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四种金花茶组植物叶总黄酮含量比较 被引量:43
1
作者 黄兴贤 邹蓉 +3 位作者 胡兴华 韦霄 唐辉 漆小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4,共4页
金花茶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对14种金花茶叶中的黄酮进行超声波提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73 nm处测定吸光度,得出各种金花茶叶总黄酮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金花茶叶黄酮的... 金花茶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对14种金花茶叶中的黄酮进行超声波提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73 nm处测定吸光度,得出各种金花茶叶总黄酮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金花茶叶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平果金花茶中新叶的总黄酮含量(22.011%)最高,而东兴金花茶中一年叶龄叶子总黄酮含量(1.518%)最低;同种而不同叶龄的金花茶叶总黄酮含量变化较大。新叶的总黄酮含量较一年生叶和二年生叶的含量高。平果金花茶和柠檬黄金花茶叶中黄酮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超声波提取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不同叶龄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探讨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唐绍清 施苏华 +1 位作者 钟杨 王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8-492,487,共6页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 测定了分布于我国的 2 2个山茶属金花茶组的种或变种的nrDNAITS区序列 ,它们的序列长度在 476~ 496之间。GC含量都超过了 70 % ,应用Kimura2 模型计算了序列间的分化程度 ,构建了最大简约树、邻接树和最大似然树 ,分析结果表明 :( 1 )淡黄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大样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 2 )小瓣金花茶、小花金花茶、薄叶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的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ITS区序列 山茶属 系统发育关系 GC含量 ITS序列 DNA AFLP分析 变种 分布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抗IgE介导Ⅰ型过敏反应的活性筛选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永奇 彭晓 +7 位作者 唐前 于大永 罗燕英 史丽颖 黄连东 牟红梅 唐玲 冯宝民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LT)、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筛选金花茶组植物抗IgE介导Ⅰ型过敏反应的活性物质。方法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Al(OH)3]的混合液致... 目的以致敏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LT)、全血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组织炎症面积为活性指标,筛选金花茶组植物抗IgE介导Ⅰ型过敏反应的活性物质。方法用卵白蛋白(OVA)和氢氧化铝[Al(OH)3]的混合液致敏和诱发小鼠,制成Ⅰ型过敏反应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menglusitena)组,及各样品的低、高剂量组。采用ELISA法测定致敏大鼠血清IgE和LT含量。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大鼠全血和BALF中EOS数量。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结果发现金花茶叶的水提物(1)和醇提物(2),金花茶果皮的醇提物(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4)、凹脉金花茶叶的醇提物(5)和水提物(6)及凹脉金花茶种子的醇提物(7)中1、4、7号明显降低大鼠血清IgE和LT的含量,作用强度为7>4>1;1、4、7号明显减少全血和BALF中的EOS数量,作用强度为4>7=1;1、4、7号减小肺组织炎症面积,其作用强弱程度基本相同。结论1、4、7号金花茶组植物提取物具有抗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白三烯 嗜酸性粒细胞 炎症
下载PDF
基于FTIR技术金花茶组植物物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覃小玲 史艳财 +4 位作者 李承卓 韦霄 黄荣韶 孔德鑫 黄庶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85-2689,共5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1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FTIR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种金花茶组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州金花茶等11种;第二类是中东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平...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1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FTIR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种金花茶组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州金花茶等11种;第二类是中东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及崇左金花茶;第三类仅小果金花茶一种。结合相关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差异,该研究支持将弄岗金花茶与毛籽金花茶归并为一个种;直脉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小瓣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柠檬金花茶、中东金花茶、小果金花茶、金花茶、顶生金花茶与平果金花茶各自划分为独立种。FTIR-聚类分析法可以作为金花茶组植物物种鉴定的一种可行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金花茶组植物 聚类分析 鉴定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唐前 罗燕英 +5 位作者 黄连冬 陆敏珠 唐玲 史丽颖 冯宝民 王永奇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9-771,共3页
目的测定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四季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不同植物部位中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①金花茶花蕾醇提物:21.30%、6.56%(0... 目的测定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四季金花茶、薄叶金花茶不同植物部位中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其总皂苷、总多酚(鞣质)、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①金花茶花蕾醇提物:21.30%、6.56%(0.34%)、21.76%;叶子醇提物:43.24%、3.95%(1.57%)、0.93%;叶子水提物:9.91%、6.69%(1.34%)、5.19%;种子醇提物:13.53%、5.88%(0.83%)、6.85%。②毛瓣金花茶叶子醇提物:43.49%、6.79%(1.65%)、1.54%。③凹脉金花茶叶子醇提物:36.29%、13.19%(5.33%)、1.12%;种子醇提物:20.58%、5.29%(0.14%)、0.33%。④四季金花茶叶子醇提物:35.90%、7.01%(0.47%)、0.78%。⑤薄叶金花茶叶子醇提物:30.08%、7.57%(0.19%),0.82%。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上3种物质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和回收率都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总皂苷 总多酚(鞣质) 总黄酮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云 付羚 +4 位作者 张颖君 唐军荣 阚欢 张贵良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1-326,332,共7页
