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楚地婚俗看《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本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龚红林 《云梦学刊》 2007年第4期101-104,共4页
《野有死麕》是姑娘出嫁时的礼仪歌谣词,与婚礼仪式活动相辅相成。歌词含义极似今天楚地婚俗中流传的《劝嫁歌》和《哭嫁歌》,是《仪礼·土昏礼》所记载的先秦昏辞的民间通俗演绎。
关键词 野有死麕 “悦” “诱” 楚地婚俗 劝嫁 哭嫁
下载PDF
《诗经·野有死麕》事义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杰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野有死麕》一诗事义,历来异说颇多,排除掉无法自圆者,其余诸说,皆认为诗篇含有男女之情,但立场各不相同。诗篇首章的士女对言,更加突出士作为男性的性别色彩,推求之下,可知此一现象当发生在东周时期;吉士作为贵族,在东周时期地位有所... 《野有死麕》一诗事义,历来异说颇多,排除掉无法自圆者,其余诸说,皆认为诗篇含有男女之情,但立场各不相同。诗篇首章的士女对言,更加突出士作为男性的性别色彩,推求之下,可知此一现象当发生在东周时期;吉士作为贵族,在东周时期地位有所下降。而女子身份则为庶民。二人互生情愫乃至林中欢会,虽属男女相悦的范畴,但于当时之礼俗不合。此诗入选《诗经》,可知其大旨是对男女之行为进行道德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死麕 贵族 庶民 礼俗
下载PDF
《野有死麕》、《草虫》、《鹊巢》、《何彼秾矣》系年辑证——《诗·召南》系年辑证之二
3
作者 罗姝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4-88,共5页
《野有死麕》为召南人美吉士求玉女之作,《草虫》为召南大夫妻子思念行役丈夫之作,此二诗当作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迁之后;《鹊巢》为召南地区大夫美共姬嫁于齐桓公之作,《何彼秾矣》为周大夫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 《野有死麕》为召南人美吉士求玉女之作,《草虫》为召南大夫妻子思念行役丈夫之作,此二诗当作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迁之后;《鹊巢》为召南地区大夫美共姬嫁于齐桓公之作,《何彼秾矣》为周大夫美王姬下嫁于齐桓公之作,此二诗皆当作于周庄王十四年(前68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召南 野有死麕 草虫 鹊巢 何彼秾矣 创作年代 研究
下载PDF
《召南·野有死麕》再探析
4
作者 曹继华 《文教资料》 2010年第9期6-7,共2页
《诗经》的《召南·野有死麕》历来备受争议。文义之争、文体之议、诗旨探寻成为后人解读该诗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解读此诗。一方面应关注当时周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编诗者的意图,这涉及该首诗歌主题和体例的选择... 《诗经》的《召南·野有死麕》历来备受争议。文义之争、文体之议、诗旨探寻成为后人解读该诗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解读此诗。一方面应关注当时周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编诗者的意图,这涉及该首诗歌主题和体例的选择与呈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南·野有死麕 死麕 编诗
下载PDF
《诗经.野有死麕》主旨辨析
5
作者 黎爱群 《今日科苑》 2008年第24期181-181,共1页
《野有死麕》是《诗经》中动人的一篇文章,历来对此诗的主旨理解不一,这对此诗的性质很难定性,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疏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野有死麕 主旨 辨析
下载PDF
视域融合下看《召南·野有死麕》主题论争
6
作者 张晓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5-67,82,共4页
关于《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之主题历来阐释颇多,不同视域下的研究者相互交流与影响,从汉代一直到现代争议不断,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论,为我们理解不同学者的不同诠释,以及正确认识该诗主旨提供了系统而理性的方法。
