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近芳 洪旭东 +5 位作者 金剑 费杨虹虹 张梦媛 司婷婷 范浩 张旭东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58-1165,共8页
目的探讨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TFPI)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溶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物形态并测量其直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 目的探讨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TFPI)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溶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物形态并测量其直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并计算复合物中rTFPI的包封率和复合物载药率(样本数为3),采用ELISA法测定放置0、10、30、45、60、90、120、240 min时溶液中rTFPI浓度(观察rTFPI释放情况)并计算其半衰期(样本数为3)。取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每组6只),大鼠背部均制备蒂部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从肌膜表面掀起的碾压撕脱皮瓣,原位缝合后即刻及术后1、2、3 d分别注射1次相应试剂治疗。术后1、3、7 d观察皮瓣大体变化;术后7 d,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并计算皮瓣成活率;将皮瓣平均分为蒂部、近段、中段、远段,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皮瓣近段、中段、远段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切取皮瓣中段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计数每100倍视野中栓塞血管和新生血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呈不规则球形结构,直径为150~200 nm;复合物中rTFPI的包封率为(88.7±2.1)%,复合物的载药率为(2.83±0.09)%。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溶液中rTFPI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 min时释放基本稳定,半衰期为(651±36)min。术后1 d,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大鼠皮瓣远段变黑比较明显;术后3 d,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远段结痂、坏死较另外2组轻;术后7 d,各组大鼠皮瓣坏死界限清晰。术后7 d,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成活率分别为(63±7)%、(73±5)%,较PBS组的(41±3)%和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的(52±7)%显著升高(P<0.05);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成活率较单纯rTFPI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各组大鼠皮瓣均有血流灌注;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大鼠皮瓣近段组织血流灌注值以及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近段、中段、远段组织血流灌注值明显高于PBS组(P<0.05或P<0.01),单纯rTFPI组大鼠皮瓣远段组织血流灌注值以及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和远段组织血流灌注值明显高于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P<0.05或P<0.01),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血流灌注值明显高于单纯rTFPI组(P<0.01)。术后7 d,PBS组和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较多,细胞水肿明显;与前面2组相比,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炎症程度显著降低,栓塞血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新生血管数明显增多(P<0.05或P<0.01);与单纯rTFPI组比较,季铵化壳聚糖-rTFPI组大鼠皮瓣中段组织中新生血管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通过季铵化壳聚糖装载rTFPI能够起到缓释rTFPI的效果;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较单纯rTFPI能够进一步改善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血流灌注,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壳聚糖 血液灌注 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碾压撕脱皮瓣
原文传递
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汤志刚 孙振阳 +3 位作者 胡何节 许戈良 陈炯 王春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22-1022,共1页
我们通过脂质体法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ne-1,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人胰腺癌细胞株 体外侵袭 侵袭能力 重组 基因转染 脂质体法 转移能力
原文传递
抗重组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单抗抑制rhTFPI-1的抗凝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旭 白浩 +4 位作者 孔德升 郭泓珅 梁旺 宋后燕 马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研制抗重组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单克隆抗体(rhTFPI-1 M cAb),了解其对rhTFPI-1抗凝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分泌rhTFPI-1 M cAb的杂交瘤细胞注入经降植烷预处理的Balb/C小鼠腹腔中,诱生腹水。腹水先经硫酸铵沉淀处理,再用rprote i... 目的研制抗重组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单克隆抗体(rhTFPI-1 M cAb),了解其对rhTFPI-1抗凝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分泌rhTFPI-1 M cAb的杂交瘤细胞注入经降植烷预处理的Balb/C小鼠腹腔中,诱生腹水。腹水先经硫酸铵沉淀处理,再用rprote in A亲和层析柱进一步纯化。对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进行SDS-PAGE检测和W estern b lot分析。并用发色底物法测定rhTFPI-1 M cAb对rhTFPI-1的活性抑制。结果纯化后的抗rhTFPI-1 M cAb经SDS-PAGE检测,其纯度为98%;W estern b lot分析显示其能特异识别rhTFPI-1抗原。发色底物法检测结果表明,其能有效阻断rhTFPI-1的抗FVIIa/TF活性,M cAb浓度为8 mg/L时FVIIa/TF剩余活性达到86%;但对rhTFPI-1的抗FXa活性作用不明显,M cAb浓度为80 mg/L时FXa的剩余活性为48.4%。结论rhTFPI-1 M cAb可明显抑制rhT-FPI-1活性,阻碍rhTFPI-1对TF/FVIIa的抑制活性。纯化后的rhTFPI-1 M cAb的各项鉴定指标均较为理想,rprote inA亲和层析柱纯化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rprotein A亲和层析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药物支架与非药物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高峰 许澎 +6 位作者 伍旭升 周亚刚 乔祺 俞利群 施旭荣 徐岭 朱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药物支架组两组(n= 29),测定置入支架前、置入后即刻、24小时后、48小时后血液中TF和TFPI的浓度,比较同组中不同时点TF和TFPI的变化以及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对应时点的TF和TFPI的变化。结果: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患者在置入支架后TF均显著升高;非药物支架组介入后即刻TFPI升高,以后降低至基线值以下,药物支架组也有类似趋势,但两组间对应时点TF和TFP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置入药物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类似,并不促进系统高凝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支架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浆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齐晓云 徐萍 +3 位作者 杨洋 李春华 王万粮 东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患者分别置入雷帕...