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θ-Al_(2)Cu金属间化合物中氢原子占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莉莉 傅高升 +1 位作者 李龙泽 王火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1,77,共6页
氢原子溶入θ-Al_(2)Cu晶胞时可能占据八面体间隙,也可能占据四面体间隙。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了氢的溶入对θ-Al_(2)Cu晶胞结构、系统总能量、形成能以及间隙结构近邻原子键Mulliken集居数和键长的影响,研究了氢原子在θ-Al_(2)Cu... 氢原子溶入θ-Al_(2)Cu晶胞时可能占据八面体间隙,也可能占据四面体间隙。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了氢的溶入对θ-Al_(2)Cu晶胞结构、系统总能量、形成能以及间隙结构近邻原子键Mulliken集居数和键长的影响,研究了氢原子在θ-Al_(2)Cu中的占位倾向。结果表明:当氢原子占据八面体间隙时,系统能量最低,形成能最小且为负值,产生的晶格畸变也最小,近邻原子之间键集居数为正值,键长最短,键合力最强。因此,氢原子占据θ-Al_(2)Cu八面体间隙位置时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占位 金属化合物θ-al_(2)cu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Mg-Al-Zn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对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增强作用
2
作者 李婕 石磊 +7 位作者 李一楠 周韬帅 于子京 张鸿昌 彭子龙 苗树文 高建国 苏昭方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15-1028,共14页
研究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MB8母材与铜箔之间添加铝箔可实现这两者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_(3)Mg_(2)向AlMg_(4)Zn_(11)的转变。这个转变增强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在... 研究采用Al/Zn/Cu/Zn复合中间层的MB8/2024超声辅助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MB8母材与铜箔之间添加铝箔可实现这两者界面上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_(3)Mg_(2)向AlMg_(4)Zn_(11)的转变。这个转变增强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在超声作用22 s时获得最高剪切强度为85.26 MPa的接头。热力学分析表明,Al_(3)Mg_(2)和AlMg_(4)Zn_(11)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1.94 kJ/mol和-38.65 kJ/mol,这为该转变提供热力学基础。由于空化效应的影响,首次在超声辅助钎焊中发现Mg32(Al,Zn)_(49)准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cu/Zn复合中 超声辅助钎焊 金属化合物 相转变 力学性能 准晶
下载PDF
有富电子镍位点的耐酸金属间化合物CaNi_(2)Si_(2)催化剂用于不饱和有机酸酐/酸的水相加氢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诗瑶 巩玉同 +4 位作者 杨晓 张楠楠 刘会斌 梁长海 陈霄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60-272,共13页
顺酐水相加氢制备下游产物丁二酸,是一种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重要单体.在水相体系中,顺酐迅速水解生成顺丁烯二酸,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对催化剂耐酸稳定性要求较高.贵金属催化剂通常表现出较高的顺酐加氢活性,但由于其... 顺酐水相加氢制备下游产物丁二酸,是一种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重要单体.在水相体系中,顺酐迅速水解生成顺丁烯二酸,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对催化剂耐酸稳定性要求较高.贵金属催化剂通常表现出较高的顺酐加氢活性,但由于其与底物分子结合能力较强,容易生成深度加氢或氢解产物,并且贵金属高昂的价格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此外,工业上常用的负载型Ni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顺酐水相直接加氢生成丁二酸的过程中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硅化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金属间化合物催化材料,常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应用,尤其对涉氢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由于硅原子的掺入,调变了活性位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使其展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耐酸碱腐蚀性和热稳定性,有望用于顺酐直接水相加氢反应制备丁二酸.本文采用新型低温熔盐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单相的、元素分散均匀以及高比表的CaNi_(2)Si_(2)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顺酐连续水相加氢制备丁二酸的反应体系中,可以有效解决该体系存在的瓶颈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Rietveld精修技术、X射线光电子能谱深度剖析、紫外光电子能谱和态密度分析等手段对CaNi_(2)Si_(2)催化剂的几何和电子结构进行剖析.