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山松大小蠹野外诱捕探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明振 代鲁鲁 陈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141,230,共6页
在对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危害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异性和华山松大小蠹发生的情况,探索适合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华山松大小蠹引诱剂林间释放技术。结果表明:1)秦岭林区半阴坡和半阳坡的华山松更易遭受华山松大小蠹的入... 在对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危害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异性和华山松大小蠹发生的情况,探索适合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华山松大小蠹引诱剂林间释放技术。结果表明:1)秦岭林区半阴坡和半阳坡的华山松更易遭受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华山松大小蠹交配模式为一雌一雄和一雌二雄2种模式。2)对华山松和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活性检测的基础上,构建的引诱剂配方B(α-phellandrene:(S)-(-)-α-pinene:camphene=2∶1∶1)、H(α-phellandrene:(S)-(-)-α-pinene:camphene=2∶3∶2)和I(α-phellandrene:(S)-(-)-α-pinene:camphene=1∶1∶1)对华山松大小蠹的引诱效果明显大于其他6种配方,引诱剂配方B对雌雄虫引诱效果有显著性差异。3)对不同位点诱捕器悬挂引诱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受害林林内和林间小路的诱捕效果最好,林缘和林外10m诱捕效果次之,林外50m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野外调查 野外诱捕 诱捕器布设
下载PDF
林间测定锈色粒肩天牛的寄主选择行为及诱捕试验
2
作者 王菊英 刘大川 +2 位作者 赵洋民 刘洋洋 卢希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4-538,共5页
通过野外设计混交林试验区,测定锈色粒肩天牛补充营养和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该虫在国槐和香花槐上取食量和产卵量最大,在黄山栾上有少量取食和产卵,在垂柳上不取食、不产卵。利用国槐枝叶的粗提液野外诱集该虫的试验表明:枝条40 min... 通过野外设计混交林试验区,测定锈色粒肩天牛补充营养和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该虫在国槐和香花槐上取食量和产卵量最大,在黄山栾上有少量取食和产卵,在垂柳上不取食、不产卵。利用国槐枝叶的粗提液野外诱集该虫的试验表明:枝条40 min后的馏出液对该虫的诱集效果最佳,每个诱捕器每周平均诱集7.42头。该研究为明确锈色粒肩天牛的寄主范围和进一步研制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色粒肩天牛 寄主选择 混交林 野外诱捕
下载PDF
薇甘菊挥发物对薇甘菊颈盲蝽的引诱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大伟 泽桑梓 +4 位作者 杨斌 赵宁 季梅 冯小飞 张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薇甘菊挥发性成分中选取15种含量较多的化合物,通过室内嗅觉测试和野外诱捕试验,验证这些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室内嗅觉测试表明,当香叶烯含量为0.01%时,能够明显引起薇甘菊颈盲蝽的嗅觉反应,雄成虫和雌成虫的正趋向... 从薇甘菊挥发性成分中选取15种含量较多的化合物,通过室内嗅觉测试和野外诱捕试验,验证这些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室内嗅觉测试表明,当香叶烯含量为0.01%时,能够明显引起薇甘菊颈盲蝽的嗅觉反应,雄成虫和雌成虫的正趋向反应率分别为(63.34±4.15%)和(50.00±5.00%).野外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0.01%的香叶稀作诱芯诱捕到的虫数为(16.33±4.04)头,显著多于其它试验组.室内嗅觉测试与诱捕试验都表明,存在于薇甘菊挥发物中的香叶烯对薇甘菊颈盲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颈盲蝽 嗅觉测试 野外诱捕 香叶烯
下载PDF
榕果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的吸引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春 宋启示 +3 位作者 张光明 彭艳琼 王秋艳 杨大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94-2798,共5页
