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野化培训个体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席健 朱玉东 +2 位作者 何可 杨志松 黎大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生境选择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有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野化放归是小种群复壮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本研究基于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麝野化放归项目,综... 生境选择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结果对保护管理有着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野化放归是小种群复壮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本研究基于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麝野化放归项目,综合运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夏皮罗-威尔克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比较分析了其在野化期和放归后的生境选择。结果表明:与野化期相比,林麝放归后利用样地的海拔更低(1892.00+29.87 m)、水源距离更远(72.39+5.73 m)、乔木层高和灌木层高都更低(18.24+2.39 m,2.40+0.22 m),有显著性差异,坡向、坡位、坡度、乔木层胸径、灌木层盖度及乔木层郁闭度无显著差异(P>0.05)。林麝放归后生境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71.91%的数据差异,海拔因子(由乔木层胸径、海拔、灌木层高组成)、热量因子(由水源距离、乔木层郁闭度组成)、地形因子(由坡位组成)是影响林麝放归后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圈养林麝经过野化培训放归自然后,表现出了和野化培训期不同的生境选择,该项研究成果为改进和辅助林麝野化培训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放归 野化培训 生境选择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3 位作者 张亚辉 李仁贵 李德生 张和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04-4814,共11页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 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 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用样方法、定位观察法,连续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中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p>0.05),被大熊猫采食竹子的比例为67.07%,致死率29.07%;人为砍伐竹子的比例为65.67%,致死率46.68%,可见与大熊猫采食相比,砍伐更为影响拐棍竹种群的生存。从出笋数量来看,不同处理方式有利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p<0.05),尤其是人为砍伐措施大大提高了竹子的出笋率,但人为砍伐样方的竹笋质量(地径和株高生长)却远低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未能达到大熊猫觅食的选择利用标准。不同年份之间,各种处理方式下的拐棍竹出笋数量波动较大(p=0.006~0.035),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相似(2007,p=0.825)。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各年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2007年外),年死亡率仅2003年和2004年有明显的差异(p<0.05),2005~2007年均不显著(p>0.05)。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与年死亡率之间表现出年补充率(年死亡率的格局(p<0.05),唯有大熊猫采食样方的2004年和2005年、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的2005年的年死亡率略高于年补充率(p>0.05),这表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棍竹 无性系 种群 大熊猫 采食 砍伐 更新动态 野化培训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期的生境选择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明春 黄炎 +5 位作者 李德生 张和民 周世强 黄金燕 刘巅 周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14-6020,共7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将人工繁育的部分大熊猫个体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或复壮野生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工作,通过野...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将人工繁育的部分大熊猫个体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或复壮野生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工作,通过野化培训以提高圈养大熊猫适应和选择野外环境的能力。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的生境选择研究表明: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经常活动于新笋密度较大的区域[生境与对照:(2.68±1.14)对(1.58±0.66)],却避开成竹密度过大[(9.91±2.51)对(12.18±4.68)]、竹子较高[(4.57±1.09)m对(4.98±0.66)m]以及枯死竹过多[(2.52±0.86)对(3.39±1.33)]的区域;喜欢活动于离水源[(1.59±0.67)对(2.19±0.87)]和隐蔽场所较近[(5.37±2.14)m对(8.35±7.76)m],以及距离乔木较远[(3.09±0.69)m对(2.70±0.42)m]和郁闭度较低[(1.85±0.57)对(2.10±0.47)]的区域(P<0.05),新笋密度大小是该栖息地在整个野化培训期间是否被利用的最重要因素。