并采用模型化合物丙烯酸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程序升温脱附/表面反应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研究了CaNi_(2)Si_(2)催化顺酐加氢反应机理,并剖析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aNi_(2)Si_(2)催化剂中电子由Ca向Ni和Si发生转移,并证明了这种富电子Ni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其对底物分子中C=C键选择性吸附和H_(2)的活化,从而使其展现出较好的目标产物丁二酸的选择性.在3 MPa,120℃,接触时间5.4 gcat/(mmolreactant·min^(‒1))条件下,丁二酸产率可达到100%.此外,相比于负载型Ni/SBA-15催化剂(51.90 kJ/mol),CaNi_(2)Si_(2)展现出更低的表观活化能(46.39 kJ/mol),从本征活性证明了其作为顺酐水相加氢催化剂的优势.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与Ni/SBA-15相比,由于CaNi_(2)Si_(2)中Ni特殊的配位环境和电子结构抑制了羧酸盐的形成,有效减少了活性金属Ni位点的流失,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其在顺酐水溶液(2 wt%,pH=1.51)中的耐酸腐蚀性能,使其表现出高活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同时,底物扩展实验也证明了CaNi_(2)Si_(2)作为一种催化新材料在不饱和链状或环状有机酸/酸酐的加氢性能反应中均能展现出较好的活性,说明了CaNi_(2)Si_(2)作为非贵金属催化剂在酸酐加氢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总之,金属硅化物的精细设计和结构调控将为顺酐加氢催化剂的可控优化提供重要参考,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苛刻反应中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i_(2)Si_(2) 金属化合物 富电子镍活性位点 选择性加氢 丁二酸
下载PDF
复杂金属间化合物Al_(3)Mg_(2)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王琳 何寒 +1 位作者 赵亚东 曹建春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立方晶系高温相β-Al_(3)Mg_(2)和六方晶系低温相β’-Al_(3)Mg_(2)的力学性质及电子结构。弹性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β-Al_(3)Mg_(2)的晶体结构在力学上是不稳定的,β’-Al_(3)Mg_(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立方晶系高温相β-Al_(3)Mg_(2)和六方晶系低温相β’-Al_(3)Mg_(2)的力学性质及电子结构。弹性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β-Al_(3)Mg_(2)的晶体结构在力学上是不稳定的,β’-Al_(3)Mg_(2)具有力学稳定性结构。体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泊松比v、弹性各向异性指数A^(U)和硬度H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弹性范围内,β-Al_(3)Mg_(2)抵抗形变的能力远大于β’-Al_(3)Mg_(2);β-Al_(3)Mg_(2)为硬脆性相,β’-Al_(3)Mg_(2)为韧性相;β’-Al_(3)Mg_(2)的弹性各向异性指数A^(U)=0.01,接近各向同性。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低温相β’-Al_(3)Mg_(2)具有典型的金属特性,在其费米能级附近未发现赝能隙的存在。铝合金和镁合金异种金属的连接应在合适的焊接条件下进行,有助于形成具有韧性的低温相β’-Al_(3)Mg_(2),为改善铝镁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Al_(3)Mg_(2) 力学性质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快速凝固Sn2.5Ag0.7Cu钎料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及对焊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国际 张柯柯 罗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5-2031,共7页
利用SP009A型半自动非金属系制造器,通过铜制单辊快淬工艺制得快速凝固态Sn2.5Ag0.7Cu钎料合金薄带,采用JSM-5610LV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快速凝固态钎料合金的微观形貌及金属间化合物(IMC)特征;通过钎焊接头组织与剪切断口分析,研究IM... 利用SP009A型半自动非金属系制造器,通过铜制单辊快淬工艺制得快速凝固态Sn2.5Ag0.7Cu钎料合金薄带,采用JSM-5610LV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快速凝固态钎料合金的微观形貌及金属间化合物(IMC)特征;通过钎焊接头组织与剪切断口分析,研究IMC对钎焊接头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快速凝固态钎料合金焊点界面处形成的排列紧密的小尺寸β-Sn能有效抑制界面处IMCCu6Sn5的长大;在钎焊过程中,钎料中过饱和固溶体析出大量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Cu6Sn5和Ag3Sn,凝固时可作为第二相粒子与初生相混杂在一起,形成细小共晶组织分布于钎缝中,改善了焊点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5Ag0.7cu 钎料 金属化合物 快速凝固 钎焊
