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铂(Ⅱ)金属大环的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宇 陈茂文 +2 位作者 刘森坤 陈前进 张灯青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含有四苯乙烯(TPE)基团的铂(Ⅱ)金属大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在构建人工光捕获体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获得一种具有良好AIE性质的新型铂(Ⅱ)金属大环化合物,以4,4-二溴四苯乙烯为原料,经硝化反应得到化合物2... 含有四苯乙烯(TPE)基团的铂(Ⅱ)金属大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在构建人工光捕获体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了获得一种具有良好AIE性质的新型铂(Ⅱ)金属大环化合物,以4,4-二溴四苯乙烯为原料,经硝化反应得到化合物2,再将化合物2中硝基还原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与十二烷基酰氯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与4-乙炔基吡啶盐酸盐发生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四苯乙烯衍生物5。5与铂(Ⅱ)配体6进行[3+3]配位驱动自组装合成六边形铂(Ⅱ)金属大环化合物7,其结构经核磁、质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化合物7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02 nm;荧光光谱显示化合物7在水含量低于20%(体积分数,下同)的二甲基亚砜(DMSO)/水(H_(2)O)混合溶液中,荧光强度极低,当水含量增加到30%时,荧光强度大幅增加,表现出优异的AIE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驱动 自组装 四苯乙烯 铂(Ⅱ)金属大环 聚集诱导发光 合成
下载PDF
金属大环化合物基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佳宁 向中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397,共14页
作为燃料电池的关键反应,阴极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的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大量昂贵的铂基电催化剂提高反应动力学。然而,铂的价格昂贵、稀缺和耐久性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系统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发展廉价高活性的非贵... 作为燃料电池的关键反应,阴极电极上的氧还原反应(ORR)的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大量昂贵的铂基电催化剂提高反应动力学。然而,铂的价格昂贵、稀缺和耐久性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系统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发展廉价高活性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是实现燃料电池商业应用关键途径之一。大环化合物基催化剂以其独特的配位结构和高共轭化学性质发展迅速,被认为是铂基材料的潜在替代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金属大环化合物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发展和研究成果,着重探讨了金属大环化合物基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并概述了金属大环化合物基氧还原催化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金属大环化合物 非碳化 催化剂 电化学 燃料电池
下载PDF
八核茂铁鄄钌金属大环对钙离子的电化学和荧光识别(英文)
3
作者 蔡苹 李明雪 +2 位作者 段春迎 赵永刚 孟庆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The ruthenium un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redox-active molecular poly gon to assembly new Ru-Fc metallocycles (Compound 1), in which the redox active (ferrocene) and fluoresecent (ruthenium) signaling subunits are di... The ruthenium un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redox-active molecular poly gon to assembly new Ru-Fc metallocycles (Compound 1), in which the redox active (ferrocene) and fluoresecent (ruthenium) signaling subunits are directly attache d by the putative cation-binding sites. The compound 1 displayed high selectivit y for Ca2+ by electrochemical tests.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 a on titration of 1 with Ca2+, Li+, Na+, K+, Mg2+ or Ba2+ ion indicate the uniqu e ability of 1 to detect Ca2+ ions sel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铁 金属大环 电化学 荧光 识别
下载PDF
含双金属中心的双吡唑双齿桥联的八核金属大环的自组装
4
作者 黄海平 梅光泉 吴琼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94-396,共3页
通过3,3′,5,5′-四甲基-4,4′-联吡唑(Me4diPz)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硝酸钯(dmbpyPd(NO3)2)在水溶液中的自发去质子自组装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双金属中心的双吡唑双齿桥联的八核金属大环,采用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元素分析和... 通过3,3′,5,5′-四甲基-4,4′-联吡唑(Me4diPz)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硝酸钯(dmbpyPd(NO3)2)在水溶液中的自发去质子自组装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双金属中心的双吡唑双齿桥联的八核金属大环,采用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元素分析和分子结构模拟(CAChe 6.1.12)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吡唑 双齿桥联 金属中心 金属大环 自组装
下载PDF
锌基-有机金属大环荧光探针对谷胱甘肽生物分子的识别
5
作者 吴红梅 郭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00-2104,共5页
