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研究——基于银行利差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清娟 杨燕燕 《甘肃金融》 2022年第12期32-41,共10页
本文以我国1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研究得出:(1)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显著缩窄,分机构能显著降低五大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利差,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利差负向影响最显著;(2)金融业... 本文以我国1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用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研究得出:(1)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显著缩窄,分机构能显著降低五大国有银行和城商行利差,且对城市商业银行利差负向影响最显著;(2)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分机构能够显著增加四类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对5大国有银行影响最大;(3)使用系数乘积检验法验证了传递渠道“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利差缩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上升”的存在,且金融业对外开放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的直接效应占比为65.08%,以银行利差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占比为34.92%。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提高推动业务转型、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完善风险管理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对外开放 银行利差 银行风险承担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应对之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晴晴 《中国外资》 2014年第6期18-18,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开放在给金融市场带来积极变化的固时,但是也存在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国家金融以至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如何兴利除弊,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金融业尤其要在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开放在给金融市场带来积极变化的固时,但是也存在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国家金融以至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如何兴利除弊,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金融业尤其要在人民币汇率、证券业规范、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实质性的突破,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对外开放 人民币汇率 证券业规范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下载PDF
中国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机制研究——基于CPTPP和GATS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兰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114,共16页
中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包括国内自主开放和国际协约谈判两个层面,形成了国内外负面清单并行的金融业开放格局。国际自贸协定中的金融负面清单是联结国内开放措施和国际经贸规则的桥梁。目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机制还面临自主... 中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包括国内自主开放和国际协约谈判两个层面,形成了国内外负面清单并行的金融业开放格局。国际自贸协定中的金融负面清单是联结国内开放措施和国际经贸规则的桥梁。目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负面清单机制还面临自主开放措施与负面清单衔接不足、缺乏相关国际缔约实践、国内外负面清单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缔约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全面且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金融负面清单,并将其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CPTPP金融负面清单在国内监管和国际规则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优化国内金融业外资准入政策,将金融开放措施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国际负面清单相对接;在国际协约谈判中合理设定金融业开放水平,灵活设置清单模式并充分利用未来不符措施清单预留政策空间;国内、国际金融业负面清单需统筹协调、并行不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PP 金融业负面清单 GATS 金融业对外开放
下载PDF
全面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立法与监管——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之际
4
作者 郑杨 《中国货币市场》 2006年第10期16-19,共4页
金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立法和监管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保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金融业对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更将全面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在这一背景下,金融立法与监... 金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立法和监管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保证。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金融业对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更将全面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在这一背景下,金融立法与监管也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对外开放 金融立法 金融监管
下载PDF
以制度型开放促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被引量:5
5
作者 倪红福 张志达 《金融市场研究》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其中,金融业及其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更好地对标国际规则、深入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其中,金融业及其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更好地对标国际规则、深入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对金融业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继续坚持分类推进和重点突破、把握安全底线和风险防控、开展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金融业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金融业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4
6
作者 秦唏 张健 《技术与市场》 2013年第12期291-292,共2页
上海自贸区的推出被视为重启改革的标志,作为试验核心的金融改革创新需要循序渐进。
关键词 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业对外开放 双向投资 套利
下载PDF
新时代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嘉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2,共6页
国有金融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力量,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国有金融企业在我国国有经济中呈现出规模大、基数大、占比高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 国有金融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力量,国有金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总体而言,国有金融企业在我国国有经济中呈现出规模大、基数大、占比高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国有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当然,国有金融企业也存在一定不足。新时代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在产权改革进程中必须分清类别和性质和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金融企业 党的领导 混合所有制改革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业对外开放
下载PDF
金融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被引量:14
8
作者 夏诗园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7,共6页
金融在加快新一轮产业改革,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常态化的跨周期金融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实践中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服务不充分、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为加快构建“双... 金融在加快新一轮产业改革,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常态化的跨周期金融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实践中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金融服务不充分、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继续坚持金融供给侧改革战略方向,提高金融供给配置效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优化国际循环,增强全球投资配置能力;稳定对外贸易投资,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应对疫情常态化和环境不确定性,迎接世界格局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扩大内需 资本市场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 金融科技
下载PDF
在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比较分析及中资银行经营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金然 《时代金融》 2020年第22期90-92,共3页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形成了广覆盖、多维度、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在银行领域,外资银行逐渐由搅动金融市场的"鲶鱼"发展成为中资银行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近两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形成了广覆盖、多维度、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在银行领域,外资银行逐渐由搅动金融市场的"鲶鱼"发展成为中资银行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近两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银行业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新时期,面对外资银行的强势"入侵",中资银行更应该注意扬长补短、稳扎稳打,在金融科技和重点业务上做足功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资银行 本土银行 外资银行 金融业对外开放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egulations on Capital Management's Bank of China
10
作者 Li FU Junkai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5期56-58,共3页
Since China' s accession to WTO, opening up has intensified China' s ti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marke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However, with respect to foreign banks, capita... Since China' s accession to WTO, opening up has intensified China' s ti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marke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However, with respect to foreign banks, capital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s only just beginning. Especially after the proposed Basel, how to adjust the capital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s to enable them to comply with Basel II requirements, ensuring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ector is 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 So, how intensive management can reduce capital occupation to increase the capital adequacy rati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that must b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regulatory capital management BANKING influ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