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新世-始新世暖期北半球野火演化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建
周新郢
李小强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M0001,共1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801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03017和41888101)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专项项目(批准号:2022071)、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B260000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批准号:E3E40905)共同资助。
-
文摘
古近纪是现代气候和植被形成的关键过渡期,而野火活动与气候、植被和碳循环等存在耦合关系。开展古新世-始新世(66~34 Ma)3个特征暖期,即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约55.9 Ma)、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EECO,53.3~49.1 Ma)、中始新世气候适宜期(MECO,约40.5~40.1 Ma)的野火活动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和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蒙古高原南部二连盆地古新世-始新世野火记录,并结合北半球该时段其他12个地点的野火研究数据,从长尺度地质记录视角,重建北半球野火活动特征与演变,并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古新世-始新世不同特征暖期野火发生规模和强度存在差异,PETM极端暖期较EECO和MECO暖期野火强度更大,但不十分显著。古新世-始新世暖期并没有持续的、大规模的野火发生,呈现“低野火状态”,总体不支持强调燃烧活动影响全球碳循环的“野火假说”。通过野火发生与温度、降水、植被以及CO_(2)浓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对“古近纪低火谜题”进行初探,认为古新世-始新世气候的季节性并不分明,较短的干季不利于可燃“燃料”和潜在火源的形成,很可能是新生代早期“低野火”的主因。
-
关键词
野火演化
北半球
古新世-始新世
特征暖期
植被
气候变化
-
Keywords
wildfire evolution
Northern Hemisphere
Paleocene-Eocene
typical warm period
vegetation
climate change
-
分类号
P534.6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