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重组毒株GX-C4CG6致病性探究
1
作者 王东东 李春梅 +5 位作者 罗小飞 叶敏慧 田小艳 欧阳海平 潘永飞 何晓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104-109,共6页
为评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毒株GX-C4CG6对小猪的致病性,选择PRRS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的小猪进行攻毒试验,然后通过攻毒后猪只体温变化及死亡情况、临床症状评分、血清抗体变化、攻毒后平均日增重、解剖后肺脏眼观及显微... 为评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重组毒株GX-C4CG6对小猪的致病性,选择PRRSV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的小猪进行攻毒试验,然后通过攻毒后猪只体温变化及死亡情况、临床症状评分、血清抗体变化、攻毒后平均日增重、解剖后肺脏眼观及显微病理变化、血清/肺脏病毒拷贝数等指标,对该毒株致病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GX-C4CG6毒株攻毒组有4头猪出现发烧,平均体温在攻毒后第12、13天大于40℃,最高体温达40.4℃,未出现死亡;被攻毒猪仅表现轻微减料,未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障碍;攻毒后7 d,攻毒组猪只抗体开始转阳,至攻毒后14 d,攻毒组猪只ELISA抗体S/P平均值达最高;攻毒组在攻毒后第1周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至第2周差异显著(P<0.05),攻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被攻毒猪出现肺脏间质性肺炎,血清和肺脏病毒拷贝数浓度较高,分别达9.2×10^(5)和1.6×10^(7)copies/mL。结果表明,PRRSV GX-C4CG6毒株对小猪表现温和致病性。本研究为PRRSV重组毒株流行的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 重组毒 致病性 小猪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MVA重组毒株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彩云 赵志荀 +5 位作者 朱学亮 王战红 吴香草 吴国华 张志东 张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79-2087,共9页
为了构建及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改良型痘苗病毒安卡拉(MVA)重组毒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本研究基于同源重组原理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含有MVA两侧同源臂的外源基因GFP片段,将GFP基因片段转染到感染了MVA的CEF细胞中使之同源重... 为了构建及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改良型痘苗病毒安卡拉(MVA)重组毒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本研究基于同源重组原理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含有MVA两侧同源臂的外源基因GFP片段,将GFP基因片段转染到感染了MVA的CEF细胞中使之同源重组到MVA ORF086-087位点(基因组中70303-70304 bp之间),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标记表达GFP的单个噬斑,筛选获取重组毒株,应用倒置荧光技术、PCR及Western blotting对该重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经过3轮噬斑筛选,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表达GFP的单个噬斑,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整合到重组毒株MVA-GFP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GFP在感染的细胞内成功表达。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获得表达GFP的重组毒株MVA-GFP,可为进一步将其他抗原基因插入GFP位点中筛选无标记的重组毒株及疫苗研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GFP) 痘苗病MVA株 重组毒
下载PDF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及应用
3
作者 宋新宇 张茜 +3 位作者 贡鑫 戚亭 陈雨 车艳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为构建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ofturkey,HVT),以连续覆盖HVT全基因组的Fosmid文库为基础,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和Gateway LR克隆技术,将优化的携带Pec复合启动子的HA基因插入到HVT复制非必需区HVT... 为构建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erpesvirusofturkey,HVT),以连续覆盖HVT全基因组的Fosmid文库为基础,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和Gateway LR克隆技术,将优化的携带Pec复合启动子的HA基因插入到HVT复制非必需区HVT053与HVT054位点处的95318~95319nt之间,获得了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HVT(rHVT-H9-HA株),并对构建的毒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含有HA基因的入门质粒pEntr-HA,通过Gateway克隆的LR反应将含有HA基因的表达盒转移到黏粒pFosC DEST的第53和54号基因之间形成pFosC HA;提取5个黏粒后,转染次代CEF细胞获得拯救重组病毒rHVT-H9-HA株。连续传代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rHVT-H9-HA株毒价高,遗传稳定,可以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免疫持续期长,能够提供针对H9亚型禽流感的保护;同时也实现了一针防两病,效果明显优于灭活疫苗。本研究为H9亚型禽流感病毒重组HVT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毒株rHVT-H9-HA 火鸡疱疹病 HA基因 Red/ET同源重组技术 GatewayLR克隆技术
下载PDF
