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盐催化剂对木粉半焦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艳琴 阴秀丽 +6 位作者 吴创之 汪丛伟 谢建军 周肇秋 许洁 王凤旵 马隆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85-1390,共6页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几种金属盐(K、Na、Ca、Mg、Fe)对杉木粉半焦CO_2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的研究;利用XRD和SEM技术对半焦样品的碳化程度、晶相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5种金属盐均提高了半焦样品的反应活性;且反应活性指标...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几种金属盐(K、Na、Ca、Mg、Fe)对杉木粉半焦CO_2催化气化反应特性的研究;利用XRD和SEM技术对半焦样品的碳化程度、晶相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5种金属盐均提高了半焦样品的反应活性;且反应活性指标显示其催化效果顺序为K>Na>Ca>Fe>Mg。XRD结果显示:Na和Ca在制焦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晶相结构;Mg增强了半焦中碳的有序化程度。SEM结果表明:5种金属盐均在半焦表面形成了"斑点"状的活化中心点且在碱金属半焦的部分表面观测到疏松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粉半焦 CO2气化 金属盐催化剂 XRD SEM
下载PDF
几种金属盐催化剂对苯甲醛肟重排生成苯甲酰胺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华 卢琼琼 马荣萱 《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64-67,共4页
考察了SnCl2,CdCl2,Cr(CH3COO)3,Cr(NO3)3四种金属盐对苯甲醛肟重排生成苯甲酰胺反应的催化作用;以SnCl2作为模型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SnCl2对苯甲醛肟重排生... 考察了SnCl2,CdCl2,Cr(CH3COO)3,Cr(NO3)3四种金属盐对苯甲醛肟重排生成苯甲酰胺反应的催化作用;以SnCl2作为模型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SnCl2对苯甲醛肟重排生成苯甲酰胺反应的催化效率最高;最佳反应条件为:n(SnCl2)∶n(苯甲醛肟)=2∶5,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9h,相应的苯甲酰胺产率达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盐催化剂 苯甲醛肟 重排 苯甲酰胺 催化作用
下载PDF
金属盐催化剂对气体甲醛与纤维素及其模型化合物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扈艳红 吴书泓 《木材工业》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无机金属盐催化剂作用下 ,气体甲醛与棉纤维、微晶纤维素、纤维二糖和木聚糖的反应。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种类、浓度、反应时间以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的分子体积、空间位阻等对反应都有重要影响。相同条件下 ,气体甲醛与微晶... 本文研究了在无机金属盐催化剂作用下 ,气体甲醛与棉纤维、微晶纤维素、纤维二糖和木聚糖的反应。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种类、浓度、反应时间以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的分子体积、空间位阻等对反应都有重要影响。相同条件下 ,气体甲醛与微晶纤维素的反应性高于棉纤维 ,而纤维素的模型化合物纤维二糖与气体甲醛可发生交联反应 ,生成多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盐催化剂 甲醛 纤维素 交联反应 甲酰化
下载PDF
基于金属盐助催化剂的秸秆纤维素稀酸水解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伯永科 崔海信 +1 位作者 刘琪 蔡鸿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9期435-438,共4页
为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寻求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运用稀酸水解法对秸秆纤维素进行水解实验研究。该文基于自行设计的高温高压反应装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硫酸浓度、秸秆粉碎度及金属盐助催化... 为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寻求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途径,运用稀酸水解法对秸秆纤维素进行水解实验研究。该文基于自行设计的高温高压反应装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硫酸浓度、秸秆粉碎度及金属盐助催化剂种类与浓度四种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铬、氯化亚铁、氯化铜、氯化锌四种金属盐助催化剂均提高纤维素稀酸水解效率,并得出了四种助催化剂稀酸水解纤维素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2%、粉碎度60目、氯化亚铁浓度1%。实验结果为秸秆纤维素稀酸水解规模化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稀酸水解 金属催化剂 还原糖
下载PDF
碱金属醋酸盐催化合成高线型聚苯硫醚 被引量:2
5
作者 衡林 杨永彬 刘建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4-569,共6页
以结晶硫化钠和对二氯苯为原料,采用碱金属醋酸盐催化剂合成高线型聚苯硫醚(PPS)树脂,考察了碱金属醋酸盐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PS产品进行表征对PPS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通过FTIR、拉曼光谱分析、DSC、TG和DTG... 以结晶硫化钠和对二氯苯为原料,采用碱金属醋酸盐催化剂合成高线型聚苯硫醚(PPS)树脂,考察了碱金属醋酸盐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PS产品进行表征对PPS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通过FTIR、拉曼光谱分析、DSC、TG和DTG等表征方法对PPS产品进行表征,并对PPS产品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67℃、分段反应时间为预聚合60 min、二段聚合180 min、催化剂与硫化钠摩尔比为0.48时,产品的MFR较低,达到了纺丝级PPS产品质量指标。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品具有PPS链段特征,结构均一,有氯封端的大分子存在,无双硫键存在,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布较窄,产品较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绝缘性能和阻燃性能,多项性能指标均高于行业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钠 对二氯苯 线型聚苯硫醚 亲核取代反应 金属醋酸催化剂
下载PDF
烯烃氧化和氨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6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4年第9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锑酸基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制备 丙烯腈 烯烃氧化反应 氨氧化反应
下载PDF
亚铁离子催化棉纤维常压两段酸水解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申曙光 韩勇 陈春晓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7,共5页