利用1 H NMR,ESI-MS,UV-Vis,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基于锌基-有机金属三元大环探针M-1对生物分子谷胱甘肽(GSH)的识别与传感。并且,通过研究识别过程中M-1与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的作用关系,确立了M-1对GS... 利用1 H NMR,ESI-MS,UV-Vis,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基于锌基-有机金属三元大环探针M-1对生物分子谷胱甘肽(GSH)的识别与传感。并且,通过研究识别过程中M-1与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的作用关系,确立了M-1对GSH的识别机理。结果表明,化合物M-1在H2O/DMF(1∶9,φ)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3+3]大环结构;紫外滴定光谱表明,向M-1中加入GSH后303nm处吸收峰强度增加,380nm处吸收峰强度减弱,在330nm处出现了一个等吸收点,紫外滴定和ESI-MS质谱证实了M-1能够1∶1包合GSH,平衡常数(log KGSH)为4.62±0.15。1 H NMR表明谷胱甘肽在M-1中的构型为组成谷胱甘肽的谷氨酸通过羧基与金属中心之间的静电作用深深地进入M-1空穴内部。荧光光谱表明,向M-1中加入GSH时,以330nm的光激发,发射波长从510nm红移至540nm,荧光强度增加1倍;加入半胱氨酸、谷氨酸时,荧光强度分别增加0.4倍和0.2倍;而加入甘氨酸时,荧光没有变化。综合上述结果证明了M-1空穴的限域作用及其底部三元环上的氨基和GSH上的巯基(半胱氨酸)间的氢键作用使M-1的电子构型发生转变,进而引起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生变化,实现了大环化合物M-1对生物分子谷胱甘肽的可视化、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达到3.0×10-6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有机金属大环 谷胱甘肽 荧光 识别
下载PDF
基于过渡金属大环分子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渴凡 吕芳 +1 位作者 韩娜 李彦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4-595,共12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还原二氧化碳(CO_(2)RR)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开发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是该技术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众多CO_(2)还原候选材料中,过渡金属卟啉、酞菁等大环分子化合物因具有结构明确和功能可... 利用电化学方法还原二氧化碳(CO_(2)RR)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开发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是该技术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众多CO_(2)还原候选材料中,过渡金属卟啉、酞菁等大环分子化合物因具有结构明确和功能可调等特点,在实现高效CO_(2)RR催化性能和探究结构-性能内在关系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过渡金属大环分子催化剂电化学CO_(2)还原制备碳一(C_(1))产物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重点讨论了不同改性策略及电解池设计对于生成一氧化碳的选择性、稳定性、单位催化活性以及电流密度等性能的影响.随后,探讨了分子催化剂在生成甲醇和甲烷等多电子还原产物的催化潜力.最后,聚焦该材料体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 过渡金属大环分子 π-π共轭 C_(1)产物
原文传递
大环化学的回顾与发展新动向
7
作者 张来新 杨琼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5-53,共9页
叶绿素和血红素等是众所周知的天然大环化合物,但人工合成的大环化合物却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科学。自1967年Pedersen首先合成冠醚以来,大环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当今研究的内容包括冠醚化学、超分子化学、主—客体化学、仿生... 叶绿素和血红素等是众所周知的天然大环化合物,但人工合成的大环化合物却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科学。自1967年Pedersen首先合成冠醚以来,大环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当今研究的内容包括冠醚化学、超分子化学、主—客体化学、仿生化学、分子工程学、金属杂冠醚化合物、类芳香金属大环化合物、巴基球(足球烯)化学、卟啉化学、环糊精化学等。它不仅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成为包括有机、无机、分析、物化、催化、高分子、生化以及药物化学等等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同时与生命科学、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已迅速发展成一个非常时兴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金属大环化合物 回顾与发展 超分子化学 杯芳烃 冠醚化合物 糊精 金属离子 足球烯 客体化
下载PDF
含有冠醚及偶氮苯基团的铂基菱形大环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炎 郭大政 +5 位作者 李素婉 李曼 陈茂文 李一诺 张榜瑞 张灯青 《合成化学》 CAS 2022年第11期881-887,共7页
亚硝基苯与对氨基苯甲醇反应生成偶氮苯衍生物2,衍生物2经溴代反应得到化合物3和3,5-二溴苯酚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与4-乙炔基吡啶盐酸盐发生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5。以3,6-二溴-9,10-菲醌为原料,先后经还原反... 亚硝基苯与对氨基苯甲醇反应生成偶氮苯衍生物2,衍生物2经溴代反应得到化合物3和3,5-二溴苯酚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与4-乙炔基吡啶盐酸盐发生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5。以3,6-二溴-9,10-菲醌为原料,先后经还原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7,化合物7与四(三乙基磷)铂反应生成有机金属铂配体8。化合物5和化合物8通过配位驱动自组装方法合成铂基菱形大环化合物1,其结构经核磁、质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驱动 自组装 铂配体 冠醚 偶氮 金属大环 合成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电氧化催化剂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胜洲 董新法 林维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6-470,共5页
概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电氧化催化剂最近的一些研究情况。电化学沉积法和采用有机金属前驱体、有机溶剂中还原金属化合物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催化剂组成、分布、颗粒大小 ;铂 -金属大环化合物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很... 概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电氧化催化剂最近的一些研究情况。电化学沉积法和采用有机金属前驱体、有机溶剂中还原金属化合物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催化剂组成、分布、颗粒大小 ;铂 -金属大环化合物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 电氧化催化剂 电化学沉积法 金属大环化合物 金属碳化物 钙钛矿氧化物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致远 宋世栋 刘建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3,共6页
