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现古蜀文明的神秘画卷——评杨晓忠管弦乐作品《金声玉笛·纵目》
1
作者 周姝 《音乐探索》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近年来,对三星堆遗址的挖掘与研究为世界了解古蜀文明提供了新的契机。正是在这一考古大发现的影响下,作曲家杨晓忠从三星堆的历史与现实语境中提炼出“声概念”,并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金声玉笛·纵目》。该作品选择玉笛、骨笛、琵... 近年来,对三星堆遗址的挖掘与研究为世界了解古蜀文明提供了新的契机。正是在这一考古大发现的影响下,作曲家杨晓忠从三星堆的历史与现实语境中提炼出“声概念”,并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金声玉笛·纵目》。该作品选择玉笛、骨笛、琵琶和陶埙等具有古蜀文化隐喻意义音色的乐器为主奏,展现出对原始主义音乐风格的回溯、对古蜀宫廷之乐及青铜器之势的遥想,以及对多元地域文化形象的建构。由此,作曲家将具有巴蜀文化符号和内涵的声音化用到音乐作品中,进而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来自不同时代、地域的多元文化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声玉笛·纵目》 杨晓忠 声概念 古蜀文明
下载PDF
古蜀文明的音、声、形之描绘——管弦乐作品《金声玉笛·纵目》的音乐语言
2
作者 周姝 《北方音乐》 2024年第3期121-130,137,共11页
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古蜀文明所展现出的飘逸诡秘与神秘威仪引发了当代作曲家的无穷想象与个性化创作之声。作曲家杨晓忠的管弦乐作品《金声玉笛·纵目》引入具有古蜀文明隐喻意义的乐器,用本土与异域文明交融的独特古... 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古蜀文明所展现出的飘逸诡秘与神秘威仪引发了当代作曲家的无穷想象与个性化创作之声。作曲家杨晓忠的管弦乐作品《金声玉笛·纵目》引入具有古蜀文明隐喻意义的乐器,用本土与异域文明交融的独特古蜀文化符号,塑造出兼具神秘与浪漫特征的音响氛围与音乐语汇。文章从“形”之意象、“音”之特色与“声”之概念三个角度出发对作品《金声玉笛》进行分析,力图全方位呈现作曲家对古蜀文明的瑰丽想象与细致描绘,并解读作曲家在塑造古蜀文明之音声秘境时所采用的具体思路和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明 主题意象 金声玉笛·纵目》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对战国儒家“金声玉振”概念的本体诠释
3
作者 刘星鼎 成中英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6,197,共15页
“金声玉振”概念共现于《五行》与《孟子》,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本体”没有透彻的观照。如果尝试引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检讨,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概念与概念史的诠释,有助于廓清“金... “金声玉振”概念共现于《五行》与《孟子》,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本体”没有透彻的观照。如果尝试引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检讨,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概念与概念史的诠释,有助于廓清“金声玉振”概念的相关争论,探索其背后更广阔的诠释空间。“金声玉振”以“玉振”收束、统摄并超越“金声”,表明《五行》《孟子》各自都对先秦儒家德性进行整合,以呈显儒学的“天道”或“圣道”内涵。进而,“金声玉振”以“金声”为始,“玉振”却没有终点。此比喻于人的道德修养而言,意味着天道本体在人身上具体化为内在“仁”德本性的自觉、培养、实践过程,且因人内在主体的创造性和经验世界的无限性,最终指向生生不已天道本体的无限展开、丰富与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声玉振 本体诠释 战国儒家 圣道
下载PDF
大理三元社洞经乐谱《玉振金声》若干问题的思考
4
作者 洪江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洞经音乐作为在中国西南地区流传广泛的地方性乐种,其乐谱是中国传统音乐乐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洞经乐谱《玉振金声》作为目前能搜集到的较早乐谱版本,是我们了解明以来大理洞经音乐相关历史信息的重要文献。本文将从大理《玉振金声... 洞经音乐作为在中国西南地区流传广泛的地方性乐种,其乐谱是中国传统音乐乐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洞经乐谱《玉振金声》作为目前能搜集到的较早乐谱版本,是我们了解明以来大理洞经音乐相关历史信息的重要文献。本文将从大理《玉振金声》产生的时间、乐调类别及曲源考索、乐谱类型及特征、乐谱符号及内涵几个方面入手,尝试探究《玉振金声》的价值及内涵,并兼及《玉振金声》乐谱与当代大理洞经音乐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三元社 洞经乐谱 《玉振金声 思考
下载PDF
危机时期的士绅与地方:以休宁金声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金声是活跃于明末徽州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其言论活动在当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退职闲居乡里期间 ,正值徽州社会经历着多方面的变动 ,作为地方上具有领袖地位的士绅 ,金声在救荒减灾、缉盗、地方防护和乡村教化等方面 ,有着非凡的... 金声是活跃于明末徽州的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其言论活动在当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他退职闲居乡里期间 ,正值徽州社会经历着多方面的变动 ,作为地方上具有领袖地位的士绅 ,金声在救荒减灾、缉盗、地方防护和乡村教化等方面 ,有着非凡的建树。本文拟对金声在徽州的活动加以考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声 士绅 徽州
