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午节与金钏儿之死
1
作者 李文凤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7,共7页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用"恶月恶日"及"屈原纪念日"这两个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说法,特意将晴雯的故事和金钏儿之死放置于这一天,并将其生平遭遇与屈原作了隐而不显的比拟,目的就是为这二人的屈死鸣不平。
关键词 端午 金钏儿 贾宝玉 晴雯 屈死
原文传递
美与美的毁灭——试析金钏之死 被引量:2
2
作者 莫莉 《语文知识》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试从金钏与宝钗的映射关系、大家庭内部盘根错杂的矛盾、社会性的女性问题、奴婢问题入手,探讨金钏选择激烈的自杀方式的缘由,指出这是性格使然,亦是环境的逼迫,金钏只是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有受屈辱遭蔑视的女子的缩影。
关键词 金钏 人格理想 权利价值 映射艺术
下载PDF
吴兰徵红楼戏《绛蘅秋》中金钏形象改编探析
3
作者 姚雪 蒋小平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5-110,共6页
金钏是《红楼梦》中的婢女之一,作为次要人物的她,关注度显然较少。而吴兰徵的红楼戏《绛蘅秋》恰恰选中她,进行浓墨重彩的改编,将《红楼梦》中"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展开铺述,重点表达她的"情烈"。通过强化后的金钏形... 金钏是《红楼梦》中的婢女之一,作为次要人物的她,关注度显然较少。而吴兰徵的红楼戏《绛蘅秋》恰恰选中她,进行浓墨重彩的改编,将《红楼梦》中"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展开铺述,重点表达她的"情烈"。通过强化后的金钏形象,传达知己之情、控诉封建社会。以次要人物的改编为研究对象,是红楼戏研究的另一种方向。在此,着力从形象改编和创作情状两方面论述,探究吴兰徵的情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蘅秋》 《红楼梦》 金钏 形象改编
下载PDF
尽其态,穷其神——《红楼梦》人物情态透视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文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1-107,共7页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赵嬷嬷、秋桐、金钏儿,都是小说中的非主要人物。但他们在各自的故事中又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主要"人物。她们的出现为小说人物个性化和故事的多彩性增添了魅力。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在艺术上却有他们自...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赵嬷嬷、秋桐、金钏儿,都是小说中的非主要人物。但他们在各自的故事中又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主要"人物。她们的出现为小说人物个性化和故事的多彩性增添了魅力。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在艺术上却有他们自己的奇光异彩。创作过程中极可能将平郡王府的家史和福彭的事迹作为"素材"融进了小说的故事之中。因此,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研究和文本解读都应该重视福彭及其家世的全面靠岸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形象 尤二姐 赵嬷嬷 秋桐 金钏儿
下载PDF
《红楼梦》“钗黛”合为一图之谜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150,共6页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合为一张图。著者曹宣以太极盘为工具,根据干支本身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把代表了宝玉即顺治四子同母弟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设计成了"玉带林中挂,金...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合为一张图。著者曹宣以太极盘为工具,根据干支本身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把代表了宝玉即顺治四子同母弟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设计成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象,并通过小耗子偷香芋、龄官画蔷、金钏投井和"玉钗"等情节,对这个可能构思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盘 玉带 金簪 龄官画蔷 金钏投井 玉钗
下载PDF
就事论宝钗三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达式龙 《怀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S1期88-92,共5页
古往今来,对薛宝钗的评价,贬之者多,赞之者寡,且大多按自己观点的需要取舍材料.不久前张锦池先生著文认为薛宝钗“貌似温柔,内实虚伪,看来敦厚,实很奸险;随时而不安分.或者说,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试图从... 古往今来,对薛宝钗的评价,贬之者多,赞之者寡,且大多按自己观点的需要取舍材料.不久前张锦池先生著文认为薛宝钗“貌似温柔,内实虚伪,看来敦厚,实很奸险;随时而不安分.或者说,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并试图从原著提供的材料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提炼出一些合乎原著的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钗 黛玉 王夫人 金钏儿 脂砚斋 张锦池 少女形象 金玉良缘 贾宝玉 潇湘馆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多样协同艺术思维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书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69-77,共9页
