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界曼荼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党措 《青藏高原论坛》 2015年第3期17-25,共9页
金刚界曼荼罗是密教发展中期金刚界密法的核心,该密法依据的根本经典为《金刚顶经》。金刚界曼荼罗的核心神祗称三十七尊,其神祗类别有佛类、金刚类、菩萨类、明王类和天王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界对以上诸方面的研究状况,展望了曼荼... 金刚界曼荼罗是密教发展中期金刚界密法的核心,该密法依据的根本经典为《金刚顶经》。金刚界曼荼罗的核心神祗称三十七尊,其神祗类别有佛类、金刚类、菩萨类、明王类和天王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学界对以上诸方面的研究状况,展望了曼荼罗神祇研究及密教总体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界曼荼罗 研究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视域下大足宝顶山石刻大小佛湾密教造像研究
2
作者 党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石窟大佛湾第21、22号龛与小佛湾第9号窟之密教造像别具特色,是佛教传入巴蜀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信仰相互糅合的产物,大佛湾第22号龛应是将瑜伽密教金刚界曼荼罗部分神祇和宋代流行于巴蜀地区突出秽迹金刚法的瑜伽教相结... 重庆大足石刻宝顶石窟大佛湾第21、22号龛与小佛湾第9号窟之密教造像别具特色,是佛教传入巴蜀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信仰相互糅合的产物,大佛湾第22号龛应是将瑜伽密教金刚界曼荼罗部分神祇和宋代流行于巴蜀地区突出秽迹金刚法的瑜伽教相结合,大佛湾第21号龛与小佛湾第9号窟都与密教金刚界曼荼罗有密切关联,小佛湾第9号窟是南宋时期密教高僧赵智凤用来修习瑜伽密法的观想窟,其窟内外造像除与金刚界大曼荼罗高度相似外,又融合“柳本尊十炼”等诸尊像,是巴蜀地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案例,在佛教中国化的演进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顶山石刻 佛教中国化 金刚界曼荼罗神祇 宋代瑜伽教
下载PDF
西藏阿里帕尔嘎尔布石窟的两幅曼荼罗图像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长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95-106,共12页
西藏阿里帕尔嘎尔布石窟的壁画为研究西藏的佛教艺术史、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结合有关曼荼罗图像的重要文献《究竟瑜珈鬘》,对该窟两幅曼荼罗中的诸尊图像进行一一辨识,认为这两幅曼荼罗图像分别为金... 西藏阿里帕尔嘎尔布石窟的壁画为研究西藏的佛教艺术史、宗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结合有关曼荼罗图像的重要文献《究竟瑜珈鬘》,对该窟两幅曼荼罗中的诸尊图像进行一一辨识,认为这两幅曼荼罗图像分别为金刚界曼荼罗和净除恶趣清净曼荼罗,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帕尔嘎尔布石窟 金刚界曼荼罗 净除恶趣清净曼荼罗 《究竟瑜珈鬘》
下载PDF
尼泊尔佛塔曼荼罗造像考述(上)
4
作者 张同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51,共12页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成金刚界曼茶罗五佛信仰系统。部分佛教也雕造了佛母、天王和...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成金刚界曼茶罗五佛信仰系统。部分佛教也雕造了佛母、天王和护法忿怒像。这类佛塔在中国内地也多有表现,并可与中国汉译密教佛典相互照应。随着密教的进一步发展,在尼泊尔等地又形成了本初佛的概念,以佛塔自身象征本初佛,原先居于中间主位的大日佛反而退居于阿閦佛与宝生佛之间,位于佛塔的东南隅。类似的佛塔曼荼罗起源于印度,而极盛于尼泊尔,在中国西藏也有类似的造作,并出现在唐喀佛画中。尼泊尔的佛塔曼茶罗介于佛教美术从印度向中国传播的中间地带,也兼有中印两国的某些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佛塔 金刚界曼荼罗 五禅佛 本初佛
下载PDF
尼泊尔佛塔曼荼罗考述(下)
5
作者 张同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8-78,共11页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除了斯瓦扬布等大型佛塔之外,在街头巷尾和佛寺内的石制还愿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除了斯瓦扬布等大型佛塔之外,在街头巷尾和佛寺内的石制还愿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成金刚界曼荼罗五佛信仰系统。部分佛教也雕造了佛母、天王和护法忿怒像。这类佛塔在中国内地多有表现,并可与中国汉译密教佛典相互照应。随着密教的进一步发展,在尼泊尔等地又形成了本初佛的概念,以佛塔自身象征本初佛,原先居于中间主位的大日佛反而退居于阿閦佛与宝生佛之间,位于佛塔的东南隅。类似的佛塔曼荼罗起源于印度,而极盛于尼泊尔,在中国西藏也有类似的造作,并出现在唐喀佛画中。尼泊尔的佛塔曼荼罗处于佛教美术从印度向中国传播的中间地带,也兼有中印度两国的某些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佛塔 金刚界曼荼罗 五禅佛 本初佛
下载PDF
《真实摄经》之三种汉译本所记金刚界大曼荼罗比较研究
6
