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疱性口炎病毒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移植瘤生长与肺转移的影响
1
作者 李玉迁 徐庆胜 +4 位作者 魏洪 王皞 王硕石 蒋立娜 袁心怡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2-461,共10页
目的:探究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株(VSV-IN)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移植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VSV以MOI=1、MOI=10、MOI=100感染4T1细胞12、24、48 h后,CCK-8法检测4T1细胞死亡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究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印第安纳株(VSV-IN)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移植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VSV以MOI=1、MOI=10、MOI=100感染4T1细胞12、24、48 h后,CCK-8法检测4T1细胞死亡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qPCR检测细胞中E-cadherin、MMP-2、MMP-9 mRNA的表达。于雌性BALB/c小鼠脂肪垫接种1×10^(6)个/mL的4T1细胞0.1 mL,构建4T1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待小鼠肿瘤体积达200 mm3,分别向移植瘤内注射PBS、紫杉醇(TAX)(15 mg/kg)、VSV-IN(1×10^(6)pfu/只),每周1次。给药4次后,处死小鼠、剥离完整移植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肺组织病理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肿瘤肺部转移结节,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组织中T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利用GEPIA在线分析乳腺肿中迁移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MMP-2、MMP-9与E-cadherin的表达,利用蛋白-蛋白对接技术预测VSV-IN的G蛋白、M蛋白与ERK2、E-cadherin的亲和力。结果:经MOI=10、100的VSV-IN处理48 h后,4T1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VSV-IN组(MOI=10)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小鼠相比,VSV-IN组移植瘤生长较对照组减缓且终点体积显著减小(P<0.05),VSV-IN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显著减少[(12.86±1.86)vs(24±3.67)个,P<0.01],脾内CD4^(+)T、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GEPIA分析发现在乳腺癌中E-cadherin、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SV-IN组小鼠肿瘤细胞内MMP-9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SV-IN的G、M蛋白与ERK2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11.7 kcal/mol、–6.4 kcal/mol。结论:野生型VSV-IN可抑制4T1细胞荷瘤小鼠的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这可能与其促进抗肿瘤免疫及调控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水疱性口炎病毒 三阴性乳腺癌 4T1细胞 迁移 蛋白-蛋白对接
下载PDF
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生物安全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同 张传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4-249,共6页
分别就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与其它生物间的基因重组和生态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成果表明 ,重组病毒的生态适应性降低 ,因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种类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 分别就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对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影响、与其它生物间的基因重组和生态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成果表明 ,重组病毒的生态适应性降低 ,因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种类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但重组病毒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对其生物安全性还要进行长期、深入全面地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杆状病毒 野生病毒 重组病毒 杀虫剂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巴西野生型麻疹病毒基因组特征
3
作者 魏至栋 《生物制品快讯》 2001年第12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麻疹 巴西 野生型麻疹病毒 基因组特征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复杂性的新认识 被引量:14
4
作者 成军 董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073-1080,共8页
全世界有乙型肝炎病毒W(HBV)感染者3.5亿人。对于HBV多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是,我们对于HBV基因组特性的认识远远没有穷尽,事实上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探索。通过对特定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不同的HBV病毒基因克隆序列的比较... 全世界有乙型肝炎病毒W(HBV)感染者3.5亿人。对于HBV多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是,我们对于HBV基因组特性的认识远远没有穷尽,事实上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探索。