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戴智慧 龙骏 +1 位作者 俞雷民 倪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8-1905,共8页
为了解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的生存状况及对目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6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为90.54%。... 为了解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的生存状况及对目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6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为90.54%。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PPL为90.54%,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2700,Shannon’s指数(Ho)为0.4144;但在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低,PPL平均值为76.35%,He平均值为0.2517,Ho平均值为0.3800。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679,基因流(Nm)为6.8654。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5.85%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仅有4.15%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UPGMA聚类结果显示6个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北仑、慈溪和象山3个居群组成一类;奉化、镇海和舟山3个居群组成一类。Mantel检验的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换锦花 宁波地区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鳞茎的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智慧 龙骏 +1 位作者 俞雷民 倪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8-1243,1250,共7页
为了研究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鳞茎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以采自舟山大猫岛及宁波市北仑洋涨岙、奉化萧王庙、象山鹤浦、镇海招宝山、慈溪海黄山等6个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为实验材料,以石蒜碱计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 为了研究宁波地区野生换锦花鳞茎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以采自舟山大猫岛及宁波市北仑洋涨岙、奉化萧王庙、象山鹤浦、镇海招宝山、慈溪海黄山等6个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为实验材料,以石蒜碱计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非淀粉粗多糖及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其加兰他敏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6个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野生换锦花鳞茎中的总黄酮、总生物碱、加兰他敏的含量及非淀粉粗多糖的得率变化幅度分别为1.095—1.751mg/g、2.691—5.559mg,/g、0.686—1.476mg/g和11.590%~14.182%。其中采自象山鹤浦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751±0.116)mg/g;慈溪海黄山的非淀粉粗多糖得率最高,为(14.182±0.523)%;镇海招宝山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5.559±0.394)mg/g;北仑洋涨岙中加兰他敏含量最高,为(1.476±0.018)mg/g。同一地区样品中总生物碱与加兰他敏的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1,但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换锦花人工栽培资源的选优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换锦花 宁波地区 主要成分 加兰他敏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