲度模量和黏温指数并减小石油沥青的相位角;5%、10%与15%的生物油重组分掺入会使石油沥青90℃动力黏度分别增加16.11%、39.18%和52.91%;石油沥青64℃车辙因子分别增大37.47%、64.54%和79.85%;临界温度分别上升1.5℃、3.8℃和4.2℃;生物油重组分与石油沥青的混合沥青具有较优的高温储存稳定性,不同掺入比例的混合沥青离析率绝对值均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油 重组分 沥青 动态剪切流变学 高温性能
下载PDF
碳酸丙烯酯-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脱氮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海涛 沈本贤 凌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6-522,共7页
开展了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的脱硫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3.2%,硫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4 mg/L和1.3 mg/L,脱硫率和脱... 开展了FCC汽油萃取精馏耦合重组分加氢脱硫脱氮的研究。首先在连续萃取精馏小试装置上,以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考察萃取精馏的脱硫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塔顶低硫精制油收率达63.2%,硫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4 mg/L和1.3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84.5%和97.4%。类型硫分析结果表明,碳酸丙烯酯对含氮化合物及噻吩衍生物在内的大部分类型硫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但对噻吩的选择性稍弱。随后在小型固定床上采用FGH-31催化剂对富硫重组分进行加氢脱硫,在优化操作条件下重组分加氢后硫、氮质量浓度分别降至9.5 mg/L和12 mg/L,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达97.4%和91.8%。萃取精馏的低硫、低氮和低芳精制油和经过加氢脱硫后的重组分均可作为优良的欧Ⅳ汽油调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萃取蒸馏 脱硫 脱氮 重组分 加氢
下载PDF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重组分模拟物催化重整制氢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明 许庆利 +2 位作者 蓝平 任志忠 颜涌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1-965,共5页
对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重组分模拟物(简称模拟物)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水蒸气与模拟物中C的摩尔流率之比(S/C)和模拟物的重时空速(WHSV)对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工业级镍基催化剂(w(NiO)=7.... 对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重组分模拟物(简称模拟物)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水蒸气与模拟物中C的摩尔流率之比(S/C)和模拟物的重时空速(WHSV)对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工业级镍基催化剂(w(NiO)=7.2%)200g、温度700℃、S/C=14、WHSV=0.6h-1、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H2产率、潜在H2(H2+CO)产率和总的C元素选择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9.9%,86.0%,90.3%。SEM表征发现,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重组分 流化床反应器 催化蒸汽重整 制氢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乐乐 杜俊涛 +2 位作者 邓文安 王晓杰 李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9-1096,共8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过程的生焦机理。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效果理想,HI中芳环稠度低,侧链少而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低,分子间缔合性小,没有芳香片层堆积结构,不易裂化产生大分子自由基,是轻质生焦前驱体。焦炭为1μm左右的球状颗粒吸附于炭质颗粒而形成的10μm左右的聚合体。CTAR中分布的甲苯不溶物及硫化的催化剂颗粒在反应中提供的"2个结焦中心(催化剂和微晶粒子),1个吸附中心(炭质颗粒)"使焦粒变小、壁相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生焦前驱体 生焦机理 吸附中心 载焦体
下载PDF
甲乙酮装置重组分生成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军 路远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0年第5期332-335,共4页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万t/a甲乙酮(MEK)装置采用正丁烯水合法制备仲丁醇(SBA)、SBA脱氢制MEK的生产工艺。针对脱氢反应初期产物中重组分含量高的问题,基于重组分的生成机理,分析了脱氢反应条件及催化剂钝化工艺对重组分生成的影响,并...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万t/a甲乙酮(MEK)装置采用正丁烯水合法制备仲丁醇(SBA)、SBA脱氢制MEK的生产工艺。针对脱氢反应初期产物中重组分含量高的问题,基于重组分的生成机理,分析了脱氢反应条件及催化剂钝化工艺对重组分生成的影响,并改进了催化剂钝化工艺。结果表明:升高脱氢反应温度,增大脱氢反应进料量,脱氢产物中的重组分质量分数明显降低;将钝化原料由原来单一的SBA改为SBA和MEK的混合物料,钝化温度由270℃降低至250℃,钝化时间由72 h延长至1周,有利于增加副反应活性中心的积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乙酮 脱氢反应 仲丁醇脱氢 铜基催化剂 重组分 催化剂积炭 催化剂钝化