关键词 野有死麕 各种论争 视域融合论 思考
下载PDF
《诗·召南·野有死麕》“包”字解
7
作者 吴法源 《中文自学指导》 2001年第5期39-40,共2页
《野有死麕》是《诗经》中的名篇。这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山上打猎、幽会的情景,语言质朴,诗情如画,引人遐想。也正因为如此,围绕着这首诗的主题,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争论,甚至对其中的一字一词,均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如... 《野有死麕》是《诗经》中的名篇。这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山上打猎、幽会的情景,语言质朴,诗情如画,引人遐想。也正因为如此,围绕着这首诗的主题,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争论,甚至对其中的一字一词,均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如'包'字即是其中一例。诗首章二句云:'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召南·野有死麕 情诗 “包”字 诗意 注解
下载PDF
《野有死麕》诗旨考辨
8
作者 李颖燕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5-49,共5页
《野有死麕》诗旨历来解读颇多,主要观点有恶无礼、刺淫奔、述杀礼、赞贞女、叙民风、寄托言等。诗中“麕”“白茅”“朴樕”等名物,反映先民思维观念与先秦风俗礼制,为传达诗旨的重要意象。结合《诗经》编修原则与历史语境,《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诗旨历来解读颇多,主要观点有恶无礼、刺淫奔、述杀礼、赞贞女、叙民风、寄托言等。诗中“麕”“白茅”“朴樕”等名物,反映先民思维观念与先秦风俗礼制,为传达诗旨的重要意象。结合《诗经》编修原则与历史语境,《野有死麕》之诗旨应为“恶无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野有死麕 诗旨
下载PDF
试论《野有死麕》主旨嬗变
9
作者 罗思捷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2期73-75,共3页
历代学者对《野有死麕》主旨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南宋以前,礼教辐射之下的经学解《野有死麕》以《小序》“恶无礼”说为主导;南宋开始,以朱熹为代表的“贞女守节”说影响深远,同时王质提出“婚仪”说为后世多元化解《野有死麕》开... 历代学者对《野有死麕》主旨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南宋以前,礼教辐射之下的经学解《野有死麕》以《小序》“恶无礼”说为主导;南宋开始,以朱熹为代表的“贞女守节”说影响深远,同时王质提出“婚仪”说为后世多元化解《野有死麕》开辟了道路;直至清代,“婚仪”说得到充分印证,方玉润“拒招隐”说另辟蹊径;五四以后,随着现代观念的融入,程俊英等人提出的“情诗”说得到广泛认可,《野有死麕》诗旨由此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死麕 恶无礼 拒招隐说 情诗说
原文传递
《诗经·国风·野有死麇》英译形象变异与重构
10
作者 陈文慧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诗经》是汉语古诗源头,在英语国家深受汉学家青睐,其中多篇都有数个英译本,《国风·召南·野有死麇》即是极具代表性篇章,理雅各(James Legge)曾于1871年、1876年和1879年三次翻译该篇作品。其中,1876年译本中男女主人公的形... 《诗经》是汉语古诗源头,在英语国家深受汉学家青睐,其中多篇都有数个英译本,《国风·召南·野有死麇》即是极具代表性篇章,理雅各(James Legge)曾于1871年、1876年和1879年三次翻译该篇作品。其中,1876年译本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在跨语言转换中经外在符号、内涵符号和历史文化等层面重构后呈现更加浓厚的经学特征和教化功能。译本中的二者形象不仅是原文中男女主人公形象重构,也是译者语言与历史文化观重构,形象变异与重构与译者所处历史文化模式形成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国风·野有麇》 英译 形象变异 形象重构
下载PDF
探寻失落的礼乐诗教——以《野有死麇》为例
