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区单船有袖单囊拖网网囊网目对金线鱼的选择性研究
1
作者 杨炳忠 晏磊 +2 位作者 李杰 王腾 张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是南海区拖网渔业的重要经济种类。为提高拖网对金线鱼的选择性,在南海区使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30、35、40和45 mm的4组网囊开展了试验。使用双重拔靴法拟合网囊对金线鱼的选择性参数和选择性曲线,比...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是南海区拖网渔业的重要经济种类。为提高拖网对金线鱼的选择性,在南海区使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30、35、40和45 mm的4组网囊开展了试验。使用双重拔靴法拟合网囊对金线鱼的选择性参数和选择性曲线,比较网囊间的选择性差异,并估算网囊的捕捞方式指数。结果显示,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50%选择体长(L50)增大,选择性曲线的置信区间变窄,网囊对金线鱼幼鱼的渔获比例减小。试验网囊的L50均小于金线鱼的开捕规格(15.0 cm),网囊对金线鱼的抛弃率大于67%。研究表明,增大网目尺寸能够优化网囊的选择性,但选择性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金线鱼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网 网囊网目 选择性 金线鱼
下载PDF
基于长度数据的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资源评估
2
作者 刘子凯 许友伟 +3 位作者 蔡研聪 孙铭帅 张魁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3,共10页
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底层经济鱼类,但近年来其资源呈现过度开发的态势。利用2014—2019年在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采集的3059尾深水金线鱼生物学数据,使用基于长度的贝叶斯生物量评估(Length-based Bayesia... 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底层经济鱼类,但近年来其资源呈现过度开发的态势。利用2014—2019年在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采集的3059尾深水金线鱼生物学数据,使用基于长度的贝叶斯生物量评估(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LBB)和基于长度的繁殖潜力比(Length-based spawning potential ratio,LBSPR)2种数据缺乏条件下的资源评估模型,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估,为其种群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2014—2019年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的渐近体长(Linf)、相对自然死亡率(M/K)和50%性成熟体长(L50)分别为23.7 cm、2.33和11.76 cm。LBB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其种群资源量水平(B/BMSY)、50%渔获长度与最适可捕长度的比值(Lc/Lc_opt)分别为0.89、0.85,表明深水金线鱼处于轻度过度开发状态和生长型过度捕捞状态。LBSPR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繁殖潜力比(SPR)为0.19,说明深水金线鱼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通过先验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发现LBB和LBSPR对参数Linf的设置极为敏感,对参数M/K的设置比较敏感,因此在使用LBB和LBSPR模型进行评估时应谨慎设置以上2种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金线鱼 资源评估 数据缺乏 不确定性 资源量 繁殖潜力比
下载PDF
南海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COⅠ和Cytb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董丽娜 黄梓荣 +1 位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5-363,共9页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片段,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采自南海的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片段,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采自南海的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及GenBank中的六齿金线鱼(N.hexodon)、裴氏金线鱼(N.peronii)及红金线鱼(N.furcosus)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比较分析了它们间的序列差异。Cyt b基因序列片段(425 bp)和COⅠ基因序列片段(507 bp)的分析均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之间序列差异和遗传距离均最小,COⅠ基因片段中为分别0.25%和0.003,Cyt b基因片段中为0和0,两者亲缘关系非常近;几种金线鱼之间尚未达到属的水平,裴氏金线鱼仍属于金线鱼属;两目的片段的NJ系统树均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混杂在一起聚为一支,而日本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属于不同的发育分支;红棘金线鱼和日本金线鱼是最新分化种,金线鱼则是最早分化种;几种金线鱼类的分化时间大约在中更新世时期。比较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旨在为金线鱼属鱼类分类提供依据,进而对鱼类资源的评估与保护措施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差异 南海
下载PDF
