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派易学对当代易学义理研究的贡献
1
作者 薛柏成 孙泽宇 《船山学刊》 2014年第4期126-132,共7页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治易继承了孔子《易传》中求索易学义理的宗旨,精研《周易》经传义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经学、史学的研究方法,多窥古人未至之境,开创了金景芳易学学派,其弟子们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易...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治易继承了孔子《易传》中求索易学义理的宗旨,精研《周易》经传义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经学、史学的研究方法,多窥古人未至之境,开创了金景芳易学学派,其弟子们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易学思想,治易坚持以探求义理为主的学风,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周易》的哲学与辩证法思想;具体揭示与说明了易是中国思想文化之源;对《易》与先秦诸子之学的关系多有阐扬;首次在学界提出了《易传》对《周易》神学卜筮体系改造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在当代易学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的释读、研究上见解独到,著述宏富,在当今经典易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可以说,金派易学对当代易学义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派易学 义理 《周易》
下载PDF
金派花旦在传承中抢救——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俊英
2
作者 甄光俊 《天津政协公报》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刘俊英,是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当年她领衔主演新编历史剧《荀灌娘》,红极大江南北,获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刘俊英,是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当年她领衔主演新编历史剧《荀灌娘》,红极大江南北,获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称赞。新时期以来,她一面主演传统优秀剧目、新编剧目,一面肩负起向年轻演员传艺的重任,并且取得显著成果。退休后,刘俊英被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日前,笔者就河北梆子花旦艺术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派 荀灌娘 刘俊英 国家一级演员 新编历史剧 领衔主演 银达子 新编剧目 政协委员 铁弓缘
下载PDF
扬剧金派唱腔的发展与特点
3
作者 崔希 《当代音乐》 2021年第1期71-73,共3页
扬剧是由在农村流传久远的香火戏以及花鼓戏并且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等发展合并而成,而镇江是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扬剧金派的发源地。本文主要以在镇江地区流传的扬剧金派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扬剧金派的发展以及扬剧金派唱... 扬剧是由在农村流传久远的香火戏以及花鼓戏并且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等发展合并而成,而镇江是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扬剧金派的发源地。本文主要以在镇江地区流传的扬剧金派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扬剧金派的发展以及扬剧金派唱腔的发展,同时论述扬剧金派唱腔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以及伴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剧 金派 唱腔 发展
下载PDF
浅谈扬剧传统折子戏金派《单下山》
4
作者 孔令峰 《剧影月报》 2020年第5期39-39,共1页
扬剧金派创始人金运贵先生演唱的《单下山》于五十年代移植于越剧。金先生结合扬剧以及自身的演唱特点进行再创造,特别在唱腔上别具一格的处理、精心细致的揣摩使得该剧目在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单下山》从剧情上... 扬剧金派创始人金运贵先生演唱的《单下山》于五十年代移植于越剧。金先生结合扬剧以及自身的演唱特点进行再创造,特别在唱腔上别具一格的处理、精心细致的揣摩使得该剧目在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单下山》从剧情上看并没有大起大落和悲欢离合。只是表现梁山伯去祝家庄的路上对"十八相送"的回忆及一路上旧地重游触景生情所引起的内心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唱特点 扬剧 内心活动 金派 折子戏 十八相送 五十年代 触景生情
下载PDF
字腔含情尤为贵——传承扬剧“金派”艺术感悟
5
作者 周秋生 《剧影月报》 2014年第5期54-55,共2页