催化剂的研究对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成本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PEMFC中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发低铂含量合金电催化剂,无铂金属大环螯合物,以及其他具有同时可传导电子... 催化剂的研究对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成本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PEMFC中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发低铂含量合金电催化剂,无铂金属大环螯合物,以及其他具有同时可传导电子和质子能力的新型聚合物或带有吡啶形式N原子的碳化微孔聚合物为载体的催化剂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极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金属大环配合物 聚合物载体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冉洪波 李兰兰 +1 位作者 李莉 魏子栋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9-125,共7页
综述了近几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主要的阳极抗CO催化剂铂系合金催化剂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简介,其中Pt-Mo、Pt-WO3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抗CO的阳极催化剂。另外,多组分催化剂是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综述了近几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主要的阳极抗CO催化剂铂系合金催化剂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简介,其中Pt-Mo、Pt-WO3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抗CO的阳极催化剂。另外,多组分催化剂是比较有希望的研究方向。对阴极催化剂中的铂系合金、过渡金属、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特别是钙钛石型氧化物等催化剂的性能和发展现状也作了简单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金属大环化合物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税安泽 夏海斌 +3 位作者 刘平安 曾令可 王慧 程小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85-287,共3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是影响该类电池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从铂基合金催化剂,铂-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剂,导电聚合物为载体的复合催化剂,以及非贵金属催化剂四方面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金属大环化合物 复合催化剂
下载PDF
含半夹心铱/铑/钌结构基元的离散型金属环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金宝 李鹏 姚子健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由于离散型金属环状化合物在主客体化学、气体吸附、分子识别及催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构筑新型金属环状化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成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中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具有半夹心结构的钌、铱和铑... 由于离散型金属环状化合物在主客体化学、气体吸附、分子识别及催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构筑新型金属环状化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成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中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具有半夹心结构的钌、铱和铑有机金属单元在形成金属环状化合物时具有以下的优势:增强了化合物的溶解性,屏蔽住金属的一半以减少反应的复杂性,易于修饰得到不同结构的产物.综述了近年来以半夹心结构的钌、铱和铑结构基元的离散型金属框架化合物的组装合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 半夹心 铱/铑/钌 金属大环
原文传递
多组分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14
作者 卢瑶瑶 石鋆槿 +4 位作者 杨棋 王仲燕 于永鑫 于涛 林琳 《化工管理》 2023年第29期46-48,63,共4页
文章利用苯并咪唑(BiB)和氯冉酸(CA)作为配体,通过与[Cp^(*)RhCl_(2)]_(2)反应得到双核化合物[Cp^(*)_(2)Rh_(2)(μ-BiB)]Cl_(2)和[Cp^(*)_(2)Rh_(2)(μ-CA)]Cl_(2),并通过分步配位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四核、六核的有机金属环状和三棱... 文章利用苯并咪唑(BiB)和氯冉酸(CA)作为配体,通过与[Cp^(*)RhCl_(2)]_(2)反应得到双核化合物[Cp^(*)_(2)Rh_(2)(μ-BiB)]Cl_(2)和[Cp^(*)_(2)Rh_(2)(μ-CA)]Cl_(2),并通过分步配位合成法,合成了一系列四核、六核的有机金属环状和三棱柱状化合物。此外,通过引入客体分子蒽和三亚苯与主体结构发生D-A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分别得到了相应的主客体有机金属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半夹心结构 有机金属大环化合物 主客体化合物
下载PDF
Transition metal-nitrogen sites for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被引量:4
15
作者 Chengcheng Yan Long Lin +1 位作者 Guoxiong Wang Xinhe Bao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7,共15页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CO2RR)powered by renewable electricity has emerg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CO2 conversion,making it possible to realize a carbon‐neutral cycle.Highly efficient,robus...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CO2RR)powered by renewable electricity has emerg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CO2 conversion,making it possible to realize a carbon‐neutral cycle.Highly efficient,robust,and cost‐effective catalysts are highly demanded for the near‐futur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CO2RR.Previous studies on 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nitrogen(M‐Nx)sites constituted of earth abundant elements with maximum atom‐utilization efficiency have demonstrated their performance towards CO2RR.