金花茶组植物系山茶科山茶属落叶小灌木,花为金黄色,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时也为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茶的花、叶及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良好的... 金花茶组植物系山茶科山茶属落叶小灌木,花为金黄色,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时也为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茶的花、叶及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金花茶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抗炎、抗过敏及抑菌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为金花茶组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化学成分 活性物质 保健功效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坤 韦晓娟 +2 位作者 李宝财 李开祥 马锦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39,共6页
探讨金花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为金花茶的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的8种金花茶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解剖学结构特征及气孔特征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 探讨金花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为金花茶的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的8种金花茶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解剖学结构特征及气孔特征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塔姆岛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值最大为422.95μm,与其他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具有显著差异性,普通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箱田金花茶的栅栏组织厚度值最大,凹脉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值和栅栏组织厚度值最小,气孔密度值最大的是普通金花茶,最小值为凹脉金花茶;8种金花茶呈现不同的抗旱性。叶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可以作为反映金花茶抗旱能力的叶解剖结构特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8种金花茶组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为抗旱性最强的3个品种为普通金花茶、塔姆岛金花茶、多毛金花茶,抗旱能力最差的为凹脉金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叶片解剖结构 气孔特征 抗旱性
下载PDF
四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金属元素含量及富集特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秦玉燕 时鹏涛 +3 位作者 於艳萍 王运儒 蒋越华 农耀京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6-1421,1444,共7页
以四种金花茶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其嫩叶、老叶及对应土壤中Mg、Ca、Mn、Fe、Zn、Ni、Se、Pb、Cd、Hg、As共11种元素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嫩叶和老叶对土壤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1)4种金花茶组... 以四种金花茶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其嫩叶、老叶及对应土壤中Mg、Ca、Mn、Fe、Zn、Ni、Se、Pb、Cd、Hg、As共11种元素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嫩叶和老叶对土壤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1)4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富含Mg、Ga、Mn、Fe、Zn、Ni等营养元素,各元素在叶片中含量为Ca>Mg>Mn>Fe>Zn>Ni>Se;Pb、Cd、As、Hg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均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2)老叶和嫩叶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老叶中的Ca、Mn、Fe、Zn、Pb、Cd、Hg、As、Se元素含量均大于嫩叶,尤以Ca、Mn、Fe差异显著;嫩叶中的Mg和Ni含量大于老叶。(3)金花茶组植物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对各元素富集能力强弱为Ca、Mn、Mg>Zn、Ni、Hg>Pb、Se>Fe、As,老叶和嫩叶的富集规律存在差异。(4)不同金花茶组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龙州金花茶(Camellia longzhouensis)和黄花抱茎茶(C.murauchii)对Mg、Ca、Mn、Zn、Ni、Se、Pb的富集能力均大于金花茶(C.nitidissima)和毛籽金花茶(C.ptilosperma)。其中,龙州金花茶对Mg、Mn、Se的富集能力最强,黄花抱茎茶对Ca、Pb、Hg富集能力最强,金花茶对Hg的富集能力较强,对其它元素的富集能力均较弱;毛籽金花茶对Ca、Mn、Ni、Zn的富集能力均最弱。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组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嫩叶 老叶 元素分析 富集系数
下载PDF
三种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类黄酮成分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辛雷 王佳童 +4 位作者 孙振元 王洁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7-924,共8页
该研究以山茶属金花茶组的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中检测到15种类黄酮,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 该研究以山茶属金花茶组的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中检测到15种类黄酮,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芸香柚皮苷、圣草素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组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三个物种主体成分;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特有,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为崇左金花茶特有;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主要存在于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木犀草素主要存在于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类黄酮类型主要为儿茶素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和山萘酚类;崇左金花茶中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及类黄酮总量远高于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儿茶素类高于金花茶,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山萘酚类高于凹脉金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花朵 类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成分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先民 李春牛 +3 位作者 卜朝阳 黄展文 黄昌艳 卢家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62-2068,共7页