下载PDF
“金声玉振之”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信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于《孟子》所云:金声而玉振之,学者认为讨论的是音乐问题,金声指钟声,玉振指磬声。但简帛《五行》“金声而玉振之”讨论的是认识论问题,借金声喻外界之善,借玉振喻内心之共鸣,“金声玉振之”极为生动地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对于《孟子》所云:金声而玉振之,学者认为讨论的是音乐问题,金声指钟声,玉振指磬声。但简帛《五行》“金声而玉振之”讨论的是认识论问题,借金声喻外界之善,借玉振喻内心之共鸣,“金声玉振之”极为生动地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新认识“金声而玉振之”,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简帛《五行》的认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五行 金声玉振之
下载PDF
木铎金声:儒家的教师意境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文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9,95,共5页
木铎金声是儒家对教师的一种文化想象和价值推断,阐明了古代教师的基本操守和意境。家国情怀是教师的人生意境,孔颜乐处是教师的学术意境,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教育意境,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教学意境,切磋琢磨是教师的创新意境。实行合理的教... 木铎金声是儒家对教师的一种文化想象和价值推断,阐明了古代教师的基本操守和意境。家国情怀是教师的人生意境,孔颜乐处是教师的学术意境,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教育意境,诲人不倦是教师的教学意境,切磋琢磨是教师的创新意境。实行合理的教育治理,放松对教育的行政干预,回归儒家的教师意境,使教师能够自由地发出木铎金声,可以为中国教育的复兴辟出一条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铎金声 教师意境 儒家 教师
下载PDF
金声玉振——儒家乐论对上古礼乐制度的阐释
8
作者 张树国 梁爱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7期5-11,共7页
“金声玉振”是上古礼乐文化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在儒家乐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礼乐表演性有“在场”的鉴赏性评述,指出其蕴涵的义理成分;子夏述孔,论证“古乐”与“今乐”表演上的差异,保存了孔门《诗》学的原始样态;思孟学... “金声玉振”是上古礼乐文化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在儒家乐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礼乐表演性有“在场”的鉴赏性评述,指出其蕴涵的义理成分;子夏述孔,论证“古乐”与“今乐”表演上的差异,保存了孔门《诗》学的原始样态;思孟学派以“金声玉振”为道德、人性的音乐譬喻;《礼记.乐记》剖析礼乐之异同,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以政治、伦理、道德、人性等“他律”来阐释并约束艺术活动,是儒家乐论的本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金声玉振” 上古 礼乐制度 乐论体系
下载PDF
洛阳处士郭金声墓志研究
9
作者 董延寿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69,共6页
洛阳处士郭金声墓志是洛阳民国时期一方重要的墓志,记载了孟津郭金声家族的兴衰演变及社会风尚的变化,真实反映了民国时期洛阳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同时,该墓志由河南学界名人王广庆先生撰文,书界名流李振九先生书丹,有比较高... 洛阳处士郭金声墓志是洛阳民国时期一方重要的墓志,记载了孟津郭金声家族的兴衰演变及社会风尚的变化,真实反映了民国时期洛阳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同时,该墓志由河南学界名人王广庆先生撰文,书界名流李振九先生书丹,有比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金声 墓志 郭子彬 王广庆 价值
下载PDF
集大成也,金声玉振 古代文庙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向东 《中国文化遗产》 2014年第5期40-49,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庙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经典符号,是承载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性建筑类型。文庙建筑往往运用伦理化的语言方式及全息化的空间设计,通过空间伦理展现社会伦理,充分体现传统的教育理想。文章探讨了文庙的存在与社会心理、文化生态的关... 中国古代文庙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经典符号,是承载核心价值观的代表性建筑类型。文庙建筑往往运用伦理化的语言方式及全息化的空间设计,通过空间伦理展现社会伦理,充分体现传统的教育理想。文章探讨了文庙的存在与社会心理、文化生态的关系,以及它丰富的社会普及性教化方式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以古城阆中文庙及其整体城市空间关系为例,对古代文庙的内在蕴涵、功能意义与整体设计从社会学层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化 金声玉振 社会学层面 古代社会 教育理想 语言方式 赵向东 阆中城 价值观体系 儒学思想