以脱脂棉作为纤维素模型物,以总还原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纤维素常压两段酸水解的基础上,对FeSO4·7H2O助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对浓硫酸质量分数、酸固比(ml/g,下同)、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水固比(质量比,下同)、助催化剂添加量6个... 以脱脂棉作为纤维素模型物,以总还原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在纤维素常压两段酸水解的基础上,对FeSO4·7H2O助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对浓硫酸质量分数、酸固比(ml/g,下同)、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水固比(质量比,下同)、助催化剂添加量6个水解条件进行分析。单因素试验表明,当浓硫酸质量分数为60%、预处理温度为60℃、预处理时间为3h、酸固比为12∶1、水固比为180∶1、助催化剂添加量为0.23%时,水解效果较好,总还原糖得率可达15.18%。与未添加催化剂的常压两段酸水解相比,添加催化剂后,Fe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纤维素的水解,并能有效抑制葡萄糖的降解,总还原糖得率可提高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脱脂棉 酸水解 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熔融酯交换法合成氢化双酚A型聚碳酸酯 被引量:2
8
作者 鲁文芳 张明 吴国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8-872,共5页
以氢化双酚A为反应单体,通过与碳酸二苯酯熔融酯交换成功合成了氢化双酚A型聚碳酸酯,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及其浓度、单体配比、酯交换时间、缩聚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分子量、分子结构、热性能及外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化双酚A因二... 以氢化双酚A为反应单体,通过与碳酸二苯酯熔融酯交换成功合成了氢化双酚A型聚碳酸酯,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及其浓度、单体配比、酯交换时间、缩聚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品分子量、分子结构、热性能及外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化双酚A因二级醇的弱碱特性,在酯交换反应中难以解离成亲核试剂,导致其反应活性较双酚A低;与其他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催化剂相比较,LiCl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01%,碳酸二苯酯和氢化双酚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1,且酯交换反应时间为2 h,缩聚温度为250℃时,合成的氢化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_n)可达1.12×10~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0℃,且色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双酚A 聚碳酸酯 熔融酯交换 金属盐催化剂
下载PDF
一种高邻位苯醚型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沐霖 胡茂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19,共3页
在弱酸性条件下以一种二价金属盐为催化剂合成高邻位苯醚型酚醛树脂,并采用改性剂调节树脂的固化时间以适应成型工艺要求,用该树脂制作的无氨模塑料改善了粘辊粘模的缺陷,经检测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都达到相关行业标准,能够满足市场使用... 在弱酸性条件下以一种二价金属盐为催化剂合成高邻位苯醚型酚醛树脂,并采用改性剂调节树脂的固化时间以适应成型工艺要求,用该树脂制作的无氨模塑料改善了粘辊粘模的缺陷,经检测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都达到相关行业标准,能够满足市场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邻位苯醚型酚醛树脂 无氨模塑料 改性剂 二价金属盐催化剂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Transition Metal-Based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
10
作者 LUO Hongxia CHEN Jun YANG Jianping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4期333-348,共16页
The accumulation of excessive nitrate in the atmosphere not only jeopardizes human health but also disrupts the balance of the nitrogen cycle in the ecosystem.Among various nitrate removal technologies,electrocatalyti... The accumulation of excessive nitrate in the atmosphere not only jeopardizes human health but also disrupts the balance of the nitrogen cycle in the ecosystem.Among various nitrate removal technologies,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eNO_(3)RR)has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its advantages of being eco-friendly,easy to operate,and controllable und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 renewable energy as the driving force.Transition metal-based catalysts(TMCs)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lectrocatalysis due to their abundant reserves,low costs,easy-to-regulat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considerabl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In addition,TMC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erms of the kinetics of the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the moderate adsorption energy of nitrogen-containing species and the active hydrogen supply capacity.Based on this,this review firstly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two main reduction products(N_(2)and NH_(3))of eNO_(3)RR,and reveals the basic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nitrate cataly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Secondly,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irection of eNO_(3RR)with four types of TMCs,Fe,Co,Ni and Cu,and unveils the interfacial modulation strategies of Fe,Co,Ni and Cu catalysts for the activity,reaction pathway and stability.Finally,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opportunities are proposed for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O_(3)RR.This review provide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exploring cost-effective TMCs to replace high-cost noble metal catalysts(NMCs)for eNO_(3)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 transition metal-based catalyst(TMC) reaction mechanism nitrogen cyc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