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多孔硅/硅结构发光器件输运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卓敬清 李宏建 +1 位作者 夏辉 崔昊杨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基于Vlkulov等人对金属/多孔硅/硅结构输运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载流子在金属/多孔硅/硅结构中的输运过程,研究了各层中电场强度以及电压的分布,讨论了镜像势在正反向偏压下对金属/多孔硅/硅结构I-V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多孔硅/硅结... 基于Vlkulov等人对金属/多孔硅/硅结构输运特性的研究,分析了载流子在金属/多孔硅/硅结构中的输运过程,研究了各层中电场强度以及电压的分布,讨论了镜像势在正反向偏压下对金属/多孔硅/硅结构I-V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多孔硅/硅结构中电流主要受表面态电荷和界面层影响,改变多孔硅层厚度将导致各层中电压的重新分布,不管是正向偏压还是反向偏压,电流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镜像势在正向偏压时对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但随反向偏压增大镜像势对电流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金属/多孔硅/硅结构 输运特性 镜像势
下载PDF
电催化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多孔硅复合结构
2
作者 陈力驰 王耀功 +3 位作者 王文江 麻晓琴 杨静远 张小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8-614,共7页
量子限制效应使硅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结合多孔硅的准弹道电子漂移模型可提高场发射器件的性能。传统的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效率较低,本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恒流源,提出电催化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高效制... 量子限制效应使硅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结合多孔硅的准弹道电子漂移模型可提高场发射器件的性能。传统的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效率较低,本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恒流源,提出电催化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高效制备了硅纳米线/多孔硅复合结构。在外加30 mA恒定电流的条件下,硅纳米线的平均制备速率可达308 nm/min,较传统方法提升了173%。研究了AgNO_(3)浓度、刻蚀时间和刻蚀电流对复合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测试了采用电催化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样品的场发射特性。结果显示样品的阈值场强为10.83 V/μm,当场强为14.16 V/μm时,电流密度为64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 纳米线 多孔 场发射
下载PDF
金属离子在多孔硅表面的吸附与电镀过程中金属在多孔硅表面的淀积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冠中 李鹏 +2 位作者 马玉蓉 方容川 李凡庆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刚制备的多孔硅与金属盐溶液接触会产生金属离子在多孔硅表面的吸附现象.实验显示这一现象只发生在新鲜的多孔硅表面,而存放一月以后的样品不具备此性质.文中把这一现象归因于新鲜的多孔硅表面电子的富集,溶液中金属离子从多孔硅表面获... 刚制备的多孔硅与金属盐溶液接触会产生金属离子在多孔硅表面的吸附现象.实验显示这一现象只发生在新鲜的多孔硅表面,而存放一月以后的样品不具备此性质.文中把这一现象归因于新鲜的多孔硅表面电子的富集,溶液中金属离子从多孔硅表面获得电子而附着.多孔硅表面电镀金属过程中,一定电压下电镀电流密度在起始阶段逐渐下降,可以用一个指数关系式较好地描述,在本文中用一个唯象模型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吸附 电镀 离子 金属 沉积
下载PDF
多孔硅的微观结构及其氧化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宜平 郑大卫 +3 位作者 李爱珍 汤庭鳌 崔堑 张翔九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TEM技术研究了多孔硅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衬底材料为中等偏高掺杂(0.032Ω·cm)时,多孔硅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观结构,它们的形成和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有关.修正了Beale关于多孔硅微观结构的形成模型... 采用TEM技术研究了多孔硅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衬底材料为中等偏高掺杂(0.032Ω·cm)时,多孔硅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观结构,它们的形成和阳极氧化反应电流密度有关.修正了Beale关于多孔硅微观结构的形成模型.采用XPS、IRS和击穿电压测量,研究了多孔氧化硅的特性,发现多孔硅在低温下(750℃)的氧化特性,除了和多孔度有关外,和多孔硅的微观结构以及氧化前的热处理温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微观结构 氧化特性
下载PDF
p~-型多孔硅的拉曼光谱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昕 何国山 +3 位作者 张树霖 刁鹏 李经建 蔡生民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8-254,共7页
本文第一次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了p-型多孔硅的拉曼光谱,观察到并试探性的指认了多孔硅的一级TA、LA和二级LA、TO声子峰;从上述拉曼谱和多孔硅结构关系的初步分析中了解到,p-型多孔硅在结构上是一种类似于纳米晶的硅... 本文第一次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了p-型多孔硅的拉曼光谱,观察到并试探性的指认了多孔硅的一级TA、LA和二级LA、TO声子峰;从上述拉曼谱和多孔硅结构关系的初步分析中了解到,p-型多孔硅在结构上是一种类似于纳米晶的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散射谱 结构 P-型多孔