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保持着与带仔母兽相近的生境选择特征,对竹子环境的选择也与卧龙野生大熊猫相似,野化培训对该大熊猫幼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形成的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9.21 hm2和1.93 hm2,占野化培训圈面积的51.95%和10.89%,其中家域面积仅有卧龙野生大熊猫的1.4%—2.4%,所以在以后的野化培训过程中需要采取增加野化培训圈中环境丰富度等方式,促进野化培训大熊猫形成较大的家域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新笋密度 竹子密度 家域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在特定时期采食半枯竹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鹏彦 李德生 +3 位作者 周应敏 黄治 吴代福 谢浩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对首次发现的一只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采食半枯竹的现象及原因进行研究.作者用4只圈养大熊猫为对照进行试验,从行为观察、营养成分及适口因子、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中也存在采食半枯竹的现象,而... 对首次发现的一只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采食半枯竹的现象及原因进行研究.作者用4只圈养大熊猫为对照进行试验,从行为观察、营养成分及适口因子、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中也存在采食半枯竹的现象,而且在采食的时间段上和祥祥一致;相对于新鲜竹子,半枯竹中葡萄糖含量有所增加,单宁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具有特殊的香甜味,使在一定时期内的半枯竹营养增加,适口性得到改善,这是大熊猫在特定时期更愿意采食半枯竹而不采食新鲜竹子的重要原因;7~9月是全年温湿度最高月份,对引起半枯竹成分中适口因子的改变可能有诱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化培训大熊猫 半枯竹 营养成分 适口因子
下载PDF
大熊猫野化培训圈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1 位作者 王鹏彦 张和民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大熊猫野化培训圈主要为野核桃、红肤杨、华西枫杨、连香树、扇叶槭、五裂槭、大翅色木槭、长序稠李、槐树等...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大熊猫野化培训圈主要为野核桃、红肤杨、华西枫杨、连香树、扇叶槭、五裂槭、大翅色木槭、长序稠李、槐树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1种,分属39科,58属,其中裸子植物3种,双子叶植物63种,单子叶植物5种;且以槭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分,占组成植物总数的40 8%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57 5%和46 55%。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茅植物占优势,达56 34%,反映出大熊猫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特点,这与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相似。根据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将野化培训圈的植物群落共划分为连香树 拐棍竹 黑鳞耳蕨群落、野核桃 短锥玉山竹群落、野核桃 拐棍竹 艾蒿群落和野核桃 薄叶鼠李 小鳞苔草群落等4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植物群落特征 植物群落类型
下载PDF
大熊猫野化培训圈主食竹种生长发育特性及生物量结构调查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1 位作者 王鹏彦 张和民 《竹子研究汇刊》 2004年第2期21-25,共5页
该文应用样方法、收获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大熊猫“祥祥”野化培训圈内主食竹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物量结构特征。大熊猫野化培训圈内主要分布有拐棍竹和短锥玉山竹两种主食竹类 ,拐棍竹占 98%以上 ,种群密度两竹种分别为拐棍... 该文应用样方法、收获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大熊猫“祥祥”野化培训圈内主食竹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物量结构特征。大熊猫野化培训圈内主要分布有拐棍竹和短锥玉山竹两种主食竹类 ,拐棍竹占 98%以上 ,种群密度两竹种分别为拐棍竹 2 3.38株· m-2 ,短锥玉山竹 4~ 10株· m-2 。拐棍竹竹笋平均地径 1.6 33cm,竹高 198.75 cm;幼竹地径 0 .92 8cm,竹高 2 78.0 0 cm;成竹地径 1.4 77cm,竹高 373.0 4 cm。短锥玉山竹的地径 0 .4 75 cm,竹高 90 .6 5 cm。主食竹种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平均为 6 .85 5 kg· m-2 ,其中竹笋和成竹生物量最大 ,占总量的 75 % ;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排序为竹秆生物量 >竹枝和竹叶 ,不同龄级生物量则以幼竹最低 ,仅占 1.4 1%。拐棍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呈现出竹秆随高度的增加而递降的趋势 ,枝叶则表现为偏正态分布。通过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拐棍竹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 ,由此建立了地径、株高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主食竹种 生长发育特性 生物量结构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与丢弃部分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2 位作者 李伟 王鹏彦 张和民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2期88-92,共5页
2003—2004年,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野外放归培训圈内,实验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形态及残桩基径、高度和丢弃部分的长度和鲜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的平均基径、高度和单株鲜... 2003—2004年,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野外放归培训圈内,实验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形态及残桩基径、高度和丢弃部分的长度和鲜重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的平均基径、高度和单株鲜重分别是16.46mm、0.82m和0.140g,丢弃部分的长度和单株鲜重平均为3.41m和0.372g。拐棍竹残桩基径与残桩高度和丢弃部分长度,残桩基径、D^2H与残桩和丢弃部分鲜重之间均呈极为显著性相关,p=0.001,为此,运用SPSS分析软件建立了他们之间的回归估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化培训 大熊猫 拐棍竹残桩 相关分析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利用后拐棍竹残桩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2 位作者 李伟 王鹏彦 张和民 《竹子研究汇刊》 2006年第1期14-19,共6页
