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针感”之我见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瑞玲 袁青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在对针感过强、针感滞留、针感减弱、针感麻木的原因进行分析后 ,提出了对上述特殊针感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认为获得适度的针感可有效发挥针刺的治疗作用 。
关键词 特殊针感 针感过强 针感滞留 针感减弱 针感麻木
下载PDF
肌肉跳动针感及其作用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璐 王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605-608,630,共5页
针感是临床起效的关键,包含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者手下的感觉,如酸麻胀重、沉紧涩等感觉。古籍多从“动”来描述得气感,针刺过程中产生的肌肉跳动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针下运动反应。肌肉跳动针感的产生是对经气的完全调动,患者能感知较强... 针感是临床起效的关键,包含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者手下的感觉,如酸麻胀重、沉紧涩等感觉。古籍多从“动”来描述得气感,针刺过程中产生的肌肉跳动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针下运动反应。肌肉跳动针感的产生是对经气的完全调动,患者能感知较强的酸胀感,医者手下明显有沉紧感,是一种可感知、可视化的客观得气状态。肌肉跳动针感具有明显的手法特点和作用,其手法似合谷刺,能增强针感,扩大刺激面,有效激发调动卫气,达到以动治静的目的。同时,其进针部位、局部反应与西医的软组织张力、激痛点理论相似,或可解释其作用机理。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肌肉跳动针感的获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肌肉跳动 手法特点 合谷刺 卫气 软组织张力 激痛点
下载PDF
针感量表的研究现状及新量表的设计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岩 张春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328-2331,共4页
“针感”是针刺治疗与针刺研究时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国内外对针感的研究众多,“针感量表”是测量针感的重要工具。但限于对针刺作用原理或中医理论理解的不全面,针感量表的设计均有一定不足,阻碍了针刺的深入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探索适... “针感”是针刺治疗与针刺研究时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国内外对针感的研究众多,“针感量表”是测量针感的重要工具。但限于对针刺作用原理或中医理论理解的不全面,针感量表的设计均有一定不足,阻碍了针刺的深入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探索适用于针刺研究的最佳量表设计思路,使之应用于针刺临床研究或有助于针刺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针感量表 刺研究 主观针感量表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针感量表 南安普敦觉调查表
下载PDF
针感偏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子微 张缙 《北京中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43,共3页
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个体针感性质与传导均是有偏向的。本文对此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针感的出现与针感传导的难易均不是随机的,两者均表现出偏向性,本文称其为针感偏性。本文认为:针感偏性是喻穴与个体针感的基本性质... 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个体针感性质与传导均是有偏向的。本文对此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针感的出现与针感传导的难易均不是随机的,两者均表现出偏向性,本文称其为针感偏性。本文认为:针感偏性是喻穴与个体针感的基本性质,认识其规律对针刺手法和针刺得气的研究与运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针感偏性 刺手法
下载PDF
不同针感与外周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涛 王瑞红 +5 位作者 张维波 韩彬 黄鑫 田宇瑛 王广军 徐一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5-616,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感时经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不同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中、后测定经穴及经上非穴的TCE,并与非经穴点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 目的:观察不同针感时经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不同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中、后测定经穴及经上非穴的TCE,并与非经穴点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组针感较针刺得气组轻,而机械压迫引起针感较针刺得气组重。得气组经上穴点针刺前后TCE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后,经上穴及点上TCE值先下降,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结论:针刺疗效与针感并不一定同步,采用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后,但同一条经上的穴点处TCE明显增加,表明有效针刺可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刺得气 疗效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
下载PDF
针感的溯源及其本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强 叶金甜 +3 位作者 杨柳 闵霏 梁凤霞 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109-2111,共3页
针感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多数医者认为针感与得气或气至同义,即针刺过程中出现针感说明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无针感预示着疗效差。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通过查询古籍文献以及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PubMed上相关文献,在分析针感一... 针感是临床上常见现象。多数医者认为针感与得气或气至同义,即针刺过程中出现针感说明预期治疗效果较好,无针感预示着疗效差。可目前也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通过查询古籍文献以及清华同方、重庆维普和PubMed上相关文献,在分析针感一词的演化过程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对针感与得气和气至进行了辨析认为:针感一词是针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名词,反应的是受术者的机能状态;针感不同于得气和气至,但三者的关系密切,是进行补泻获得气至、得气状态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得气 气至