不同原淀粉对金线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晓冰 洪鹏志 +3 位作者 周春霞 宋春勇 张若兰 马焕塔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以冷冻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鱼糜为原料,比较不同淀粉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探讨淀粉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机理。【方法】在金线鱼鱼糜中分别以质量分数15.0%的比例加入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制备鱼... 【目的】以冷冻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鱼糜为原料,比较不同淀粉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探讨淀粉改善鱼糜凝胶品质的机理。【方法】在金线鱼鱼糜中分别以质量分数15.0%的比例加入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小麦淀粉,制备鱼糜凝胶,分析鱼糜凝胶的白度值、质构特性、持水性、蒸煮损失率、水分分布状态、分子间作用力,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添加4种淀粉均可明显改善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持水性(P <0.05),且薯类淀粉的添加对质构和持水性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微观结构观察显示,淀粉在鱼糜凝胶网络中主要起填充作用。同时,加热糊化的淀粉促使肌原纤维蛋白分子由α-螺旋向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转变,增强分子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使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凝胶强度与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β-转角含量呈正相关,与α-螺旋含量呈负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添加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鱼糜凝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比例分别降低50.41%和35.39%,维持凝胶三维网络结构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明显增强。【结论】支链淀粉含量高的薯类淀粉更适合作为鱼糜制品的淀粉类外源添加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鱼糜 薯类淀粉 凝胶特性 分子间作用力 蛋白构象
下载PDF
东海南部渔场银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Cuvier)、黄鲷 Taius tumifrons (Temminck et Schlegel)、金线鱼 Nemipterus virgatus(Houttuyn)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友喜 《现代渔业信息》 2002年第10期17-20,共4页
1993-1994年“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渔具渔法研究暨资源调查”,是首次用底刺网渔具,对东海南部渔场底层小宗经济鱼类(银方鱼、黄鲷、金线鱼)进行比较完整、系统的专业性调查。通过对北纬26°10′-29°40′、东经121°20′-1... 1993-1994年“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渔具渔法研究暨资源调查”,是首次用底刺网渔具,对东海南部渔场底层小宗经济鱼类(银方鱼、黄鲷、金线鱼)进行比较完整、系统的专业性调查。通过对北纬26°10′-29°40′、东经121°20′-125°50′范围内36个渔区,进行大面积专业性探捕和生产性重点探捕调查,掌握厂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探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开发利用意见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南部 渔场 银方头鱼 黄鲷 金线鱼 资源调查
下载PDF
生姜蛋白酶辅助金线鱼腐乳发酵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6
作者 罗璇 马才学 沈瑞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1,共6页
该试验以金线鱼鱼糜为原料,接种雅致放射性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辅助添加生姜蛋白酶制作金线鱼腐乳。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前发酵条件;在后发酵时期添加生姜蛋白酶(70 m L/500 g盐坯),检测后发酵时期腐乳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 该试验以金线鱼鱼糜为原料,接种雅致放射性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辅助添加生姜蛋白酶制作金线鱼腐乳。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前发酵条件;在后发酵时期添加生姜蛋白酶(70 m L/500 g盐坯),检测后发酵时期腐乳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价生姜蛋白酶效果。结果表明,前发酵过程中,金线鱼腐乳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逐渐上升,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多肽,最佳前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8 h、发酵温度27℃、菌悬液接种量5.4%,优化得到的金线鱼腐乳毛坯的最大蛋白酶活为55.46 U/g。后发酵中添加了生姜蛋白酶的试验组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H值比空白组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空白组的变化规律相差无几,证明生姜蛋白酶酶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蛋白酶 金线鱼腐乳 响应面法 氨基酸态氮
下载PDF
黄肚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 Snyder)冷冻鱼糜制品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东年 黄东万 翁尚壮 《现代渔业信息》 2003年第12期9-12,共4页
本项研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运用科学、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工艺配方,采用黄肚金线鱼等低值水产品试验研制出适销对路的鱼丸等鱼糜制品,并在漂洗、漂白、脱水、擂溃、添加剂等方面有所创新,能有效地提高产品成品率和质量。应用本项研究... 本项研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运用科学、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工艺配方,采用黄肚金线鱼等低值水产品试验研制出适销对路的鱼丸等鱼糜制品,并在漂洗、漂白、脱水、擂溃、添加剂等方面有所创新,能有效地提高产品成品率和质量。应用本项研究成果后,每吨鱼丸的生产成本由1.51万元降至1.32万元,节约了0.91万元/t;每吨鱼丸价格由1.65万元上升至1.71万元,提高了600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肚金线鱼 冷冻鱼糜制品 生产工艺 鱼丸 工艺质量
下载PDF
不同植物油对金线鱼鱼糜凝胶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春勇 洪鹏志 +4 位作者 周春霞 陈艾霖 林玉锋 钟坦君 刘璐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64,共11页