11
作者 陈明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3期26-29,共4页
《诗经》是千古流传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印象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与生俱来的礼乐教化意义却被忽视。《诗经》的前身为《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结晶,礼乐制度的本质,就是约束与教化。《野有死... 《诗经》是千古流传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印象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与生俱来的礼乐教化意义却被忽视。《诗经》的前身为《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结晶,礼乐制度的本质,就是约束与教化。《野有死麇》本是《诗经》“美教化”的佳作,却因人们的曲解而饱受非议,通过文字溯源还原其主旨意境,可探寻《诗经》的礼乐教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麇》 《诗经》 美教化 礼乐 诗教
下载PDF
那山,那狗,那人……──《诗·野有死麇》新解
12
作者 钱玉趾 马安信 《文史杂志》 2001年第4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如玉 野有 白茅草 《毛诗正义》 毛诗注疏 爱情诗 抒情诗 余冠英 邂逅相遇 有女怀春 女子 狗儿 诗作者 解作 男子 脱然 朱熹 俞平伯 召南 诗经
下载PDF
《野有死》解析
13
作者 罗维明 《江淮论坛》 2002年第5期116-119,共4页
《野有死》之诗旨,主要有“拒暴”和“恋情”二说。前者偏执一端,无视“有女怀春”及男女相会相恋的和谐气氛,曲解诗意,但对末章的理解仍然含有真理的颗粒。后者不为旧说所囿,新人耳目,几被学术界公认,但在细节上亦不无缺罅。该说对诗... 《野有死》之诗旨,主要有“拒暴”和“恋情”二说。前者偏执一端,无视“有女怀春”及男女相会相恋的和谐气氛,曲解诗意,但对末章的理解仍然含有真理的颗粒。后者不为旧说所囿,新人耳目,几被学术界公认,但在细节上亦不无缺罅。该说对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摩擦没作出合理阐释,给人美中不足之感。笔者本着不诬古人的宗旨,遵循儒学“温柔敦厚”之诗教,取两家之长,舍两家之短,力求解开诗中之谜团。本文认为:诗中描写的男女青年确实业已相爱,但女方毕竟拒绝了男方的非礼行为,说是“拒暴”言过其实,说是拒“乱”则合乎情理。如此解诗,古今两种冰炭不容的观点则融合为一,各得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 拒暴 刺淫 恋情 拒“乱”
下载PDF
《诗经·召南·野有死麇》释疑 被引量:2
14
作者 漆子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8,共4页
《诗经·召南·野有死麇》一诗的内蕴一直是众说纷纭,从白茅束麇鹿为聘不合礼仪、巾兑非佩巾而是性别的象征、以朴漱比况女子、卧鹿所蕴涵的生殖崇拜以及诗章结构五个方面来看,这是一首写一位已婚女子与她的相好幽会的诗。
关键词 野有麇》 束麇巾 兑巾 朴漱 卧鹿
下载PDF
从《野有死麇》看远古社会的野合习俗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借助文字学和语义学的方法,对《诗经》名篇《野有死麇》中的关键词语作了考释,认为该诗是一首描写野合的性爱诗。通过对该诗的阐释,分析了远古社会的野合习俗。
关键词 野有麇》 远古社会 《诗经》 性行为 《诗总闻》 女性生殖器 男性生殖器 “士” 上古汉语
下载PDF
《诗·野有死麇》似残篇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小云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88-88,共1页
《野有死麇》一诗似残篇,理由如次: 一、从乐歌多重章叠句的特征来看,该诗的第二章很令人起疑。请看:第二章的后三句恰好与首章的前三句相仿。考察整部《诗经》,绝无他例。又第二章首句“林有朴漱”,突兀而起,实与下文无多联系;而末句... 《野有死麇》一诗似残篇,理由如次: 一、从乐歌多重章叠句的特征来看,该诗的第二章很令人起疑。请看:第二章的后三句恰好与首章的前三句相仿。考察整部《诗经》,绝无他例。又第二章首句“林有朴漱”,突兀而起,实与下文无多联系;而末句“有女如玉”却没有了下文,似语意未尽。所以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第二章末句脱落,首句为他篇窜入或后人妄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有 残篇 重章叠句 如玉 文无 原诗 请看 三章 汉简 伯成