下载PDF
得气、气至与针感说异 被引量:16
7
作者 戴汉源 陈孝银 鞠文平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64-65,共2页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刺法灸法学》谓:“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部分学者认为得气、气至、针感三者意思相同。那么得气、气至、针...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刺法灸法学》谓:“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部分学者认为得气、气至、针感三者意思相同。那么得气、气至、针感是否完全相同?三者相互关系如何?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气至 针感
下载PDF
从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泉声 汪雪倩 +3 位作者 张荣棠 鲍安铮 董新民 张晓琼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在针感普查掌握手针感主要特性、进而分析与穴位组织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感觉分离受试者感觉分离部位检测诸类浅、深感觉...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在针感普查掌握手针感主要特性、进而分析与穴位组织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感觉分离受试者感觉分离部位检测诸类浅、深感觉机能及手针感反应,从中鉴别手针感与哪些或那种感觉机能关系密切,从而确定穴位感受针刺、产生针感的感受性装置,即物质基础。结果:手针感与穴位深痛觉的关系至为密切,凡深痛觉存在部位都能引起手针感反应,反之,深痛觉缺失部位是不能产生手针感反应的;手针感与躯体其他各类感觉机能之间都不存在此种内在联系。结论: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穴位物质基础 深部痛觉受器
下载PDF
气至与针感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立志 许能贵 易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96-398,共3页
针灸气至与针感概念有异,"气至"应是指针刺前后的脉象变化,通过检查迎寸口脉的变化来辨别病变是在经筋还是经脉以及确定补泻后"气至"与否。《灵枢·终始》中提出人迎、寸口脉针法,选择五输穴中2个阳经穴和1个... 针灸气至与针感概念有异,"气至"应是指针刺前后的脉象变化,通过检查迎寸口脉的变化来辨别病变是在经筋还是经脉以及确定补泻后"气至"与否。《灵枢·终始》中提出人迎、寸口脉针法,选择五输穴中2个阳经穴和1个阴经穴位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使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大小趋于相等,可以取得"风之吹云"般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法 气至 得气 针感
下载PDF
得气内涵的演变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章庆庆 朱世鹏 +4 位作者 罗丽 王洋 张露芬 朱江 李晓泓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气至 针感 内涵 关系
下载PDF
肌梭作为针感感受器可能性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小力 刘广斌 +1 位作者 黄洛秀 许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31-132,共2页
肌肉丰厚处体针穴位的针感感受器主要是肌梭。针刺如何能使肌梭发生必奋?在针刺条件下肌梭传入放电的波形特征如何?我们用分离单一肌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用蟾蜍为对象。用空气隔绝法记录肌梭传入神经的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实... 肌肉丰厚处体针穴位的针感感受器主要是肌梭。针刺如何能使肌梭发生必奋?在针刺条件下肌梭传入放电的波形特征如何?我们用分离单一肌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用蟾蜍为对象。用空气隔绝法记录肌梭传入神经的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实验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受器 可能性 肌梭传入放电 功率谱分析 波形特征 传入神经 电信号
下载PDF
重视针刺得气临床研究中针感的记录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妮娟 林驰 +5 位作者 赵珉一 孙俊俊 王亚峰 张壮 马良宵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1-4,共4页
针感的量化评价对针刺得气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针感量表或问卷是针感量化评价中记录针感的重要工具。在运用针感量表或问卷记录针感时,会涉及针感记录时间、穴位数量和针刺次数等问题。针感记录时间有针刺中和针刺结束后两种;穴位数有... 针感的量化评价对针刺得气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针感量表或问卷是针感量化评价中记录针感的重要工具。在运用针感量表或问卷记录针感时,会涉及针感记录时间、穴位数量和针刺次数等问题。针感记录时间有针刺中和针刺结束后两种;穴位数有单穴、多穴,其中单穴为直接记录,多穴则有逐一或作为整体综合记录针感的情况;针刺次数有单次和多次,其中前者为直接记录,后者则有每次记录、选几次或在最后1次记录针感的情况。针感记录方式是得气量化评价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应在不同的时间记录以反映针感的不同方面,并重视每个穴位和每次针刺的针感,以便为得气临床研究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得气 针感 记录方式 时间 穴位数量 刺次数
下载PDF
从时空针灸论针感、得气反应与得气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太品 陈祖琨 +2 位作者 陈春信 刘炳凯 朱勉生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67-69,共3页
本文结合朱勉生教授时空针灸论针感、得气反应与得气效应。得气应包括得气反应和得气效应,得气反应是患者自身出现的与疗效相关的一些表现。得气效应主要是指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后产生临床疗效。针感是针刺后病人的感觉,不完全等同于得气... 本文结合朱勉生教授时空针灸论针感、得气反应与得气效应。得气应包括得气反应和得气效应,得气反应是患者自身出现的与疗效相关的一些表现。得气效应主要是指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后产生临床疗效。针感是针刺后病人的感觉,不完全等同于得气。得气效应易出现在一些特殊心静的人群中。临床上治神、"场效应"、医生的自身修养、手法等都与良好的得气反应和得气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得气 得气反应 得气效应 针感
下载PDF