为改善鱼糜制品的风味,比较添加6种植物油(2 mL/100 g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椰子油、橄榄油和红花籽油)对金线鱼鱼糜凝胶气味、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探讨植物油的种类对鱼糜凝胶风味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6种植... 为改善鱼糜制品的风味,比较添加6种植物油(2 mL/100 g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椰子油、橄榄油和红花籽油)对金线鱼鱼糜凝胶气味、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探讨植物油的种类对鱼糜凝胶风味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6种植物油均能改善金线鱼鱼糜凝胶的气味,使鱼糜凝胶中醛类、酮类和烃类等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增大,种类增多(P<0.05),其中添加椰子油的凝胶被检出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最多为66种。添加椰子油的凝胶中,气味活度值≥1的化合物高达10种,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添加其它植物油的凝胶(P<0.05),且其关键气味成分主要是具有清新、椰子、果香等香味的2-庚酮、辛酸乙酯、2-十一酮、癸酸乙酯和丁位癸内酯,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凝胶独特的风味,提高了凝胶的总体可接受性,而添加其它植物油的凝胶中,关键气味成分主要是己醛、1-辛烯-3-醇、辛醛、癸醛和正十一醛。综上,添加植物油均能改善金线鱼鱼糜凝胶的风味,且椰子油改善效果最佳,更适于开发风味俱佳的鱼糜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鱼糜 植物油 关键气味成分 风味 感官特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金线鱼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珍 王金厢 +6 位作者 李学鹏 高瑞昌 励建荣 仪淑敏 杨青 位正鹏 季广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22-130,共9页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肌球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线鱼肌球蛋白为原料,添加0%~8%(w/w)的SPI制成混合体系并分析其理化特性、光谱特性和凝胶特性。结果显示,添加SPI后,金...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肌球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线鱼肌球蛋白为原料,添加0%~8%(w/w)的SPI制成混合体系并分析其理化特性、光谱特性和凝胶特性。结果显示,添加SPI后,金线鱼肌球蛋白-SPI混合体系的内源荧光强度降低,紫外吸光度、总巯基含量、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加,表明SPI和金线鱼肌球蛋白之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二硫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和共价相互作用,促使金线鱼肌球蛋白构象变化。同时,随着SPI添加量的增加,金线鱼肌球蛋白-SPI混合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和β-折叠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SPI的添加量为4%时,金线鱼肌球蛋白-SPI混合体系的总巯基含量和疏水相互作用最大,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64.46%和13.53%;加热后金线鱼肌球蛋白-SPI混合凝胶的凝胶强度和硬度值也最高,较对照组分别提升了8.66%和9.21%,且部分α-螺旋转变为β-折叠,凝胶网络结构最致密均匀。因此,适量添加SPI可与金线鱼肌球蛋白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二硫键等促进蛋白分子的聚集和交联,改善金线鱼肌球蛋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肌球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相互作用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北部湾日本金线鱼摄食生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锦溪 罗孔兰 +3 位作者 范瀛方 邓裕坚 何雄波 颜云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7,共11页
根据2018年1—4月和8—12月在北部湾采集的248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样品,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生态。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为广食性底栖肉食性动物,摄食饵料生物包括8个类群,鱼类和虾类是... 根据2018年1—4月和8—12月在北部湾采集的248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样品,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生态。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为广食性底栖肉食性动物,摄食饵料生物包括8个类群,鱼类和虾类是优势饵料类群,相对重要指数占比为92.92%。日本金线鱼四季均大量摄食鱼类,另外,在春季兼食虾类,夏季兼食蟹类,秋季兼食虾类和多毛类,冬季兼食虾类和星虫类;随着体长增加,日本金线鱼由摄食虾类和鱼类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鱼类为主,摄食转变体长节点为130 mm。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日本金线鱼摄食饵料种类多样性较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7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4,从春季到冬季,H’值和J’值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秋季最高;H’和J’随体长呈增加趋势,体长≥160mm群体的摄食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同位素分析方面,δ^(13)C值范围为–18.25‰~–15.39‰,极差为2.86‰;δ^(15)N值范围为13.01‰~17.24‰,极差为4.23‰;北部湾日本金线鱼的营养级范围为3.21~4.46,平均营养级为3.97,随着体长的增加,营养级逐渐升高。核心生态位(SEA)在4个季节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但总生态位(TA)存在明显季节差异,表明对饵料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相似,也存在特定的差异,有利于缓解该鱼种对优势饵料的季节性压力。不同大小的群体间SEA的重叠率较高,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来源成分相似,但不同大小的群体间TA差异较为明显,推测日本金线鱼通过生态位分化减轻种内的食物竞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日本金线鱼 摄食习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金线鱼的生长与死亡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振彬 杜建国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共5页
