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氨在金属纳米粉制备中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化桂 曾京辉 +3 位作者 余华明 张幼娟 梁家和 钱逸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2-726,共5页
通过UV、XRD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联氨在同Fe(II) 、Co(II) 、Ni(II) 反应制备金属纳米粉的行为. 认为在乙醇- 水体系中, 水合肼还原Co(II) 、Ni(II) 的反应是经过配合催化, 还原Fe(II) ... 通过UV、XRD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联氨在同Fe(II) 、Co(II) 、Ni(II) 反应制备金属纳米粉的行为. 认为在乙醇- 水体系中, 水合肼还原Co(II) 、Ni(II) 的反应是经过配合催化, 还原Fe(II) 的反应是经过表面催化和高压诱导. 用水合肼对钴、镍纳米粉进行铁的包覆, 以及有钴、镍存在下的岐化分解都是表面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氨 催化 金属纳米粉 制备
下载PDF
激光复合加热制备金属纳米粉体材料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长生 胡木林 +2 位作者 胡军辉 王爱华 Wang Aihua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激光复合加热制备金属和合金纳米粉体材料 ,具有能量利用率高 ,工艺参数可调、产品质量可控、适应面广等特点。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在加热功率相同的条件下 ,不同受热金属的温度分布曲线差异较大 ;改变激光和感应热源的输入功率 ,... 激光复合加热制备金属和合金纳米粉体材料 ,具有能量利用率高 ,工艺参数可调、产品质量可控、适应面广等特点。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在加热功率相同的条件下 ,不同受热金属的温度分布曲线差异较大 ;改变激光和感应热源的输入功率 ,可以改变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通过调节温度分布曲线和系统环境压力 ,可以改变激光复合加热蒸发区域的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粉体材料 温度分布 制备 激光加热
下载PDF
Mg、Al、Zn、Fe金属纳米粉和微米粉热重行为和燃烧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美荣 李艳艳 +1 位作者 崔淑敏 张治军 《河南科学》 2010年第7期778-782,共5页
考察了通过多种方法分别制备的Mg、Al、Zn、Fe活泼金属纳米粉的热重行为、燃烧热等性能,并和相应的金属微米粉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金属纳米粉(Fe、Zn、Al、Mg)比相应微米金属粉反应活性强,更容易被氧化或燃烧,且易被氧化或燃烧完全,但是... 考察了通过多种方法分别制备的Mg、Al、Zn、Fe活泼金属纳米粉的热重行为、燃烧热等性能,并和相应的金属微米粉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金属纳米粉(Fe、Zn、Al、Mg)比相应微米金属粉反应活性强,更容易被氧化或燃烧,且易被氧化或燃烧完全,但是纳米金属粉的金属含量低于微米金属粉;纳米金属粉的燃烧热值略大于金属微米粉,但是由于纳米铝粉含有氢氧化铝,其燃烧热值低于微米铝粉;纳米金属粉和微米金属粉都可以增加煤油的燃烧热值,但是纳米金属粉更容易分散到煤油里,燃烧以后不会象微米金属那样有结块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Zn、Fe 金属纳米粉 热重行为 燃烧热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粉体钝化设备和工艺研发
4
作者 夏天 《中国科技信息》 2019年第3期95-96,共2页
金属纳米粉体具有常规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异性能,已经应用于航天、军工、化工、新材料等各个领域。但由于纳米粉体比表面积大、活性高,使用中易氧化、燃烧,存储中易团聚和晶粒增长,为方便金属纳米粉体的具体应用,研制开发了金属纳米粉钝... 金属纳米粉体具有常规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异性能,已经应用于航天、军工、化工、新材料等各个领域。但由于纳米粉体比表面积大、活性高,使用中易氧化、燃烧,存储中易团聚和晶粒增长,为方便金属纳米粉体的具体应用,研制开发了金属纳米粉钝化设备和钝化工艺。该设备采用气相沉积(反应)法与机械混合法相结合实现某些金属纳米粉体的钝化,具有粉体钝化均匀、反应速度可调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粉 纳米粉 钝化工艺 化设备 研发 反应速度 机械混合法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甘肃研制出十余种金属纳米粉体及其制备装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忠模 《功能材料信息》 2004年第3期56-56,共1页
据报道,兰州大学不久前研制出“约束弧等离子体制备金属纳米粉体装置”。该装置就是运用高频和直流放电技术,通过等离子体大功率稳定放电,对混合气体产生的高温热等离子体进行空间约束,从而形成高温、高电离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热等离... 据报道,兰州大学不久前研制出“约束弧等离子体制备金属纳米粉体装置”。该装置就是运用高频和直流放电技术,通过等离子体大功率稳定放电,对混合气体产生的高温热等离子体进行空间约束,从而形成高温、高电离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热等离子体,最后加上低温收集装置便实现了超高温和低温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粉 制备方法 生产装置 直流放电技术 等离子体 温度
下载PDF
脉冲放电高能转化制备纳米粉体(英文)
6
作者 末松久幸 村井啓一 +4 位作者 床井良徳 鈴木常生 中山忠親 江偉華 新原晧一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39-947,共9页