下载PDF
重组分基础油在内燃机油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金理力 刘岚 《润滑油》 CAS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重组分基础油BP HVI150BS、新加坡HVI150BS、兰炼HVI150BS和克炼HVIH150BS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和研究。并将以上重组分基础油在内燃机油配方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相关内燃机油产品的调合方案。通过试验室分析和模拟试验,调制的油品质... 对重组分基础油BP HVI150BS、新加坡HVI150BS、兰炼HVI150BS和克炼HVIH150BS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和研究。并将以上重组分基础油在内燃机油配方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相关内燃机油产品的调合方案。通过试验室分析和模拟试验,调制的油品质量满足内燃机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分 基础油 内燃机油 应用
下载PDF
降低乙腈产品中重组分含量的分析及对策
17
作者 张沛存 《山东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56-61,共6页
乙腈是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的主要副产之一,为得到高纯度的乙腈产品,必须将乙腈中的氢氰酸、丙烯腈、水、重组分等微量杂质分离。通过对乙腈精制生产工艺的分析,找出了影响乙腈成品中重组分含量的原因所在,制定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有效... 乙腈是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的主要副产之一,为得到高纯度的乙腈产品,必须将乙腈中的氢氰酸、丙烯腈、水、重组分等微量杂质分离。通过对乙腈精制生产工艺的分析,找出了影响乙腈成品中重组分含量的原因所在,制定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有效的工艺控制,使乙腈成品中重组分含量由平均675.6×10-6降到299.8×10-6,乙腈产品纯度也由99.88%提高到99.94%,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腈 丙烯腈副产 精制 重组分
下载PDF
轻柴油重组分AlCl_3催化改性产物的中间相转化行为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锋 刘朗 +1 位作者 王茂章 钱树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采用石油催化裂化副产物轻柴油经抽提所得的重组分(三线芳烃)为原料,用三氯化铝改性成固体沥青。研究了催化改性条件对沥青收率的影响,改性条件及炭化条件对改性沥青中间相转化行为及所得中间相沥青可溶性的影响。制得了具有很高可... 本文采用石油催化裂化副产物轻柴油经抽提所得的重组分(三线芳烃)为原料,用三氯化铝改性成固体沥青。研究了催化改性条件对沥青收率的影响,改性条件及炭化条件对改性沥青中间相转化行为及所得中间相沥青可溶性的影响。制得了具有很高可溶性(吡啶可溶物达70%)的中间相沥青(100%光学各向异性区),它们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柴油重组分 改性沥青 炭纤维
下载PDF
工艺研究院所重组分立后如何运作
19
作者 徐学军 《石油科技论坛》 2005年第2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研究院 重组分 大港油田集团公司 运作 勘探开发 1989年 石油天然气 钻采工艺 科研院所 科技系统 工艺技术 改革开放 自负盈亏 事业单位 科研机构 重组改制 股份公司 研究单位 存续企业 研究队伍 服务公司 小企业 主业
下载PDF
采用单一重组分代替复杂馏分模拟酮苯脱蜡溶剂回收过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丹丹 徐舜华 刘智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7-481,共5页
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对酮苯脱蜡溶剂回收系统(多效蒸发)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重组分代替复杂润滑油及蜡馏分可以得到与工业生产实际相符的模拟结果,其计算结果可与TBP(实沸点蒸馏曲线)虚拟组分法所得结果相媲美。究其原因是... 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对酮苯脱蜡溶剂回收系统(多效蒸发)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重组分代替复杂润滑油及蜡馏分可以得到与工业生产实际相符的模拟结果,其计算结果可与TBP(实沸点蒸馏曲线)虚拟组分法所得结果相媲美。究其原因是该系统中溶剂(丁酮及甲苯)与润滑油及蜡各种性能差异很大,与上述差异相比,润滑油及蜡不同组分间的相对差异就显得不太重要了。这样,采用一种重组分代替复杂馏分模拟酮苯脱蜡溶剂回收过程,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本文方法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有利于采用解析方法对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所得结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酮苯脱蜡溶剂回收系统分析与节能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苯脱蜡 溶剂回收 模拟 重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