下载PDF
熵调控的Gd_(2)Co_(17)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室温磁性能
6
作者 董霄鹏 赵兴 +3 位作者 殷林瀚 彭思琦 王京南 郭永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0-301,共12页
熵调控材料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优于传统合金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熵调控的设计理念引入金属间化合物中,设计并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熵调控的Gd_(2)Co_(17)金属间化合物,期望通过熵调控的方法来稳定其结构,改善... 熵调控材料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优于传统合金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熵调控的设计理念引入金属间化合物中,设计并通过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熵调控的Gd_(2)Co_(17)金属间化合物,期望通过熵调控的方法来稳定其结构,改善其磁性能.应用热力学理论预言熵调控的Gd_(2)Co_(17)系列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单相,其单相性被X射线衍射实验所证实.通过组态熵调控原子尺寸因素,获得了菱方和六方两种晶体结构.熵调控改善了Gd_(2)Co_(17)系列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磁性能,过渡族金属位的熵调控使磁各向异性发生由基面到易轴的转变,稀土位的熵调控有助于提高其矫顽力,所有熵调控样品室温时的饱和磁矩均比二元Gd_(2)Co_(17)显著提升,可能是稀土或过渡族金属子晶格磁矩无序取向削弱了金属间化合物中稀土的4f电子与过渡族金属的3d电子磁矩之间的反平行交换作用所导致.磁价模型研究表明:熵调控设计导致Gd_(2)Co_(17)系列金属间化合物中Nsp↑(未极化sp导带中的电子数目)增加,增加了导带电子作为媒介引发过渡族金属子晶格的3d电子与稀土的4f电子之间强磁交换作用的概率,形成以游动的s电子为媒介,使磁性原子中局域的4f电子自旋与其近邻磁性原子的3d电子自旋产生交换作用,进而表现出饱和磁矩增大.本研究有助于提高熵调控的Gd_(2)Co_(17)的潜在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Co_(17) 高熵金属化合物 RIETVELD结构精修 磁价模型
下载PDF
Cu/Sn/Ni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及演变
7
作者 游飞翔 李五岳 +1 位作者 李国俊 田野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Cu/Sn/Ni焊点在265℃下键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趋势及形貌演变。【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对焊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键合时间的增加,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总厚度不断增加。在Cu-Ni的交互作用下,界面金属间化合... 【目的】研究Cu/Sn/Ni焊点在265℃下键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趋势及形貌演变。【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对焊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着键合时间的增加,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总厚度不断增加。在Cu-Ni的交互作用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Cu/Sn和Ni/Sn两侧表现出不同的界面形貌演变和生长速度。在等温回流的四个时间节点中,Cu/Sn侧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而Ni/Sn侧则为先慢后快。此外,在Cu/Sn/Ni焊点等温回流的四个时间节点中,Cu/Sn侧和Ni/Sn侧金属间化合物的微观形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Ni焊点 金属化合物 界面反应
下载PDF
La对Sn-Ag-Cu无铅钎料与铜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迎春 潘清林 +4 位作者 李文斌 梁文杰 何运斌 李运春 路聪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51-1657,共7页
研究微量稀土La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对Sn-3.0Ag-0.5Cu无铅钎料与铜基板的钎焊界面及钎料内部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后钎焊界面形成连续的扇形Cu6Sn5化合物层,其厚度随L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150℃时效1... 研究微量稀土La在钎焊和时效过程中对Sn-3.0Ag-0.5Cu无铅钎料与铜基板的钎焊界面及钎料内部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后钎焊界面形成连续的扇形Cu6Sn5化合物层,其厚度随L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150℃时效100h后,连续的Cu3Sn化合物层在Cu6Sn5化合物层和铜基板之间析出,且Cu6Sn5层里嵌有Ag3Sn颗粒;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总厚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厚,且在相同时效条件下随L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时效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动力学的时间系数(n)随着La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钎焊后钎料内部Ag仍以共晶形式存在,时效后Ag3Sn颗粒沿钎料内部的共晶组织网络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无铅钎料 LA 钎焊 时效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对铜基Sn-3.0Ag-0.5Cu焊点拉伸断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鞠国魁 韦习成 +1 位作者 孙鹏 刘建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6-1942,共7页