艺术的魅力首先是矛盾的魅力。有人物思想感情的矛盾,才人有物心灵世界的骚动;有不同的活动心态,才有不同形态的人际关系;有不同形态的人际关系纠葛,才会产生不同的故事情节;有不同的故事情节出现,才可能生发出不同的艺术意境;有不同的... 艺术的魅力首先是矛盾的魅力。有人物思想感情的矛盾,才人有物心灵世界的骚动;有不同的活动心态,才有不同形态的人际关系;有不同形态的人际关系纠葛,才会产生不同的故事情节;有不同的故事情节出现,才可能生发出不同的艺术意境;有不同的艺术意境,才能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染。“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没有矛盾,没有差异,哪儿有什么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艺术意境的出现,艺术魅力的发生,但是,在艺术中,一切差异与对立都是相协同的、相融合的。没有差异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钏儿 艺术意境 王夫人 贾母 贾府 凤姐 宝钗 贾政 人物思想 爱情悲剧
下载PDF
“堪与刀颖交寒光”——《红楼梦》塑造反面形象的意义
8
作者 周书文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5年第1期29-37,共9页
敦诚在《佩刀质酒歌》中盛赞曹雪芹:“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其实,何止诗胆如此?他的文胆也是“昔如铁”的。从他那部未完成的《红楼梦》中,就使人看出:他简直是以铁一般的文胆,描绘了天崩地解时代,那美与丑、善与恶的激烈... 敦诚在《佩刀质酒歌》中盛赞曹雪芹:“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其实,何止诗胆如此?他的文胆也是“昔如铁”的。从他那部未完成的《红楼梦》中,就使人看出:他简直是以铁一般的文胆,描绘了天崩地解时代,那美与丑、善与恶的激烈搏斗,勾勒出乱云飞渡中那惊世骇俗助时代光华;以万千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的悲剧,向统治人类几千年的封建魔窟发出了愤怒的冲锋;以“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文字,写出了“堪与刀颖交寒光”的千秋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面形象 贾政 王夫人 敦诚 金钏儿 晴雯 《西厢记》 贾赦 黛玉 贾珍
下载PDF
修订本《辞源》(三)注释商榷
9
作者 田忠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修订本《辞源》,就其体例、考据、注音、释义等诸方面之准确度而言,都远远超过原书。它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型文史专用工具书,深受广大文史工作者及其他读者好评。然而,大型工具书,卷帙浩繁,出非一手,涉及知识无限广阔,而且编纂、修订多... 修订本《辞源》,就其体例、考据、注音、释义等诸方面之准确度而言,都远远超过原书。它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型文史专用工具书,深受广大文史工作者及其他读者好评。然而,大型工具书,卷帙浩繁,出非一手,涉及知识无限广阔,而且编纂、修订多历年所,则挂漏疏忽、失于照应之处,在所难免,不可求全责备。然,工具书乃释疑解惑之桥梁津渡,非凿凿有据、确切详明,则不足以引导读者到达求知之彼岸。倘若误指迷津,则令读者陷入港汊,难于济渡矣! 为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期于改进,特就检索、泛览所见,于《辞源》第三册中,有可商榷之处若干,略施考辩,条分缕析于次,以就教于专家、编者、修订者、读者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工具书 文史工作者 考辩 专用工具 泛览 赵奢 金钏儿 世说新语 《新序》 太史公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有意表达的“味”
10
作者 熊心维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59-64,共6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所表达的“味”,一部分是作者曹雪芹主观上着意表达的“味”,一部分是作品客观上所表达的“味”。 曹雪芹主观上有意要表达的“味”是什么?有人说是“反封建”,这是很可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所表达的“味”,一部分是作者曹雪芹主观上着意表达的“味”,一部分是作品客观上所表达的“味”。 曹雪芹主观上有意要表达的“味”是什么?有人说是“反封建”,这是很可商榷的。(一)不符合曹雪芹的认识、立场。从曹在《红》中所表现的认识、立场来看:“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恰至协”;“朝庭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也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交代”,“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府 朝庭 贾宝玉 黛玉 元妃 贾雨村 唐言 金钏儿 宝钗 贾珍
下载PDF
贾宝玉论(下)
11
作者 周五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6-31,共6页
