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创作与演唱分析
1
作者 王黎 杨悦 《黄河之声》 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
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后,在对这一外来的音乐形式进行民族化改造的进程中,中国音乐创作者创造性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诗词,以此为歌词推出了大批艺术歌曲佳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应运而生,并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获得了全世界的认... 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后,在对这一外来的音乐形式进行民族化改造的进程中,中国音乐创作者创造性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诗词,以此为歌词推出了大批艺术歌曲佳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应运而生,并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由作曲家王龙以唐代诗人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而成的同名艺术歌曲则是近年来一首难得的佳作。对此本文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历程谈起,就作品进行了创作和演唱分析,旨在获得对作品更加深刻地认识,并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 《锦 创作分析 演唱分析
下载PDF
探究悼亡诗跨越千年的教学秘境——以悼亡题材专题作品《邶风·绿衣》《锦瑟》教学为例
2
作者 史岩山 《广东教育(职教)》 2024年第8期113-114,共2页
在中职语文教学里,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一类题材,千百年来,尤为真挚,那就是悼亡诗。本文以《诗经》中直白朴素的《邶风·绿衣》开始,再到李商隐晦涩难解的《锦瑟》,通过专题教学,对两首诗歌存在的异同之处,探究... 在中职语文教学里,古诗词教学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一类题材,千百年来,尤为真挚,那就是悼亡诗。本文以《诗经》中直白朴素的《邶风·绿衣》开始,再到李商隐晦涩难解的《锦瑟》,通过专题教学,对两首诗歌存在的异同之处,探究作者思想定性和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 悼亡诗 邶风 李商隐 作者思想 逻辑关系 绿衣 古诗词教学
下载PDF
多角度探究《锦瑟》中“此情”为何情
3
作者 吴纯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2期31-32,共2页
《锦瑟》主旨含蓄朦胧,尾联中的“此情”为何情,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诗意的把握,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读者可从尾联开始倒溯探究,寻求突破。通过诗歌本身运用的直抒胸臆、比兴、用典等手法进行多角度细读和挖掘,力求对“此情”获得比较全... 《锦瑟》主旨含蓄朦胧,尾联中的“此情”为何情,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诗意的把握,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读者可从尾联开始倒溯探究,寻求突破。通过诗歌本身运用的直抒胸臆、比兴、用典等手法进行多角度细读和挖掘,力求对“此情”获得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 “此情” 多角度
下载PDF
以《锦瑟》为例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依 《艺术评鉴》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古诗词文化经久不衰、绵延流传,其文化底蕴与文学魅力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一系列以此为题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涌现出来。而随着时代发展,以及音乐市场需求的更新与变化,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探究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 古诗词文化经久不衰、绵延流传,其文化底蕴与文学魅力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一系列以此为题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涌现出来。而随着时代发展,以及音乐市场需求的更新与变化,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探究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必要性,即对当今艺术发展和社会生活有何重要作用和参考价值;其次,以王龙创作的《锦瑟》为例,从歌曲的旋律、配器、演唱、传播等方面进行创新性与可行性分析;最后,从《锦瑟》的创新点出发,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 发展 创新性 《锦
下载PDF
互文语篇理论视域下的《锦瑟》诗篇分析
5
作者 贾芹越 李少丹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承文本性是互文的类型之一,与诗篇的构成密切相关。运用承文本性对诗歌《锦瑟》各联进行分析时,可在梳理各联的蓝本(典故)与承文本(诗歌)的承接与改造中,加强对诗歌语篇及其建构的理解,感受各语篇构成单位间的互涉关联。在此基础上,结... 承文本性是互文的类型之一,与诗篇的构成密切相关。运用承文本性对诗歌《锦瑟》各联进行分析时,可在梳理各联的蓝本(典故)与承文本(诗歌)的承接与改造中,加强对诗歌语篇及其建构的理解,感受各语篇构成单位间的互涉关联。在此基础上,结合“嵌入即互文”的认知机制从时间顺序上观察《锦瑟》中各种主体的嵌入过程;再运用“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网络”等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重构诗篇意义的生成过程,有助于体会诗歌语篇的多声部合成及其动态、多元的语篇空间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文本性 生成性互文 典故 概念整合 意义结构
下载PDF
言与象与意的解放:对李商隐《锦瑟》的另一种解读
6
作者 徐骏为 丁子言 +1 位作者 邵明吉 王韵宇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2期40-42,共3页
本文试区分在《锦瑟》中的语象与意象之别,从“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两个维度,主要从美学角度切入赏析《锦瑟》,回到诗歌文本本身,探寻《锦瑟》如何做到言、象、意的解放。
关键词 《锦 诗学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观照下的诗歌解读--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羽 杨文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98,103,共5页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诗歌解读 《锦
下载PDF
由《锦瑟》看模糊汉诗的英译——兼及J.刘若愚译论 被引量:8
8
作者 周领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锦 中国诗歌 翻译家 英译文 汉诗 批评家 李商隐 典故 联想意义 外语教学
下载PDF
从纷歧走向融通——《锦瑟》阐释史所显示的客观趋势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学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80-288,共9页
自宋至今的《锦瑟》阐释史,是从纷歧走向融通的历史。各种主要的异说既各有其依据与优长,又各有其自身的缺陷,从而在客观上提出了互补与融通的要求。它们之间,又具有一体连枝、异派同源的性质。纷歧的异说分别认识其一枝一节,融通则将... 自宋至今的《锦瑟》阐释史,是从纷歧走向融通的历史。各种主要的异说既各有其依据与优长,又各有其自身的缺陷,从而在客观上提出了互补与融通的要求。它们之间,又具有一体连枝、异派同源的性质。纷歧的异说分别认识其一枝一节,融通则将它们还原为一个艺术整体。从纷歧走向融通,反映了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 阐释史 文学研究 诗歌 李商隐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锦瑟》别解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桂平 《学术探索》 2003年第4期83-86,共4页
《锦瑟》诗典故意旨尚可继续推敲 ,“锦瑟”二字系用典起兴。结合《唐茅山燕洞宫大洞炼师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推论李商隐《锦瑟》诗系为李德裕妾刘氏而作 ,并参照相关研究成果对《锦瑟》
关键词 起兴因素 刘氏 李德裕 路祭 《锦
下载PDF
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英译的研究——以《锦瑟》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娟 李红绿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典故是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处理典故的翻译成为翻译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以李商隐《锦瑟》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六位学者对此诗中典故的英译,着重分析不同译者在处理时所采取的不同译法和原则。