研究了Cu/Sn-3.0Ag-0.5Cu/Cu焊点在(150±1)℃时效温度下,0~1000h不同时间时效后焊点的拉伸断裂性能以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点拉伸强度降低,拉伸断裂主要发生于So... 研究了Cu/Sn-3.0Ag-0.5Cu/Cu焊点在(150±1)℃时效温度下,0~1000h不同时间时效后焊点的拉伸断裂性能以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点拉伸强度降低,拉伸断裂主要发生于Solder/IMC界面或/和IMC/IMC界面,而且断口形貌逐渐由韧窝状断口为主向解理型脆性断口转变。SEM研究发现,时效过程中界面IMC不断长大、增厚并呈针状或块状从Cu/Solder界面向焊点心部生长,时效1000h的焊点中IMC分层明显。半焊点结构为Cu/Cu3Sn/Cu6Sn5/Solder,同时,在靠近铜基体的IMC中有Kirkendall空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cu/Sn-3.0Ag-0.5cu/cu焊点 拉伸断裂 多层结构 柯肯达尔洞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g_3Sn对Sn3.8Ag0.7Cu焊料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祝清省 张黎 +2 位作者 王中光 吴世丁 尚建库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不同凝固速率和等通道挤压法制备不同组织结构的Sn3.8Ag0.7Cu合金,使其包含不同形貌、大小及分布的Ag3Sn金属间化合物;拉伸曲线的比较分析和变形后组织的电镜观察表明,大的针状化合物对合金起着纤维增强的作用,但自身脆性断裂造... 利用不同凝固速率和等通道挤压法制备不同组织结构的Sn3.8Ag0.7Cu合金,使其包含不同形貌、大小及分布的Ag3Sn金属间化合物;拉伸曲线的比较分析和变形后组织的电镜观察表明,大的针状化合物对合金起着纤维增强的作用,但自身脆性断裂造成空洞,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微细颗粒状化合物起着弥散强化作用,分布在小的等轴晶粒晶界上的化合物颗粒能够阻碍晶界的滑动,起到增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料 Sn3.8Ag0.7cu合金 金属化合物 等通道角挤压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n/Cu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及强磁场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从前 赵杰 +2 位作者 徐洋 许富民 杨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9-456,共8页
钎焊和扩散焊制备的Sn/Cu接头在无磁场下不同温度时效,研究接头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界面IMC层在时效初始时刻的横截面和形貌均不同,在时效过程中的生长行为类似,钎焊和扩散焊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激... 钎焊和扩散焊制备的Sn/Cu接头在无磁场下不同温度时效,研究接头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界面IMC层在时效初始时刻的横截面和形貌均不同,在时效过程中的生长行为类似,钎焊和扩散焊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116和94kJ/mol。为研究强磁场对界面IMC层生长行为的影响,两种试样在190℃、磁场强度为8T时效。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动力学相同,但晶粒形貌和晶体取向差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u 金属化合物 时效 强磁场
下载PDF
热循环条件下SnAgCu/Cu焊点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及焊点失效行为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慧 李晓延 李凤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8-42,共5页
研究了热循环过程中SnAgCu/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及焊点疲劳失效行为。提出了热循环条件下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等效方程以及焊点界面区不均匀体模型,并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热循环条件下焊点界面区的应力应变场分布及焊... 研究了热循环过程中SnAgCu/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及焊点疲劳失效行为。提出了热循环条件下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等效方程以及焊点界面区不均匀体模型,并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热循环条件下焊点界面区的应力应变场分布及焊点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极限较低的热循环,对应焊点的寿命较低。