综合介绍了脉冲电流通过细金属丝放电(pulsed wire discharge,PWD)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讨论了影响纳米粉体,特别是晶粒尺寸的因素,以防止形成亚微米颗粒。因为达到电压峰值的丝的沉积能相当于丝的汽化能,因此,能夠计算出沉积能孀潘... 综合介绍了脉冲电流通过细金属丝放电(pulsed wire discharge,PWD)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讨论了影响纳米粉体,特别是晶粒尺寸的因素,以防止形成亚微米颗粒。因为达到电压峰值的丝的沉积能相当于丝的汽化能,因此,能夠计算出沉积能孀潘┘拥哪芰吭黾樱逖沽档停橹?气体的热扩散率增大,晶粒尺寸变小。在惰性气氛中,釆用PWD工艺,由金属蒸气急冷可制备金属粉体。如果介质气体变为氧气或者氨气,就能制备氧化物、氮化物纳米粒子。要制备双金属合金、双氧化物或氮化物纳米粒子就必需采用双金属丝和不同的介质气体。采用PWD工艺,在有机气体或烟气中,能制备电磁屏蔽和导电浆料和其它用途的钝化纳米粒子。采用丝输送器而实现大量生产纳米粉体的PWD工艺一个实例证明了PWD工艺生产纳米粉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脉冲放电 脉冲能量 钝化金属纳米粉 导电膏
下载PDF
金属/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7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5年第6期48-48,共1页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在美国火箭防御部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它是将导电性的金属纳米颗粒埋藏于柔软的合成橡胶内的柔性材料,被称做“金属橡胶”,这种材料可被拉伸达3倍的长度,保持导电性的状态,并可回复...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在美国火箭防御部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它是将导电性的金属纳米颗粒埋藏于柔软的合成橡胶内的柔性材料,被称做“金属橡胶”,这种材料可被拉伸达3倍的长度,保持导电性的状态,并可回复原来形状。这种金属橡胶是采取低温静电自组合(ESA)法,用金属纳米粉与合成橡胶层状组合制得。这种材料即使只含有百万分之几的金属,也能保持其高度的导电性。指出用这种复合材料制做的电刺激人造活体可用来取代电动机、电磁铁以及其他致动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金属纳米颗粒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合成橡胶 金属橡胶 金属纳米粉 导电性 研制成功 基金项目 柔性材料
下载PDF
金属纳米材料项目合作或融资
8
《新材料产业》 2004年第3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金属纳米材料 北京中康达超微技术应用研究所 生产机理 SNH型电弧法 金属纳米粉 SNB型电爆法
下载PDF
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级铜粉及镍-磷粉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宏 旷亚非 +2 位作者 周海晖 罗胜联 陈金华 《电镀与精饰》 CAS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以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金属粉末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酸性化学镀镍体系和以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体系中 ,用氯化钯作为反应催化剂 ,并添加合适的分散剂 ,则可制得直径为 5~ 1 0 nm的镍 -磷非晶态粉末... 研究了以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金属粉末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酸性化学镀镍体系和以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体系中 ,用氯化钯作为反应催化剂 ,并添加合适的分散剂 ,则可制得直径为 5~ 1 0 nm的镍 -磷非晶态粉末和直径为 2 0 0~ 30 0 nm的铜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方法 制备 纳米 铜粉 镍-磷粉 金属纳米粉
下载PDF
多项“万能”纳米技术初步实现产业化
1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4年第6期67-67,共1页
中国科研人员运用纳米材料、等离子体、真空、机电一体化等综合技术。研究成功了可以制遭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纳米材料,并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万能”纳米技术。兰州大学等离子体与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闫鹏勋教授研制出了适用于工业... 中国科研人员运用纳米材料、等离子体、真空、机电一体化等综合技术。研究成功了可以制遭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纳米材料,并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万能”纳米技术。兰州大学等离子体与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闫鹏勋教授研制出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约束弧等离子体制备金属纳米粉体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热等离子体 工业化生产 纳米材料 机电一体化 有机结合 纳米粉 综合技术 金属纳米粉 金属材料
下载PDF
我国研究成功“万能”纳米技术
11
《纳米科技》 2004年第6期67-67,共1页
中国科研人员运用纳米材料、等离子体、真空、机电一体化等综合技术,研究成功了可以制造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纳米材料,并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万能”纳米技术。以这种技术为中心,目前已经在甘肃省建立了第一条纳米材料生产线。目... 中国科研人员运用纳米材料、等离子体、真空、机电一体化等综合技术,研究成功了可以制造多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纳米材料,并且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万能”纳米技术。以这种技术为中心,目前已经在甘肃省建立了第一条纳米材料生产线。目前,世界上制造纳米材料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机械方法,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纳米材料 约束弧等离子体制备金属纳米粉体装置 纳米技术
