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玛格丽特·爱特伍《羚羊与秧鸡》的末世地景想象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雅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31,共7页
玛格丽特·爱特伍的小说《羚羊与秧鸡》所创造的末世地景表达了作者对理性科学推至极致的批判态度。从印度裔文化人类学家阿帕度拉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景观说出发,作品中存在着三处地景的象征意义及流动的概念:灾难前充满强烈排外... 玛格丽特·爱特伍的小说《羚羊与秧鸡》所创造的末世地景表达了作者对理性科学推至极致的批判态度。从印度裔文化人类学家阿帕度拉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景观说出发,作品中存在着三处地景的象征意义及流动的概念:灾难前充满强烈排外感的基因工程控管的世界,以顶尖的雷吉文·埃森思园区的权力景观为代表;相对于园区的戒备森严、严密监控,"杂市",一个科技文明的实验处,剩余残渣倾倒处,病毒、罪恶滋生的温床所在,正是绝望景观的写照;灾难后全数灭绝、废墟般一片荒芜的荒原地景,透过先进的基因工程打造出来的科技乌托邦面貌,是否真是人类永无止境追求的日常生活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与秧鸡》 基因工程灾难 科技景观 金融景观 绝望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