河北省保定市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艳 刘洋 +4 位作者 赵煊赫 赵静 杨学刚 安伟娜 李永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6月-2021年12月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然后使用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对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6月-2021年12月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然后使用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对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进行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的扩增。测序结果使用Sequencher 5.4.6软件进行序列拼接,使用Bioedit进行序列的比对和处理,SimPlot工具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利用Bootscan工具进行重组断点分析,最后使用在线工具Recombinant HIV Drawing Tool绘制重组镶嵌图谱,分析保定市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重组结构。结果共获得296份样本的264条HIV-1 pol区全长基因序列片段(3.1kb)。HIV-1主要亚型为CRF01_AE(51.89%,137/264)、CRF07_BC(25.00%,66/264)和B亚型(10.98%,29/264)。流行重组毒株(CRFs)占85.61%(226/264),独特重组毒株(URFs)流行率为3.41%(9/264)。对其中9例URFs中的5例成功进行了近乎全长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均为URFs,其中1例是01B的URF,4例是0107的URF。结论保定市HIV-1重组毒株(包括CRFs和URFs)的流行率达到了89.02%,并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新型独特重组毒株,应密切监测其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流行重组毒 独特重组毒
下载PDF
CRF01_AE/CRF07_BC重组毒株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 朱博 +5 位作者 赵锦 李思其 张冬 施玉婷 韩芹芹 李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61-1768,共8页
目的鉴定我国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型二代毒株(CRF01_AE/CRF07_BC),了解重组毒株的流行特征及新型重组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11-2016年新确诊的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和... 目的鉴定我国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型二代毒株(CRF01_AE/CRF07_BC),了解重组毒株的流行特征及新型重组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11-2016年新确诊的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进行近似全长基因组扩增和测序,选取第一代重组毒株作为母本的第二代独特重组毒株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的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使用Quality Control工具进行质量检测和基因型初步分析,基于近似全长序列使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随后使用jpHMM和RIP工具进行重组断点分析,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验证重组断点,并对来自不同母本的重组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我国深圳地区HIV-1感染者中发现了两种新型二代独特重组毒株(CRF01_AE/CRF07_BC):LS13810和LS4017并获得其近似全长基因组序列;其中LS13810近似全长基因组以CRF01_AE为骨架,分别在病毒的pol和tat区插入两个来自于CRF07_BC的片段;而LS4017近似全长基因组的5′半分子来源于CRF07_BC,而3′半分子主要来源于CRF01_AE,3′半分子的gp120区插入了部分CRF07_BC片段。结论深圳市已经出现了完全由一代重组毒株重组形成的第二代独特重组毒株,重组毒株正在向更加复杂的形式演变,当地乃至我国均亟需建立能准确监测重组毒株发生和流行情况的分子监测策略,以应对毒株重组模式变化和重组毒株流行为HIV-1感染的精准防控和诊断、治疗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 近似全长基因组 独特重组毒 亚型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缺失TK基因毒株
6
作者 张玉哲 任善会 +10 位作者 姚威 龚真莉 张红强 柳民意 尤婷 王相伟 李积雲 殷相平 孙跃峰 陈豪泰 万学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17-4529,共13页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及Cre-LoxP系统平台,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缺失TK基因毒株,为研制出安全、高效的LSD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备选毒株。以TK基因为靶基因,利用Cre-LoxP系统平台,红色荧光蛋白(RFP)为筛选标...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及Cre-LoxP系统平台,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缺失TK基因毒株,为研制出安全、高效的LSD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备选毒株。以TK基因为靶基因,利用Cre-LoxP系统平台,红色荧光蛋白(RFP)为筛选标记,采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左、右同源臂以及RFP基因表达框并进行融合,将其克隆至pUC19T载体,构建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UC19T-LSDV-ΔTK-RFP。将转移载体重组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并感染LSDV/CHA/FJ/2021毒株,构建LSDV-ΔTK-RFP重组病毒。采取蚀斑法、有限稀释法纯化LSDV-ΔTK-RFP。然后,利用Cre-LoxP系统,在MDBK-Cre细胞中从病毒基因组中切除RFP标签,采取蚀斑法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并纯化LSDV-ΔTK毒株。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重组毒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缺失TK基因的重组毒株(LSDV-ΔTK),重组毒株复制力略低于野生毒株。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的缺失TK基因LSDV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复制生长特性,为后续LS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毒株,同时拓展了Cre-LoxP系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 TK基因 CRE/LOXP系统 重组毒