下载PDF
氧化钒/多孔硅/硅结构的微观形貌、纳米力学及温敏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海波 胡明 +2 位作者 梁继然 张绪瑞 刘志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在硅基片表面形成多孔硅,利用直流对靶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硅样品表面上溅射沉积了VOx薄膜,获得了氧化钒/多孔硅/硅(VOx/PS/Si)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测多孔硅及VOx/PS/Si结构... 采用电化学腐蚀法在硅基片表面形成多孔硅,利用直流对靶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硅样品表面上溅射沉积了VOx薄膜,获得了氧化钒/多孔硅/硅(VOx/PS/Si)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测多孔硅及VOx/PS/Si结构的微观形貌,采用纳米压痕仪器测量VOx/PS/Si结构的纳米力学特性,通过电阻-功率曲线分析研究其温度敏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0和80mA·cm-2电流密度下制备多孔硅的平均孔径分别为18和24nm,用显微拉曼光谱法(MRS)测量其热导率分别为3.282和1.278kW·K-1;VOx/PS/Si结构的电阻随功率变化的平均速率分别为60×109和100×109Ω·W-1,VOx/PS/Si结构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917和0.928GPa.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硅的微观形貌对VOx/PS/Si结构的纳米力学及温敏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孔隙率多孔硅基底上制备的VOx/PS/Si结构比小孔隙率多孔硅基底上制备的具有更高的温度灵敏度,但其机械稳定性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 多孔 微观结构 纳米力学 温敏特性
下载PDF
多孔硅上贵金属的浸入沉积 被引量:3
7
作者 常彦龙 苏旭 +1 位作者 时雪钊 王春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527-2532,共6页
将多孔硅浸入含贵金属盐的HF溶液20s,制备了Ag,Au,Pd和Pt的沉积层.AFM形貌显示,这4种贵金属都能在多孔硅上直接沉积,但Pt的沉积量比其他3种少.SEM图及能谱(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S)分析显示,沉积层优先生长在孔边上,... 将多孔硅浸入含贵金属盐的HF溶液20s,制备了Ag,Au,Pd和Pt的沉积层.AFM形貌显示,这4种贵金属都能在多孔硅上直接沉积,但Pt的沉积量比其他3种少.SEM图及能谱(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EDS)分析显示,沉积层优先生长在孔边上,孔边上的沉积量约是孔底的4.6倍.电化学方法分析显示,Pd和Pt,Ag和Au的沉积层分别具有类似的开路电位和交流阻抗特性,其中Pd层的溶出电流比其他3种大1个数量级,而阻抗比其他小1个数量级,说明Pd层与硅基底的结合程度好,结合界面导电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金属 浸入沉积
下载PDF
多孔硅光致发光谱中双峰结构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与发光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家忯 姚光庆 +3 位作者 张丽珠 张伯蕊 宋海智 秦国刚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8-271,共4页
在室温下系统地观测了多孔硅样品的光致发光谱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在激发波长为260—320nm范围内,光致发光谱出现明显的双峰结构,两峰峰位分别位于610nm和700nm波长附近.当激发波长由260nm开始逐渐增加时,... 在室温下系统地观测了多孔硅样品的光致发光谱随激发光波长的变化.在激发波长为260—320nm范围内,光致发光谱出现明显的双峰结构,两峰峰位分别位于610nm和700nm波长附近.当激发波长由260nm开始逐渐增加时,短波峰与长波峰强度之比先增加,随后达极大值,它略大于1,以后,此比值急剧减小,逐渐趋于零,即只存在单一长波峰.以上现象难于用量子限制模型解释.假设在包围纳米硅粒的二氧化硅层中存在两种发光中心,可以用量子限制/发光中心模型来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光致发光谱 双峰结构 发光波长
下载PDF
适合硅微机械系统(MEMS)的集成驱动结构──铝硅双金属膜片 被引量:3
9
作者 战长青 罗台秦 +1 位作者 刘理天 钱佩信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1-447,共7页
双金属效应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效应,这一效应在硅微机械装置上的应用,有力地弥补了硅材料不具备压电效应,电信号难以直接转换为机械驱动力的缺陷。本文将介绍我们研制的铝硅双金属膜片.膜片尺寸为4mm×4mm×(20μm单晶硅+10... 双金属效应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效应,这一效应在硅微机械装置上的应用,有力地弥补了硅材料不具备压电效应,电信号难以直接转换为机械驱动力的缺陷。本文将介绍我们研制的铝硅双金属膜片.膜片尺寸为4mm×4mm×(20μm单晶硅+10μm金属铝).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铝硅双金属膜片具有优越的力学特性,能提供足够大的动力和位移。这种集成的单片驱动结构不仅在材料及工艺上与IC工艺完全兼容,而且通过调整有关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可使该结构在5伏电压下稳定工作,为实现硅微机械系统(MEMS)奠定了基础.这种驱动方式是目前制造微阀门、微流量泵等需要大动力、大位移的硅微机械及其系统的理想驱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系统 MEMS 集成驱动结构 金属效应
下载PDF
多孔硅外延转移技术制备以氮化硅为绝缘埋层的SOI新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欣云 刘卫丽 +3 位作者 门传玲 林青 沈勤我 林成鲁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为减少自加热效应 ,利用多孔硅外延转移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一种以氮化硅为埋层的 SOI新结构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扩展电阻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 SOI新结构具有很好的结构和电学性能 ,退火后的氮化硅埋层为非晶结构 .