通过对特定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不同的HBV病毒基因克隆序列的比较提出了HBV准种特点,使我们对于HB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野生型病毒之间、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病毒之间、突变型病毒之间的反式调节机制是各种类型的缺陷型HBV存在的重要条件和机制,也是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癌(HCC)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外周血中存在羧基末端截短的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的编码基因,使我们对于HBV基因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的类型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对克隆的HBVDNA全长基因序列的比较,以及与其他地域所流行的HBV DNA序列之间的比较,发现了新型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如前-X(pre-X)蛋白的编码基因和前-前-S(per-pre-S)蛋白的编码基因。长距离精确聚合酶链反应(LA-PCR)技术克隆的HBV DNA全长序列,是我国流行的adr亚型的HBV DNA全基因序列,代表了真正存在的HBV的基因全长序列,在HBV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以及在抗HBV治疗疗效应答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组 野生病毒 突变型病毒 反式激活蛋白 HBV感染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永平 王方海 +1 位作者 苏志坚 李广宏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对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和重组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生产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野生型昆虫杆状病毒 重组杆状病毒 杀虫剂 生产
下载PDF
肌注腺伴随病毒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邹蓓艳 陈立 +4 位作者 伍志坚 吴小兵 卢大儒 邱信芳 薛京伦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研究了肌注腺伴随病毒 (adeno -associatedvirus,AAV)介导凝血Ⅸ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首先采用PCR、反转录PCR(RT -PCR)分别检测rHSV/AAV包装系统产生的重组腺伴随病毒AAV -mFⅨ ,和病毒感染细胞后所得上清再次感染的BHK细胞中... 研究了肌注腺伴随病毒 (adeno -associatedvirus,AAV)介导凝血Ⅸ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首先采用PCR、反转录PCR(RT -PCR)分别检测rHSV/AAV包装系统产生的重组腺伴随病毒AAV -mFⅨ ,和病毒感染细胞后所得上清再次感染的BHK细胞中的HSV(herpessimplexvirus,HSV)和野生型AAV。同时观察HSV引起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纯化后的AA -mFⅨ中HSV≤ 1个病毒基因组 (viralgenome ,v g ) /10 8个病毒基因组AAV -mFⅨ ,且不具备感染活性 ;没有野生型AAV。其次 ,采用PCR、RT -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了AAV -mFⅨ在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时间 ;通过抗AAV的抗体检测和病理切片等方法观察了AAV -mFⅨ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AAV -mFⅨ仅分布在注射点肌肉组织内 ,表达可持续 2 0 0天以上 ;抗体水平低 ,各主要脏器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AAV介导的凝血因子Ⅸ系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SV/AAV包装系统 单纯疱疹病毒 HSV 野生型腺伴随病毒 基因治疗 安全性 肌注 血友病
下载PDF
多瘤病毒分离株的研究
7
作者 赵宜为 赵晓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多瘤病毒 分离株 野生病毒 遗传学
下载PDF
一株野鸟源H1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特征及其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成 张玉稳 +4 位作者 柴洪亮 管雪婷 马建 李雁冰 华育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从2007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泄殖腔样品中,分离到一株A型禽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为H1N1,命名A/Mallard/Sanjiang/390/2007(H1N1),简称为MD/San-jiang/390/2007(H1N1)。对8个基因片段(... 从2007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泄殖腔样品中,分离到一株A型禽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为H1N1,命名A/Mallard/Sanjiang/390/2007(H1N1),简称为MD/San-jiang/390/2007(H1N1)。对8个基因片段(PB2、PB1、PA、HA、NP、NA、M、NS)进行了扩增与序列测定,其中HA基因序列的氨基酸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FGAI,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序列特征。从该病毒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分析看出:除PA基因属于北美群系禽流感病毒外,其余基因均属于欧亚群系禽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季节性人流感病毒、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的比较来看,亲缘性较远,均处于不同分支,HA亚型分类属于h1.1.2。NP基因与家鸭分离株A/duck/Hokkaido/Vac-3/2007(H5N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4%,M基因与家鸭分离株A/duck/Hokkaido/W90/2007(H10N7)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6%,PB1基因与NP基因和猪分离株A/swine/Korea/C12/2008(H5N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达99.2%、99.1%,提示该病株可能是一个整合了来源于家鸭和猪的多个亚型AIV基因片段的重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源H1N1禽流感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重组
下载PDF
FOLFOX联合靶向药物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红兵 党明 +6 位作者 刘志刚 奚颖 石宗林 王超 杨洋 杨得振 熊宗恒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3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化疗药物联合靶向药物对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 目的探讨常规化疗药物联合靶向药物对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药物化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药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5.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和25.0%(P<0.05);治疗后1~5d,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在两周内恢复,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化疗药物化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对K-Ras野生型晚期大肠癌患者较单纯采用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工作中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靶向治疗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野生 晚期 大肠癌