初步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利用后拐棍竹不同龄级残桩的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将残桩划分完全锯齿型、锯齿状及秆皮撕裂型、锯齿状与竹秆破碎型和齐口型等四种类型。不同龄级拐棍竹残桩的基径和高度迥异,幼竹>成竹>竹笋,这与... 初步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利用后拐棍竹不同龄级残桩的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将残桩划分完全锯齿型、锯齿状及秆皮撕裂型、锯齿状与竹秆破碎型和齐口型等四种类型。不同龄级拐棍竹残桩的基径和高度迥异,幼竹>成竹>竹笋,这与竹子生物学特性和大熊猫的觅食行为密切相关,残桩基径和高度分别是竹笋14.66 mm和19.57 cm,幼竹18.91 mm和88.92 cm,成竹17.48 mm和85.98cm。除竹笋的残桩高度各月份之间无明显的差异之外(P=0.139),其余各参数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化培训 大熊猫 拐棍竹 残桩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第一阶段的活动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钰 韦华 +6 位作者 蔡水花 孙萌萌 周季秋 周世强 李德生 张和民 黄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8-533,共6页
2011年8月—2014年8月,利用红外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现场观察,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基地对野化培训第一阶段的7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的活动变化进行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母幼距离、幼仔活动空间... 2011年8月—2014年8月,利用红外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现场观察,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基地对野化培训第一阶段的7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仔的活动变化进行研究,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母幼距离、幼仔活动空间位置和行为等数据。研究结果发现:(1)母幼距离随着幼仔月龄的增长而增加,到幼仔爬树时母幼距离达到最高点,11~12月龄后出现下降的趋势。(2)野化幼仔随着月龄增长在母兽怀中的时间呈递减趋势;幼仔在地面的时间表现为未能独立活动时递增,5~9月龄时递减,其后14~15月龄时递增的变化规律;幼仔在树上的时间呈现5~10月龄时递增,接着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值,到14月龄时递减的波动;幼仔在母兽怀中(n=2,P〈0.05)和在地面的时间(n=5,P〈0.01)均与其在树上的时间呈负相关。(3)在活动时间分配上,幼仔平均用于休息的时间为所有行为时间的90.1%±4.1%,平均用于活动的时间为9.3%±3.9%,平均用于觅食的时间为0.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变化 野化培训 大熊猫幼仔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对人工巢穴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春 谢浩 +5 位作者 黄炎 李德生 黄金燕 吴代福 陆良媛 张和民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3-26,共4页
野化培训可以增加圈养动物放归野外的成功率,而增加培训圈内的环境丰富度是野化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人工巢穴的利用情况表明,大熊猫母兽总是在很短... 野化培训可以增加圈养动物放归野外的成功率,而增加培训圈内的环境丰富度是野化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对人工巢穴的利用情况表明,大熊猫母兽总是在很短时间内(2.31±0.82 minutes)便将放于人工巢穴中的幼仔衔走,人工巢穴类型对时间长度的影响不明显;没有发现大熊猫母兽主动利用人工巢穴的情况,母兽多数时候都是伴随着幼仔,停留在培训场内自己营造出的巢穴中。在利用食物引诱的情况下可以延长停留时间,母兽在巢穴内停留的时间长度与所取食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P<0.001),但它们总是在吃完食物后就很快(1.57±0.68 minutes)地离开这些人工巢穴,在巢穴中加入木屑和草等垫层物质或放入幼仔均不能改变大熊猫在其中的停留时间(F=0.30,df=2,P=0.74);母兽取食时若有幼仔在身边,会加快它带着幼仔离开人工巢穴的时间,这可能与避免幼仔受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拒绝利用 人工巢穴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采食动态及食物利用率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浩 刘斌 +10 位作者 罗瑜 杨杰 张贵权 魏荣平 黄炎 周小平 汤纯香 李德生 王鹏彦 张和民 张玲 《野生动物》 2011年第4期186-190,共5页
2003年7月~2004年9月,我们对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阶段的体重、粪便量、采食部位等数据进行了收集,通过消化率估算了采食量,用丢弃竹子重量估算了竹子利用率,并结合采食变化规律分析了"祥祥"的采食策略。结果表... 2003年7月~2004年9月,我们对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阶段的体重、粪便量、采食部位等数据进行了收集,通过消化率估算了采食量,用丢弃竹子重量估算了竹子利用率,并结合采食变化规律分析了"祥祥"的采食策略。结果表明,经过1a多时间的野化培训,"祥祥"的体重从最初的62.2kg增加到68.2kg。但由于对野外环境的不适应和精饲料供给量的减少,体重曾有所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粪便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R=0.186,P>0.05)。通过方差分析表明,"祥祥"的采食量比放归前期有明显增加(P<0.01),比同时期的圈养个体采食量也有明显增加(P<0.01);对竹子不同部位的选择可以明显地分为秆期、叶期和笋期,这与野生大熊猫的采食策略相似。大熊猫"祥祥"初步具备了野外生存的基础,与之相关的饲养管理方式为今后的野化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采食 食物利用率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夜宿地结构特征的初步观察
