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鑫 杨环玮 +2 位作者 薛秀娟 王珊珊 赵楠楠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外另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RBMT)的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B,TMT-B)结果、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水平以及脑微循环指标(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临界压力、脉搏速度、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和RBMT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MT-B结果以及SAA和Aβ水平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微循环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以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肾益髓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SAA和A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醒脑开窍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认知障碍
下载PDF
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及主要贡献物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娟 袁林颖 +4 位作者 王杰 王廷华 吴全 徐泽 钟应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1,I0011,I0012,共9页
滋味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索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该文通过检测分析绿茶主要呈味物质组分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及滋味物质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针形绿茶味感表现浓醇而鲜爽,总体品质较好。主要品质指标:水浸出物含量在4... 滋味是评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索重庆针形绿茶滋味特征,该文通过检测分析绿茶主要呈味物质组分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及滋味物质贡献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针形绿茶味感表现浓醇而鲜爽,总体品质较好。主要品质指标:水浸出物含量在45.2%~49.6%,多酚含量在14.7%~21.6%,游离氨基酸含量在2.8%~5.6%,咖啡碱含量在3.4%~4.7%(均为质量分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12种氨基酸组分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3个组分为重庆针形绿茶滋味主要特征成分。而通过滋味物质贡献度[浓度/阈值(dose-over-threshold,Dot)]分析出天冬氨酸、谷氨酸、GA、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ECG、EGC、儿茶素(catechin,D/L-C)对滋味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滋味成分聚类分析表明永川、巴南两地的针形绿茶聚类效果较好。该研究为重庆针形绿茶品质成因及品质改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绿茶 主成分分析 滋味物质贡献度 滋味特性
下载PDF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倩倩 朱才丰 +4 位作者 贺成功 龙红慧 葛侠 蔡圣朝 贾玉梅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House-Brackmann(H-B)...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肌电图、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cyte ratio, PLR)]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额肌肌电图潜伏期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额肌患健侧肌电图波幅比值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FDI躯体功能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联合艾灸可有效促进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急性期面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药并用 灸法 温灸器灸 面瘫 急性期 炎性因子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 面部残疾指数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峻 王志光 +2 位作者 赵国瑞 田少飞 范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 目的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CSA患者86例实施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共完成40例;观察组脱落1例,剔除1例,共完成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V评分和颈椎曲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Vs与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39/41)vs 80.00%(32/40),P<0.05]。结论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CSA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以及颈椎曲度,增强脑血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平衡理论 针刺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症状积分 脑血流参数
下载PDF
振荡频率对曼氏无针乌贼成体死亡率及生存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珊珊 周永东 +6 位作者 李哲 欧阳洪 镇小蔓 梁君 陈俊琳 陈佳怡 徐开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0、60、100、120、140和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 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0、60、100、120、140和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死亡率升高,频率120、140 r/min时死亡率最高为91.7%,显著高于0、60、100 r/min处理组。死亡时间主要分布在振荡后的4~8 h,频率越低乌贼出现死亡的时间越晚,160 r/min率先在2 h出现死亡个体。除个别组出现波动外,随着频率的增大,两种组织(肌肉、肝脏)的糖原含量降低,而乳酸含量增大,140 r/min处理组糖原、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除60 r/min处理组外,随着频率的增加,肝脏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且120、140、160 r/min处理组3种酶活性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升高,140和160r/min处理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乌贼死亡率与SOD、肌肉乳酸含量、ALP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与肌肉糖原含量、GOT和ALT活性、消化腺糖原含量之间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频率显著影响乌贼的存活率,能量耗尽和肝脏损伤可能是乌贼运输过程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运输过程建议振荡频率小于100 r/min且运输时间小于3 h,尽量避免较大程度的晃动。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成体的增殖放流运输过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振荡频率 喷墨 死亡率 糖原 乳酸
下载PDF
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软骨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琼 李信明 +2 位作者 任正强 朱晓玲 牟建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对关节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及股骨内侧和外侧髁软骨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以及平衡功能的横向标准差和前后标准差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衡功能的稳定极限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膝关节内外侧髁软骨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横向标准差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极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起效速度优于电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膝关节功能,可改善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电针 骨关节炎 软骨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对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乔卫平 于建伟 +1 位作者 史鹏博 孙明帅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4例。两组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口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4例。两组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联合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疼痛数字评估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简明生存质量量表(Chinese osteoporosis quality of life short questionnaire,COQOL)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和随访结束时骨折椎体的椎形态及骨密度检测结果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P物质(substance P,SP)、皮质醇(cortisol,Cor)、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osteocalcin n-terminal molecular fragment,N-MID)、网膜素-1(omentin-1)、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 C-terminal peptide,CTX-1)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HMGB-1、CRP、SP、Corh和CTX-1水平以及随访结束时伤椎楔变角、Cobb角、ODI评分、NRS评分和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N-MID、Omentin-1和BMP-7水平以及随访结束时骨折椎体椎前缘高度和BM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刺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减少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降低疼痛介质指标水平,改善骨性标志物及骨代谢水平,促进椎体愈合,提高腰椎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补肾活血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骨代谢
