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言判断的量词与周延性问题
1
作者 王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直言判断 周延性 量词限定 形式逻辑 全称量词 “例外论” “有些” 大一学生 普通逻辑 传统逻辑
下载PDF
基于焦点信息量化讨论的存现句类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敏 李丽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作为自然语言逻辑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义量词理论在国内还未引起广泛关注。将该理论与语言研究结合起来,根据强弱性质的不同,量词可分为比例量词限定词和基数量词限定词。通过焦点信息的量化分析将英语存现句分成四类:表示基本存在、表示... 作为自然语言逻辑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义量词理论在国内还未引起广泛关注。将该理论与语言研究结合起来,根据强弱性质的不同,量词可分为比例量词限定词和基数量词限定词。通过焦点信息的量化分析将英语存现句分成四类:表示基本存在、表示描述、表示任务、表示清单。其中,在表示基本存在和表示描述的存现句中只能出现基数量词限定词,在表示清单存现句中只能出现比例量词限定词,而在表示任务存现句中量词类型则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量词 存现句 比例量词限定 基数量词限定
下载PDF
一个约束逻辑的消解原理
3
作者 何翠红 《广东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变量受约束理论约束的子句引入一种消解原理的约束逻辑方法。约束可看成量词限制,滤去那些约束理论的任何解释都可指定给带有这样的限定量词公式的变量值。本文提出了一种约束子句的消解原理,其中测试是否满足约束理论的约束取代了... 为变量受约束理论约束的子句引入一种消解原理的约束逻辑方法。约束可看成量词限制,滤去那些约束理论的任何解释都可指定给带有这样的限定量词公式的变量值。本文提出了一种约束子句的消解原理,其中测试是否满足约束理论的约束取代了一致化。研究表明,如果约束子句集不满足约束理论当且仅当对约束理论的每一模型,能推出一约束空子句,而该空子句的约束在模型中是可满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限定 约束逻辑 消解原理 推广规则 谓词逻辑
下载PDF
限定量词的语义解读及其句法语义结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瓒辉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9-439,共21页
根据Herburger(1997,2000),在阶段性谓词的语境中,处在限定量词内部论元位置的焦点对弱量化词而不是强量化词的语义解读有影响,而处在VP中的焦点对强量化词和弱量化词的语义解读都有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详细考察处在VP中的焦... 根据Herburger(1997,2000),在阶段性谓词的语境中,处在限定量词内部论元位置的焦点对弱量化词而不是强量化词的语义解读有影响,而处在VP中的焦点对强量化词和弱量化词的语义解读都有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详细考察处在VP中的焦点对限定量词语义解读的影响;同时考察限定量词句的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及其原因。本文认为,当焦点处在VP中时,全称限定量词实际难以对焦点敏感,其他限定量词对焦点敏感,但由于其比例解读和焦点解读的真值存在不同的蕴涵关系,使得其体现出的对VP内焦点的敏感性的强弱程度不同;限定量词句的语义结构在阶段性谓词的语境中受焦点影响而跟句法结构产生不一致关系,且这种不一致关系强弱量化词有别,原因在于阶段性谓词表示的具体场景中的具体事件,更容易成为参与者成分的标志而起到帮助辨识参与者的作用;弱量化词的强述谓性和强量化词的话题性,使得其内部论元位置的焦点成分在是否能移到LF层的VP中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量词 焦点 句法结构语义结构
原文传递
主观大量词“有的是”的语义获得和相关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爱玲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2期89-102,328,共15页
文章考察了表示主观大量的习语词"有的是"的语义获得问题,即"有的是"从句式"S有的是NP"中的跨层组合词汇化为习语词所经历的语义演变——主观化。文章认为,句式"S有的是NP"经历了如下语义演变:... 文章考察了表示主观大量的习语词"有的是"的语义获得问题,即"有的是"从句式"S有的是NP"中的跨层组合词汇化为习语词所经历的语义演变——主观化。文章认为,句式"S有的是NP"经历了如下语义演变:"S有的是NP"(→"S有的仅是NP")→"S有的都是NP"义→"S的NP很多"。在该语义演变过程中,认知上的视角转换和逻辑上的限定算子与全称量词置换律、"都"的语义主观化等因素在起作用。当"S的NP很多"这种语境义固化为"S有的是NP"的字面意义时,句式"S有的是NP"就已经构式化。构式意义反作用于其组成成分时,"有的是"获得"很多"义。"有的是"的语义演变可以从"所有"的语义演变、"净"的多义性和德语lauter的使用条件等方面得到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的是 足量准则 视角转换 限定算子与全称量词置换律 语用推理
原文传递
真理概念的起源
6
作者 M.达米特 陈健 《世界哲学》 1994年第4期25-33,共9页
1976年,普特南在题为“意义与知识”的洛克讲座中开头就指出:“真理的本质是哲学中极为古老的问题。”该问题无疑引起了普特南的极大兴趣。在我看来,在极少数能抓住问题症结的哲学家中,他是出类拔萃的。然而本文要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 1976年,普特南在题为“意义与知识”的洛克讲座中开头就指出:“真理的本质是哲学中极为古老的问题。”该问题无疑引起了普特南的极大兴趣。在我看来,在极少数能抓住问题症结的哲学家中,他是出类拔萃的。然而本文要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我们究竟是如何获得真理概念的? 按照弗雷格以及随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看法,假如真理概念在某一思想的内容中具有中心地位,那么它的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又是怎么回事呢?这种不确定性的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关于自然语言陈述条件式的真值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弗雷格、《逻辑哲学论》,实际上还有戴维森来说,说明一个陈述应该为真的条件之间的差别,必须反映对该陈述的解释的一种差别;或者,反映以该陈述表达的思想的差异。然而,对陈述条件式有争议的哲学家无疑都以完全一致的方式理解这些陈述条件式。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如何把真理概念应用到这些条件式中。如果弗雷格等人是正确的。如果实际上大家对陈述条件式的含义看法一致。为何在使用真理概念时曾出现不确定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概念 可辩护性 条件式 自然语言 真值条件 语句 将来时 直觉主义者 语言行为 量词限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