以2001和2002年在台湾海峡南部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金线鱼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生长和死亡的研究。结果表明,2001和2002年金线鱼渔获群体叉长范围86—282mm,优势组191—220mm,平均210.3mm。体重范围10—375g,优势组131—200g,平均170... 以2001和2002年在台湾海峡南部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金线鱼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生长和死亡的研究。结果表明,2001和2002年金线鱼渔获群体叉长范围86—282mm,优势组191—220mm,平均210.3mm。体重范围10—375g,优势组131—200g,平均170.9g。年龄范围0—4龄,优势组1龄,平均1.05龄。生长参数L∞为373.4 mm,W∞为967.6g,生长速率k为0.2769,t0为-1.0784(理论叉长为零时的年龄),体重生长拐点tr为2.864 4龄。总死亡系数为1.684 4,自然死亡系数为0.665 6,捕捞死亡系数为1.018 8,开发比率高达0.604 8。最小可捕叉长为177.64 mm,最小可捕体重为103.36g。该渔场自1994年以来连续13年超过了估算的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必须严格控制该海区渔业的投入和产出量及开捕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结构 生长与死亡 开发比率 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台湾海峡南部
下载PDF
北部湾3种金线鱼属鱼类COI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董丽娜 黄梓荣 +5 位作者 艾红 卢伟华 李希国 李娜娜 李夏 李永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8-514,共7页
运用直接测序法对产自北部湾的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3种金线鱼属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并探讨了3种金线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在... 运用直接测序法对产自北部湾的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红棘金线鱼(N.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mesoprion)3种金线鱼属鱼类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并探讨了3种金线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在所分析的48条COI同源序列片段(696 bp)中共检测到29个单倍型和104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之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序列差异分析和遗传距离比较结果显示,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利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混杂聚为一支,而苏门答腊金线鱼单独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与红棘金线鱼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可能为同种,而苏门答腊金线鱼则与日本金线鱼、红棘金线鱼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证实红棘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是2个不同的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 MTDNA COI 亲缘关系 序列分析 北部湾
下载PDF
金线鱼鱼丸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金路 王雪琦 +5 位作者 仪淑敏 邵俊花 马兴胜 励建荣 朱英莲 马永钧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共6页
应用质构仪、pH计、色差计、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电子鼻分析了冷藏条件下金线鱼鱼丸的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气味等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了其中的细菌总数。试验结果表明,冷藏25d后,金线鱼鱼丸的细菌总数显著增加;pH值和白度呈... 应用质构仪、pH计、色差计、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电子鼻分析了冷藏条件下金线鱼鱼丸的理化品质和挥发性气味等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了其中的细菌总数。试验结果表明,冷藏25d后,金线鱼鱼丸的细菌总数显著增加;pH值和白度呈缓慢下降趋势;鱼丸硬度显著增加,应用SPSS分析显示,弹性和硬度呈负相关;可溶性总蛋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鱼丸具有4种流动性不同的水分,其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分别为T21,T22,T23,T24,T21、T22所代表的结合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均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T23代表的束缚水,在整个冷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T24代表的自由水的幅度最大;鱼丸挥发性气味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一定的线性规律。因此研究鱼丸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可为冷藏鱼糜制品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鱼丸 冷藏 品质变化
下载PDF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参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作志 孔啸兰 +2 位作者 徐姗楠 邱永松 黄梓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4-591,共8页