下载PDF
原始荒野间的天然之爱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10,共5页
《诗经》情诗的内容大致可划分为风物描写与情事抒叙两大板块。其中的风物描写并非有意识的自主选择,而是当时生存条件所决定的无意识的自然触发,既有浑朴简陋荒凉沉寂的原始风貌,又蕴涵大自然热烈的生命躁动,与情本抒叙的单纯、热... 《诗经》情诗的内容大致可划分为风物描写与情事抒叙两大板块。其中的风物描写并非有意识的自主选择,而是当时生存条件所决定的无意识的自然触发,既有浑朴简陋荒凉沉寂的原始风貌,又蕴涵大自然热烈的生命躁动,与情本抒叙的单纯、热烈、自然、和谐有着内在的一致,融合为有机的艺术整体,是诞生在原始荒野间的天然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风物描写 情事抒叙 野有麇》 隐语 天然 “比” 《诗经原始》 生存条件 爱情诗
下载PDF
日常行为与意义构造:有关古礼生成方式的探讨——苞苴礼的再发现与解读
18
作者 余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苞苴礼是上古礼仪生活中献礼方式的一种,主要承担着鲜蔬、肉类等食物的赠予,在古礼中广泛运用,但不被重视。它含而不露的献礼方式,改变了上古以挚礼为主导的象征性礼物系统,呈现出重义轻物的新趋势。苞苴礼借助自身灵活的结构和对古礼... 苞苴礼是上古礼仪生活中献礼方式的一种,主要承担着鲜蔬、肉类等食物的赠予,在古礼中广泛运用,但不被重视。它含而不露的献礼方式,改变了上古以挚礼为主导的象征性礼物系统,呈现出重义轻物的新趋势。苞苴礼借助自身灵活的结构和对古礼的全面介入,将自身形而下的献礼行为注入形而上的道德伦理内涵,从而实现了从物质走向精神的意义构建。但当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之后,苞苴礼的宏大意义又因着话语建构方式的特点而濒临自我解构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苞苴礼 挚礼《野有死麕 《木瓜》
下载PDF
季节词“春”“秋”与“夏”“冬”的不对称现象及成因探析
19
作者 卜海艳 《语文知识》 2016年第13期23-25,共3页
同是季节词,汉语中的“春”“夏”“秋”“冬”在词义和构词能力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和揭示。一、季节词“春”“秋”与“夏”“冬”不对称的具体表现(一)... 同是季节词,汉语中的“春”“夏”“秋”“冬”在词义和构词能力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和揭示。一、季节词“春”“秋”与“夏”“冬”不对称的具体表现(一)词义功能上,“春”“秋”的词义功能大于“夏”“冬”“春”的词义内涵:1.春季,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如春景、温暖如春、一年四季春为首等,这是“春”最基本的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现象 成因探析 构词能力 四季春 温暖如春 野有死麕 夏炉冬扇 称谓词 伤春悲秋 春风不相识
下载PDF
探析《诗经·女曰鸡鸣》的文化语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建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48-48,共1页
《郑风·女曰鸡鸣》中,"士"与"女"是什么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过去大多以为是夫妇。如《毛诗笺》、《毛诗正义》、欧阳修《毛诗本义》、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等,在对主旨的诠释可能互有参差,但对... 《郑风·女曰鸡鸣》中,"士"与"女"是什么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过去大多以为是夫妇。如《毛诗笺》、《毛诗正义》、欧阳修《毛诗本义》、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等,在对主旨的诠释可能互有参差,但对夫妻关系是明确的:"夫妇""贤夫妇""古贤夫妇""贤妇警夫""女子思亡夫"等。晚清以来也有别样理解,如龚橙《诗本谊》云"淫女思有家",至多算是恋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曰鸡鸣 诗本义 《毛诗正义》 毛诗笺 《诗集传》 龚橙 郑风 野有蔓草 野有死麕 夫妻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