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鸭茅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钟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我国西部野生二倍体化学诱导所获同源四倍体鸭茅为母本,与野生四倍体鸭茅杂交,获得杂交四倍体。对比观测杂交后代形态、发育及重要农艺性状与亲本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08 d,比父本短39d,比母本长29 d;2)杂交F... 以我国西部野生二倍体化学诱导所获同源四倍体鸭茅为母本,与野生四倍体鸭茅杂交,获得杂交四倍体。对比观测杂交后代形态、发育及重要农艺性状与亲本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08 d,比父本短39d,比母本长29 d;2)杂交F1种子萌芽后第4周的平均株高为15.1cm,比母本高65.9%,比父本高13.5%,F2的苗期生长与F1相似;3)杂交F2代播种当年干物质产量平均为12.12g/株,显著低于父本但高于母本(P<0.01);4)杂交F1代个体间在苗期生长、分蘖、再生、干物质产量、繁殖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杂交后代的干物质产量与父本差异不显著(P>0.05),但苗期生长速度、繁殖特性、抗病性均强于双亲,有较大的育种选择价值;5)杂交F1代具有双亲的形态学特征,分蘖特性和物候发育介于双亲之间,易于识别,育种实践中可以通过自然杂交方式成功获得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鸭茅 同源四倍体 杂交 农艺性状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宜昌野生鸭茅的驯化和饲用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军波 余文畅 +7 位作者 沈洪学 朱德江 彭炳翔 熊雄 毛玉南 李勇 刘洋 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9期95-97,共3页
为满足地区草牧业发展对草种的需求,开发和利用本土优质乡土牧草资源,于2006—2017年对宜昌市采集的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开展了驯化选育和评价。经过3次混合选择,形成了宜昌鸭茅新品系,对照原始野生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和生... 为满足地区草牧业发展对草种的需求,开发和利用本土优质乡土牧草资源,于2006—2017年对宜昌市采集的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开展了驯化选育和评价。经过3次混合选择,形成了宜昌鸭茅新品系,对照原始野生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量得到明显提升。宜昌鸭茅新品系在湖北乃至南方草地建植和草地改良中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 选育驯化 饲用评价
下载PDF
红池坝野生鸭茅生物学和生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江文 刘玉红 +2 位作者 廖国藩 邵兴华 李兆方 《四川草原》 1997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研究对红池坝地区野生鸭茅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生产力状况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观测分析,并通过试验提出了该牧草混播、施肥、刈割等技术方法。
关键词 野生鸭茅 生物学特性 生产力 天然草地
下载PDF
中国野生鸭茅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范彦 曾兵 +1 位作者 张新全 马啸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以宝兴鸭茅和国外安巴鸭茅品种为对照.用1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的32份野生鸭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筛选出引物12个.共扩增出多态性带8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7.3条.多态性条带比... 以宝兴鸭茅和国外安巴鸭茅品种为对照.用1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新疆等地的32份野生鸭茅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筛选出引物12个.共扩增出多态性带8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7.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3.1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920~0.9260。这说明我国鸭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2份中国野生鸭茅材料分为五大类,同一地区的鸭茅品种(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并对我国鸭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鸭茅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野生鸭茅与栽培品种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静 黄梅芬 +1 位作者 钟声 马凯恒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83,共4页
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 以波特鸭茅为对照,初步研究了野生二倍体鸭茅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与鸭茅栽培品种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再生特性、干物质产量以及生殖枝比例等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缓慢下降。材料157四次刈割生长速度与再生率均高于波特,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再生优势;(2)37-4 F1-1、37-4 F1-4的分蘖能力较强,10月份的分蘖数达到145.20、117.60,4次刈割总产量分别为81.41 g/株、81.97 g/株,是杂交后代中分蘖及产量性状均比较优良的材料;(3)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早期可通过分蘖数判断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鸭茅 杂交后代 农艺性状 育种
下载PDF
野生二倍体鸭茅染色体加倍及杂交利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钟声 黄梅芬 段新慧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3期40-43,共4页
对滇中朗目山野生二倍体鸭茅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获得了混倍体鸭茅(同一植株根尖中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混存),混倍体鸭茅的形态学特征及生长发育均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从混倍体鸭茅自然传粉后代中,获得了纯合同源四倍体鸭茅。同... 对滇中朗目山野生二倍体鸭茅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获得了混倍体鸭茅(同一植株根尖中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混存),混倍体鸭茅的形态学特征及生长发育均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从混倍体鸭茅自然传粉后代中,获得了纯合同源四倍体鸭茅。同源四倍体鸭茅的气孔和种子均较二倍体大,但形态、发育与二倍体差异较小。以诱导所得混倍体为母本,与四倍体栽培种杂交,杂交F1代为四倍体,其形态学特征及物候发育均介于野生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种之间,早期生长与四倍体栽培种相当,优于野生二倍体,繁殖性能与野生二倍体相当,强于四倍体栽培种,分蘖、再生性及干物质产量均强于二倍体,但明显不如四倍体栽培种。以鸭茅野生二倍体为母本,与四倍体栽培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三倍体高度不孕,但早期生长、分蘖、再生等明显优于母本二倍体,杂交三倍体开放传粉后代倍性复杂,混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倍体鸭茅 染色体加倍 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