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冠长尾雉野外放归初期活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1
作者 姚艳 逯金瑶 +4 位作者 宋林 吴耀祥 李芝兰 李立 李邵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雉类物种保护,推进珍稀濒危雉类种群复壮进程,2021年9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了4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成体,利用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机和GPS卫星定位信号发射器对放归的白冠长尾雉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雉类物种保护,推进珍稀濒危雉类种群复壮进程,2021年9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了40只人工繁育的白冠长尾雉成体,利用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机和GPS卫星定位信号发射器对放归的白冠长尾雉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红外相机监测获得28张白冠长尾雉独立有效照片;给10只白冠长尾雉安装PTT,10只个体放归后每10d的移动距离为(448.34±309.80)m,活动范围(68753.99±59706.90)m^(2);白冠长尾雉在放归后的前2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较小且比较稳定,在21~5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在51~7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稍微减小,在71~8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在81~90d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减小;10只白冠长尾雉个体平均分布海拔为(1018.71±70.48)m,与其物种生态特性一致。本研究建议,后续进行雉类野外放归时应加强雉类野化训练,扩大野外放归范围,提高野外放归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野外放归 卫星定位发射器 活动范围
下载PDF
野外放归华南梅花鹿活动节律与家域特征
2
作者 李耀宇 陈昕旸 +3 位作者 赵闪闪 宋虓 郭瑞 徐爱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12,共12页
野外放归是保护生物学上维持稀有濒危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续存的重要途径。对野外放归后动物个体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其科学有效的管理。本研究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为研究对象... 野外放归是保护生物学上维持稀有濒危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续存的重要途径。对野外放归后动物个体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其科学有效的管理。本研究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为研究对象,利用北斗卫星项圈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外放归个体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追踪。基于累积获取的21854条高精度追踪记录,对其活动节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核心密度估算法(KDE)对其家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野外放归后的华南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呈双峰模式,为晨昏活动类型,双峰主要出现于06:00—09:00和15:00—21:00;(2)活动强度存在季节差异,秋季活动强度大于春、冬和夏季;(3)基于MCP计算的家域面积为(1534.10±467.75)hm^(2),基于KDE计算的家域面积为(125.18±95.55)hm^(2)(95%)、(18.24±15.12)hm^(2)(50%);(4)华南梅花鹿的家域面积(95%KDE)在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家域面积最大,夏季家域面积最小;(5)重叠度指数显示,雌雄重叠度指数均值(OI=0.44)高于同性别之间的指数(OI雄性间=0.38,OI雌性间=0.14),种群竞争对家域形成有一定影响。建议后续管理中重点关注华南梅花鹿秋冬季的核心分布活动区域,增大巡护频次、减少干扰、冬季持续开展食物投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放归 卫星项圈 活动节律 家域 鹿科动物
下载PDF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华南虎野外放归的机遇分析
3
作者 陈斌 龚志海 +3 位作者 任小冬 雷胜桥 李秋明 刘力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可促进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优化,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解决发展与保护间存在的矛盾,也可调整国土资源的空间布局,确保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当前,我国华南虎野化训练持续推进,而建立国家公...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可促进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优化,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解决发展与保护间存在的矛盾,也可调整国土资源的空间布局,确保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当前,我国华南虎野化训练持续推进,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则为华南虎野外放归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分析总结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华南虎野外放归的机遇及具体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华南虎 野外放归
下载PDF
人工饲养扬子鳄野外放归试验成效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本付 邵民 《安徽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
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一直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鉴于此,扬子鳄保护区在21世纪初开展了人工饲养扬子鳄的野外放归工作,2003年以来在扬子鳄栖息地(湿地)上放归人工饲养的扬子鳄,放归后的扬子鳄能适应栖息地,成功地繁殖、... 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一直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鉴于此,扬子鳄保护区在21世纪初开展了人工饲养扬子鳄的野外放归工作,2003年以来在扬子鳄栖息地(湿地)上放归人工饲养的扬子鳄,放归后的扬子鳄能适应栖息地,成功地繁殖、孵化出幼鳄,野外放归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扬子鳄 野外放归 湿地