根据1992年—1993年(1992年)、1997年—1999年(1997年)和2009年—2010年(2009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对深水金线鱼群体组成、生长和死亡参数等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的种群生物学有明显... 根据1992年—1993年(1992年)、1997年—1999年(1997年)和2009年—2010年(2009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对深水金线鱼群体组成、生长和死亡参数等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的种群生物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种群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生长速度加快,性成熟提前。平均体长从1992年138.25 mm下降到1997年的112.70 mm和2009年的118.28 mm,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0.06 g、39.03 g和48.85 g。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0)分别为242.2 mm、0.39、0.39;220.4 mm、0.45、0.35和235.5 mm、0.48、0.32。体质量拐点年龄(tr)分别为从1992年2.19龄提前到1997年1.97龄和2009年1.86龄。50%性成熟体长(L50)则从1992年的128.6 mm下降到1997年116.5 mm和2009年的110.5 mm。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的开发率(E)分别为0.57、0.62和0.58,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已处过度捕捞状态。深水金线鱼的种群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在高捕捞强度的胁迫下,深水金线鱼为延续种群,其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金线鱼 种群参数 动态变化 北部湾
下载PDF
基于SELECT模型的南海金线鱼刺网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炳忠 张鹏 +4 位作者 谭永光 晏磊 陈森 李杰 杨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共8页
为研究流刺网网目尺寸对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的选择性,2008年5月于南海北部渔场用网目尺寸分别为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在SELECT(Share Each LEngthclass's Catch Total)模型的架构... 为研究流刺网网目尺寸对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的选择性,2008年5月于南海北部渔场用网目尺寸分别为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在SELECT(Share Each LEngthclass's Catch Total)模型的架构下,用Normal、Gama和Bi-normal概率模型拟合刺网对金线鱼的选择性,根据赤池信息指数(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评价并选出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金线鱼185尾,金线鱼众数体长随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大;Gama的估计分隔模型AIC值在所有模型中最小(466.55),将其作为最佳拟合模型;刺网对金线鱼的相对作业强度(Pi)大小顺序依次为40 mm>60 mm>55 mm>45 mm>50mm;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刺网对体长150 mm金线鱼的选择率分别为98.39%、80.94%、39.30%、13.70%和3.87%。该研究认为将50 mm作为金线鱼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不足以达到保护渔业资源的目的,建议将南海区金线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增加到5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刺网 金线鱼 最小网目尺寸 SELECT模型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侯刚 王学锋 +2 位作者 朱立新 卢伙胜 冯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496,共8页
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 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区分4种金线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分析耳石形态变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30.78%、28.44%和11.75%,可以将四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其中Ⅰ型地标点6、10、11,Ⅱ型地标点2,Ⅲ型地标点7,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相对扭曲主成分的逐步判别分析中,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91.3%;交互验证结果显示,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89.8%,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耳石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耳石形态学与鱼种判别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 形态测量学 矢耳石 逐步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标点 形态变异 几何 成功率 识别研究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三种金线鱼属鱼类BHC,DDT残留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甘居利 贾晓平 +1 位作者 李纯厚 林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探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对远岸海域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3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肌肉内和其中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5种组织内的BHC、DDT含量.结果显示,研究海域鱼肉... 为探讨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对远岸海域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3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肌肉内和其中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5种组织内的BHC、DDT含量.结果显示,研究海域鱼肉中BHC和DDT含量分别为0.04-0.89(平均0.26)μg/kg(湿重)、0.71-8.0(平均3.1)μg/kg(湿重),均低于亚太地区部分近岸海洋鱼类的残留水平,并低于国内外水产品安全限量,呈广东海域高于台湾浅滩的区域分布,但在不同鱼种之间、离岸远近的鱼类之间BHC、DDT含量差异不明显(p〉0.10).深水金线鱼体内农药含量在肝组织中较高,在肌肉内居中,在鳃丝中较低,BHC含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肝脏、腹肌、背肌、肠、皮、鳃丝,DDT含量由高到底的顺序为:肝脏、腹肌、背肌、皮≈肠、鳃丝,不同组织中pp-DDT,op-DDT含量与脂肪含量较显著地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金线鱼属鱼类 六六六 滴滴涕
