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碳笼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Ⅰ)──Ti_8C_(12)^++CH_3I→Ti_8C_(12)^+──I+CH_3·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茂发 封继康 +3 位作者 田维全 李志儒 黄旭日 孙家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51-1853,共3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对反应Ti8C12++CH3I→Ti8C12+-I+CH3·进行了理论研究,对Ti8C12+只能与一个卤素原子(1)结合的实验事实给予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金属碳笼 Metcars 从头算 碘甲烷
下载PDF
金属碳笼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韩辉云 王保如 +3 位作者 高立民 何温 史瑞民 谢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593-598,共6页
金属碳笼是继笼状结构C60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明星团簇".人们对它的几何拓扑结构和电子结构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概述了金属碳笼的稳态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学特性以及金属碳笼生长模式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金属碳笼作为储氢材... 金属碳笼是继笼状结构C60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明星团簇".人们对它的几何拓扑结构和电子结构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概述了金属碳笼的稳态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学特性以及金属碳笼生长模式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金属碳笼作为储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碳笼 稳态结构 电子结构 光谱学特性 生长机理
下载PDF
金属碳笼(Met-Cars)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 Ⅱ.Ti_8C_(12)与H_2O,C_2H_4生成Ti_8C_(12)(H_2O)_8和Ti_8C_(12)(C_2H_4)_4反应的ab initio研究
3
作者 封继康 葛茂发 +2 位作者 田维全 李志儒 黄旭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631-635,共5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Ti_8C_(12)分别与H_2O,C_2H_4作用形成Ti_8C_(12)(H_2O)_8,Ti_8C_(12)(C_2H_4)_4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Ti_8C_(12)(H_2O)_8中,电子由H_2O向Ti_8C_(12)转移,在Ti_8C_(12)(C_2H_4)_4中,电子由Ti_8C_(12)向C...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Ti_8C_(12)分别与H_2O,C_2H_4作用形成Ti_8C_(12)(H_2O)_8,Ti_8C_(12)(C_2H_4)_4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Ti_8C_(12)(H_2O)_8中,电子由H_2O向Ti_8C_(12)转移,在Ti_8C_(12)(C_2H_4)_4中,电子由Ti_8C_(12)向C_2H_4转移.从Ti_8C_(12)生成Ti_8C_(12)(H_2O)_8能量降低,稳定性增加,生成Ti_8C_(12)(C_2H_4)_4能量升高,稳定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12(H2O)8 Ti8C12(C2H4)4 金属碳笼 从头算
下载PDF
金属碳笼
4
作者 封继康 《大学化学》 CAS 1995年第5期21-25,40,共6页
概要地综述了碳笼物理化学的新进展:金属碳笼(Metallo-Carbohedrenes),包括金属碳笼在实验上的发现、结构和稳定性、生长机理、化学反应性质等。
关键词 金属碳笼 结构 稳定性 生长机理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空心碳纳米笼的结构调控与锂硫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家伟 焦柳 +5 位作者 程雪怡 陈光海 吴强 王喜章 杨立军 胡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6-902,共7页
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低成本与环境友好等优点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但实际应用仍受硫的利用率偏低、穿梭与极化效应严重等问题的制约.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前体, 通过单宁酸蚀刻ZIF8、ZIF67和ZIF8@ZIF67@ZIF8颗粒产生空... 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低成本与环境友好等优点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但实际应用仍受硫的利用率偏低、穿梭与极化效应严重等问题的制约. 本研究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前体, 通过单宁酸蚀刻ZIF8、ZIF67和ZIF8@ZIF67@ZIF8颗粒产生空心内腔, 再经热解与碳化处理制得了粒径相近、笼壁组成与结构不同的三种空心碳纳米笼. 填充硫后用作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 ZIF8@ZIF67@ZIF8衍生的碳纳米笼展现出最优的性能, 在0.1 C时放电比容量达到1010 mAh•g^(-1), 在1 C时仍可保留664 mAh•g^(-1);在0.5 C下循环300圈后仍可保留492 mAh•g^(-1), 显著优于ZIF8与ZIF67衍生的碳纳米笼对比样. 前者优异的性能源于其特殊的笼壁结构与组成: 前体中Co的存在可提高其导电性, Zn物种的蒸发带来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介孔, 有利于硫的填充以及Co物种与活性硫物种的接触及催化转化, 从而有效地抑制穿梭与极化效应, 提高正极中硫的利用率, 表现出更优的锂硫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纳米 电催化 限域效应
原文传递