下载PDF
人工繁育扬子鳄野外放归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四清 周永康 +1 位作者 晏鹏 王宏根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7-22,共6页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其野外种群数量不足300条,面临着野外灭绝的巨大风险。当前,逐步改善野生扬子鳄的栖息生境并积极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已成为我国扬子鳄保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从种群遗传管理、栖息地生态修复、野外放归...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其野外种群数量不足300条,面临着野外灭绝的巨大风险。当前,逐步改善野生扬子鳄的栖息生境并积极实施野外放归工程已成为我国扬子鳄保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从种群遗传管理、栖息地生态修复、野外放归操作规范和野生扬子鳄资源本底调查四个方面介绍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实施扬子鳄野外放归工程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总结经验,为我国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育扬子鳄 野外放归 实践
下载PDF
野外放归美洲鹤项目改弦更张(英文)
6
作者 Tim Prudente 宋祚允 《大学英语》 2016年第7期34-37,共4页
Twenty-five miles south of Baltimore^2,in a grassy pen^3enclosed by two rows of fences,electrified^4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raccoons and monitored by video cameras,a pair of the tallest birds in North America em... Twenty-five miles south of Baltimore^2,in a grassy pen^3enclosed by two rows of fences,electrified^4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raccoons and monitored by video cameras,a pair of the tallest birds in North America emerge from their hut.Powder-white,all neck and legs5,they step through the rain with care,as if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英语 阅读 理解 野外放归 美洲鹤
下载PDF
浙江开展镇海棘螈野外放归活动
7
作者 朱琼琼 《浙江林业》 2018年第9期28-28,共1页
省林业厅野保总站联合宁波市林业局、北仑区人民政府、北仑区农林局和中国计量大学等单位,在宁波北仑开展镇海棘螈试验性野外放归活动.
关键词 野外放归 镇海棘螈 浙江 北仑区 人民政府 宁波市 林业局 林业厅
下载PDF
浙江进行扬子鳄第7次野外放归
8
作者 张贵龙 《浙江林业》 2018年第7期29-29,共1页
为进一步恢复和扩大野生扬子鳄种群,近日,在位于长兴县的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期野外放归区,10条扬子鳄缓缓爬入水中,正式开始野外独立生活。这是保护区实施的第7次扬子鳄扩大野外种群放归自然活动。此次野外放生的扬子鳄都是经过血... 为进一步恢复和扩大野生扬子鳄种群,近日,在位于长兴县的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期野外放归区,10条扬子鳄缓缓爬入水中,正式开始野外独立生活。这是保护区实施的第7次扬子鳄扩大野外种群放归自然活动。此次野外放生的扬子鳄都是经过血清测试和DNA鉴定筛选出来的,体格强壮、血缘关系较远,并经过野化训练。所有扬子鳄均被植入电子芯片,用于身份标识。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是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为了复壮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缓解种群衰退问题,长兴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从2012年开始实施扬子鳄野外放归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放归扬子鳄15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扬子鳄 野外放归 自然保护区 浙江 放归自然 野外种群 野生动植物 鉴定筛选
下载PDF
舟山首次野外放归人工繁育獐
9
作者 潜心 《浙江林业》 2015年第11期34-34,共1页
近日,浙江省林业厅和舟山市政府联合在舟山群岛首次对人工繁育獐进行野外放归,首批40只人工繁育獐奔向长岗山森林公园。獐义名河麂,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舟山群岛是我周獐的主要分布区,野外种群数量为2100-2600只,2010年被中国野... 近日,浙江省林业厅和舟山市政府联合在舟山群岛首次对人工繁育獐进行野外放归,首批40只人工繁育獐奔向长岗山森林公园。獐义名河麂,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舟山群岛是我周獐的主要分布区,野外种群数量为2100-2600只,2010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獐之乡”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人工繁育 野外放归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森林公园 种群数量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首次野外放归世界最长昆虫幼体
10
作者 新华网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8期23-23,共1页
我国科学家近日首次将人工繁育的中国巨竹节虫幼体野化放归,这种昆虫成体全长接近成人一只手臂,是世界最长的昆虫。2017年底,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人工繁育出一只全长64厘米的中国巨竹节虫,一时引起世界范围的轰动。中国巨竹节虫作为世界... 我国科学家近日首次将人工繁育的中国巨竹节虫幼体野化放归,这种昆虫成体全长接近成人一只手臂,是世界最长的昆虫。2017年底,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人工繁育出一只全长64厘米的中国巨竹节虫,一时引起世界范围的轰动。中国巨竹节虫作为世界最长昆虫收入了最新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7月31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昆虫学家赵力将15只人工繁育的幼虫在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以帮助恢复、壮大中国巨竹节虫的野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家 世界范围 野外放归 科学家 幼体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尼斯世界纪录 人工繁育