下载PDF
南海北部金线鱼生长、死亡和最适开捕体长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根据 1 997~ 1 999年期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金线鱼生物学资料 ,应用 Fi SAT 软件进行金线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 EL EFAN 技术拟合的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 =33.0 8cm ,k=0 .30 a-1 及 t0 =- 0 .86 a,用 Paul... 根据 1 997~ 1 999年期间在南海北部海域采集的金线鱼生物学资料 ,应用 Fi SAT 软件进行金线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 EL EFAN 技术拟合的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 =33.0 8cm ,k=0 .30 a-1 及 t0 =- 0 .86 a,用 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 M=0 .6 8,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陆架区和北部湾的总死亡系数分别为 2 .0 7和 2 .0 2。运用 Beverton- Hol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 F=2 .4 ,最适开捕年龄和体长分别为 1 .8a和 1 6 .5cm。研究表明 ,目前该群体已处捕捞过度状态 ,尤以捕捞幼鱼的问题较为突出。为可持续利用金线鱼资源 ,建议南海北部金线鱼的最小可捕规格应为体长 1 6 .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 生物学 ELEF AN 拟合 生长方程参数 最适开捕体长
下载PDF
北部湾金线鱼、深水金线鱼与日本金线鱼矢耳石形态识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侯刚 冯波 +2 位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吴仁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5,共9页
采用2010年1~9月采自北部湾及邻近海域流刺网渔获的54尾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Houttuyn,1782))、71尾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 Snyder,1911)和65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Bloch,1791))耳石样本,进行了椭圆傅... 采用2010年1~9月采自北部湾及邻近海域流刺网渔获的54尾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Houttuyn,1782))、71尾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 Snyder,1911)和65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Bloch,1791))耳石样本,进行了椭圆傅立叶分析。耳石轮廓经图像处理后进行灰阶转换和二值化处理,消除噪点,然后解析为椭圆傅立叶标码(EFDs)。采用77个EFD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3种金线鱼的耳石。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幼鱼和成鱼耳石在性成熟前后存在显著的体长效应(P<0.05),金线鱼和深水金线鱼则体长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耳石椭圆傅立叶分析中,日本金线鱼采用性成熟个体样本,金线鱼和深水金线鱼采用全部样本。主成分分析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5.1%,15.3%和5.3%,可以将3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EFD系数的逐步判别分析中,3种鱼的平均正判率达98.6%;交互验证结果显示,3种鱼的平均正判率达97.9%,这表明耳石椭圆傅立叶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识别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金线鱼 金线鱼 日本金线鱼 椭圆傅立叶分析 种类识别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生物学及最适开捕体长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8-2434,共7页
根据1964~1965年及1997~1999年在南海北部采集的深水金线鱼生物学资料,对该鱼种群体结构、资源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生长和死亡参数及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金线鱼的渔获样品体长范围为4.2~21.5cm,体重范围为2.9~241g... 根据1964~1965年及1997~1999年在南海北部采集的深水金线鱼生物学资料,对该鱼种群体结构、资源密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生长和死亡参数及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金线鱼的渔获样品体长范围为4.2~21.5cm,体重范围为2.9~241g,分别以9.6~14.0cm和27~59g占优势.资源密度以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分别为9.92kg.km-2和5.53kg.km-2.分布的区域性变化明显,在水深60~150m之间,深水金线鱼的渔获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大.深水金线鱼的食物以长尾类、鱼类和头足类为主.应用FiSATⅡ软件的ELEFANⅠ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22.39cm、k=0.44a-1及t0=-0.63a;用Pauly经验公式计算的自然死亡系数为M=0.94;以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为Z=2.65.运用Beverton-Hol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群体的最适捕捞死亡系数为F=2.9,最适开捕年龄和体长分别为1.1a和12.0cm.目前该群体已处捕捞过度状态,以捕捞幼鱼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南海北部深水金线鱼的最小可捕规格为体长1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金线鱼 渔业生物学 最适开捕体长 ELEFAN技术 南海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