【目的】分析、评价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成分,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其17种氨基酸含量,参考WHO/FAO标准模式谱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并进行氨... 【目的】分析、评价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成分,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其17种氨基酸含量,参考WHO/FAO标准模式谱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价值分析,并进行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评价。【结果】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均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73~5.93 g/100g。其中,谷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而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低;种间的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余15种氨基酸含量在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夏石金花茶花朵中除蛋氨酸和亮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处于最高或较高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能以某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指标评价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氨基酸成分,应由所有氨基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排序为红顶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龙州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崇左金花茶。【结论】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较高,种间差异明显,其中红顶金花茶花朵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氨基酸 比值系数法 花朵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花粉扫描电镜研究Ⅱ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任翔 胡长华 +3 位作者 李春瑶 李红 黄松殿 梁盛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78-82,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报道了金花茶组6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瘤棒状纹饰(蠕虫状纹饰)、拟网状纹饰类型.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具有...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报道了金花茶组6种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三大类型:疣状纹饰(块状纹饰),瘤棒状纹饰(蠕虫状纹饰)、拟网状纹饰类型.不同种植物花粉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根据花粉形态对6种金花茶分类归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花粉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金花茶组物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肖政 李纪元 +3 位作者 李志辉 黄连冬 范正琪 蒋昌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31 4,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81 0.835,金花茶组物种的遗传基础较宽。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29份金花茶样品聚为3大类群,其中扶绥中东金花茶单独为一类,顶生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聚为一类,其它金花茶聚为一类。分析结果表明:夏石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支持将两者归并到柠檬黄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合并到同一个种;龙州金花茶和薄叶金花茶分别归为单独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亲缘关系 ISSR
下载PDF
五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吉涛 谢伟玲 +2 位作者 柴胜丰 唐健民 韦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03-1409,共7页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比较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以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2年生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电导法研究五种金花茶种质在20℃(常... 金花茶组植物是世界珍稀、濒危的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比较金花茶组植物的耐寒性,以五种金花茶组植物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对其2年生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应用电导法研究五种金花茶种质在20℃(常温对照)、8℃、-2℃、-7℃、-12℃、-17℃、-22℃和-27℃低温下相对电导率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及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表明:五种金花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为-14.58^-12.74℃,其中金花茶为-14.58℃、龙州金花茶为-14.27℃、柠檬黄金花茶为-13.44℃、直脉金花茶为-13.09℃、东兴金花茶-12.74℃。低温半致死温度能反映金花茶种质的耐寒性,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耐寒性强,其次为柠檬黄金花茶和直脉金花茶,东兴金花茶耐寒性较弱。在降温过程中,五种金花茶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与温度呈负相关;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低温条件下,半致死温度低的金花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更高,而丙二醛含量更低。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组植物耐寒种质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工种植金花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相对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 耐寒性
下载PDF
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朵活性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先民 李春牛 +5 位作者 卢家仕 黄展文 崔学强 张自斌 周锦业 卜朝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7,共5页
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花朵中主要活性成分类黄酮、总酚、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均含有类黄酮、总酚、总多糖及... 以6种金花茶组植物盛开期花朵为材料,测定花朵中主要活性成分类黄酮、总酚、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为金花茶组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均含有类黄酮、总酚、总多糖及总皂苷,但4种活性成分含量在种间差异显著,罗斯曼金花茶花朵中类黄酮、总酚及总多糖含量均为最高,夏石金花茶与崇左金花茶总皂苷含量处于最高水平;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5.621%,选出类黄酮和总皂苷2个核心指标用于评价金花茶组植物活性成分价值,通过综合评价模型方程,得到6种金花茶组植物活性成分综合价值由高到低排序为:罗斯曼金花茶>崇左金花茶>龙州金花茶>红顶金花茶>夏石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在6种金花茶组植物种盛开期花朵中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种金花茶组植物花朵中均富含4种活性成分,种间差异明显,罗斯曼金花茶花朵中活性成分综合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类黄酮 总酚 总皂苷 总多糖 花朵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PBS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家仕 黄展文 +5 位作者 李先民 孙明艳 余海娟 周锦业 李春牛 卜朝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8-1644,共7页