焊点的失效表现为钎料与金属间化合物的界面失效,且金属间化合物厚度越大,焊点中的累加塑性功密度越大,焊点越容易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SnAgcu/cu焊点界面区 热循环 可靠性 有限元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Fe_2B在液态锌中的腐蚀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安 马瑞娜 +2 位作者 温鸣 范永哲 曹晓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3-638,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X射线研究了Fe2B的微观组织及被液态锌腐蚀后的界面形貌及化学组成,并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建立了Fe2B的价电子结构,对腐蚀过程中的反应扩散机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结果表明:Fe2B在液态锌中的腐蚀...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X射线研究了Fe2B的微观组织及被液态锌腐蚀后的界面形貌及化学组成,并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建立了Fe2B的价电子结构,对腐蚀过程中的反应扩散机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结果表明:Fe2B在液态锌中的腐蚀机制以反应扩散为主;首先液态Zn原子扩散到Fe2B固体表面,然后沿能量较高的晶界进入Fe2B基体;Zn原子在Fe2B晶格中有限固溶,引起了Fe2B晶格畸变,同时在热应力作用下,Fe2B基体产生大量裂纹,液态锌沿着裂纹扩展方向渗入;当晶格畸变达到极限时,Fe原子周围的化学键全部断裂,Fe成为"自由"原子;"自由"的Fe原子与周围的Zn原子发生反应,生成Fe-Zn化合物;化合物从基体上剥落下来,漂移到液态锌中;Fe原子成为"自由"原子需要的能量越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Fe2B 金属化合物 液态锌 键能
下载PDF
ZrV_2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与物相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述明 赵鹏骥 +3 位作者 徐志磊 龙兴贵 梁建华 罗顺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6-438,461,共4页
经电弧熔炼数次 ,在优化的热处理条件下均匀化 ,制备出ZrV2 合金样品。利用Cerius 2 .0软件对C15型Laves相ZrV2 金属间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 (XRD)谱的模拟结果和ASTM卡片 ,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 :未经热处理的样品 ,物相... 经电弧熔炼数次 ,在优化的热处理条件下均匀化 ,制备出ZrV2 合金样品。利用Cerius 2 .0软件对C15型Laves相ZrV2 金属间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 (XRD)谱的模拟结果和ASTM卡片 ,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 :未经热处理的样品 ,物相组成复杂 ;在优化的热处理条件下均匀化后的样品为纯化合物相的ZrV2 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V2金属化合物 制备 物相分析 锆钒合金 热处理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熊伟 秦晓英 王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 Mg_2Si 作为高强轻质结构材料以及半导体热电材料均很有发展前途。综述了 Mg_2Si 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和应用,着重阐述了 Mg_2Si 制备及其作为增强相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MG2SI 金属化合物 研究进展 半导体热电材料 发展前途 结构材料 基本性质 制备工艺 研究方向 增强相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Sb_2吸放锂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健 赵新兵 +1 位作者 曹高劭 赵明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38-1241,共4页
采用悬浮熔炼和球磨制备了NiSb2 合金粉末 ,并研究了它的电化学吸放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NiSb2的吸放锂平台分别在 0 .8V和 1.0V。在 2 0mA·g-1的电流密度下 ,首次可逆容量达到 494mAh·g-1,经过 15个循环后 ,仍保持 2 42mAh... 采用悬浮熔炼和球磨制备了NiSb2 合金粉末 ,并研究了它的电化学吸放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NiSb2的吸放锂平台分别在 0 .8V和 1.0V。在 2 0mA·g-1的电流密度下 ,首次可逆容量达到 494mAh·g-1,经过 15个循环后 ,仍保持 2 42mAh·g-1的可逆容量。在研究中发现 ,增大电流密度将导致可逆容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NiSb2 金属化合物
下载PDF
稀土镨对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英民 董国升 +2 位作者 任玉艳 张坤 包艳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 为了改善金属间化合物Mg2Si在常温下的组织形态与分布,采用在Al-30Mg2Si合金中添加不同量稀土元素镨(Pr)的办法,研究Pr对该合金中Mg2Si变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Pr能够明显细化Mg2Si晶粒,改善其形态及其分布.当Pr加入0.2%时能够抑制Mg2Si树枝晶生长,且能使Mg2Si相均匀分布.当Pr加入0.6%~0.8%时,Mg2Si相呈规则多边体形态,且分布更加均匀,组织更加细小,可认为该含量时Mg2Si组织最完善,稀土Pr变质效果最好.当Pr增加到1.7%时,Mg2Si相再次呈不规则状,且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Mg2Si 稀土元素 变质 组织 树枝晶 铝基 共晶
