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红玲 袁银萍 谢金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日针刺1次)45例和观察组(日针刺2次)45例。...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日针刺1次)45例和观察组(日针刺2次)45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肌张力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肌张力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积分均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肌张力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积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肌张力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腹泻、便秘、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针2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肌张力,提高生活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针刺频次 脑梗死 恢复期 偏瘫
下载PDF
不同针刺频次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潘良 周丽 胡慧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根据自身意愿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每星期治疗3次,对照组每星期治疗2次。治疗10星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M...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根据自身意愿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每星期治疗3次,对照组每星期治疗2次。治疗10星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MoCA量表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oCA得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3%,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oCA量表中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延迟记忆和定向能力等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干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有确切的近期疗效,每星期治疗2次与每星期治疗3次的针刺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认知障碍 针刺频次
下载PDF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税素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周围性面瘫病人的针刺治疗频次与疗效不成正比(P<0·01),每日治疗1...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周围性面瘫病人的针刺治疗频次与疗效不成正比(P<0·01),每日治疗1次与每周治疗2次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频次可每周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灸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刺频次
下载PDF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晓春 焦杨 《湖北中医杂志》 2011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次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给予相同穴位及手法、不同针刺频次治疗,治疗组日针2次,对照组日针1次,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次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给予相同穴位及手法、不同针刺频次治疗,治疗组日针2次,对照组日针1次,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肌张力降低明显,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提高,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的针刺频次调节血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总体疗效分析,日针2次的疗效优于日针1次,分析原因除了间隔时间的影响外,也许和针刺总量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灸疗法 针刺频次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留针时间及针刺频次规律与针刺时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38-540,共3页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最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针刺频次 时效关系
下载PDF
不同频次镇静安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6
作者 曾景娇 胡秀武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频次的“镇静安神”针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高频次组、低频次组及对照组,以“镇静安神”针法的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作为主穴,观察患者PSQI、HAMA、SF-36量表以及GABA、5-HT的变化。... 目的探索不同频次的“镇静安神”针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高频次组、低频次组及对照组,以“镇静安神”针法的四神聪、神门、三阴交作为主穴,观察患者PSQI、HAMA、SF-36量表以及GABA、5-H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期,各组PSQI、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高频次组和低频次组均优于对照组,高频次组优于低频次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频次组及低频次组患者GABA、5-H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高频次组优于低频次组(P<0.05)。结论“镇静安神”针法能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血清GABA、5-HT含量,且高频次的针刺频率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镇静安神 针刺频次
下载PDF
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郑铜铃 张维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接受针剌频次不同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每星期治疗5次,对照组每星期治疗3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Por...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接受针剌频次不同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每星期治疗5次,对照组每星期治疗3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量表、Stennert面神经麻痹继发损害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量表、Stennert面神经麻痹继发损害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星期3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与每星期治疗5次疗效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面神经炎 针刺频次 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香淑媚 唐泽桓 朱华敏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析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分为A组(n=30)和B组(n=30)。B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A组患者每周治疗5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rtland评分、Stennert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目的:探析不同频次针刺治疗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分为A组(n=30)和B组(n=30)。B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A组患者每周治疗5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rtland评分、Stennert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ortland评分、Stennert评分以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每周3次与每周5次治疗效果相近,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针刺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针刺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特发性面神经炎 针刺频次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频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文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PAR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蝶腭...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PAR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每周治疗1次,实验组每周治疗2次。比较两组治疗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周2次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PAR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变应性鼻炎 不同 蝶腭神经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频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静脉溶栓后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昕垚 王敏 王颖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8期836-841,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每日一次与隔日一次两种不同频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rt-PA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分析不同频次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53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每日针刺组(简... 目的通过观察每日一次与隔日一次两种不同频次醒脑开窍针法治疗rt-PA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分析不同频次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53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每日针刺组(简称每日组)79例与隔日针刺组(简称隔日组)74例.每日组予醒脑开窍针法,每日1次;隔日组予醒脑开窍针法,隔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至发病后90 d.治疗14 d、治疗28 d后依据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治疗28 d及发病90 d依据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发病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NIHSS评分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BI、ADL、mRS评分均有变化,但每日组较隔日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不同频次醒脑开窍针法对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总体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均有明显改善,且两组均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但每日针刺1次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法 醒脑开窍 针刺频次 脑梗死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改良Rankin量表