53例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穴位埋线的针感浅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剑飞 盛正和 +4 位作者 黄艳霞 刘毅斌 陈柳芳 赵志雄 余洪立 《内科》 2016年第2期182-184,188,共4页
目的了解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穴位埋线的针感。方法对53例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第1周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A组);第2周取穴丰隆、阴陵泉、三阴交(B组);第3周取穴公孙、天枢、太冲(C组)。记录不同穴位... 目的了解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穴位埋线的针感。方法对53例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第1周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A组);第2周取穴丰隆、阴陵泉、三阴交(B组);第3周取穴公孙、天枢、太冲(C组)。记录不同穴位埋线组患者的得气感积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取穴的得气感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女性组、18-40岁及61-70岁年龄组患者三次取穴的得气感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九个不同穴位间得气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女性各穴位间得气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湿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穴位得气感强弱可反应正邪的盛衰,不同的埋线穴位其针感不尽相同,可根据针感进行选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得气 慢性支气管炎 痰湿 穴位埋线
下载PDF
疏密波和连续波电针脉冲刺激颧髎穴的动态针感特征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玄 姚志芳 +4 位作者 叶笑然 韩静 林源 葛舒颖 黄晓卿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疏密波和连续波电针颧髎穴的针感变化特征。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用电针仪的疏密波和连续波刺激颧髎穴30 min,以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检测电针刺激过程中颧髎穴的针感变化,比较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的针... 目的观察并比较疏密波和连续波电针颧髎穴的针感变化特征。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用电针仪的疏密波和连续波刺激颧髎穴30 min,以视觉模拟评分法动态检测电针刺激过程中颧髎穴的针感变化,比较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的针感。结果电针过程中,2组针感逐渐减弱,连续波组针感减弱的速度快于疏密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脉冲波的频率组合变化,有利于产生更为持久的针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密波 连续波 颧髎 针感 特征
下载PDF
欧阳群教授针感传导、保留、消减技法总结 被引量:3
16
作者 区颖仪 黄泳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欧阳群教授,主任医师,1954年毕业于第九军医学校,师从北京著名针灸学家贺惠吾先生。原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针灸科主任,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广... 欧阳群教授,主任医师,1954年毕业于第九军医学校,师从北京著名针灸学家贺惠吾先生。原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针灸教研室主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针灸科主任,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澳大利亚针灸学会学术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发表国内外论文30余篇,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记个人三等功2次。1990年至1991年,应邀赴古巴开展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因成绩突出,被授予“战斗友谊勋章”和“金色荣誉奖章”各i枚,1993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特聘就职于三九脑科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疗法 针感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浅议跳动性针感 被引量:20
17
作者 魏鹏绪 《针灸临床杂志》 2001年第5期2-3,共2页
关键词 刺治疗 得气 跳动性针感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信号的针感与时间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笑然 葛舒颖 +2 位作者 陈玄 黄晓卿 姚志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信号的针感与时间关系。方法选择不同档的刺激信号对颧髎、曲池、大肠3个穴位施加刺激,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针感,3个穴位组再分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电针30 min内每隔5 min的针感值...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信号的针感与时间关系。方法选择不同档的刺激信号对颧髎、曲池、大肠3个穴位施加刺激,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针感,3个穴位组再分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电针30 min内每隔5 min的针感值。结果 3个穴位组电针的针感随时间呈明显的降低趋势,颧髎穴、曲池穴的疏密波组的各时间点的针感强于连续波组(P<0.05)。结论疏密波的抗电针针感耐受性具有人体区位差异,头面部效果好于背部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感 颧髎 曲池 大肠 疏密波 连续波
下载PDF
浅议触电样针感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金标 袁宜勤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得气 触电样针感
下载PDF
也谈得气与针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毅 赵红 谭涛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576,共2页
目的:探讨得气与针感。方法:从临床角度讨论得气与针感的关系,以患者自身感觉的将得气与针感相区别。结论:得气都会有相应的针感,但针感并不是得气。
关键词 针感 得气 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