下载PDF
2012—2022年广西HIV-1独特重组型毒株近似全长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媛婷 陈荣凤 +8 位作者 严文霞 廖艳研 叶力 蒋俊俊 梁丽娟 黄耀锋 秦英梅 黎彦君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目的:研究广西HIV-1独特重组型毒株(URFs)的基因重组特点,为广西HIV-1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例pol区基因序列初步判断为URF的HIV-1感染者的血液样本进行RNA提取、巢式PCR扩增全长基因并测序,从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2—2022年... 目的:研究广西HIV-1独特重组型毒株(URFs)的基因重组特点,为广西HIV-1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例pol区基因序列初步判断为URF的HIV-1感染者的血液样本进行RNA提取、巢式PCR扩增全长基因并测序,从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2—2022年发表的有关广西URFs近似全长基因组的文章及对应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重组模式、断点分析和耐药突变位点分析。结果:测序获得1例长度约8.9 kb的URF,该URF是以CRF08_BC为骨架插入CRF01_AE片段构成的二代重组毒株。将该URF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12例广西URFs共同分析,发现广西URFs主要来源于性传播途径感染者和静脉吸毒感染者。所有URFs均包含CRF01_AE片段,以01_AE/07_BC重组比例最高(69.2%,9/13),1例URF含有主要耐药位点。结论:广西已鉴定的URFs数量较少,以01_AE/07_BC重组为主,应加强对URFs的监测和鉴定,以全面了解广西HIV-1重组毒株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 独特重组 重组特征
下载PDF
HIV-1 C亚型、CRF07_BC和CRF08_BC重组毒株的起源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焱铃 冯毅 邵一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9-552,共4页
过去二十多年里,HIV-1 C亚型仍然是目前全球HIV-1最广泛流行的毒株。C亚型毒株传入我国后虽然没有引起广泛的流行,但B/C重组毒株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呈逐步扩大化,感染人群呈多样化,流行形式趋于复杂化。本文结合HIV-1 ... 过去二十多年里,HIV-1 C亚型仍然是目前全球HIV-1最广泛流行的毒株。C亚型毒株传入我国后虽然没有引起广泛的流行,但B/C重组毒株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呈逐步扩大化,感染人群呈多样化,流行形式趋于复杂化。本文结合HIV-1 C亚型、CRF07_BC和CRF08_BC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对这三种毒株的起源、传播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明流行特征,供从事艾滋病防治的科研人员、实验室工作者以及医护人员学习与参考,同时为我国HIV-1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C亚型 CRF07_BC重组毒 CRF08_BC重组毒 起源 传播
原文传递
HIV-1CRF07_BC重组毒株的起源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辛若雷 何翔 邵一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9年第2期200-202,共3页
CRF07 BC是中国特有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重组毒株,首先在四川和新疆静脉吸毒人群中检出,并成为中国静脉吸毒人群中主要的流行毒株。从发现至今,CRF07 BC在中国流行时间超过十年,其流行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对CRF07 BC的现场流行病学... CRF07 BC是中国特有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重组毒株,首先在四川和新疆静脉吸毒人群中检出,并成为中国静脉吸毒人群中主要的流行毒株。从发现至今,CRF07 BC在中国流行时间超过十年,其流行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对CRF07 BC的现场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也逾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现场流行病学数据和实验室数据。特别是2006年在中国台湾静脉吸毒人群中爆发了CRF07 BC流行,CRF07 BC的起源和传播路线等成了众所关注的焦点。该文对CRF07 BC的起源、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该毒株的预防控制、流行趋势和起源推测以及传播路线确立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F07_BC重组毒 起源 分子流行病学 静脉吸人群 最近共同祖先株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AE重组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广录 冯铁建 +7 位作者 赵锦 王晓辉 石向东 杨峥嵘 张燕 甘永霞 罗贤如 陈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HIV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基因的高度变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HIV可分为HIV-1和HIV-2两型,HIV-1型又可分为M(Main)组、O(the Outline)组和N(NOil—M,Non—O)组。M组是全球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又可分为A、B、C、D、F、G、H、J... HIV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是基因的高度变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HIV可分为HIV-1和HIV-2两型,HIV-1型又可分为M(Main)组、O(the Outline)组和N(NOil—M,Non—O)组。M组是全球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又可分为A、B、C、D、F、G、H、J和K共9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地区 人类免疫缺陷病 1型AE重组毒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北京市一例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近全长基因组特征分析
