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艳 刘学全 +2 位作者 崔鸿侠 周金星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2,共5页
在湖北省象鼻嘴小流域内,选取马尾松天然林及4种5年生的人工经济林+同等配置地埂植物篱模式,设置退耕5 a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典型样地植被、土壤调查,结合各植被恢复模式的野外径流场地表水土流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被群... 在湖北省象鼻嘴小流域内,选取马尾松天然林及4种5年生的人工经济林+同等配置地埂植物篱模式,设置退耕5 a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典型样地植被、土壤调查,结合各植被恢复模式的野外径流场地表水土流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决定了马尾松天然林模式的蓄水、保土功能最强,与撂荒地(对照)模式相比,它的地表径流削减率约为40%,土壤侵蚀削减率高达80%以上;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蓄水、保土能力大小为:板栗+黄花菜>桃+黄花菜>竹+黄花菜>李+黄花菜,均超过撂荒地(对照)模式;板栗+黄花菜模式的地表径流削减率为30%左右,土壤侵蚀削减率约为67%,以其为代表的经济林+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比起天然林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黄壤区 植被恢复模式 水土保持功能 野外径流场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