作者 党措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对瑜伽密教的根本经典《金刚顶经》之第一会《真实摄经》三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梳耙并以文字图示的形式展现了金刚界大曼荼罗中三十七尊在位置、名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大乘佛教晚期密教思想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了存在这种... 本文对瑜伽密教的根本经典《金刚顶经》之第一会《真实摄经》三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梳耙并以文字图示的形式展现了金刚界大曼荼罗中三十七尊在位置、名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大乘佛教晚期密教思想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了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摄经 金刚顶经 金刚界曼荼罗 瑜伽密教
原文传递
《大理国写经卷》“法界轮”图源流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大理国写经卷》中有一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仪轨》,其中"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有一幅"法界轮"图。此图虽然在"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但所绘的应是以毗卢遮那大法身为中心的金刚界法界轮。经爬... 《大理国写经卷》中有一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仪轨》,其中"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有一幅"法界轮"图。此图虽然在"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但所绘的应是以毗卢遮那大法身为中心的金刚界法界轮。经爬梳其图像的文本来源以及对法界轮图中的梵字的辨认,其图像形式应为来自不空入唐所传的金刚界曼荼罗,尤其是与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中的三昧耶会相关,最外重十六字可以确认对应的是贤劫十六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界轮 金刚界曼荼罗 三昧耶会 不空
原文传递
榆林窟第3窟的阿閦净土变与观无量寿经变——兼谈初盛唐时期所谓的触地印如来像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增 《藏学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19,314,共20页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中央的阿閦净土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文章首先讨论了北方石窟中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禅定印的'触地印'如来造像,在敦煌石窟中,这种造像始于贞观终于中唐,造像多为阿弥陀如来。之后又对榆林窟第...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中央的阿閦净土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文章首先讨论了北方石窟中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禅定印的'触地印'如来造像,在敦煌石窟中,这种造像始于贞观终于中唐,造像多为阿弥陀如来。之后又对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的两幅经变画提出了新的解说,认为南壁中央作触地印的如来像为阿閦如来,经变为阿閦净土变。北壁中央两手作禅定印的如来为无量寿如来,经变为观无量寿经变。在手印的具体表现上,两如来接受了金刚界曼荼罗中阿閦如来和阿弥陀如来的影响,与初盛唐时代所谓的'触地印'如来像无承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寿佛 金刚界曼荼罗 敦煌石窟 禅定印 佛教造像 阿弥陀 触地印 净土变 初盛唐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丝绸之路文明高峰论坛”综述
9
作者 刘子凡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49,共4页
2018年10月13~1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冯其庸学术馆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丝绸之路文明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冯其庸学术馆隆重召开。冯其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书画家,一生与西域结缘,为丝绸之路学术研究... 2018年10月13~1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冯其庸学术馆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丝绸之路文明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冯其庸学术馆隆重召开。冯其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书画家,一生与西域结缘,为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次会议在冯其庸学术馆召开,是对冯其庸先生学术精神与业绩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于阗语 北庭故城遗址 摩尼光佛 汉译本 弓月城 中国古代史 橘瑞超 金刚界曼荼罗 高峰论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