下载PDF
针刺三阴交等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少宗 卜彦青 +2 位作者 侯文静 丛茜 高树中 《针灸临床杂志》 2009年第10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三阴交、地机、次、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针刺三阴交、地机、次、十七椎,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留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三阴交、地机、次、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针刺三阴交、地机、次、十七椎,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留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40 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 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 min的止痛效果。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 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天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作用时效规律 作用时效关系 时间 针刺频次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穴对慢性炎性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郭珊珊 徐庆会 陈少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60 min内不同留针时间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方法:将1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记录B超下两组中不同时间点的胆囊容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 min时两组... 目的:探讨60 min内不同留针时间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方法:将1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记录B超下两组中不同时间点的胆囊容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 min时两组胆囊容积均达到最小值,并与针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针30 min组在50 min时达到半衰期,而留针60 min组在检测结束后尚未进入半衰期状态。结论:针刺阳陵泉穴能够明显促进慢性炎性胆囊的张力性舒缩运动,最佳留针时间以30 min为宜;对于慢性胆囊炎的针刺治疗,以每天针刺2次,饭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阳陵泉 最佳留时间 针刺频次 作用时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期门影响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的时效规律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少宗 徐庆会 +2 位作者 郭珊珊 卜彦青 宋世庆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7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期门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B超测定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第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的量胆囊体积、收缩率,描记针刺期门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 目的:观察针刺期门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B超测定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第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的量胆囊体积、收缩率,描记针刺期门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的最初40 min内胆囊发生2次收缩,并在进针40 min后达到收缩峰值(P<0.05)。结论:针刺期门修复低张力胆囊动力学的最佳留针时间以40 min左右为佳,以每天治疗2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疗法 低张力胆囊 胆囊动力学 作用时效规律 时间 针刺频次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中重度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少宗 卜彦青 郭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各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各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针刺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各组P<0.01);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交互效应P>0.05);针刺单穴组的止痛效应不及多穴组(综合指标均P<0.05)。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原发性痛经 重度原发性痛经 作用时效规律 作用时效关系 时间 针刺频次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少宗 李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原发性痛经 作用时效规律 作用时效关系 时间 针刺频次
下载PDF
针刺单穴与多穴治疗痛经时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少宗 侯文静 丛茜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h。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时间因素 作用时效关系 针刺频次
下载PDF
关于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一先 陈少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初步探索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即穴位留针时间、针刺与疗效关系。方法:分别初步统计分析疗效标准相同或相似的文献中留针时间、针刺频次与疗效关系。结果: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没有一个留针...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初步探索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即穴位留针时间、针刺与疗效关系。方法:分别初步统计分析疗效标准相同或相似的文献中留针时间、针刺频次与疗效关系。结果: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没有一个留针时间段和针刺频次其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是高的。结论:诱导期、半衰期、残效期是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的科学依据,应开展针刺作用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系疾病 时间 针刺频次 疗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慢性炎性高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少宗 宋世庆 +1 位作者 张媛 王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14年第12期988-98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高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 :B超测定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5,10,20,30,40,50,60 min的胆囊体积、收缩率,描记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 :进针后的最初40 min内胆囊有1次明...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高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 :B超测定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5,10,20,30,40,50,60 min的胆囊体积、收缩率,描记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 :进针后的最初40 min内胆囊有1次明显的舒张-收缩运动,舒张运动在20 min达到极值。结论:针刺阳陵泉修复高张力胆囊动力学的最佳留针时间以40 min为佳,以每天治疗2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阳陵泉 疗法 高张力胆囊 胆囊动力学 时效规律 时间 针刺频次
下载PDF
针刺单穴 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少宗 张秉芬 王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4-2005,共2页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步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作用时效规律 作用时效关系 时间
下载PDF
不同频次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试验
20
作者 汤铠源 孙碧云 +3 位作者 颜彦 汪汐 何欣 刘志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次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每周针刺3次组(31例,脱落2例)、每周针刺1次组(30例,脱落2例)及对照组(29例,脱落2例)。两个针刺组均取中脘及双侧天枢、内关、梁丘、阳陵泉、足... 目的:比较不同频次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每周针刺3次组(31例,脱落2例)、每周针刺1次组(30例,脱落2例)及对照组(29例,脱落2例)。两个针刺组均取中脘及双侧天枢、内关、梁丘、阳陵泉、足三里和太冲,分别给予每周3次、每周1次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于随访结束后给予补偿性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8周的消化不良症状(SID)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8周评定3组患者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DLQ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后4、8周,每周针刺3次组、每周针刺1次组SID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0 1,P<0.05)。治疗4周后,每周针刺3次组、每周针刺1次组SID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0 1);治疗2、4周后,每周针刺3次组、每周针刺1次组NDLQI评分较基线期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4、8周,每周针刺3次组SID积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每周针刺1次组(P<0.001,P<0.05),NDLQI评分较基线期升高值高于每周针刺1次组(P<0.000 1)。结论:每周针刺3次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情绪状态优于每周针刺1次,治疗结束后其疗效可持续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频次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