上面是谈把第一、第二方面归结于第四方面的种种情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对于第五方面的有关分析。第五方面的若干问题也具有他属性。譬如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嘴唇上的胭脂,这是哪一种脾性?第二十一回,湘云为宝玉梳洗,他顺手拈了胭脂,意欲... 上面是谈把第一、第二方面归结于第四方面的种种情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对于第五方面的有关分析。第五方面的若干问题也具有他属性。譬如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嘴唇上的胭脂,这是哪一种脾性?第二十一回,湘云为宝玉梳洗,他顺手拈了胭脂,意欲往口边送,结果被湘云打落,并骂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再如第二十四回,宝玉猴上身去涎皮赖脸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第二十三回,金钏儿逗等着见贾政的宝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金钏儿 贾政 黛玉 贾珍 薛蟠 贾琏 贾蔷 王夫人 秦钟
下载PDF
老太太和太太——《石头记探佚》续十
12
《晋中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28-38,共11页
按一般生活习俗,结了婚的女人一过四十多岁,就有被称呼“老太太”的.照此类推,《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共有四个“老太太”: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和薛姨妈.贾母自不必说,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 按一般生活习俗,结了婚的女人一过四十多岁,就有被称呼“老太太”的.照此类推,《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共有四个“老太太”: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和薛姨妈.贾母自不必说,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一出场就是一位“老太太”.那么邢、王二夫人和薛姨妈,年令是不是够得上称“老太太”呢?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人 石头记 贾母 黛玉 宝玉挨打 金钏儿 宝钗 晴雯 贾府 王善保
下载PDF
对《金瓶梅词典》几条词语诠释的质疑
13
作者 种衍璋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2年第1期9-10,共2页
《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其揭露封建社会症结、暴露明世纪末芸芸众生丑相的作用和纵欲必亡的主旨以及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构制等上的高超艺术手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认可。毛主席曾说:《金瓶梅》是研究封建社会末世经... 《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其揭露封建社会症结、暴露明世纪末芸芸众生丑相的作用和纵欲必亡的主旨以及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构制等上的高超艺术手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认可。毛主席曾说:《金瓶梅》是研究封建社会末世经济情况的重要资料。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阅读和研究它。可《金瓶梅》中有大量不易弄懂原意的词语。这就给读者带来了困难。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88年11月第1版)的问世,象及时雨为广大读者做了件大好事,功劳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巨著 人物塑造 吴月娘 吉林文史出版社 孟玉楼 语言运用 金钏儿 如意儿 李娇儿 英雄形象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教子启示
14
作者 赵锐 《中华家教》 2019年第4期36-37,共2页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以贾宝玉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充满爱情悲欢、家族兴衰的震撼图景。贾母、贾政懒怠,贾赦、贾珍荒淫,贾琏、贾蓉纨绔,王夫人城府深,王熙凤贪妒狠……偌大的贾府就像是暗藏了无...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以贾宝玉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充满爱情悲欢、家族兴衰的震撼图景。贾母、贾政懒怠,贾赦、贾珍荒淫,贾琏、贾蓉纨绔,王夫人城府深,王熙凤贪妒狠……偌大的贾府就像是暗藏了无数蛀虫的老树,表面看来安然无恙,实则内里早已腐朽不堪。家庭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才,有时甚至还决定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试想,如果贾府的这些公子哥儿们,能够自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成善良勤劳、清正自律的翩翩君子,那么,贾府的衰败也许不会那样快地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玉挨打 金钏儿 王夫人 《红楼梦》
下载PDF
宿孽总因情——由金钏看美与美的毁灭 被引量:1
15
作者 莫莉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薄命司中已注定红楼女儿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在众多薄命的红颜中,有的选择了自杀这种非正常死亡的特殊方式,在前八十回中,金钏之死是投井自杀。究竟是什么令她选择了如此激烈的自杀方式,既是性格使然... 薄命司中已注定红楼女儿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在众多薄命的红颜中,有的选择了自杀这种非正常死亡的特殊方式,在前八十回中,金钏之死是投井自杀。究竟是什么令她选择了如此激烈的自杀方式,既是性格使然,也是环境的逼迫。作者为她的死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反映了当时女性真实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金钏形象 映射艺术 情烈 悲剧 关感