下载PDF
野生鸟类禽痘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和强 王晓龙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8期57-59,共3页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流行于家禽和各种野生鸟类。禽痘通常分为以身体无毛部位皮肤(尤头部和脚)的痘疹、增生、干硬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皮肤型和呼吸道及食道粘膜纤...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流行于家禽和各种野生鸟类。禽痘通常分为以身体无毛部位皮肤(尤头部和脚)的痘疹、增生、干硬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皮肤型和呼吸道及食道粘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的白喉型,有的病禽可同时混合发生。由于禽痘具有病原类型多、宿主范围广及交叉感染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其防治难度加大,相应的造成了禽类养殖的经济损失和濒危野生鸟类的灭绝和某些种群数量的减少。本文就禽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为禽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痘禽痘病毒野生鸟类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shRNA干扰Rab9 GTPase表达对麻疹病毒野生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史俊岩 王舰 +2 位作者 王斯 王美莲 罗恩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16-419,422,共5页
目的构建Rab9 GTPase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Rab9 GTPase基因表达和麻疹病毒野生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GenBank中Rab9 GTPas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Rab9 GTPase基因特异性shRNA,定向克隆入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目的构建Rab9 GTPase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Rab9 GTPase基因表达和麻疹病毒野生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GenBank中Rab9 GTPas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Rab9 GTPase基因特异性shRNA,定向克隆入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后脂质体法转染U937细胞,然后感染麻疹病毒野生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内Rab9 GTPase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标准蚀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RT-PCR检测转染细胞内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PKR)和2′-5′寡腺甙酸合成酶(OAS-1)的mRNA水平。结果酶切和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靶向Rab9 GTPase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2个shRNAs均可特异性抑制U937细胞内Rab9 GTPase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最高抑制率分别为(90.5±0.2)%和(92.1±0.3)%;蚀斑试验结果表明,shRNAs可以有效抑制麻疹病毒野生株体外增殖,其抑制率可达到90%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变化;RT-PCR检测PKR和OAS-1的mRNA水平转染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成功构建Rab9 GTPase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shRNAs通过特异性抑制Rab9 GTPase基因表达抑制麻疹病毒野生株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9 GTPASE SHRNA 麻疹病毒野生 增殖
原文传递
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艳 李春海 +3 位作者 刘健 刘禄明 孙百胜 李彩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评价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及对兔VX2肝癌中p5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 目的:评价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及对兔VX2肝癌中p5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53/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各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但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B组与C组的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MP-2蛋白一致,p53与MMP-2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转移;p53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肿瘤转移潜能增加,增殖能力增加;MMP-2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 介入治疗 肝肿瘤 实验性
下载PDF