榕树 /榕小蜂专一性共生系统的维持 ,与榕树开花期释放的特殊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榕小蜂对其寄主榕树的化学识别和定位紧密相关。研究选取了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 3种榕树 ,即对叶榕 Ficus hispida、木瓜榕 F.auriculata和鸡嗉子榕F.semico... 榕树 /榕小蜂专一性共生系统的维持 ,与榕树开花期释放的特殊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榕小蜂对其寄主榕树的化学识别和定位紧密相关。研究选取了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 3种榕树 ,即对叶榕 Ficus hispida、木瓜榕 F.auriculata和鸡嗉子榕F.semicordata的榕果作为实验材料 ,利用野外诱捕实验、室内生物检测实验检测传粉榕小蜂 Hymenoptera:ChalcidoidaeAgaonidae对 12种信息化合物及榕果的二氯甲烷浸提物的趋向性反应 ,研究不同榕属植物的传粉榕小蜂对相同的信息化合物的反应差异 ,以及传粉榕小蜂受不同发育时期榕果浸提物吸引的显著性程度。诱捕实验中对叶榕小蜂 Ceratosolen solmsimarchali对香叶醇的趋向性反应显著 ,大果榕小蜂 C.emarginatus对接受期榕果浸提物和芳樟醇都有明显的趋向性反应 ,而对间花期榕果浸提物则无显著反应。嗅觉仪生物检测实验中 ,鸡嗉果榕小蜂 C.gravelyi对香叶醇和松油醇都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反应。结果表明 ,对叶榕、鸡嗉子榕传粉榕小蜂对 12种信息化合物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传粉榕小蜂 化学吸引 野外诱捕实验 四臂嗅觉仪
下载PDF
入侵害虫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组分的鉴定和野外活性评估 被引量:15
5
作者 苏茂文 方宇凌 +3 位作者 陶万强 闫国增 马万娥 张钟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 应用气相色谱(gas chromography,GC)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了美国白蛾中国种群性腺提取物的组分,通过与合成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的比较,4种化合物被确定为美国白蛾中国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分别为(9Z,12Z)-十八碳二烯醛、(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3Z,6Z,9S,10R)-9,10-环氧-3,6-二十一碳二烯和(3Z,6Z,9S,10R)-9,10-环氧-1,3,6-二十一碳三烯,其比例为2:33.6:58.4:6.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性信息素单组分对美国白蛾雄蛾没有引诱力,而4种组分的混合物对美国白蛾雄蛾有显著的诱捕活性;剂量为200~300μg的该混合物的灰色橡胶诱芯,能够有效地监测美国白蛾种群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鉴定 性信息素 美国白蛾 鳞翅目 种群监测 野外诱捕
原文传递
5种林分中性信息素对亚洲型舞毒蛾的诱捕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薛羿 孟昭军 +2 位作者 董效文 牛豪杰 严善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6,共6页
【目的】亚洲型舞毒蛾雌蛾飞行能力较强且寄主范围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探究亚洲型舞毒蛾在不同林分中的发生规律,并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其诱捕的影响,以此为亚洲型舞毒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信息素(+... 【目的】亚洲型舞毒蛾雌蛾飞行能力较强且寄主范围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探究亚洲型舞毒蛾在不同林分中的发生规律,并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其诱捕的影响,以此为亚洲型舞毒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信息素(+)-Disparlure作为诱芯进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不同林分中诱捕的雄蛾数量以及不同天气林间诱捕量。【结果】在榆树(Ulmus pumil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ilica)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等5种林分中,用性信息素诱芯分别诱捕到舞毒蛾雄蛾34、30、29、9、15头,在榆树林、白桦林和蒙古栎林中的诱捕量与其他两种林分中的诱捕量差异显著(P <0. 05,n=3)。在榆树林中最先到达雄蛾的诱捕始盛期。在榆树林、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中最先到达雄蛾的诱捕高峰期,其次为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各林分中到达雄蛾诱捕盛末期的时间接近。气象因子对诱蛾量有明显的影响,风力为三级时与一级、二级相比,诱蛾量显著减少。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均会影响诱蛾量,对温度与诱蛾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拟合,发现日最低温度为14~23℃时,诱捕量与日最低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日平均诱捕量随着日最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舞毒蛾的发生情况受到林地内寄主植物、风力和气温的影响。榆树林中诱捕到的舞毒蛾数量最多,樟子松林中最少。风力过大会导致诱蛾量显著降低,日最高气温在26~30℃是舞毒蛾雄蛾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型舞毒蛾 性信息素 野外诱捕 虫害动态 气象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