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患者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支架(n=124)和金属裸支架(n=25)。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1周外周静脉血TF、TFPI水平。比较雷帕霉素支架组与金属裸支架组不同时点TF、TFPI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临床支架后血栓形成事件。结果术后24h、48h、1周时雷帕霉素支架组TF水平均明显高于金属裸支架组(P<0.05);术后24h时TFPI水平雷帕霉素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P<0.01);术后48h及1周时2组TFP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发生支架后血栓形成3例,均为雷帕霉素支架组。结论 AMI支架治疗后,雷帕霉素支架可使TF表达升高,这可能是导致雷帕霉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雷帕霉素 血栓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全跃 赵水平 +3 位作者 吴洪光 周宏年 李江 罗小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3-6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方法将8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辛伐他汀20 mg组29例和辛伐他汀40 mg组31例,在入院第2天和在平均治疗8天以后清晨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方法将8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辛伐他汀20 mg组29例和辛伐他汀40 mg组31例,在入院第2天和在平均治疗8天以后清晨空腹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的组织因子活性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水平。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的两个组组织因子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从0.47±0.58 IU/L下降到0.20±0.30 IU/L和从0.59±0.77 IU/L下降到0.36±0.55 IU/L(P<0.05),对照组组织因子活性无变化;辛伐他汀40 mg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水平增高,从263±203μg/L增加到369±279μg/L(P<0.05),但其他两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在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20 mg和40 mg辛伐他汀短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能使组织因子活性降低,40 mg辛伐他汀治疗时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增高,提示他汀对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作用可能是其抗栓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酶联免疫吸附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他汀类 辛伐他汀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表达变化及其与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娜 熊娇 +2 位作者 史明媚 王露露 付立仙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表达变化,及其与宫颈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标本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织标本为CI...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表达变化,及其与宫颈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标本为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织标本为CIN组,20例正常体检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三组标本行TFPI-2、VEGF、CD34染色,半定量观察TFPI-2、VEGF表达情况,用CD34染色切片测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TFPI-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25%(17/80)、52.00%(26/50)和85.00%(17/20),宫颈癌组TFPI-2阳性表达率与CIN组、对照组相比,P均<0.05;CIN组TFPI-2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58/80)、42.00%(21/50)和10.00%(2/50),宫颈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与CIN组、对照组相比,P均<0.05;CIN组VEGF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宫颈癌组、CIN组、对照组MVD分别为(22±8)、(10±2)、(6±2)条/HP,宫颈癌组MVD与CIN组、对照组相比,P均<0.05;CIN组MVD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标本TFPI-2和VEGF蛋白表达、MVD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32、-0.685,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TFPI-2蛋白低表达。宫颈癌组织中TFPI-2表达与VEGF表达和MVD呈负相关。宫颈癌组织中TFPI-2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宫颈癌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晓云 徐萍 +5 位作者 李春华 杨洋 王万粮 张继红 刘洁 刘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TFPI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和TFPI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TFPI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和TFPI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S活体染色,观察兔心肌无复流范围;伊文斯蓝、四氮唑红染色,评估兔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梗死及周围区组织因子(T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再灌注后90min,盐水对照组兔IL-6和TF水平明显高于TFPI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各组TNF-α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TFPI组与盐水对照组结扎区心肌范围相似(P>0.05),但无复流范围及坏死心肌范围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兔心肌梗死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可发生无复流现象;TFPI可缩小无复流及坏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栓形成和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无复流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熊石龙 王前 +3 位作者 郑磊 李俊玲 文志斌 贺石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VII(FVII)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VII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硬死 急性脑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卵巢癌细胞迁徙和浸润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仲任 黄瑞滨 宋善俊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包括纤溶酶、胰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内的多种蛋白酶,而对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凝血酶没有抑制作...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2,TFPI-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包括纤溶酶、胰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内的多种蛋白酶,而对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凝血酶没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TFPI-2常表达减少。