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市一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珂 包云轩 +3 位作者 蔡敏 金建平 牛利 严明良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本文对苏州地区2015年12月13—15日发生的一次典型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以期为该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利用WRF-Chem模式对此次重霾污染... 本文对苏州地区2015年12月13—15日发生的一次典型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以期为该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利用WRF-Chem模式对此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的污染气体成分进行数值模拟后发现,小时平均的PM_(2.5)、PM_(10)、CO、SO_2、NO_2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较高,达到0.68以上,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且日变化过程对应也较好。(2)通过分析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背景,发现污染形成期高空环流比较平直,中层为均匀的弱高压控制,地面受弱高压脊控制,这种形势容易导致颗粒物的堆积。后期地面等压线密集时,风速大,有利于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3)通过分析此次污染过程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发现,有逆温、风速小、相对湿度大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导致此次污染过程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4)HYSPLIT轨迹分析显示,此次重霾过程主要受北方大范围灰霾颗粒物南下影响,北方污染气团逐步南推,14至15日本地大气扩散条件差、污染物累积,最终导致本地污染加重,从而发生重霾事件。(5)火点图的分布进一步验证了此次重霾污染过程是由外来污染气团输入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霾污染过程 WRF-Chem模式 数值模拟 天气背景 气象条件
下载PDF
河北中南部连续12d重霾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蕊 段浩 +4 位作者 马翠平 赵娜 曲晓黎 郭卫红 张金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7,共9页
2013年12月14—25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长达12 d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同期气象条件、流场、污染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此次污染过程与霾密切相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及强度大的特点;在静稳的大尺... 2013年12月14—25日,河北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长达12 d的重霾污染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对同期气象条件、流场、污染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此次污染过程与霾密切相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及强度大的特点;在静稳的大尺度气象条件和近地面大气层结下,污染物沿近地面风场的弱辐合区迅速积累,是重覆污染天气形成的关键;此次重霾污染天气过程中有两次弱冷空气活动,两次冷空气影响层次有所不同但影响时间均较短,不能彻底改变静稳大气层结,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有限,重霾污染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霾污染天气 气象条件 稳定层结 弱冷空气
下载PDF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霾污染过程SO_2和NO_x的CMAQ源同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兴宏 徐祥德 +4 位作者 安兴琴 蒋永成 蔡子颖 刁志刚 李德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8-648,共11页
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 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1日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的SO2和NO2浓度,并与华北地区47个环境监测站点实测值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基于初始源和同化反演源的模拟效果及其改进原因;本文亦采用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东亚地区MEIC排放清单评估了SO2和NOx同化反演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1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可适用于重霾污染过程,即采用同化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反映SO2、NOx排放源强的动态变化特征;2基于同化反演源的SO2、NO2浓度模拟效果明显优于2006年INTEX-B排放源,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模拟重霾污染过程SO2、NO2浓度的峰值;3采用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空间区分布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较好反映重污染区的极值分布特征;4经污染源同化改进后SO2、NO2模拟浓度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误差明显减小;SO2的改进效果略优于NO2,这与污染源对两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有关;5初始源中SO2、NOx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与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排放源强差异较大,而同化反演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接近于上述2012年排放源,较好反映出重点地区的高污染源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改进重霾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预报、减小自下而上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评估SO2、NOx等排放源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气象条件下区域排放源的动态调控等提供新技术途径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重霾污染 源同化反演 SO2、NO2模拟 CMAQ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时间序列特征融合的西安市2015—2020年供暖季雾霾重污染过程预警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英 冉进业 +2 位作者 张今 杨鑫 张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685-5694,共10页