12
作者 谢浩 罗瑜 +11 位作者 刘斌 杨杰 张贵权 魏荣平 黄炎 周小平 汤纯香 李德生 王鹏彦 张和民 张玲 陆良媛 《野生动物》 2011年第5期245-248,259,共5页
2004年3~9月,我们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训大熊猫个体"祥祥"的夜宿地组成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471组夜宿地数据所涉及的7种结构因子(廊道、竹林、余竹堆、岩石、乔木、倒木、灌草丛)进行... 2004年3~9月,我们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训大熊猫个体"祥祥"的夜宿地组成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471组夜宿地数据所涉及的7种结构因子(廊道、竹林、余竹堆、岩石、乔木、倒木、灌草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熊猫"祥祥"的夜宿地结构中,"廊道"、"竹林"和"乔木"是最主要的3个因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表明,在对地势的选择中,"祥祥"偏爱坡度5°~30°的缓坡竹林(P<0.01);环境温度增加是造成"祥祥"选择在树上休息的主要原因(P<0.05);在拐棍竹发笋期,随着活动的增加,夜宿地数量明显增多(P<0.01)。观察结果反映出"祥祥"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对夜宿地的分析研究结果对今后的野化培训选址和培训方式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化培训 大熊猫 夜宿地 结构组成 主成分
下载PDF
秦岭亚成体大熊猫在野化培训基地适应期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佳 徐光岚 +5 位作者 车利锋 潘广林 赵鹏鹏 张强 李根新 吴晓民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2-25,共4页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记录观察3只秦岭亚成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秦岭佛坪野化培训基地早期适应过程中的行为,依据拟定的行为类型在观察数据中随机筛选出有效记录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白天的活动...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记录观察3只秦岭亚成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秦岭佛坪野化培训基地早期适应过程中的行为,依据拟定的行为类型在观察数据中随机筛选出有效记录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白天的活动时间远远大于其在圈养环境下的活动时间,行为的多样性明显增大,食物期待、刻板行为大大减少;它们对集体的依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小,并且有分开的趋势;3只大熊猫在对环境逐渐熟悉适应之后,休息地点从圈舍周围、栖架向山坡及山坡顶部逐渐转移,各自的休息地点也相对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亚成体大熊猫 野化培训 适应期 行为
下载PDF
圈养大熊猫幼体在野化培训期的行为节律与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华 吴代福 +8 位作者 何胜山 张钰 周世强 严啸 刘晓强 冯高志 张大磊 黄炎 张和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9,共7页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大熊猫 幼体 野化培训 行为节律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生境利用和空间格局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延山 侯蓉 +6 位作者 刘家斌 毕温磊 Jacob R.Owens 张志和 黄蜂 骆伟 齐敦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1-648,共8页
了解动物栖息地和空间利用模式是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重要前提。为明确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生境利用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以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野外GPS项圈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 了解动物栖息地和空间利用模式是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重要前提。为明确野化培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野外环境中生境利用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以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野外GPS项圈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动物移动模块等工具分析其在野外环境中栖息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在野外环境时间的增加,2只大熊猫由低海拔西南坡的阔叶林逐渐向高海拔南坡针阔混交林区域移动,且坡度利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均偏向在17°~20°的平缓区域活动。在野外环境的最初一个月,2只大熊猫平均日移动距离较大,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环境初期,活动区域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趋势,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3~4个栖息地斑块,且斑块间面积和距离各异。因此,认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栖息地环境初期属于不稳定的随机选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化培训 生境 空间格局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食性转换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世强 何胜山 +5 位作者 屈元元 罗永 吴代福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2-664,共13页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1~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8~28月龄)和食竹期(29~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8~18月龄)和过渡期(19~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行为发育进程 发育性食性转换 季节性食性转换