【目的】分析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瓣金花茶和夏石金花茶DNA样品进行引物筛选,从50条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引物中筛选出稳定... 【目的】分析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瓣金花茶和夏石金花茶DNA样品进行引物筛选,从50条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清晰的引物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利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iPBS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从50条iPBS引物中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在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280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条,多态性条带268条,多态性比率为92.68%,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分别为1.9571、1.3544、0.2332和0.3767,表明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43~0.836,在遗传相似系数0.680处,可将24份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聚为3组。【结论】iPBS分子标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便于操作,能有效进行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供金花茶种质资源的品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植物 种质资源 iPBS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金花茶组叶片生化成分评价及其最佳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保财 陈菁瑛 +2 位作者 张武君 黄颖桢 赵云青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7,共9页
本研究以26份来源于6种金花茶组植物、不同表型防城金花茶和不同月份采收的防城金花茶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建立同时测定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4种黄酮成分的HPLC法,以及优化了测定茶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和总皂苷成分含量的紫外... 本研究以26份来源于6种金花茶组植物、不同表型防城金花茶和不同月份采收的防城金花茶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建立同时测定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4种黄酮成分的HPLC法,以及优化了测定茶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和总皂苷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以上8种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综合评分和聚类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来源金花茶叶片生化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成分含量在不同来源金花茶叶片中存在差异,其中无名金花茶8种成分含量均较高,四季金花茶、防城金花茶次之;8年生1—12月份采收的防城金花茶叶片中,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均表现为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并在10月含量达到最高;5年生不同种(S1~S14)主成分综合评分顺序为:无名金花茶>四季金花茶>防城金花茶(花蕾大、花多、不抗寒、花黄且大、尖果)>显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小果金花茶;8年生不同月份(S15~S26)主成分综合评分顺序为:10月采>2月采>3月采>4月采>5月采>7月采>6月采>1月采>8月采>12月采>11月采>9月采,其中无名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及防城金花茶中花蕾大、花多、花黄且大等表型的金花茶叶片与2—4月份和10月份采集的8年生金花茶叶片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排序位列前10;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26份样品分为5类。综上所述,金花茶叶片的生化成分与金花茶植物种类和采收期有关,无名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和防城金花茶中花蕾大、花多、不抗寒、花黄且大的表现型的综合生化成分较高,初步确定防城金花茶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2—4月份和10月份,所建立的多指标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金花茶组植物叶片的生化成分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多成分测定 化学计量学 品质评价 采收期
下载PDF
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学问题 被引量:47
17
作者 闵天禄 张文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 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 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 本文重点讨论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H.T.Chang的分类学位置。通过对金花茶C chrysantha(Hu)Tuyama、亮叶离蕊茶C.nitidissima Chi和分布于越南北部的多瓣山茶C petelotii(Merr.)Sealy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材料的研究考订,确认金花茶的拉丁名称应进一步更正为C petelotii(Merr.)Sealy.对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和金花茶组的特征性状的比较分析表明,J.R.Sealy以C.petelotii(Merr.)Sealy为模式建立的古茶组是一个自然类群,金花茶组和J.R.Sealy的古茶组之间分类学特征相同,两组的模式同为一种一—C.petelotii,从而认为金花茶组不能成立,被首次归并到古茶组中。同时认为《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一书改变了古茶组的分类学概念和转移了组的模式是不妥的。通过研究,确认古茶组共有16种和3变种, 除原古茶组的7种外,包括连蕊茶组Sect.Theopsis中的C.indochinensis和金花茶组中6种和3变种被转移到本组之中,以及本文提出的两个新种。原金花茶组其余16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4种)、2变种和3个变型均作为相应种或变种的同物异名归并。此外,还讨论了各种错误鉴定和有关分化与分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古茶 金花茶组 分类学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Ⅱ)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任翔 梁盛业 +3 位作者 李洁荣 高成伟 胡长华 张杏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03年第1期12-16,6,共6页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了 12种金花茶组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 ,12种植物的叶表皮仅远轴面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椭圆形至卵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 ,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 ;角质膜多为条纹、也有同时具条纹和...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了 12种金花茶组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 ,12种植物的叶表皮仅远轴面有气孔器存在 ,气孔椭圆形至卵圆形 ,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 ,气孔外拱盖内缘近平滑、浅波状或波状 ;角质膜多为条纹、也有同时具条纹和颗粒或鳞片 ;外缘角质膜在气孔周围呈环形包围着气孔。不同种间叶表皮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叶表皮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 山茶属植物
下载PDF
关于金花茶组的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叶创兴 许兆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68-77,共10页
本文对山茶属金花茶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订正,认为本组共有15种2变种,一些不尽合理的分类单位作了转移或归并处理。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变种
下载PDF
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析──Ⅰ.金花茶组与古茶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7-83,共7页
对以金花茶C.nitidissimaChi为代表的金花茶组Chrysantha与以多瓣山茶C.petelotiisealy为代表的古茶组Archaecamellia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澄清它们在系统分类上的... 对以金花茶C.nitidissimaChi为代表的金花茶组Chrysantha与以多瓣山茶C.petelotiisealy为代表的古茶组Archaecamellia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澄清它们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并对Sealy划分的古茶组里的混乱加以澄清和调整.对金花茶组内混乱的名称给予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金花茶组 古茶 山茶科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