为准确预测雾霾重污染演变过程,本文提出深度时间序列特征融合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LSTM-MLR)并对西安市PM浓度进行了临近预测。该模型利用不同超参数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 为准确预测雾霾重污染演变过程,本文提出深度时间序列特征融合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LSTM-MLR)并对西安市PM浓度进行了临近预测。该模型利用不同超参数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提取PM前体和气象因素时间序列中的深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形式融合LSTM单元输出的深度时间序列特征,最终输出PM浓度预测值。为评估模型性能,采用西安市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采暖季数据进行建模并计算未来3h、6h、12h、24h的PM浓度预测精度。结果表明:LSTM-MLR模型对雾霾严重污染样本的准确预测率分别为94.12%、85.29%、77.57%和51.10%,显著高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MLR、单变量LSTM(LSTM_PM)、多变量LSTM(M_LSTM)和LSTM-RF(long short-term memory and random forest);融合系数显示当前PM浓度对未来PM浓度的影响随预测步长的增加从80.89%(t+3)急剧降低至16.34%(t+24),前体浓度影响力从5.23%(t+3)上升至29.43%(t+24),说明提前控制前体物排放强度对雾霾重污染事件消峰降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LSTM-MLR模型 预测 多尺度 神经网络
下载PDF
重雾霾污染气象条件下颗粒物长距离输送轨迹分类算法研究
5
作者 王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7期103-107,共5页
提出基于重雾霾污染气象条件的颗粒物长距离输送轨迹分类算法,通过污染等级及所含化学剖析,发现不同污染程度下颗粒物构成成分及其浓度均有所偏差,根据最小方差法设置颗粒物长距离输送轨迹,利用簇合并法使各轨迹与平均轨迹对应点间距平... 提出基于重雾霾污染气象条件的颗粒物长距离输送轨迹分类算法,通过污染等级及所含化学剖析,发现不同污染程度下颗粒物构成成分及其浓度均有所偏差,根据最小方差法设置颗粒物长距离输送轨迹,利用簇合并法使各轨迹与平均轨迹对应点间距平方和所构成的总空间方差增幅为最小值,直到所有簇分类结束;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式与TrajStat软件,分析输送向后轨迹、潜在源区与浓度权值轨迹,采用角度距离公式求得精准的轨迹走向,再根据颗粒物经过栅格的轨迹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判定污染潜在来源区域,通过轨迹浓度权值计算,得到不同轨迹及其潜在源区域的污染程度,最终实现颗粒物长距离输送轨迹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颗粒物 长距离输送 轨迹分类
下载PDF
西安市重污染与清洁天PM_(2.5)组分及其活性氧物质对比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堃 韩永明 +3 位作者 何世恒 张婷 刘随心 曹军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79-2687,共9页
针对重霾污染,在西安市冬季重污染日(2015-11-30~2015-12-09)和清洁日(2016-01-13~2016-01-22)各进行了为期10d的PM_(2.5)采集,测量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及NH_4^+、NO_3^-、SO_4^(2-)等无机水溶性离子,探讨两种污染条件下的组分特征及... 针对重霾污染,在西安市冬季重污染日(2015-11-30~2015-12-09)和清洁日(2016-01-13~2016-01-22)各进行了为期10d的PM_(2.5)采集,测量其中的有机碳、元素碳,及NH_4^+、NO_3^-、SO_4^(2-)等无机水溶性离子,探讨两种污染条件下的组分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重霾日和清洁日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170±47.5)μg·m^(-3)和(48.6±17.9)μg·m^(-3),且重霾日伴随低能见度、高湿静风等多种不利气象条件;重霾日二次无机离子(NH_4^+、NO_3^-、SO_4^(2-))组分占PM_(2.5)质量浓度的49.8%±13.1%,而清洁日为19.4%±5.95%,并且重霾日硫氧化速率(sulfur oxidation ratio,SOR)和氮氧化速率(nitrogen oxidation ratio,NOR)分别为0.282±0.157和0.269±0.124,远高于清洁日(SOR和NOR分别为0.189±0.057和0.077±0.046),重霾日二次有机组分浓度[(6.22±3.87)μg·m^(-3)]是清洁日[(1.44±1.63)μg·m^(-3)]的5倍,表明二次污染及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重霾期间相关组分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CFH)化学荧光分析法测定了其中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探讨其对于二次无机组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ROS平均浓度(以H_2O_2计)分别为(4.99±1.54)nmol·m^(-3)(重霾期),(0.492±0.356)nmol·m^(-3)(清洁期),二次反应及积累效应可能是西安重霾条件下ROS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NO_3^-、SO_4^(2-)与ROS均呈现正相关(P<0.05),表明ROS可能通过二次氧化过程参与到二次无机组分形成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重霾污染 PM2.5 活性氧物质 氧化能力 健康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