下载PDF
论金声的民本思想
11
作者 钱国祥 马晓琼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13-16,共4页
金声是明末危机时期出现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言行在当时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挽救明王朝统治危机,金声向统治者献言献策,竭力宣扬儒家治国的民本思想;在他辞官退居乡里期间,积极推行民本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明末 徽州 金声 民本思想
下载PDF
日藏本《内閣批選杜工部詩律金聲》考辨
12
作者 楊理論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383-396,共14页
《内閣批選杜工部詩律金聲》(以下簡稱《詩律金聲》)二十四卷,藏於日本内閣文庫,國内未見藏本。雖有國内學者留意到這部著作,但均未見原書,而是移録日本《内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録》的著録文字。因此,對此書的來龍去脈展開考索,很有必要。... 《内閣批選杜工部詩律金聲》(以下簡稱《詩律金聲》)二十四卷,藏於日本内閣文庫,國内未見藏本。雖有國内學者留意到這部著作,但均未見原書,而是移録日本《内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録》的著録文字。因此,對此書的來龍去脈展開考索,很有必要。一版本、刊刻與遞藏版式方面,《詩律金聲》外尺寸高約23.8釐米,寬約13.8釐米。四周單邊,板框高約18.2釐米,寬約12.0釐米,白口,單黑魚尾,魚尾下爲“杜詩卷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庫 内閣 著作 詩律 板框 金聲
下载PDF
铿锵喷吐 金声玉振——刘易平声腔艺术的魅力
13
作者 陈幼韩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9-41,共3页
我和刘易平先生,有四十多年的友谊了。我又是刘老舞台艺术的热爱者之一。所以,在祝贺刘老从艺七十年的喜庆日子里,心里特别高兴。而且感触良多!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我对刘老声腔艺术的感受。我是非常喜欢刘老的唱腔的。我每听刘老的唱腔... 我和刘易平先生,有四十多年的友谊了。我又是刘老舞台艺术的热爱者之一。所以,在祝贺刘老从艺七十年的喜庆日子里,心里特别高兴。而且感触良多!这里,我想主要谈一下我对刘老声腔艺术的感受。我是非常喜欢刘老的唱腔的。我每听刘老的唱腔,正像我听余叔岩、杨宝森、马连良等等京剧名家的唱腔一样,总是得到非常美的享受,而且这种美的享受,是京剧所没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平 京剧名家 余叔岩 杨宝森 马连良 金声玉振 刘毓中 喜庆日子 辕门斩子 脑后音
下载PDF
金声玉振 千古佳音——滕州市博物馆馆藏编钟赏析
14
作者 葛海洋 吕文兵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第8期38-41,共4页
1982年,滕州市庄里西村滕国贵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该套编钟共13件,其中编镈4件、钮钟9件,现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馆(见图1)。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从周至清末,对乐器统称八音。按乐器的质地来分类,... 1982年,滕州市庄里西村滕国贵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该套编钟共13件,其中编镈4件、钮钟9件,现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馆(见图1)。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从周至清末,对乐器统称八音。按乐器的质地来分类,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编钟属金类。金类乐器中以钟为贵,在古代青铜编钟是与鼎、簋并列的礼乐重器,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声玉振 博物馆馆藏 滕国 钟为 钮钟 昭公 懿叔 博物馆藏 滕成公 鲁定公
下载PDF
谭元春《简远堂辑选名公四六金声》叙录
15
作者 陈奕奕 《骈文研究》 2021年第1期245-249,共5页
《简远堂辑选名公四六金声》十卷、补遗一卷,由明代谭元春辑选,张溥阅次,马世奇评释,杨廷麟订正。选文凡328篇,以启类文体为主,按内容分为节序类、庆贺类、敦请类、候问类、上陈类、复答类、寿旦类、婚姻类、生育类、迎送类、拜谢类。... 《简远堂辑选名公四六金声》十卷、补遗一卷,由明代谭元春辑选,张溥阅次,马世奇评释,杨廷麟订正。选文凡328篇,以启类文体为主,按内容分为节序类、庆贺类、敦请类、候问类、上陈类、复答类、寿旦类、婚姻类、生育类、迎送类、拜谢类。谭元春选文标准有三:一是声律和谐,二是辞藻华丽,三是不录“陈篇饾饤”“沿袭旧吻者”。他以“金声”比骈文,揭示所选骈文价值水平之高。究《简远堂辑选名公四六金声》之旨,其约略有三:一是揭示骈文在句式、声律、辞藻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二是强调骈文在教化、时用、实用三方面的功用性;三是注重骈文不“沿袭旧吻者”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金声 谭元春 声律 辞藻 教化功用
下载PDF
郑金海:金声玉振传四海
16
作者 孙波 《华人时刊》 2023年第9期15-19,共5页