11
作者 高占 陈立 +1 位作者 刘正敏 孙婧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67-47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献血人群筛查中发现的1例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基因结构和重组特点。方法基于2018年北京市血液筛查时发现的1例HIV核酸阳性抗体阴性的样本,提取病毒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扩增病毒近全长基因组并测定... 目的分析北京市献血人群筛查中发现的1例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基因结构和重组特点。方法基于2018年北京市血液筛查时发现的1例HIV核酸阳性抗体阴性的样本,提取病毒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扩增病毒近全长基因组并测定序列。运用RIP、jpHMM和SimPlot3.5软件进行重组分析,同时采用MEGA7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对该毒株的同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长度为8792 bp的HIV-1近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由CRF01_AE和CRF07_BC重组片段组成。与Los Alamos HIV Database(www.hiv.lanl.gov/content/index)中收录的全长序列相比该毒株具有3个独特的重组断点,分4个重组片段,分别是ICRF01_AE(790~6035,HXB2),IICRF07_BC(6036~8586,HXB2),IIICRF01_AE(8587~8828,HXB2)和IVCRF07_BC(8829~9411,HXB2)。其中ICRF01_AE区域属于CRF01_AE的C4簇;IICRF07_BC区域属于CRF07_BC的CRF07BC_N簇。结论1例参与献血的HIV核酸阳性而抗体阴性的感染者携带的毒株具有新型独特的重组模式,提示需要加强监测献血人群中HIV毒株的流行情况,为保障安全用血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1型 近全长基因序列分析 重组毒 献血人群
原文传递
HIV-1新型重组毒株的不断出现对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解释的挑战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姗 廖玲洁 邢辉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25-528,共4页
艾滋病的流行仍然是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由于HIV的变异与进化,各种新型流行重组型毒株不断被发现。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推广使用,HIV耐药性的出现和流行传播增加了抗病毒治疗的难度,新型流行重组毒株的耐药情况研究也成为抗病毒... 艾滋病的流行仍然是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由于HIV的变异与进化,各种新型流行重组型毒株不断被发现。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推广使用,HIV耐药性的出现和流行传播增加了抗病毒治疗的难度,新型流行重组毒株的耐药情况研究也成为抗病毒治疗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HIV-1流行重组毒株的流行特点、全球HIV耐药总体水平及重组毒株耐药位点新发现以及表型耐药检测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 新型重组毒 基因型耐药 表型耐药
原文传递
6株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游广炬 阿热阿依·海依拉提 +5 位作者 李炜 李晓齐 高丽 曹红 王永强 郑世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为研究目前中国临床流行的ALV毒株特征,我们采集临床上ALV P27阳性的鸡的血浆,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出6株外源性ALV毒株,并进一步对分离毒株进行前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6个ALV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均为典型的复制完整型C... 为研究目前中国临床流行的ALV毒株特征,我们采集临床上ALV P27阳性的鸡的血浆,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出6株外源性ALV毒株,并进一步对分离毒株进行前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6个ALV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均为典型的复制完整型C型逆转录病毒,缺乏病毒致癌基因,分离株DT190901基因组全长为7473 bp;DT190902和DT190905为7467 bp;DT190903和DT190906为7481 bp;DT190904为7493 bp,分离株间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较高(98.6%~99.9%)。对6个ALV分离株与其他ALV毒株进行序列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LTR、gag、pol及gp37基因与内源性ALV相比具有较高同源性(>93.8%),gp85基因与ALV-K一致性较高(>95.4%),属于新型ALV亚群(K亚群)遗传分支。分离株的LTR序列与内源性ALV相似,比其他外源性ALV亚群缺少一个CAAT Box、PRE Box、Y Box及CArG Box等转录调控元件。结果表明这6个分离株属于ALV-K亚群,为ALV-K与内源性ALV的重组毒株,其LTR序列与内源性ALV接近可能导致其复制能力及致病性降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ALV-K已经在我国局部流行,并出现基因重组和突变毒株,应该引起重视并改进净化防控措施控制ALV-K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 K亚群 重组毒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重组HBsAg口服疫苗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希修 乐国伟 +2 位作者 王冬梅 刘建文 施用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2,共5页