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on a variety of M‐Nx sites‐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centered macrocyclic complexes,metal organic frameworks,and M‐Nx‐doped carbon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O2RR,including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The roles of metal centers,coordinated ligands,and conductive supports on the intrins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together with the importance of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The mechanisms of CO2RR over these M‐Nx‐containing materials are presented to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efficient catalysts towards CO2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Metal‐nitrogen sites Metal‐nitrogen containing macrocyclic complexe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Carbon material doped with metal‐nitrogen sites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旭光 邢巍 +1 位作者 唐亚文 陆天虹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21-527,共7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功率密度高 ,燃料甲醇价格低廉、储存和携带方便 ,特别适合作为电动车和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 ,是目前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 40年来DMFC阴极电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并针对目前严重影响DMFC...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功率密度高 ,燃料甲醇价格低廉、储存和携带方便 ,特别适合作为电动车和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 ,是目前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 40年来DMFC阴极电催化剂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并针对目前严重影响DMFC性能的“甲醇透过”问题 ,阐述了研制耐甲醇阴极电催化剂的重要性 ,讨论了今后DMFC阴极电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阴极 电催化剂 氧还原 铂催化剂 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剂
原文传递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Growth of Wheat Cultivated in Soil Amended with Digestate from Biogas Production
17
作者 Liliana PAMPILLON-GONZALEZ Marco LUNA-GUIDO +5 位作者 Victor Manuel RUIZ-VALDIVIEZO Olivia FRANCO-HERNANDEZ Fabign FERNANDEZ-LUQUENO Oetavio PAREDES-LOPEZ Gerardo HERNANDEZ Luc DENDOOV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Digestate, the product obtained after anaerobic digestion of organic waste for biogas production, is rich in plant nutrients and might be used to fertilize crops. Wheat (Triticum spp. L.) was fertilized with digesta... Digestate, the product obtained after anaerobic digestion of organic waste for biogas production, is rich in plant nutrients and might be used to fertilize crops. Wheat (Triticum spp. L.) was fertilized with digestate, urea, or left unfertilized and cultivated in the greenhouse for 120 d.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ses (carbon dioxide (CO2),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0)) were monitored and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at harvest. The digestate was characterized for heavy metals, pathogens, and C and N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in an aerobic incubation experiment. No Salmonella spp., Shigella spp., or viable eggs of helminths were detected in the digested pig slurry, but the number of faecal coliforms was as high as 3.6 ~ 104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g-1 dry digesta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did not surpass the upper limits established by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After 28 d, 17% of the organic C (436 g kg-1 dry digestate) and 8% of the organic N (6.92 g kg-1 dry digestate) were mineralized. Emissions of CO2 and CH4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ertilization in the wheat-cultivated soil, but digest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umulative N20 emission by 5 times compared to the urea-amended soil and 63 times compared to the uncultivated unfertilized soil.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digestate was nutrient rich and low in heavy metals and pathogens, and did not affect emissions of CH4 and CO2 when applied to a soil cultivated with wheat, but increased emission of N20. Key Words: biodigester, C and N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faecal coliform, heavy metal, pathogen, pig slur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gester C and N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faecal coliform heavy metal PATHOGEN pig slur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