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弭仲簠考釋 被引量:3
1
作者 高中正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1-258,共8页
弭仲簠今已不存。通過梳理該器的發現、流傳及著録情況,可知它的銘文著録,以阮元積古齋摹刻《鐘鼎款識》最善。根據摹本的比對及其他出土資料,銘文中宋代以來誤釋爲“音”之字,應改釋爲“璧”,讀爲“辟”。此外還對其中“鑆”“弁壽”... 弭仲簠今已不存。通過梳理該器的發現、流傳及著録情況,可知它的銘文著録,以阮元積古齋摹刻《鐘鼎款識》最善。根據摹本的比對及其他出土資料,銘文中宋代以來誤釋爲“音”之字,應改釋爲“璧”,讀爲“辟”。此外還對其中“鑆”“弁壽”“即”等語詞加以討論,並重加釐定全文韻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弭仲簠 鐘鼎款識 字詞考釋
下载PDF
宋代法帖中的古体书法探议
2
作者 陆明君 《中国美术研究》 2015年第4期112-115,16,共5页
本文对宋代《淳化阁帖》及其他刻帖中的古体书法,进行了考察。对所收仓颉书等伪作作了论析,并涉及了《绍兴米帖》中的米芾篆书作品,还对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原初的编刻目的等作了探讨。
关键词 宋代 法帖 古体书法 米芾篆书 《历代钟鼎彜器款识法帖》
原文传递
阮元摹刻宋拓《钟鼎款识》始末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霏 《艺术工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80,共15页
南宋王厚之辑《钟鼎款识》,自南宋辗转流传,屡经鉴赏名家之手,至清嘉庆七年(1802)归阮元积古斋收藏。阮元对册中款识重加考释摹锓,于是年秋刻成《宋王复斋钟鼎款识》一书。阮元考释具有续成王氏之作的意义,并增加了其学术影响。考释摹... 南宋王厚之辑《钟鼎款识》,自南宋辗转流传,屡经鉴赏名家之手,至清嘉庆七年(1802)归阮元积古斋收藏。阮元对册中款识重加考释摹锓,于是年秋刻成《宋王复斋钟鼎款识》一书。阮元考释具有续成王氏之作的意义,并增加了其学术影响。考释摹锓此册的过程,又衍生了阮氏一部重要吉金著作《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本文重在对摹刻背景、阮元题识内容作出论述,次则尝试从乾嘉之际金石鉴赏、两浙金文研究等角度,对阮氏积古斋影刻本提出一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古斋 摹刻 《宋王复斋钟鼎款识》 《伯右甫吉金古文释》
原文传递
宋代金石旧本与清中期彝器款识之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霏 《西泠艺丛》 2021年第12期26-36,共11页
彝器款识之学何以在清中叶得以复兴?晚清以来的学者多将吉金鉴藏时尚溯源至清内府编纂"西清四鉴",以及钱坫《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公私著述的影响。本文认为这类论述遮蔽了宋代金石旧本对清... 彝器款识之学何以在清中叶得以复兴?晚清以来的学者多将吉金鉴藏时尚溯源至清内府编纂"西清四鉴",以及钱坫《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等公私著述的影响。本文认为这类论述遮蔽了宋代金石旧本对清代款识之学发展所具有的肇源意义。清代款识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考释校勘宋拓《钟鼎款识》《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金石旧本为关捩。乾嘉之际,朴学风气兴盛,翁方纲、阮元、严可均、孙星衍、朱为弼等学者对宋代金石旧本展开的鉴赏、考释、校勘、影刻等活动,其流风所被使寻求拓本、研治金文蔚为极盛。勾勒两宋金石旧本在清中叶款识学发展史上的形象,可见金石旧本是款识之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媒介,其流传、接受及"续作",促进了清中叶彝器款识之学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器款识之学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 法帖 钟鼎款识 啸堂集古录
原文传递
学艺相融——徐同柏的金文书法
5
作者 陶淑慧 《西泠艺丛》 2024年第9期39-49,共11页
徐同柏是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善写金文的书家。可能因其仕途不显,又潜心研究古器铭文,并非志于书艺,且无文集行世,加之其传世书迹数量有限,一生行迹又大多在嘉兴地区,对后世书坛的影响相对较弱,所以目前学界对其书法罕有关注。其实徐同... 徐同柏是清朝嘉庆至咸丰年间善写金文的书家。可能因其仕途不显,又潜心研究古器铭文,并非志于书艺,且无文集行世,加之其传世书迹数量有限,一生行迹又大多在嘉兴地区,对后世书坛的影响相对较弱,所以目前学界对其书法罕有关注。其实徐同柏的金文书法颇有特色,与其吉金文字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在当时的书坛颇为突出。因此,本文试根据文献与传世书迹,先梳理徐同柏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其对吉金文字的研究,再分析徐同柏金文书法的师法来源与风格,试图探讨徐同柏金文书法的艺术特色,以及其学术研究与金文书法艺术间的关联。不仅为了解徐同柏金文书法及当时书坛提供参考,也为理解其学术研究和金石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如何影响书法艺术提供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同柏 金文书法 金石学 钟鼎款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