本研究旨在探讨TFPI-2表达与卵巢癌细胞迁徙、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卵巢癌细胞株A278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中TFPI-2mRNA以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水平;利用Boyden小室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穿膜的细胞数,此细胞数作为评价卵巢癌细胞迁徙、浸润能力的指标。结果:转染成功的卵巢癌细胞证实有TFPI-2mRNA和相应蛋白质的表达;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TFPI-2的细胞体外浸润能力显著下降(穿膜细胞数为59.3±6.5vs109.7±5.5,P<0.01);而迁徙能力无明显变化(穿膜细胞数为114.7±8.6vs127.3±7.1,P>0.05)。结论:TFPI-2表达可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浸润,为进一步开展肿瘤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卵巢癌 癌细胞迁徙 癌细胞浸润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及银杏达莫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坤 陈寿权 +4 位作者 李章平 王明山 章杰 黄唯佳 程俊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改变以及银杏达莫干预后对其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复苏组(B组)、银杏达莫组(8 mL/kg)(C组),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 目的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改变以及银杏达莫干预后对其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复苏组(B组)、银杏达莫组(8 mL/kg)(C组),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组和银杏达莫组)0.5、3、6、9和24 h分为五个亚组,每组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TF和TFPI的含量。结果B组心肺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TF较A组显著升高(P<0.01),9 h达到峰值;C组心肺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TF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较B组分别在6、9、24 h显著下降(P<0.01)。B组各时间点TFPI含量较A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C组24 h TFPI较A组升高(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血浆TF含量显著升高,但同期TFPI并无明显变化,存在明显的凝血和抗凝作用失衡;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降低心肺复苏后血浆TF含量,提高TFPI含量,恢复凝血和抗凝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银杏达莫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俞建雄 王春友 +2 位作者 陈立波 周峰 许逸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2 (TFPI- 2 )是一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在维持细胞外基质完整性和调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析TFPI- 2和在人类胰腺癌中表达情况 ,探讨TFPI- 2与胰腺癌恶性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判断胰... 目的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2 (TFPI- 2 )是一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在维持细胞外基质完整性和调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析TFPI- 2和在人类胰腺癌中表达情况 ,探讨TFPI- 2与胰腺癌恶性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判断胰腺癌预后及后期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及RT -PCR方法 ,检测TFPI- 2在 2 0例临床胰腺癌标本及 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HPIAS图像分析仪分析各组标本相对密度 ,t检验各组相对密度差异 ,秩和检验TFPI- 2与胰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加深 ,TFPI- 2表达逐渐下降 ,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 TFPI- 2与胰腺癌恶性程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性 ,可能成为胰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并为基因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TFPI—2) 胰腺癌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测定与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巧玲 周立红 +1 位作者 刘敏涓 刘泽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29-30,共2页
该文检测具有血管炎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及活性(TFPI:A)的水平;方法:TFPI:Ag测定: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抗原测定法;TFPI:A测定... 该文检测具有血管炎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及活性(TFPI:A)的水平;方法:TFPI:Ag测定: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抗原测定法;TFP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具有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血浆中TFPI:Ag及TFPI: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及无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1);无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血浆TFPI: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浆TFPI:A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TFPI的血浆水平变化可能与SLE血管炎的病理机制有关,而抗TFPI抗体对治疗SLE血管炎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 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胎盘早剥产妇、新生儿血及脐血中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雯 杨红玲 +5 位作者 冯琼 陶少华 石小东 花少栋 孙学刚 封志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791-4793,共3页
目的:检测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及脐血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10/2007-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的胎盘早剥产妇血(足月或早产不限)、分娩胎儿的脐带血及新生... 目的:检测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及脐血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蛋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10/2007-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的胎盘早剥产妇血(足月或早产不限)、分娩胎儿的脐带血及新生儿血标本各11例,4例为足月产,其余均为胎龄29~36周早产标本,男婴5份,女婴6份。正常对照15份来自同期广州市妇婴医院产妇及分娩胎儿。标本收集时间母亲血为分娩前24h内、脐血为分娩即刻、新生儿血为出生后2h内抽取,排除标准为产妇本次分娩前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未使用过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水平,并与正常分娩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病理及正常标本均经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获得。结果:①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及脐血血浆中组织因子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血浆及脐血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测定值较正常分娩产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胎盘早剥产妇血、新生儿和脐血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比值均较正常分娩产妇明显降低(P<0.01)。