下载PDF
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生境选择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忠 何胜山 +5 位作者 罗永 周世强 孙萌萌 屈元元 周小平 张和民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0-24,39,共6页
为了了解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生境选择特性,于2016年11—12月对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天台山区域的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圈进行了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在野化培训期间,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因素是食物因素、灌木因素、乔木因素及坡度因素。大熊猫... 为了了解大熊猫野化培训的生境选择特性,于2016年11—12月对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天台山区域的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圈进行了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在野化培训期间,影响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因素是食物因素、灌木因素、乔木因素及坡度因素。大熊猫多选择在密度20 Culm·m^(-2)~40 Culm·m^(-2),高度1 m~2 m,竹丛盖度大于70%的竹林中觅食。喜欢在灌丛盖度大于90%,灌木胸径小于3 cm高度不超过5m,密度小于0.1 Culm·m^(-2)的灌木层中活动。爱选择乔木郁闭度在0.5~0.7,胸径10 cm~20 cm,高度10 m~20 m,密度0.05 Culm·m^(-2)~0.1Culm·m^(-2)的乔木层。在地形上倾向于选择中下部坡位,坡度为20°~30°的平缓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选择 野化培训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卧龙一例超重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出生记录和分析
18
作者 罗树友 罗永 +3 位作者 何胜山 张钰 刘晓强 吴代福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第5期27-28,共2页
2021年7月27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诞生了一个出生体质量为249 g的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该幼仔健康状况良好,是有记录以来出生体质量最大的圈养活体大熊猫幼仔。本研究对2010~2021年参与野化培训项目出生体质量最大... 2021年7月27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诞生了一个出生体质量为249 g的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该幼仔健康状况良好,是有记录以来出生体质量最大的圈养活体大熊猫幼仔。本研究对2010~2021年参与野化培训项目出生体质量最大的幼仔进行比较,结果得出2021年超重幼仔在1~6月龄的体质量增长情况与其他年份幼仔的体质量增长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出生体质量 野化培训
下载PDF
组照《圈养大熊猫“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19
作者 何胜山 《现代艺术》 2023年第10期138-139,共2页
获奖/呈现情况2021年11月,该组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组照),并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该作品记录大熊猫幼仔的野化培训历程。近年来,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科技人员首次采用“母兽带... 获奖/呈现情况2021年11月,该组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组照),并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收藏。该作品记录大熊猫幼仔的野化培训历程。近年来,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科技人员首次采用“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先后培训出30余只大熊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摄影家协会 圈养大熊猫 四川卧龙 大熊猫保护 摄影艺术 野化培训 科技人员
原文传递
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3 位作者 张亚辉 李仁贵 李德生 张和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09-1717,共9页
2003—2007年,采用样方法和定位观察法测量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密度、地径和高度,研究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并用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尺度和形状参数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 2003—2007年,采用样方法和定位观察法测量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密度、地径和高度,研究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并用Weibull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尺度和形状参数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结构(年龄、径级和高度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有利于拐棍竹的无性系更新,经过3年多的自然恢复,竹子的种群密度趋于一致,并达到较稳定的状态.大熊猫采食样方的拐棍竹径级和高度级分布曲线、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与对照样方无明显差异;而人为砍伐样方的分布曲线大多呈倒"J"型,且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均明显小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当年生竹笋和多年生竹的生长质量远不及大熊猫采食影响下的竹子种群,难以达到大熊猫取食的选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棍竹无性系 种群结构 WEIBULL分布 野化培训大熊猫 采食 人为砍伐 卧龙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