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钦江故城采集鎏金铜佛像初考
1
作者 黄登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4期18-20,共3页
钦江故城是南朝至隋唐时期以钦州为主要根据地,掌管北部湾沿海一带政权,管理钦州对外贸易活动的宁氏家族的统治中心。197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故城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一件鎏金铜佛像。通过初步考证,该鎏... 钦江故城是南朝至隋唐时期以钦州为主要根据地,掌管北部湾沿海一带政权,管理钦州对外贸易活动的宁氏家族的统治中心。197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故城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一件鎏金铜佛像。通过初步考证,该鎏金铜佛像的制作年代应在隋朝,极有可能是摩诃迦叶尊者的塑像,并且应该属于某个包含“一佛二弟子”组合雕塑的组成构件。这为将来研究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在北部湾地区的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江故城 鎏金铜佛像 摩诃迦叶 一佛二弟子
下载PDF
新发现的十六国时期法常造鎏金铜佛立像
2
作者 金申 《文物春秋》 2020年第6期78-79,F0003,共3页
北京宝隆艺苑中心博物馆收藏的僧法常造释迦牟尼佛鎏金铜立像出自河北省中部一带,像背后有阴线竖刻“石赵法常佛”5字,其中“石赵”应指石勒、石虎所建的后赵,“法常”或为《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所记佛图澄之弟子法常。带铭文的十六... 北京宝隆艺苑中心博物馆收藏的僧法常造释迦牟尼佛鎏金铜立像出自河北省中部一带,像背后有阴线竖刻“石赵法常佛”5字,其中“石赵”应指石勒、石虎所建的后赵,“法常”或为《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所记佛图澄之弟子法常。带铭文的十六国后赵时代的金铜佛像传世甚稀,此造像明确标明为后赵时代,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鎏金铜佛像 十六国时期 后赵 僧法常 河北中部
下载PDF
河北早期佛像
3
作者 何志国(译) 毛俞秀(译) 《文物春秋》 2022年第4期84-96,共13页
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一尊鎏金铜佛像分为佛陀与头光两部分,其中佛陀及台座上的双狮都具备典型的犍陀罗艺术特征,当产自中亚或印度,年代约为2世纪末到3世纪初,即中国的东汉晚期;头光背面的火焰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为5—6世纪... 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一尊鎏金铜佛像分为佛陀与头光两部分,其中佛陀及台座上的双狮都具备典型的犍陀罗艺术特征,当产自中亚或印度,年代约为2世纪末到3世纪初,即中国的东汉晚期;头光背面的火焰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为5—6世纪在东亚地区后补制作的。此类来自中亚或印度的鎏金铜佛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河北地区出土的30多尊小型鎏金铜佛像无论从造型还是细节特征都深受健陀罗风格的影响。其中1955年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北宋村东汉晚期墓葬的鎏金铜佛像,年代与哈佛佛像接近,佛陀脑后有插榫,佛首微微前倾,施禅定印,身前有两位下跪的供养人,台座正面立有双狮,双狮中间为浮雕或者线刻的莲花,是3—4世纪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藏鎏金铜佛像 河北地区 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 犍陀罗艺术
下载PDF
胡朝佛风:十六国时期鎏金佛像艺术的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帆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88,97-102,共7页
五胡十六国时期,游牧民族逐鹿北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第一个高峰,造像艺术也迈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旧金山亚博所藏后赵建武四年(338)的释迦坐像不仅是现存纪年最早的中国佛像,成为研究金铜佛像的标尺,也代表了当时与胡人政权和弘法... 五胡十六国时期,游牧民族逐鹿北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第一个高峰,造像艺术也迈入一个关键发展阶段。旧金山亚博所藏后赵建武四年(338)的释迦坐像不仅是现存纪年最早的中国佛像,成为研究金铜佛像的标尺,也代表了当时与胡人政权和弘法番僧紧密相联的艺术创作。羯族后赵政权在统一北方后,对佛教的推广促使更多汉人出家捐佛,河北成为新的造像中心。当时流行的四足趺座佛龛是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中的创新,脱离西域风格,融入汉人审美。而北方兴起的造像和开窟之风,也影响了南方,预示着五世纪佛教艺术新高潮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胡十六国 鎏金铜佛像 后赵 佛图澄
原文传递
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的清洗和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莺 《东方博物》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雷峰塔坐落在杭州西湖南岸,是五代吴越国王钱俶于宋太祖开宝年间动工兴建的佛塔。历史上曾经遭受两次大的破坏,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雷峰塔地宫共出土文物51件(组),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铁器、金银器、铜器、玉器、玻璃器、丝织... 雷峰塔坐落在杭州西湖南岸,是五代吴越国王钱俶于宋太祖开宝年间动工兴建的佛塔。历史上曾经遭受两次大的破坏,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雷峰塔地宫共出土文物51件(组),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铁器、金银器、铜器、玉器、玻璃器、丝织品、经卷等。由于地宫年久进水,各类文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由于陈列展览的需要,2001年3-4月对地宫出土的金属类文物进行清洗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峰塔地宫文物 铁函 金银垫 鎏金铜佛像 铜镜 清洗与保护
原文传递
封底介绍
6
作者 卢冬 《陇右文博》 2001年第2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带华盖鎏金铜佛像 泾川县 塑像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