结论:胎盘早剥时产妇血、脐血及新生儿血促凝血活性增强,抗凝血活性降低,与其高凝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胎盘早剥 新生儿 产妇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华菲 任重 +6 位作者 索荣 屈顺林 唐志晗 刘录山 郭芳 王佐 姜志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不同浓度NaHS(25、50、100及200μmol/L)和50 mg/L ox-LDL共孵育,RT-PCR和E...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不同浓度NaHS(25、50、100及200μmol/L)和50 mg/L ox-LDL共孵育,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TF和TFPI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用50mg/L ox-LDL孵育HUVEC 24 h后,TF mRNA表达上调8倍,蛋白含量增加7倍(P<0.01);而TFPI mRNA表达降低73%,蛋白含量减少65%(P<0.01)。用25、50、100及200μmol/L NaHS预孵育HUVEC 1 h,再与ox-LDL共同孵育,与ox-LDL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NaHS组TF mRNA分别降低12%、31%、63%和80%(P<0.05),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3%、30%、62%和77%;TFPI mRNA表达分别升高0.6、1.2、2.0和2.6倍,蛋白含量分别升高0.3、0.7、1.1和1.6倍。结论 NaHS能抑制ox-LDL对内皮细胞TF表达的诱导作用,减轻ox-LDL对内皮细胞TFPI表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卫红 陈方平 +2 位作者 欧阳茂 马琦琳 曹宇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51-35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TF活性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凝血与炎症在冠心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组患者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TF活性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凝血与炎症在冠心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组患者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TF、TFPI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F活性。结果ACS组TF、TFPI、TNF-α水平及TF活性均显著高于SAP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TF、TFPI水平与TF活性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TNF-α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患者血浆TF活性与血浆TFPI水平显著正相关(γ=0.524,P<0.01),血浆TF活性与血清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γ=0.462,P<0.01)。结论TF、TFPI、TNF-α水平及TF活性在ACS中可作为反映凝血异常和炎症状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参脉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连拼 陈刚 +2 位作者 高学忠 刘刚 艾力.买合木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8-910,922,共4页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疗效并了解其机制。方法入选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加极化液注射注射。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缓解情况,...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疗效并了解其机制。方法入选1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加极化液注射注射。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缓解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浓度。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情况基本相同。治疗组及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3%和69.7%,心电图好转率分别为74.5%和61.8%,两者比较均差异具有显著(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均有下降,但前后差值治疗组下降明显,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参脉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水平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永强 纪涛 +3 位作者 张晓明 朱水波 徐家行 殷桂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03-1905,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评价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临床资料和临床分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PI-2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评价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临床资料和临床分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PI-2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标记染色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TFPI-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指数为60.0%,低于正常肺组织的89.5%。Ⅰ、Ⅱ期及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FPI-2表达指数(70.9%)及AI值[(9.58±4.52)%]均高于Ⅲ、Ⅳ期[48.3%、(6.36±1.98)%]及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7.1%、(6.1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PI-2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FPI-2可能在诱导非小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亚刚 刘立根 +4 位作者 施劲东 朱宏钧 蒋克泉 伍旭升 曹健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060.0±669.8)pg/mLvs(423.6±245.1)pg/mL,P=0.000],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8.2±8.9)ng/mLvs(70.1±24.0)ng/mL,P=0.000;(26.3±8.0)ng/mLvs(41.2±16.7)ng/mL,P=0.000]。②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与无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比较,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431.4±564.5)pg/mLvs(904.6±660.3)pg/mL,P=0.004],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3.1±9.6)ng/mLvs(40.0±7.8)ng/mL,P=0.01;(22.9±8.2)ng/mLvs(22.7±7.4)ng/mL,P=0.048]。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心房颤动患者 血浆组织因子途径 血栓形成机制 抗原水平 TFPI 酶联免疫吸附 左房血栓 凝血途径 正常对照组 抗凝活性 凝血活性 mL 增高 游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尹新华 傅羽 +3 位作者 张一娜 邹亚男 杜秀敏 韩志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VJ-AVE脂质体复合物或HVJ-脂质体(空载体组)或生理盐水(盐水组),1,3和7天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局部TFPI表达;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各组实验动物观察6个月评价这种疗法的安全性。结果:TFPI基因转移后1天即检测到TFPI mRNA表达,第3天为高峰;TFPI组血栓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其它3组(P<0.05);体内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各器官未见到HVJ感染及复制迹象。结论:HVJ-AVE脂质体介导TFPI基因转移能够安全而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基因治疗 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