金运贵先生所创立的"金派"唱腔是扬剧一个特色鲜明的重要流派,在扬剧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至今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扬剧界。笔者从艺20年,在不断学习和传承心仪的金派唱腔艺术过程中,有不少体会和感悟,其中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字... 金运贵先生所创立的"金派"唱腔是扬剧一个特色鲜明的重要流派,在扬剧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至今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扬剧界。笔者从艺20年,在不断学习和传承心仪的金派唱腔艺术过程中,有不少体会和感悟,其中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字腔含情尤为贵。在上海,在南京,在扬州,在镇江,在大江南北的城市或乡村的扬剧舞台上,只要金派唱腔一出现,观(听)众的情绪就会顿时活跃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派 艺术过程 金运 楼台会 姚恭林 梅良玉 创腔 香火戏 梁祝 曲牌音乐
下载PDF
保护·传承·创新--镇江扬剧“金派”艺术发展概述
6
作者 刘燕平 卢琦 《剧影月报》 2020年第6期24-25,共2页
镇江是扬剧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座落在长江南岸的镇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家流派辈出。建国伊始,著名的扬剧"金派"(金运贵)即创立于镇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姚恭林系金派嫡系传人,继承和发展了"金派"... 镇江是扬剧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座落在长江南岸的镇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家流派辈出。建国伊始,著名的扬剧"金派"(金运贵)即创立于镇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姚恭林系金派嫡系传人,继承和发展了"金派"艺术,被称为"金派姚腔"。步入新时期,在镇江扬剧多部大戏中担纲主演的龚莉莉,集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于一身,延续了镇江扬剧"金派"艺术的舞台生命力。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金运贵大师等诸多扬剧前辈们的开创下,镇江扬剧曾有过的繁盛昭华,却在种种客观制约下,遭遇了人才青黄不接、编剧荒、资金缺、艺术市场萎缩、传承断档等朝不保夕的繁难状况。如何适时抢救濒危剧种,保护和传承凝聚着浓厚地域民俗风情的本土戏曲,不拘一格地把"唱、念、做、打"于一身的传统流派艺术打造成符合现代意识的审美形态,再现新时代独特艺术魅力的舞台剧目,是摆在镇江戏剧人面前一项需要艰辛付出和大胆探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梅花奖 白玉兰奖 金派 濒危剧种 扬剧 非物质文化传承 传统流派 现代意识
下载PDF
新时代镇江扬剧的非遗现状与未来保护路径
7
作者 朱勇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97-98,共2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政府重视,而由于新事物涌入、技术手段落后、缺少相关传承人等诸多问题,非遗保护并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保护也需要与时俱进,镇江市是扬剧金派的发...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政府重视,而由于新事物涌入、技术手段落后、缺少相关传承人等诸多问题,非遗保护并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保护也需要与时俱进,镇江市是扬剧金派的发源地,扬剧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地方剧种,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组成部分,本文以镇江扬剧的保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剧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扬剧 精神文明建设 金派 保护路径 非遗保护 经济快速发展
下载PDF
北上鞍山赏好花——看张晖演出金派艺术专场
8
作者 刘乃崇 蒋健兰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5-46,共2页
今年立夏的第二天,我们北上鞍山去看戏。这时鞍山正在举行非常盛大热闹的梨花节,在这次盛会上,有一场风格独特的演出,那就是为了纪念评剧奠基人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金开芳诞辰90周年,由鞍山市文化局和辽宁省戏剧学校联合... 今年立夏的第二天,我们北上鞍山去看戏。这时鞍山正在举行非常盛大热闹的梨花节,在这次盛会上,有一场风格独特的演出,那就是为了纪念评剧奠基人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金开芳诞辰90周年,由鞍山市文化局和辽宁省戏剧学校联合举办的“金派艺术代表剧目展览演出”。这个展览演出晚会上演出的两出折子戏:《朱买臣休妻》、《花为媒》,都是由金开芳老先生的得意弟子张晖主演的,另外还穿插了《井台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派 艺术专场 朱买臣休妻 井台会 戏曲教育 花为媒 得意弟子 成兆才 二六板 卧鱼
原文传递
“金派”传人徐世光先生在京逝世
9
作者 卢子明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48,共1页
'金派'传人徐世光因病于8月21日在京去世,享年86岁。徐世光,1920年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1937年毕业于'富连成'科班。1939年正式拜金少山为师。
关键词 金派 徐世光 金少山