下载PDF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琦 田小刚 +4 位作者 黄继升 窦旭辉 王琦 吴佳 陈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 目的 分析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对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3%(61/63),远高于对照组的80.96%(57/6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焦谷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肠同调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确,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及氨基酸、磷脂代谢障碍等,使紊乱的代谢趋于正常,以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肠同调针刺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上肢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奕鹏 侯甜 +7 位作者 张雪 陈铖 王若兰 邱铸 黄君超 胡师予 孙娇龙 张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头针联合FES组、FES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20例。给予5次/周,连续...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头针联合FES组、FES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20例。给予5次/周,连续4周的干预。比较三组在干预第2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随访时的上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及Brunnstrom分期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1)三组一般资料及结局指标治疗前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及出院4周进行随访时,FMA-UE评分:头针联合FES组较FES组、常规康复组在FMA-UE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三组间Wolf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在干预后及随访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上肢FES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上肢 功能性电刺激
下载PDF
《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文佳 赵娜 +4 位作者 于心同 唐琳 高晓林 梁瑞珑 陈云飞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观察《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R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2例)。治疗组给予“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阳陵泉、膝关... 目的 观察《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R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2例)。治疗组给予“关刺”联合“合谷刺”治疗,阳陵泉、膝关、丘墟采用关刺法,伏兔、丰隆、漏谷采用合谷刺法;对照组给予假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国际RLS评定量表(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 syndrome scale, IRLSS)评价患者不宁腿严重程度,采用RLS生活质量量表(RLS quality of Life, RL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价患者的睡眠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P<0.01)。治疗后,治疗组IRLS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RL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ISI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经》“关刺”联合“合谷刺”可显著改善RLS患者临床症状,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拓展了《内经》五刺法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不宁腿综合征 关刺 合谷刺 国际不宁腿综合征评定量表 不宁腿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
下载PDF
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妍 陈存阳 +1 位作者 孙远征 孙颖哲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 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揿针 于氏项针
下载PDF
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鹏 姚玉婷 +4 位作者 贾贤达 肖志娟 郜静 刘敏肖 沈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SG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舌三针疗法,共治疗14 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移动度、吞咽用时、吞咽功能(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SWAL-QOL)评分、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蛋白(Albumin,ALB)]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喉关闭用时、咽运送用时、口腔运送用时、吞咽反应用时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ALB、TR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电针舌三针辅助SGB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增大舌骨移动度,缩短吞咽用时,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舌三针 星状神经节阻滞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下载PDF
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海龙 麻聪聪 +1 位作者 冯春燕 李金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被动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及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足内翻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被动等速肌力训练康复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被动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及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足内翻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被动等速肌力训练康复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踝关节跖屈肌张力、踝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踝关节跖屈肌张力、足内翻角度、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肢的踝关节跖屈肌张力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内翻角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被动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能够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肌张力的改善,并加快患者足内翻的纠正,是一种有效的联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内翻 穴位针刺 被动等速肌力训练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晨 黄琴峰 +3 位作者 杨光 刘婕 吴凌翔 马晓芃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76-582,共7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的临床文献,探讨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与皮内针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皮...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皮内针疗法的临床文献,探讨皮内针疗法的适宜病症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与皮内针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皮内针疗法发文量、病谱和适宜病症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涉及论文共2220篇,近10年发文量显著增长。皮内针疗法临床涉及病症208种。一级适宜病症为手术后疼痛、失眠症、偏瘫、面神经麻痹;二级适宜病症为肩痛、颈椎病、癌痛、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移位、便秘、头痛;三级适宜病症为带状疱疹、遗尿、放化疗后不良反应、变应性鼻炎、呃逆、面肌痉挛;四级适宜病症包括痛经、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痹证、吞咽障碍、腰扭伤、肥胖症。结论皮内针疗法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热点,其治疗疾病以痛症居多,其次为各类慢性病。不同针具中,揿针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针疗法 疾病谱 中医药学文献 文献计量学 评价研究 适宜病症 腕踝针