C_(40),C_(40)^+,Nb@C_(40)^+,NbC_(39)^+,Nb@C_(40)H_4^+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葛茂发 封继康 +4 位作者 崔勐 王素凡 田维全 黄旭日 李志儒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063-1069,共7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C_(40),C_(40)^+,Nb@C_(40)^+,NbC_(39)^+,Nb@C_(40)H_4^+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C_(28)一样,C_(40)(T_d)基态也为~5A_2态,笼骨架上具有四个悬挂键.计算结果表明C_(40)和C_(40)^+比NbC_(39)^+和Nb@C_(40)^...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C_(40),C_(40)^+,Nb@C_(40)^+,NbC_(39)^+,Nb@C_(40)H_4^+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C_(28)一样,C_(40)(T_d)基态也为~5A_2态,笼骨架上具有四个悬挂键.计算结果表明C_(40)和C_(40)^+比NbC_(39)^+和Nb@C_(40)^+稳定,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40衍生物 量子化学 金属碳笼
下载PDF
C_(40)、Nb@C_(40)^+、La@C_(40)^+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葛茂发 封继康 +1 位作者 田维全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2023-2025,共3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C40、Nb@C_(40)^+、La@C_(40)^-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C40最稳定构型具有D_2对称性.La和Nb原子内含于C40笼中,形成金属夹心碳宪Nb@C_(40)、^+La@C_(40_^+.C40结合能大于M@C+40(M=Nb,La).
关键词 C40 电子结构 40 40 40 金属碳笼
下载PDF
Ti_8C_(12)H_8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旭日 杨成 +2 位作者 孙家钟 封继康 葛茂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预测了Ti_8C_(12)H_8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分析讨论了该簇的成键和化学反应性质.
关键词 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从头算 Metcars 金属碳笼
下载PDF
Ti_nC_(2n)(n=1~6)分子簇的量子化学从头算研究
9
作者 封继康 葛茂发 +2 位作者 李志儒 杨成 孙家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880-883,共4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Ti_nC_(2n)(n=1~6)分子簇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这些Ti_nC(2n)分子簇以TiC_2为结构单元,通过C—C或Ti—C键进一步连接而逐渐长大.研究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并说明Metcars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金属碳笼 生长机理 从头算 Metcars
下载PDF
Ca@C_(74)的结构、电子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10
作者 程红 封继康 +3 位作者 任爱民 刘建军 张刚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76-879,共4页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LYP/3-21G)研究了Ca@C_(74)的稳定几何构型,并用ZINDO系列方法对Ca@C_(74)的电子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Ca@C_(74)的稳定性较C_(74)增强,碳笼向外扩展.离域范围扩大,且其光谱吸收峰...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LYP/3-21G)研究了Ca@C_(74)的稳定几何构型,并用ZINDO系列方法对Ca@C_(74)的电子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Ca@C_(74)的稳定性较C_(74)增强,碳笼向外扩展.离域范围扩大,且其光谱吸收峰较C_(74)向短波方向移动,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较C_(74)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74 结构 电子光谱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金属碳笼 密度泛函
下载PDF
[(CO)_2(C_5H_5)Fe]_2C_(60)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相 高忆慈 +2 位作者 苏中兴 王尧宇 史启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74-1176,共3页
The first binuclear iron fullerene derivative of(η 2 C 60 )[Fe(CO) 2(C 5H 5)] 2 , which was yellow brown and sensitive to air and moistur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with C 60 in benz... The first binuclear iron fullerene derivative of(η 2 C 60 )[Fe(CO) 2(C 5H 5)] 2 , which was yellow brown and sensitive to air and moistur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with C 60 in benzene under an atmosphere of dried nitrogen using conventional Schlenk techniques an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using elementary analysis and IR, 1H NMR, 13 C NMR and XPS spectra.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title compound indicates the disappearance of ν CO at 1 760 cm -1 for bridge carbonyl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only terminal CO lying at a higher wave number than that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which reveals the electron deficient behavior of C 60 . And the important 1H, 13 C NMR chemical shift and XPS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 C 60 and its novel complex along with their relative assignments are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铁配合物 金属有机配合物 60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