关键词 绝缘埋层 氮化薄膜 SOI结构 多孔外延转移
下载PDF
柄型金属有机化合物(Ⅵ)——四甲基二硅氧桥连不对称茂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善生 吴涛 +5 位作者 崔惠玲 代徐良 王佰全 周秀中 邹丰楼 李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891-1895,共5页
四甲基二硅氧桥连不对称环戊二烯基及茚基配体 C5H5Me2 Si OSi Me2 Cp′H相继与丁基锂及 MCl4 ·2 THF作用 ,生成四甲基二硅氧桥连不对称茂金属化合物 (Me2 Si OSi Me2 ) (C5H4 ) (Cp′) MCl2 [Cp′=C5H3But,M=Ti(1 ) ,Zr(2 ) ;Cp′... 四甲基二硅氧桥连不对称环戊二烯基及茚基配体 C5H5Me2 Si OSi Me2 Cp′H相继与丁基锂及 MCl4 ·2 THF作用 ,生成四甲基二硅氧桥连不对称茂金属化合物 (Me2 Si OSi Me2 ) (C5H4 ) (Cp′) MCl2 [Cp′=C5H3But,M=Ti(1 ) ,Zr(2 ) ;Cp′=C9H6 ,M=Ti(3 ) ,Zr(4 ) ].通过元素分析、MS和 1 H NMR谱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并通过 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 1的晶体结构 .研究了在 MAO(甲基铝氧烷 )的助催化下 ,化合物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二氧桥连 不对称茂金属化合物 合成 结构 乙烯 柄型金属茂化合物 烯烃 聚合 催化剂 聚乙烯
下载PDF
多孔硅的微结构和发光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 康建勋 +1 位作者 陈飞明 胥爱军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38-41,共4页
阐述了多孔硅微结构及主要发光机制,并讨论了微结构研究与发光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制备及后处理工艺,纯化表面成分及状态。
关键词 多孔 发光机制 光致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结构
下载PDF
过渡金属表面有机官能团硅烷膜的研究——镍电极表面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的结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仁敖 陈惠 +1 位作者 刘国坤 任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50-1555,共6页
在镍电极表面制备了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 (γ APS)并对其形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镍电极表面有机官能团硅烷膜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结果表明氮、硅等元素在电极表面的存在 ,并且氨基在膜中有若干种存在方式 ,包括自由氨基和质子... 在镍电极表面制备了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 (γ APS)并对其形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镍电极表面有机官能团硅烷膜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结果表明氮、硅等元素在电极表面的存在 ,并且氨基在膜中有若干种存在方式 ,包括自由氨基和质子化的氨基 .通过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SERS)谱图的分析 ,发现与电极表面作用的吸附基团硅醇羟基和氨基发生了竞争吸附 ,它们及其邻近基团的拉曼谱峰随着电位的负移除了相对强度发生变化以外 ,还发生了一定的位移 ,这缘于吸附基团吸附的量和吸附取向随电极电位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界面结构 ;氨基不同存在方式之间也会随之发生转变 ,这一结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结果相符合 .原子力显微镜 (A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表面有机官能团烷膜 镍电极 表面γ-氨丙基三甲氧基烷膜 结构
下载PDF
多孔硅荧光谱双峰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松岩 何国荣 +3 位作者 陈小红 韩建军 林爱清 陈丽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采用阳极腐蚀法制备了多孔硅 (PS)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照片对其表面和结构做了分析 ,观察到多孔硅纳米尺寸的微结构 ;并进行了多孔硅层 (PSL )的光致发光谱 (PL)测量 ,观察到PL谱峰的”蓝移”和双峰现象 ,符合量子尺寸效应和发光中... 采用阳极腐蚀法制备了多孔硅 (PS)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照片对其表面和结构做了分析 ,观察到多孔硅纳米尺寸的微结构 ;并进行了多孔硅层 (PSL )的光致发光谱 (PL)测量 ,观察到PL谱峰的”蓝移”和双峰现象 ,符合量子尺寸效应和发光中心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红外吸收谱 量子效应 蓝移 结构 荧光光谱 双峰结构
下载PDF
硅基多孔氧化铝膜的AES多层结构分析和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俊辉 邹建平 +1 位作者 朱青 鲍希茂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将电子束蒸发在硅衬底(P型,〈100〉晶向,0-5 Ω·cm) 上厚度400 nm 、纯度99-99 %的铝膜,浸入具有中等溶解能力的15 wt% H2SO4 中,DC恒压60 V、恒温0 ℃条件下,进行多孔型过度阳极氧化... 将电子束蒸发在硅衬底(P型,〈100〉晶向,0-5 Ω·cm) 上厚度400 nm 、纯度99-99 %的铝膜,浸入具有中等溶解能力的15 wt% H2SO4 中,DC恒压60 V、恒温0 ℃条件下,进行多孔型过度阳极氧化处理,从而在Si 基上得到包含空隙层的多孔氧化铝膜.通过对样品TEM 平面形貌、SEM 横断面形貌观察以及AES深度剖析,研究了样品的多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多层结构 多孔氧化铝膜 氧化铝膜