下载PDF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姬锋养 赵艳 +2 位作者 陈志 石瑛 李爱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63±0.54)分比(4.01±0.73)分,联合组(1.67±0.49)分比(4.03±0.71)分(P<0.05),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GDNF(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NGF水平(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面瘫Portmann评分(15.31±1.03)分比(6.69±0.68)分、(17.24±1.16)分比(6.72±0.71)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69.16±10.67)分比(36.42±10.17)分、(78.64±11.56)分比(36.17±10.13)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GDNF、NGF水平、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13.33%)(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75.00%)(P<0.05)。结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可改善顽固性面瘫病人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穴位 经筋透刺法 穴位注射 神经生长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针刺关元-三阴交对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毕富玺 闫颖 +2 位作者 马静 梁学梅 褚梦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针刺关元-三阴交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DOR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观察组:基础治疗+... 目的探究针刺关元-三阴交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DOR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基础治疗。观察组:基础治疗+针刺关元-三阴交。观察卵巢储备功能、卵巢血流灌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AFC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FSH、FSH/LH、AMH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的FSH、FSH/LH均降低,AMH增加,P<0.05,且观察组FSH(9.32±2.15)U/L、FSH/LH(1.81±0.21)低于对照组(10.77±2.22)U/L、(1.98±0.23),AMH(1.75±0.50)ng/mL高于对照组(1.51±0.54)ng/mL,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卵巢直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DOR患者PI、RI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PI、RI均降低,观察组PI(0.80±0.11)、RI(0.53±0.10)低于对照组(0.86±0.14)、(0.58±0.12),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血肿、感染、疼痛、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关元-三阴交能够显著改善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血流灌注,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关元 三阴交 DOR 卵巢 血流灌注
下载PDF
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惠 郭晓娟 何婷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d 1个疗程,双耳交替操作。B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黄散穴位贴敷,贴敷于双侧胆俞穴、双侧肝俞穴、右侧期门穴、双侧阳陵泉穴,贴敷时间为4~6 h,2次/d,5 d 1个疗程。C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治疗。通过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0.5、1、2、24、48 h疼痛评分;治疗前后3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胆红素、肝功能(ALT)变化情况;通过B超检查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干预前,胆囊收缩功能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A、B两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应用于胆石症患者,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降低炎症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将两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耳穴揿针 穴位贴敷 联合应用
下载PDF
针刺对肩周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及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少卿 金鹰 +2 位作者 赵钰琦 许嘉隆 许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后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后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经络别通法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疼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安全事件,仅少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评分量表(CMS)分值、疼痛程度、简化生活质量量表(ADL)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MS分值、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状况(PPI)分值、视觉模拟疼痛(VAS)分值、疼痛分级指数(PRI)分值、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别通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肩关节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别通法 针刺 肩周炎 肩关节功能 生存质量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辨经论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静 刘彤慧 +4 位作者 冯小丽 路鑫 赵秦妍 倪雪妍 仲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医对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脏角度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从针刺作用方面解释了其治疗原则。针灸在AD的治疗上具有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医对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脏角度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从针刺作用方面解释了其治疗原则。针灸在AD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针刺通过调节脏腑经脉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效果,穴位的选择和针法的选取是针灸治疗中的重中之重。文章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出发,通过回顾针灸治疗A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在AD的治疗中所选取的经脉、经脉中的穴位,分析了经脉及穴位的作用机制,同时讨论了在临床AD治疗中各家针法的选穴及中、西医作用原理。希冀通过文章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进一步揭示针刺在AD治疗中的深层作用原理,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寻找可能具有真正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针刺 腧穴 辨经论治
下载PDF
耳穴揿针对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婷 张园园 +3 位作者 段培蓓 吴丽红 王晓庆 王永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讨耳穴揿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 目的探讨耳穴揿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耳穴揿针疗法,两组患者干预3天,对比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3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术后第7天的机体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A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可以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有效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腹胀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机体营养水平,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揿针 胃癌 胃肠功能 营养状况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