下载PDF
Study of the Adherence Mechanism Between the Metal and Inorganic Coating with Mill Addition of Li_2Ni_8O_(10) Nano Powder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蕙春 蒋伟忠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3期293-299,共7页
The adherence strength between the metal and the inorganic coating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by mill addition of Li2Ni8O10.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between metal and the inorganic coating with excellent adherence has b... The adherence strength between the metal and the inorganic coating can be greatly increased by mill addition of Li2Ni8O10. The interface structure between metal and the inorganic coating with excellent adherence has been studied by investigat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microstrncture as well as elements valence bond on the interface with the help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lectron microprobe, and Auger elctron spectroscope (A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on-stoichiometrieal transitional layer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metal and the inorganic coating with excellent adherence, the adherence between metal and the non-stoichiometrical transitional layer is achieved by the metallic bond and the adherence between the non- stoichiometrical transitional layer and the inorganic coating is produced by ionic and covalent bond. The non-stoichiometrical transitional layer results in the strong adh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lectron spectroscope AES electron microprobe ADHERENCE mechanism coating
下载PDF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in flowing vapor
13
作者 肖鹏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6年第3期161-164,共4页
Electric potentials were generated from carbon nanotubes immersed in flowing vapors. The nano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 and silver nanopowders. These nanomaterials were disp... Electric potentials were generated from carbon nanotubes immersed in flowing vapors. The nanomaterial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 and silver nanopowders. These nanomaterials were dispersed and densely packed on a substrate and immersed in flowing vapors generated from solution such as water, ethanol and KCI. The potentials generated from these 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a voltmet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ectric potentials were produc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MWCNT samlpes, and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retreatment of MWCNT and properties of the flowing vapors. The mechanism of vapor-flow induced potentials may be ascribed to ions in the flowing vapors. This property of MWCNTs can advantage their application to nanoscale sensors, detectors and powe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metal nanopowders flowing vapor induced potent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