Ad-PTEN增强LY294002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哲 李文良 +3 位作者 康春生 宋云朋 韩磊 张安玲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7,44,共8页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和P13K的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联合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观察两者联合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生长有无正向协同作用及探讨产生这种作用的机制。方法15251细胞按处理... 目的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和P13K的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联合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观察两者联合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生长有无正向协同作用及探讨产生这种作用的机制。方法15251细胞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DMSO对照组、空载病毒对照组、LY294002组和联合组(LY294002+Ad—PTEN组)。在U251细胞系中导入LY294002并转染Ad—PTEN病毒后,提取总蛋白,用Westernblotting检测PTEN表达状态及P13K、AKT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Ad—PTEN和LY294002对U251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导人LY294002和转染Ad—PTEN后U251增殖能力的改变;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LY294002及Ad—PTEN对U25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P13K/AKT信号通路下游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Westernblotting显示:与DMSO组和空载病毒组相比,LY294002组P1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组(LY294002+Ad—PTEN)的WEN蛋白明显上调,而P13K、AKT蛋白下降水平比LY294002组更为显著。联合组与LY294002组、空载病毒组、DMSO组相比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联合组凋亡率比其他三组明显增加;自培养第2天起,联合组细胞增殖速率呈下降趋势。联合组侵袭和迁移细胞的相对数少于LY294002组、空载病毒组和DMSO组。Westernblotting结果证明位于P13K/AKT下游的MMP-2、MMP-9、PCNA、Bcl-2、CyclinD1、NF—KB、FA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能够有效抑制U251中P13K、AKT蛋白的表达,联合转染Ad—PTEN后不仅能提高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对P13K、AKT的抑制更为显著。在体外实验中,联合Ad—PTEN和LY294002能够有效地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少细胞凋亡来抑制U251的增殖能力,并能够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两者联合使用具有正向协同作用。联合Ad—PTEN和LY294002对U251的生长与侵袭的抑制作用与P13K/AKT下游的MMP-2、MMP-9、PCNA、Bcl-2、CyclinD1、NF—KB、FAK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关。联合腺病毒转染技术和小分子抑制剂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是治疗胶质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野生型PTEN的重组腺病毒 P13K抑制剂 LY294002 P13K/AKT 胶质瘤
下载PDF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昌雄 蒋细良 +2 位作者 姬军红 孙东园 田云龙 《农药快讯》 2003年第19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生物农药 研究进展 微生物源农药 细菌 苏云金杆菌 血清型 固体发酵技术 枯草芽孢杆菌 假单胞杆菌 K84农杆菌 昆虫病毒杀虫剂 基因工程技术 野生型杆状病毒 真菌农药 农用抗生素 植物源生物农药 作用机制 动物源生物农药 沙蚕毒素 昆虫激素 昆虫信息素
下载PDF
输入病例——对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挑战
15
作者 尉迟静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5年第6期49-50,共2页
加拿大安大略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区域流行病学家爱德华·本持西·英切尔博士说,尽管西半球国家已被证实消灭了脊髓灰质炎,但它们仍需不断地注意,以防备脊髓灰质炎病毒从脊灰仍然流行的国家输入。如果放松警惕,该病就可能复活... 加拿大安大略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区域流行病学家爱德华·本持西·英切尔博士说,尽管西半球国家已被证实消灭了脊髓灰质炎,但它们仍需不断地注意,以防备脊髓灰质炎病毒从脊灰仍然流行的国家输入。如果放松警惕,该病就可能复活、持续。 当最后一个病例在秘鲁加宁发生后,尽管加强了对急性弛缓型麻痹病例的监视,从1991年8月以来在美洲仍没有查出脊灰病例。证实在西半球消灭脊灰的消息是在1994年9月29日正式宣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灭脊髓灰质炎 输入病例 暴发流行 野生病毒 脊灰病毒 加拿大 消灭脊灰 脊髓灰质炎病毒 免疫接种 病毒感染
下载PDF
Full-length genome of wild-type hepatitis A virus (DL3) isolated in 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Guo-Dong Liu Ning-Zhu Hu Yun-Zhang Hu Department of Vacci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of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650118, Yunnan Province,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99-504,共6页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me of an wild-type HAV isolate (DL3) in China.METHODS: A stool specimen was collected from hepatitis A patient from Dalian, China. HAV (DL3) was isolated and viral RNA was extracted. The g...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me of an wild-type HAV isolate (DL3) in China.METHODS: A stool specimen was collected from hepatitis A patient from Dalian, China. HAV (DL3) was isolated and viral RNA was extracted. The genome of DL3 was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followed by cloning into pGEM-T vector. The positive colonies were selected and sequenced. The full-length genome of DL3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wild-type HAV isolates.RESULTS: The genome of DL3 was 7 476 nucleotides (nt)in size, containing 732-nt 5'untranslated region (UTR), 6 681-nt open reading frame (ORF) which encoded a polyprotein of 2 227 amino acids (aa), and 63-nt 3'UTR. The base composition was 28.96 % A (2 165), 16.08 % C (1 202), 22.11% G(1 653)and 32.85% U (2 456). Genomic comparisons with wildtype HAV isolates revealed that DL3 had the highest identity of 97.5 % for nt (185 differences) with AH1, the lowest identity of 85.7 % (1 066 differences) with SLF88. The highest identity of 99.2 % for amino acid (18 differences)appeared among DL3, AH2 and FH3, and the lowest identity of 96.8 % (72 differences) between DL3 and SLF88. Based upon comparisons of the VP1/2A junction and the VP1 amino terminus, DL3 was classified as subgenotype IA.