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后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晓陵 杨晶晶 +5 位作者 孙忠人 王丰 李艳 张帆 曹丹娜 张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403-4406,共4页
针灸学源于中国古代,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且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具有适应范围广、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等优势。自古至今,针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病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在数千年历史中对推动传统中医学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形成了独特... 针灸学源于中国古代,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且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具有适应范围广、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等优势。自古至今,针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病及预防保健等方面,在数千年历史中对推动传统中医学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近年来,针刺的治疗作用逐渐被诸多国家接受,国内外学者对针刺治疗机制、针刺配伍、穴位特异性及针刺后效应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即时效应 效应
下载PDF
中风患者穴位体表测量值针刺即时影响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立安 覃文慧 肖继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85-1787,共3页
目的:探讨古代中医理论于现今临床治疗中风病是否仍具有指导意义,以及不同病因、病情、病程的中风患者针刺疗效是否存有差异。方法:通过观察与治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穴导电量和穴位体表温度为指标,对健康人与中风患者作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古代中医理论于现今临床治疗中风病是否仍具有指导意义,以及不同病因、病情、病程的中风患者针刺疗效是否存有差异。方法:通过观察与治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穴导电量和穴位体表温度为指标,对健康人与中风患者作临床对照观察与治疗研究。结果:中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经络失衡现象,且以心、肝、脾、肾、胃、大肠、膀胱等经脉的失衡较显著。中风患者的悬钟穴亦较健康人有明显失衡表现(P<0.05)。在针刺治疗后,中风患者的失衡情况有一定改善(P<0.05)。缺血性中风的针刺疗效优于出血性中风(P<0.05);针刺对于中风急性期疗效优于后遗症期(P<0.05);轻型和普通型中风患者于针刺疗效上,较重型中风患者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1)中风患者存在经络阻滞不通现象,多与心、肝、脾、肾、胃、大肠、膀胱等经脉阻滞不通有关;(2)"髓之会"悬钟穴可以反应"髓海"的病理改变和恢复情况;(3)中医古代有关中风病的理论于现今临床上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4)中风病应该在急性期尽早采用针刺疗法;(5)穴位导电量、穴位体表温度等可以作为临床中风病辨症归经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穴位体表测量值 针刺即时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