原文传递
梅花大鼓音乐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国桢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2期35-43,共9页
一、概述: 梅花大鼓也叫“梅花调,是北方主要鼓曲之一,主要流行在京、津两地。清代中叶起源于北京,其前身是在八旗子弟中流传的“清口大鼓”,因八旗子弟多居住在北京的北城,故又有“北板大鼓”之称。清末传到南城,文玉森首创“南板梅花... 一、概述: 梅花大鼓也叫“梅花调,是北方主要鼓曲之一,主要流行在京、津两地。清代中叶起源于北京,其前身是在八旗子弟中流传的“清口大鼓”,因八旗子弟多居住在北京的北城,故又有“北板大鼓”之称。清末传到南城,文玉森首创“南板梅花调”,之后著名演员金万昌与弦师韩永禄、苏启元合作创立了“金派”梅花大鼓。二十年代末梅花大鼓传到天津,名弦师卢成科在“金派”梅花大鼓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时调小曲丰富了唱腔和过门音乐并传授花四宝、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等一批女弟子创立了“卢派”也称“花派”梅花大鼓。解放后北京名弦师白凤岩也曾对梅花大鼓进行过改革。在天津有名弦师卢成科、祁凤鸣、韩德荣、谢瑞东、马涤尘等与著名演员花五宝、史文秀、周文茹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派 二六板 花五宝 白凤岩 清代中叶 花四宝 旋律线 成科 黛玉悲秋 平腔
下载PDF
扬剧"金调"的魅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勇 《剧影月报》 2000年第5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杨剧 金派唱腔 金运贵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流派随想
12
作者 岑颖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4期86-,共1页
关键词 吕派 尹桂芳 尹派 戚派 金派 茅威涛 徐派 袁派 如水 演唱风格
下载PDF
清韵绵长,校园“越剧流”
13
作者 阮慧平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3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姚水娟 地方剧种 尹桂芳 白娘子 金派 尹派 徐派 色空 细雨蒙蒙 烟花三月
下载PDF
时代呼唤跨世纪的演员
14
作者 王学海 郭学新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4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何文秀 舞台形象 艺术创造 戚派 吕派 金派 文化取代 审美接受 尹派 思维惯性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的越剧发展方向浅论
15
作者 胡洪庆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S1期82-84,共3页
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和中国的大多数其他戏曲剧种一样,越剧的发展也经历了发源、诞生在乡村,成熟、兴盛在城市的轨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越剧在进入上海以后。
关键词 戏曲剧种 城市化背景 毕春芳 戚派 吕派 戚雅仙 专业剧团 傅全香 尹桂芳 金派
下载PDF
为有暗香袭人来
16
作者 徐行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3期35-36,22,共3页
关键词 越剧团 金派 秦香莲 《秦香莲》 汉文皇后 艺术成就 茅威涛 传统戏剧 彩楼记 林黛玉
下载PDF
百年传承 时代穿越——观越剧《一缕麻》
17
作者 方同德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S1期50-55,共6页
在越剧界,人们只要一谈起范瑞娟,就必然会想起她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祥林嫂》等剧目,也必然会想起她所创造的梁山伯、焦仲卿、贺老六等角色。然而,在范瑞娟演出的剧目单上,人们似乎总是忽略了一台非常重要的... 在越剧界,人们只要一谈起范瑞娟,就必然会想起她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祥林嫂》等剧目,也必然会想起她所创造的梁山伯、焦仲卿、贺老六等角色。然而,在范瑞娟演出的剧目单上,人们似乎总是忽略了一台非常重要的戏——《一缕麻》,以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一缕麻》中的主角"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瑞娟 《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 流派唱腔 梅兰芳先生 袁雪芬 梅先生 梁祝 金派 演剧史
下载PDF
用心唱情情更深──王派艺术的演绎与体验
18
作者 陈萍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4期36-,共1页
关键词 情情 越剧团 吕派 黛玉焚稿 舞台形象 落调 金派 王文娟 刘如曾 丹田气
下载PDF
继承流派 发展流派
19
作者 樊建萍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3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金派 汉文皇后 碧玉簪 越剧团 莫愁女 玉蜻蜓 舞台形象 彩楼记 小宴 貂蝉
下载PDF
趣谈大岚越迷“三怪”
20
作者 吴沅真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筱丹桂 碧玉簪 双玉蝉 五女拜寿 傅全香 金派 张派 金孝 四明山 专业剧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