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DL3 was closest to the isolates in Japan.CONCLUSION: The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L3 is most similar to the isolates in Japan, suggesting the epidemiological link of hepatitis A happened in China and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片断基因组 野生型甲型肝炎病毒 粪便标本 RT-PCR 克隆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SA14 wil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and its attenuated viruses
17
作者 XING LIANG FAN YONG XIN YU DE FULI ZHI HUI YAO LI LI JIA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6年第4期284-289,共6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attenuation of th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vaccine strain SA14-14-2. The virulence of SA14 wil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and its se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attenuation of th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vaccine strain SA14-14-2. The virulence of SA14 wil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and its several attenuated viruses was tested by intracerebral (i.c.) or intraperitonial (i.p.) inoculation of 10-12 g mice. The stability of neuroattenuation was tested by one passage in suckling mouse brain. The E protein genes of those virus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sequenced and compared. Three attenuated virus strains, SA14-14-2 vaccine virus, SA14-9-7 and SA14-5-3, did not exhibit lethal infections by i.c. or i.p. inoculation of 10-12 g mice and revert to the virulence. The other virus strain, SA14-12-1-7, showed no neuroinvasiveness by i.p. inoculation but residual neurovirulence by i.c. inoculation and reverted to high virulence after one brain passage. Comparison of the E protein gene sequences of the five virus strain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of twelve nucleotides and eight amino acids between the parent strain SA14 and vaccine strain SA14-14-2, of which six amino acids (E-107, E-176, E-439, E-138, E-279, E-315) exhibited changes common to those of SA14-9-7 and SA14-5-3, three substitutions common to SA14-12-1-7. Two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at the sites E177 (T→A) and E264 (Q→H) are unique to the SA14-14-2 vaccine viru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utations of E-107 (Leu→Phe), E-176 (He→Val), and E-439 (Lys→Arg) may contribute for the attenuation of neuroinvasiveness and partially for the attenuation of neurovirulence, the mutations of E-138, E-279, E-315 may not only critical to the neuroattenuation but also to its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14野生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 弱毒型病毒 表现型 基因型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变异株的检测(下)
18
作者 Paul F.Coleman 杨月(编译)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6年第5期34-36,共3页
(接上期) 表面抗原的变异株 最初关于HBsAg变异株的报道是一位HB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感染上的反弹。该儿童尽管接种了疫苗并接受了对HBV的被动免疫但还是垂直感染了这种病毒。对反弹的病毒株进行了DNA测序并发现在HBsAgaa位点145处... (接上期) 表面抗原的变异株 最初关于HBsAg变异株的报道是一位HB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感染上的反弹。该儿童尽管接种了疫苗并接受了对HBV的被动免疫但还是垂直感染了这种病毒。对反弹的病毒株进行了DNA测序并发现在HBsAgaa位点145处发生了甘氨酸替代精氨酸(Gly/Arg145)。尽管对野生型病毒具有保护性的抗.HBs滴度,该儿童随后保持了这种Gly/Arg145变异株的DNA和HBsAg阳性达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抗原变异株 HBSAG阳性 DNA测序 检测 乙肝 垂直感染 野生病毒 阳性母亲 被动免疫 HBV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