下载PDF
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野外放归种源选择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芳磊 杨红喜 +7 位作者 唐朝晖 鲍伟东 阙腾程 冯碧燕 蒋迎红 李明 刘志瑾 潘慧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6,共8页
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的遗传多样性、圈养个体来源地以及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在355 b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发现了3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3个转换、29个颠换和3个插入/缺失,这些变异位点... 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的遗传多样性、圈养个体来源地以及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在355 b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发现了3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3个转换、29个颠换和3个插入/缺失,这些变异位点共定义了13种单倍型.圈养黑叶猴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7,单倍型多样性(h)为0.627.采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圈养黑叶猴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9,观测杂合度(Ho)为0.551.与其他濒危灵长类动物相比,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将贵州、广西、越南野生黑叶猴和圈养黑叶猴单倍型进行比较,发现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个体来自广西境内和广西与越南交界地区.采用微卫星数据分析了圈养黑叶猴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选取3只雄猴和7只雌猴组建了3个家庭单元用于野外放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黑叶猴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野外放归
原文传递
野外放归——沟通圈养与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桥梁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辅文 张泽钧 《中国林业》 2008年第22期62-64,共3页
圈养繁殖动物的适当终点应为圈养个体的野外放归。对一些稀有濒危的大中型动物而言,由于栖息地日益狭缩、破碎,再加上自身活动或扩散能力较弱,通过放归或易地的方法来维持野生种群的长期续存,在保护生物学上已成为一种重要途径。人为将... 圈养繁殖动物的适当终点应为圈养个体的野外放归。对一些稀有濒危的大中型动物而言,由于栖息地日益狭缩、破碎,再加上自身活动或扩散能力较弱,通过放归或易地的方法来维持野生种群的长期续存,在保护生物学上已成为一种重要途径。人为将一些生存受到威胁的动物圈养繁殖后放回从前的栖息地以重建种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放归 野生种群 野生大熊猫 圈养 桥梁 保护生物学 扩散能力 栖息地
原文传递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华南虎野外放归的机遇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国政 罗伟雄 王继山 《林业建设》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华南虎现已基本认定野外绝迹。随着人工繁育种群的壮大和野化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华南虎的野外放归成为一项迫切的保护任务。但目前国内华南虎的潜在栖息地退化、破碎化严重,食物资源贫乏且居民点繁多,难以满足华南虎的野外生存繁衍需求... 华南虎现已基本认定野外绝迹。随着人工繁育种群的壮大和野化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华南虎的野外放归成为一项迫切的保护任务。但目前国内华南虎的潜在栖息地退化、破碎化严重,食物资源贫乏且居民点繁多,难以满足华南虎的野外生存繁衍需求,导致华南虎野放工作受阻。通过对华南虎的野放条件和国家公园建设进行SWOT分析发现,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能够为华南虎栖息地恢复野外放归创造条件,是华南虎的野外放归与保护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华南虎 SWOT分析 野外放归
原文传递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人工繁养白马鸡放归野外实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提布 李新红 +5 位作者 江初农布 木艳春 都吉 斯那此里 龙华 董霞玲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2014年,将人工孵化驯养健康成长的白马鸡从海拔3 200 m的德钦饲养场搬迁至海拔3 900m的曲宗贡饲养场,从扩大饲养场至小范围的场外放归实验,最后利用宗教活动进行野外放归。2年时间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白马鸡在野外环境下生存状况良好,... 2014年,将人工孵化驯养健康成长的白马鸡从海拔3 200 m的德钦饲养场搬迁至海拔3 900m的曲宗贡饲养场,从扩大饲养场至小范围的场外放归实验,最后利用宗教活动进行野外放归。2年时间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白马鸡在野外环境下生存状况良好,虽有些天敌的威胁,但种群数量逐年增多,现已完全适应曲宗贡区域的环境,说明人工繁养白马鸡放归实验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鸡 人工繁养 放归野外 跟踪监测 种群数量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绿孔雀在中国的现状及保护策略
15
作者 王怡敏 刘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区现状、种群结构和种群隔离几方面分析中国绿孔雀面临的灭绝风险,在就地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探讨易地保护策略。提出人工繁育,建立纯绿孔雀人工种群用于开展野外放归,逐步扩大绿孔雀分布区,增加野生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等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种群数量 灭绝风险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野外放归 人工繁育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食性及其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5 位作者 李伟 刘斌 谢浩 杨杰 王鹏彦 张和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粪便分类收集法、样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食性及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主要取食... 