他从小生活在沿海,喜怒哀乐都与水有关,向海而生,为水而梦;高中毕业,他选择一所水利特色的大学,扬帆学海,为水进发;访学归国,他走上三尺讲台,为水坚守,向世界讲述水的故事。他的性格里深深地烙上了水的印记,奔涌如惊涛拍岸,润泽如沂水... 他从小生活在沿海,喜怒哀乐都与水有关,向海而生,为水而梦;高中毕业,他选择一所水利特色的大学,扬帆学海,为水进发;访学归国,他走上三尺讲台,为水坚守,向世界讲述水的故事。他的性格里深深地烙上了水的印记,奔涌如惊涛拍岸,润泽如沂水春风。他,就是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校长 三尺讲台 一所 惊涛拍岸 水利特色 金声玉振 访学 河海大学
下载PDF
孔氏南宗家庙——金声玉振,儒风浩荡
17
作者 巫少飞 陈晓峰(图) +1 位作者 摄十度(图) 巫少飞(图) 《城市地理》 2019年第12期30-39,共10页
历朝历代祭祀孔子的庙宇,可分为两类——文庙和孔氏家庙。其中,文庙又被称为“夫子庙”,曾是各级官员祭祀孔子、举行纪念性活动的场所,也是官办的高等学府及文教中心。自唐贞观四年(630年),朝廷通令“州县以上皆立孔庙”起,发展至晚清时... 历朝历代祭祀孔子的庙宇,可分为两类——文庙和孔氏家庙。其中,文庙又被称为“夫子庙”,曾是各级官员祭祀孔子、举行纪念性活动的场所,也是官办的高等学府及文教中心。自唐贞观四年(630年),朝廷通令“州县以上皆立孔庙”起,发展至晚清时期,全国上下已建起了1740多座文庙。而孔氏家庙则是由孔氏族人所修,是孔子嫡传宗子率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全国仅有两座,一座位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另一座就在浙江衢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贞观 孔氏南宗家庙 晚清时期 金声玉振 浙江衢州 山东曲阜 文庙 夫子庙
下载PDF
金声玉振 千古佳音--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乐器赏析
18
作者 张静 《理财(经济)》 2021年第8期20-23,共4页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之美誉,礼乐文化始于夏商,成于西周。作为礼乐文化的核心,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周公在“封邦建国”的基础上,总结继承前朝社会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旨在以“礼”来区别宗法等级秩序,以“乐”来融...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之美誉,礼乐文化始于夏商,成于西周。作为礼乐文化的核心,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周公在“封邦建国”的基础上,总结继承前朝社会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旨在以“礼”来区别宗法等级秩序,以“乐”来融合修饰等级秩序,礼乐相辅相成,以此规范社会的政风民心。《礼记·乐记》载:“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周公 礼乐制度 等级秩序 金声玉振 《礼记·乐记》 宗法等级 封邦建国
下载PDF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金声玉振》的营销策略
19
作者 马新雨 《中国音乐剧》 2023年第6期84-88,共5页
《金声玉振》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跨界融合作品,该作品讲述了人一生的九个重要阶段,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大意义。自2013年12月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打造和推广了众多精品力作,推进了国家艺术事业的健康... 《金声玉振》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跨界融合作品,该作品讲述了人一生的九个重要阶段,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大意义。自2013年12月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打造和推广了众多精品力作,推进了国家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有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被越来越多地呈现。本文以大型舞台剧《金声玉振》为研究对象,以剧目营销为切入点,通过SWOT分析对《金声玉振》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不同角度的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艺术基金 金声玉振》 营销策略
下载PDF
从礼乐角度看“金声玉振”
20
作者 陆秀莲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9期44-45,共2页
“金声玉振”是儒家乐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首先梳理了“金声玉振”含义的发展演变,其次,从“金”“玉”原本所指的含义,探讨钟磐作为雅乐乐器与礼制的关系,由于礼乐是紧密结合的,因而“金声玉振”在这一层面上就具有了礼的含义。最... “金声玉振”是儒家乐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首先梳理了“金声玉振”含义的发展演变,其次,从“金”“玉”原本所指的含义,探讨钟磐作为雅乐乐器与礼制的关系,由于礼乐是紧密结合的,因而“金声玉振”在这一层面上就具有了礼的含义。最后,从德与礼角度,研究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德与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声玉振 钟磐之礼 儒家道德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