原文传递
论“金钏之死”的多重叙事功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少伟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6-299,共14页
金钏之死是宝玉搬进大观园后第一次真正地面对死亡。而金钏之死,宝玉是要负一定的责任。从叙事结构上来说,"金钏之死"不具有独立性,而是附属于"宝玉挨打"叙事单元之中。金钏死后,不同的人面对金钏之死这件事有不同... 金钏之死是宝玉搬进大观园后第一次真正地面对死亡。而金钏之死,宝玉是要负一定的责任。从叙事结构上来说,"金钏之死"不具有独立性,而是附属于"宝玉挨打"叙事单元之中。金钏死后,不同的人面对金钏之死这件事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办法。从这些人物的反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人物之间鲜明的性格差异。另外,"金钏之死"作为一个导火索深刻揭露了贾府内部已经存在的诸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钏 宝玉挨打 叙事功能 塑造性格 人物矛盾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下作”一词释义商榷
17
作者 相宇剑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0-91,共2页
《辞书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陈娟同志的文章《是南腔,也是北调》①,认为"下作"一词,南北方均用,唯意义不同。南方方言中"下作"意义是"下流",北方方言中"下作"意义是"贪吃"。认为《... 《辞书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陈娟同志的文章《是南腔,也是北调》①,认为"下作"一词,南北方均用,唯意义不同。南方方言中"下作"意义是"下流",北方方言中"下作"意义是"贪吃"。认为《红楼梦》中的六处"下作"意思是"贪吃",并且提出"《红楼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方言 北方方言 辞书研究 南腔 陈娟 王夫人 金钏儿 凤姐 贾环 贾赦
原文传递
红楼梦对死亡的审视
18
作者 鲁彩苹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0年第1期156-163,共8页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是唯一能意识到自己必定要死亡的动物,死亡恐惧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悖论:人如果是天使,那么他不会害怕死亡,人如果是动物,那么他也不懂得害怕死亡。对死的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通...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是唯一能意识到自己必定要死亡的动物,死亡恐惧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悖论:人如果是天使,那么他不会害怕死亡,人如果是动物,那么他也不懂得害怕死亡。对死的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通常,大多数人竭力回避死亡这个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玉 秦可卿 林如海 晴雯 凤姐 克尔凯郭尔 潘又安 司棋 贾府 金钏儿
原文传递
王夫人形象新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曦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7-320,共14页
王夫人作为"金钏之死"和"抄检大观园"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而被不少读者评价为凶残、冷酷和虚伪之人。笔者认为,若将王夫人的行为与其人生历程中的心理变化结合起来观照,便会对其有同情的了解。从形象本身说,王夫人确... 王夫人作为"金钏之死"和"抄检大观园"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而被不少读者评价为凶残、冷酷和虚伪之人。笔者认为,若将王夫人的行为与其人生历程中的心理变化结合起来观照,便会对其有同情的了解。从形象本身说,王夫人确有慈善的一面,而非论者说的"伪善";引发金钏儿和晴雯被逐出贾府的原因,也有她们二人言行不当的激化作用;还有现实生活的偶然性、复杂性因素;更重要的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从作者的主观命意说,曹雪芹并非仅仅是鞭挞王夫人本人,而是要通过这两个事件的叙写进而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人 金钏之死 抄检大观园 晴雯 宝玉
原文传递
露富与露馅
20
作者 王向东 《瞭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16,共1页
据《新华日报》报道,无锡市9名贪污受贿数额巨大的犯罪分子前不久被判以重刑。其中有一个原是市商业局基建科长,在任职期间索贿受贿近30万元之多。一个小小的基建科长竟然在聚敛金钱方面有如此这般的神通,真使许多善良的人们大吃一惊。... 据《新华日报》报道,无锡市9名贪污受贿数额巨大的犯罪分子前不久被判以重刑。其中有一个原是市商业局基建科长,在任职期间索贿受贿近30万元之多。一个小小的基建科长竟然在聚敛金钱方面有如此这般的神通,真使许多善良的人们大吃一惊。 回过头来一想,也没有什么好奇怪。这些人藏头露尾,一般人哪里会知道他的底里。一旦真相揭穿,自然免不了大吃一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贿受贿 贪污受贿 犯罪分子 《新华日报》 回过头 贾琏 铁槛寺 金钏儿 放高利贷 凤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