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抽吸法诱导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健 唐天驷 +2 位作者 王根林 赖震 殷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5期9116-9119,共4页
目的: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持针器夹持21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 目的: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持针器夹持21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术前及术后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组髓核组织中有着大量髓核细胞,造模组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软骨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对照组髓核组织间质呈强阳性染色,而各模型组呈弱阳性染色。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染色逐渐减弱,说明髓核组织中Ⅱ型胶原的含量逐渐减少。②髓核细胞凋亡率:对照组、实验组4,8,12周的髓核细胞凋亡率为(3±1)%,(17±4)%,(36±2)%,(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3.86,P=0.0001<0.01)。结论:纤维环穿刺吸出部分髓核的方法在不破坏自身免疫屏障的前提下可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行性变,为干细胞、髓核细胞、基因治疗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模型 动物 针刺抽吸法
下载PDF
针刺抽吸治疗急性胫前筋膜室综合征11例
2
作者 张梦环 《中原医刊》 1994年第4期24-25,共2页
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创伤骨折临床常遇到的四肢损伤,局部早期严重合并症。胫前筋膜间室是最易发生该病的部位,如处理不当或延误诊治,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或坏死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作者在继承平乐郭氏正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素问·... 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创伤骨折临床常遇到的四肢损伤,局部早期严重合并症。胫前筋膜间室是最易发生该病的部位,如处理不当或延误诊治,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或坏死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作者在继承平乐郭氏正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素问·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的原理,设计应用针刺抽吸治疗胫前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抽吸法 筋膜间隙综合征
下载PDF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健 唐天驷 +3 位作者 王根林 赖震 殷浩 祝晓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持针器夹持21 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术前及术后4、8、12周分别对... 目的探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持针器夹持21 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术前及术后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MRI及CR检查。结果术后第4周到第12周,造模后的椎间盘MRI的T2W1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抽吸法可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从而为研究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模型 动物 针刺抽吸法
下载PDF
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国仙 王万明 +4 位作者 张志宏 陈庆泉 林宗锦 林智军 刘航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433-5437,共5页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行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用持针器夹持21G穿刺针,行L1~2及L3~4椎间盘右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行组织学观察,并将L2~3椎间盘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椎间盘大多髓核完整,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髓核组织中有大量髓核细胞。造模后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结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可为应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动物模型 针刺抽吸法
下载PDF
模拟人后外侧入路髓核摘除构建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仙 王万明 +4 位作者 林宗锦 李国山 曾清东 林智军 刘航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6904-6907,共4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制作一种与自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相类似的、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诱因、病理生理变化及某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目的: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进行后...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制作一种与自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相类似的、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诱因、病理生理变化及某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目的: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及其优点。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根据解剖结构观察结果,为防止纤维环后外侧穿刺损伤血管,采用右后外侧入路,行L1~2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将L2~3椎间盘纳入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X射线及MRI影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日本大耳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12周实验组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P<0.05),说明造模后椎间盘间隙高度会逐渐降低,并且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2,4,8,12周时实验组椎间盘MRIT2WI信号逐渐下降,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呈低信号改变。通过影像学观察发现本模型退行性变的征象与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征象一致,提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为运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动物模型 针刺抽吸法 造模实验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