下载PDF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和紫外光电子谱研究多孔硅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平海 侯晓远 +3 位作者 丁训民 贺仲卿 蔡卫中 王迅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首次使用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新腐蚀的多孔硅样品(PS)的电子结构.实验结果发现,从HREELS谱中能量损失阈值测得的多孔硅的能隙最可几值移到2.9eV左右,与文献报道的... 本文首次使用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新腐蚀的多孔硅样品(PS)的电子结构.实验结果发现,从HREELS谱中能量损失阈值测得的多孔硅的能隙最可几值移到2.9eV左右,与文献报道的光激发谱(PLE)的结果相近.UPS结果发现多孔硅费米能级到价带顶的距离不同于单晶硅,结合HREELS和UPS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多孔硅与硅界面的能带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电子结构 电子能量损失谱 紫外光电子谱
下载PDF
金属掺杂多孔硅薄膜的制备及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小菁 马书懿 +1 位作者 魏晋军 徐小丽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38-41,共4页
用电化学方法对多孔硅薄膜进行了金属掺杂.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金属掺杂增强了多孔硅的红光发射,氧化性金属掺杂还增强了多孔硅的蓝光发射,还原性金属掺杂却无此现象.红外吸收谱表明,金属掺杂多... 用电化学方法对多孔硅薄膜进行了金属掺杂.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适量的金属掺杂增强了多孔硅的红光发射,氧化性金属掺杂还增强了多孔硅的蓝光发射,还原性金属掺杂却无此现象.红外吸收谱表明,金属掺杂多孔硅后Si—O—Si键振动增强.XRD谱表明,氧化性金属掺杂后多孔硅的无定形程度增强.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为:红光增强是金属掺杂引入新的缺陷和硅、氧、金属间新的键态Si—Metal,Metal—O,Metal—Metal所致,而蓝光增强是无定形程度增强,应力增大和进一步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掺杂多孔 电化学 光致发光 X射线衍射 红外吸收
下载PDF
多孔硅的电化学形成及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乐欣 李志全 李葵英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采用自制的电解池用电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多孔硅,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阳极腐蚀参数。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多孔硅的微结构,分析并讨论了实验参数对多孔硅微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
关键词 多孔 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多孔硅的分形结构及其荧光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兰莉 翟保改 黄远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94-1598,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孔硅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孔硅具有分形特性,同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多孔硅的荧光特性与激发波长的依赖关系.激发光谱测量结果发现,当激发波长从650nm变到340nm时,荧光谱峰位从红端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多孔硅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孔硅具有分形特性,同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多孔硅的荧光特性与激发波长的依赖关系.激发光谱测量结果发现,当激发波长从650nm变到340nm时,荧光谱峰位从红端780nm连续蓝移到500nm.综合分析说明:正是由于多孔硅的分形微结构以及量子限制效应,导致了多孔硅的荧光特性随激发波长改变的物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分形结构 荧光 量子限制效应
下载PDF
多孔硅光致发光谱的多峰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向华 刘小兵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2,68,共3页
基于多孔光致发光的量子限制效应模型 ,研究了多孔硅发光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多孔硅光致发光谱呈多峰结构 。
关键词 多孔 光致发光 多峰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