本文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粪便分类收集法、样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等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食性及对拐棍竹的选择利用。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主要取食培训圈中的拐棍竹竹笋及其成竹、幼竹、半枯竹的竹秆和枝叶,少量采食短锥玉山竹,并偶尔寻食培训圈中的青草和鞘柄菝葜等植物。食性季节变化具有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动态规律,9~12月主要以拐棍竹枝叶为食,1~4月取食成竹竹秆,5月大量啃食当年新笋,6~8月则喜食幼竹竹秆。同时,“祥祥”对拐棍竹粗细的利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选择性,一般取食基径大于12mm以上的竹子,对基径很小的竹子不喜欢或拒绝利用,而不同龄级竹子的选择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放归 培训 大熊猫 食性 拐棍竹 选择利用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5 位作者 刘斌 张亚辉 周小平 李德生 王鹏彦 张和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和斑块资源调查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共利用斑块230个,占总斑... 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和斑块资源调查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共利用斑块230个,占总斑块数的80.99%;其中属于主食竹种分布的斑块190个,约占竹类分布斑块的87.16%,利用斑块的82.61%。从不同月份大熊猫利用斑块的总面积来看,野化培训大熊猫经过了3个生态适应过程:恐惧期、探寻期和稳定期。具体表现为刚放入培训圈活动范围小,其后随机性较高,活动范围增大,随着对环境的适应,逐渐趋于稳定。由于野化圈的面积较小,生境结构单一,培训大熊猫的斑块利用频次除与个别斑块组成因子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之外,而与其它斑块资源均无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放归 培训 大熊猫 生境利用 斑块资源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中国圈养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华 胡杰 +2 位作者 方盛国 孔令禄 贾放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7,共7页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但其圈养种群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圈养梅花鹿的主要品种(亚种)。为了探讨圈养梅花鹿种群作为东北梅花鹿野外放归项目资源种群的可行性,测定了来自9个圈养种群45只梅花鹿个体...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但其圈养种群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圈养梅花鹿的主要品种(亚种)。为了探讨圈养梅花鹿种群作为东北梅花鹿野外放归项目资源种群的可行性,测定了来自9个圈养种群45只梅花鹿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以此分析我国圈养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圈养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不贫乏,种群之间并没有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因此,东北地区的圈养梅花鹿种群可以作为野外放归项目的资源种群,而野外放归项目的建群者应来源于东北地区的多个圈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梅花鹿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野外放归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野化培训大熊猫在生境斑块中行为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10 位作者 刘斌 张亚辉 宋世贤 黄炎 李德生 周小平 张贵权 魏荣平 汤纯香 王鹏彦 张和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0-515,共6页
采用动物行为观察中的聚焦动物法和生境斑块调查的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在生境斑块中的行为表现主要... 采用动物行为观察中的聚焦动物法和生境斑块调查的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在生境斑块中的行为表现主要以取食为主,占63.14%,其次是移动行为和休息行为,分别为15.85%和8.91%,爬树行为最少,仅0.23%;且不同月份各种行为类型的分配格局具有相似模式,无显著性差异(P=1.0)。分析食物分布对大熊猫行为表现的影响,其取食、吃馍和称重、休息以及饮水等行为在有无竹子分布的斑块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其它行为不甚明显(P>0.05)。从生境结构的环境组成因子来看,野化培训大熊猫的行为表现除与斑块个别组成因子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之外(P<0.05),与其它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据此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圈养大熊猫的野化培训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放归 培训 大熊猫 行为表现 环境因子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汶川震后大熊猫生存状况研究——雅安碧峰峡基地圈养大熊猫调查
20
作者 严阳 李芊芊 叶楠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通过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雅安碧峰峡基地圈养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影响的调查,发现在长途运输及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圈养大熊猫在人类的帮助下能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状态,但对于圈养大熊猫还存在着野外放归培训及... 通过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雅安碧峰峡基地圈养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影响的调查,发现在长途运输及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圈养大熊猫在人类的帮助下能不同程度地恢复正常状态,但对于圈养大熊猫还存在着野外放归培训及科学放归两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野外放归 生存状况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