采用大量培养含有pcDNA3s的大肠杆菌,提取pcDNA3s质粒,利用电转化方法将pcD-NA3s质粒转化到感受态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DS-PAPG检测到930 bp大小的条带,基因序列分析到重组菌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序列;观察重组菌体外传代培养的... 采用大量培养含有pcDNA3s的大肠杆菌,提取pcDNA3s质粒,利用电转化方法将pcD-NA3s质粒转化到感受态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DS-PAPG检测到930 bp大小的条带,基因序列分析到重组菌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序列;观察重组菌体外传代培养的稳定性,该重组菌株在体外能稳定地繁殖、生长和传代。试验结果表明,携带HBsAg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X8786/pcDNA3s已成功构建,为研究和应用人和动物治疗用乙型肝炎病毒口服基因工程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 电转化 乙肝表面抗原 SDS—PAPG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动力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芳 焦新安 +3 位作者 刘文博 孟书霞 张如宽 刘秀梵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X4 5 5 0 ( p YAGFP)给 BAL B/c小鼠尾静脉注射和口服 ,对小鼠脏器进行细菌计数 ,并用间接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抗细菌的抗体。结果表明 ,静脉注射重组菌... 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 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X4 5 5 0 ( p YAGFP)给 BAL B/c小鼠尾静脉注射和口服 ,对小鼠脏器进行细菌计数 ,并用间接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抗细菌的抗体。结果表明 ,静脉注射重组菌的小鼠在肝脏、脾脏中重组菌数量有 2个峰值 ,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少 ,而血清中抗体效价越来越高 ,可以初步推断 ,肝脏、脾脏中的细菌数量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呈一定的相关性 ;口服重组菌的小鼠 ,在各脏器中重组菌的数量呈现正态分布的变化趋势 ,其中派伊尔结 ( Peyer′s patches,PPs)中细菌数量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呈一定的相关性 ,而脾脏、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数量与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 绿色荧光蛋白 动力学 间接ELISA法 抗体检测
下载PDF
猪2型圆环病毒与O型口蹄疫病毒二联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和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晓冰 金宁一 牛晋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963,共5页
以pUTA2LacZ为真核表达载体,以中国流行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NY00株结构蛋白前体P1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复制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2个重组质粒作为中间转移质粒,标记为pUTALP1-ORF2和pUTALP1-ORF2ORF1。将这2个... 以pUTA2LacZ为真核表达载体,以中国流行株O型口蹄疫病毒(FMDV)NY00株结构蛋白前体P1基因、猪2型圆环病毒内蒙株的衣壳蛋白和复制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2个重组质粒作为中间转移质粒,标记为pUTALP1-ORF2和pUTALP1-ORF2ORF1。将这2个重组转移质粒分别酶切鉴定后,与鸡痘病毒野毒(FPV)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重组核酸质粒构建正确,并能进行表达。经5-溴-2-脱氧尿苷(BrdU)加压筛选,挑取单个蚀斑,3次纯化,获得2株重组毒vpUTALP1-ORF2ORF1和vpUTALP1-ORF2。结果表明,这2株重组鸡痘毒在电镜下可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转移质粒 构建 重组鸡痘 筛选
下载PDF
9ku颗粒溶素活性肽重组减毒沙门菌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永林 张黎 +3 位作者 朱道银 伊正君 杨春 徐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构建人9ku颗粒溶素(granulysin)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下一步利用颗粒溶素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颗粒溶素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含分泌肽编码基因的9ku的颗粒溶素基因片... 目的构建人9ku颗粒溶素(granulysin)的重组减毒沙门菌,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下一步利用颗粒溶素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颗粒溶素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含分泌肽编码基因的9ku的颗粒溶素基因片段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S9K,通过PCR、双酶切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定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与Dot-ELISA法检测pBudCE4.1-S9K在RAW264.7细胞的瞬时表达与分泌;重组质粒电转化减毒沙门菌后,将重组菌感染巨噬细胞,以RT-PCR检查颗粒溶素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出含分泌肽编码基因的9ku的颗粒溶素基因片段;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明得到读码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证实可分泌表达9ku颗粒溶素;重组减毒沙门菌感染细胞后,检测到颗粒溶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含9ku颗粒溶素活性肽基因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该菌能成功递呈携带基因在感染细胞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溶素 真核表达质粒 重组沙门菌
下载PDF
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玉玲 王红宁 +2 位作者 曾瑜虹 阳泰 郭自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3-707,共5页