下载PDF
Mg3Sb2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化学合成工艺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婷婷 龙威 周小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8,共8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_3Sb_2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摩尔比为3:2的Mg、Sb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通过改变球磨转速和球料比找到制备Mg_3Sb_2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_3Sb_2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摩尔比为3:2的Mg、Sb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通过改变球磨转速和球料比找到制备Mg_3Sb_2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可制备出细小的Mg_3Sb_2粉末,最佳球磨工艺参数是500 r/min的球磨转速、15:1的球料比。由热力学计算可知,Mg-Sb二元合成反应的绝热温度Tad=2149.5 K。DSC分析知,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燃烧反应的临界温度会下降。经Kissinger公式计算原始混合粉末的激活能为94.45 k J/mol,球磨2 h之后的激活能为82.23 k J/mol,说明球磨使粉末内部产生大量晶体缺陷和位错等,体系能量增加,反应激活能降低,从而促进合金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Mg3Sb2金属化合物 热力学 Kissinger公式 激活能
下载PDF
TiB_2金属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卓然 曹健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15,共4页
对TiB2 金属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扩散连接试验 ,研究了直接扩散连接和采用Ni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的接头界面结构及工艺参数对界面结构和连接性能的影响。直接扩散连接时 ,连接界面处生成了Ti(Cu ,Al) 2 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Ni... 对TiB2 金属陶瓷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扩散连接试验 ,研究了直接扩散连接和采用Ni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的接头界面结构及工艺参数对界面结构和连接性能的影响。直接扩散连接时 ,连接界面处生成了Ti(Cu ,Al) 2 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Ni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时 ,界面处生成了单层TiAlNi2 金属间化合物层和两层Ti,Al,Ni扩散层共三层结构。直接扩散连接时 ,连接温度T =12 2 3K ,时间t=1.8ks,压力p =80MPa时接头强度为 10 3MPa ;采用Ni为中间层时 ,连接温度T =12 73K ,时间t=1.8ks,压力p =80MPa时接头强度为 11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金属陶瓷 TIAL金属化合物 扩散连接 界面结构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Cu_4Al纳米微粉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建军 唐永建 +2 位作者 王朝阳 吴卫东 王小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39-1842,共4页
对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的Cu4Al纳米微粉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发现在258,423和537℃存在不同量值的吸热峰。参照DTA曲线上吸热峰所对应的温度,分别对粉末样品进行了模拟退火实验,热处理后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258和423℃处无... 对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的Cu4Al纳米微粉进行了差热分析(DTA),发现在258,423和537℃存在不同量值的吸热峰。参照DTA曲线上吸热峰所对应的温度,分别对粉末样品进行了模拟退火实验,热处理后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258和423℃处无结构相变发生,537℃处的吸热峰则对应于从Cu4Al向Cu3Al的相转变,并且伴随着Cu3Al晶粒的长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u4Al纳米微粉在440℃以下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超过537℃将发生结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4Al微粉 金属化合物 热稳定 结构相变 ICF靶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