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人工周期法治疗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脾虚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罗琴 李金香 +4 位作者 潘诗敏 张曦 李莹 胡莎 陈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人工周期法与西药人工周期法治疗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脱落3例,最终27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2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人工周期法治疗,即按照经... 目的:比较针刺人工周期法与西药人工周期法治疗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脱落3例,最终27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2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人工周期法治疗,即按照经后期、经间期及经前期不同特点分别选穴,留针30min,隔日1次,行经期不予针刺;经后期取穴:血海、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足三里、章门;经间期取穴:太冲、合谷、腰阳关、膈俞、肝俞、三阴交、脾俞;经前期取穴:百会、肾俞、腰阳关、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公孙。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法,口服芬吗通(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白色片为雌二醇(1 mg)片,灰色片为雌二醇(1 mg)地屈孕酮(10 mg)片。每日口服1片,前14天口服白色片,后14天口服灰色片。连续服用28 d为1个周期,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临床症候积分变化,并从临床总体疗效、主要症状(包括月经周期、月经经期、月经量)的显效率、基础体温(BBT)曲线呈双相率3个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临床症候积分均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随访时及(治疗前-随访时)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22/27),对照组为85.7%(24/28),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月经周期、月经经期、月经量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月经周期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月经经期及月经量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BBT曲线双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人工周期法治疗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脾虚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与西药人工周期法总体疗效相当,在调节月经周期及改善机体排卵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疗效较稳定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针刺人工周期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