关键词 李商隐 典故 《锦
下载PDF
互文性与《锦瑟》的翻译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红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结合互文性理论对诗歌《锦瑟》的几种英译进行比较,论证了互文性对诗歌翻译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项互文活动,要使译文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同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能充分识别诗歌原文中的互文指涉,还... 本文结合互文性理论对诗歌《锦瑟》的几种英译进行比较,论证了互文性对诗歌翻译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项互文活动,要使译文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同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能充分识别诗歌原文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锦 翻译
下载PDF
翻译的阐释视域能否优化?——也从《锦瑟》的英译谈起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昌胤 陈白颖 张彦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结合西方阐释学理论 ,分析《锦瑟》一诗的不同阐释和不同英译现象 ,认为翻译的过程是一种与原文可比的再现过程 ,它与阅读过程中的阐释不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 ,因为原文和译文的读者是处在信息化融合的新语境...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结合西方阐释学理论 ,分析《锦瑟》一诗的不同阐释和不同英译现象 ,认为翻译的过程是一种与原文可比的再现过程 ,它与阅读过程中的阐释不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 ,因为原文和译文的读者是处在信息化融合的新语境中 ,这与此前的译文与原文相对隔绝的历史语境不同 ,译文的可接受性在于它与原文的可比性 ,因此 ,译文可否从可比性追求阐释视域的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 文本 阐释学 视域 优化 翻译过程
下载PDF
《锦瑟》的典故和典故意义的历史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秀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李商隐《锦瑟》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使用了多个典故,判断这些典故的意义非常艰难复杂。典故之意义正如词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一些变化。
关键词 《锦 典故 意义 变化
下载PDF
《谈艺录》中《锦瑟》为诗集序说发凡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来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122-124,29,共4页
关键词 《锦 《谈艺录》 诗集序 李商隐诗集 《管锥编》 义山 《锦》诗 钱钟书 道家道教 艳体诗
下载PDF
李商隐《锦瑟》主题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环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于《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自宋元以来,尤以诗集总序说、政治寓意说两种说法为最。全面考察该诗,以上两种学说都不能概括出诗的主旨,用意向说来注释该诗相对来说更为贴切一点。
关键词 李商隐 诗集总序说 政治寓意说 意向说
下载PDF
意态由来画不成——《锦瑟》英译中的意象流失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景婷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译诗在意象上要忠实于原作,使读者在阅读和欣赏译诗时能够获得与阅读原作极为接近的意象效果;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是处于信息化融合的新语境中,翻译不可能保持意象各个层面上的完全对等。《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译诗在意象上要忠实于原作,使读者在阅读和欣赏译诗时能够获得与阅读原作极为接近的意象效果;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是处于信息化融合的新语境中,翻译不可能保持意象各个层面上的完全对等。《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其丰富的想象和频繁的用典构成各种朦胧的意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因而给译者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在《锦瑟》英译中体现在选词变化、典故取舍和结构调整三个方面,文本的模糊性与译文的单一性不可避免造成了意象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 文本 意象 流失
下载PDF
《锦瑟》英译中的诠释多元走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景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88-293,共6页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主题。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作者中心论"诠释学、"读者中心论"诠释学和"文本中心论"诠释学。《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为历代爱诗者所珍爱,...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主题。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作者中心论"诠释学、"读者中心论"诠释学和"文本中心论"诠释学。《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为历代爱诗者所珍爱,因其丰富的想象和频繁的用典构成了各种朦胧的意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同时也给译者留下了极大的创造空间。《锦瑟》一诗的多种诠释和英译论证了诠释学三大重心走向对古诗英译的借鉴意义,诠释多元是产生不同译本的必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 意象 多元
下载PDF
诗家总有障眼法 锦瑟心事有谁知 被引量:2
19
作者 漆永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6,共7页
第24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首届高三组现场作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从学生作文中,我们既看到了当代中学生独特的写作视角,也发现了“高考体”对学生写作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怎样才是一篇真正的好作文”,本期我们请这次活动的... 第24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首届高三组现场作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从学生作文中,我们既看到了当代中学生独特的写作视角,也发现了“高考体”对学生写作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怎样才是一篇真正的好作文”,本期我们请这次活动的评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漆永祥教授予以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学生 眼法 现场作文 作文大赛 学生作文 写作视角 负面影响
下载PDF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演唱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滑静 朱永婷 《当代音乐》 2022年第3期10-12,共3页
歌曲《锦瑟》是一首将古诗词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它为经典诗词赋予了新时代的生命和意义。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作曲分析法、演唱经验总结法,来探究如何使演唱更加符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从而让演唱更加符合中国... 歌曲《锦瑟》是一首将古诗词与现代作曲技法结合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它为经典诗词赋予了新时代的生命和意义。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作曲分析法、演唱经验总结法,来探究如何使演唱更加符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从而让演唱更加符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锦 演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