为研究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携带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M、N基因的pVAX1-S1、pVAX1-M和pVAX1-N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X4550株,构建IBV S1、M、N基因DNA质粒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X4550... 为研究携带IBV DNA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免疫原性,本研究将携带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M、N基因的pVAX1-S1、pVAX1-M和pVAX1-N重组质粒转入减毒沙门氏菌X4550株,构建IBV S1、M、N基因DNA质粒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X4550/pVAX1-S1,X4550/pVAX1-M,X4550/pVAX1-N),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重组质粒体外表达,SPF鸡经口服免疫,测定体内组织分布及稳定性、特异性IgG、IgA、CD4+和CD8+T细胞含量并进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在体外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重组减毒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可在肠、脾、肝、心、肾、肺6个组织中分布并稳定存在;特异性IgG,IgA、CD4+和CD8+T细胞显著升高(p<0.01),用104EID50IBV M41株攻毒,保护率达到73%(11/15)。本研究为研制IBV基因减毒沙门氏菌疫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 S1、M、N基因 沙门氏菌 重组沙门氏菌X4550疫苗株
下载PDF
表达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体内感染抗原呈递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芳 焦新安 +4 位作者 顾健 马莉 Richard Lo-Man Claude Leclerc 刘秀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 :阐明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早期感染抗原呈递细胞 (APC)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一定剂量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 5 5 0(pYAGFP)口服接种BALB/c小鼠。 3d后 ,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 2 4h ,用荧... 目的 :阐明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早期感染抗原呈递细胞 (APC)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用一定剂量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 5 5 0(pYAGFP)口服接种BALB/c小鼠。 3d后 ,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 2 4h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另以该细菌静脉注射小鼠 ,于感染后 3、6和 12h,制备脾脏、肝脏低浮密度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率。结果 :巨噬细胞感染X4 5 5 0 (pYAGFP)的百分率 ,腹腔中约为 5 0 % ,肝脏和脾脏中约为 2 0 %~ 4 0 %。树突状细胞感染X4 5 5 0 (pYAGFP)的百分率 ,脾脏中约为 4 %~ 10 % ,肝脏中约为 10 %~ 2 0 %。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高于树突状细胞。结论 :感染早期 ,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已被APC所摄取 ,为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提供了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 绿色荧光蛋白 抗原呈递细胞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携带EGFPC3质粒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希修 王冬梅 +1 位作者 唐现文 刘建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8786/pEGFP-C3,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3(EGFP-C3)在小鼠体内荧光表达。方法将质粒pEGFP-C3电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8786,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8786(pEGFP-C3),分别灌胃饲服昆明种小鼠,流式细... 目的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8786/pEGFP-C3,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3(EGFP-C3)在小鼠体内荧光表达。方法将质粒pEGFP-C3电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8786,构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8786(pEGFP-C3),分别灌胃饲服昆明种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荧光表达,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小鼠组织荧光表达。结果在体外稳定试验中,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15代后,单个菌落和菌液均呈绿色;流式细胞仪结果证实,体外情况下,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将pEGFP-C3转入小鼠腹腔灌洗巨噬细胞,并在其中表达。在体内稳定试验中,经昆明种小鼠连续传代10次,从肝脏、脾脏中分离的细菌经LB固体培养仍为绿色,证明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稳定的。用免疫剂量的重组细菌接种昆明种小鼠后,观察1个月未见有异常现象,同时剖检后也未见脏器有眼观病变。免疫一定时间后,在小鼠肝脏、脾脏、肾脏、胸腺、十二指肠、肌肉等组织有荧光表达。结论表达EGFP-C3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成功构建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活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一个优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3 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 荧光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